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2)解析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1)汇总

周家颖
相关概念
动作(action):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中。它是活 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激发。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体的 行为特征。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 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 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动作技能,它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式理论包含二个重要成分:一是一般控制程序, 它控制各类基本特征的控制机制,如投掷、踢、 走和跑。二是动作反应图式,它提供在特定情景 下管理动作的特定规则,即动作反应图式为一般 动作程序提供参数。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假定有两种储存系统:再现图式和再认图式。再 现图式由反映最初条件、动作参数、反应结果等几方面之 间关系的储存信息所构成,这与亚当斯的知觉痕迹类似。 再认图式是在对给定的初始条件、情景结果和感觉序列等 已经经验过的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有了相应的动作的经 验后,按照这一图式,学习者能够预期任何给定动作结果 的感觉序列,起到控制反应动作的作用,这与亚当斯的记 忆痕迹相似。由此可见,图式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闭环 理论的修订和发展。这不仅能够解释当前研究材料中的一 些疑问,而且也能解释许多传统的研究结论。该理论的出 现表明,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从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行为主义 传统中分离出来,转而向认知理论靠近。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重要的启示: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难 题时,先让学生被动的观察,然后再给 以正式的指导,会产生最佳效果。内隐 学习的贡献不能低估,在高难度学习材 料时还超过了外显学习的贡献。
内隐学习的主要优势
运动技能不仅可以内隐获得,而且内隐 学习在运动技能领域还表现出外显学习 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内隐学习不仅能使运动技能保持时问更 长,而目_还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 握,以及对各种应激条件的适应。
讲义-动作学习与控制

• 视觉表象 • 语言标签
提高记忆的策略
7
开环路控制与运动程序
2014/9/10
一、开放环路与闭合环路
目标 输入 执行系统 效应器系统 输出
动作程序(MOTOR PROGRAM)
9
视觉搜索的方法
• 录像模拟技术 • 时间遮挡 • 事件遮挡
• 眼动仪 • 只能测量中央视觉,不能测量周围视觉。但 周围视觉参与了视觉注意。
2014/9/10 本体感觉与动作控制
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对肢体、躯干和头部运动特征的感知; 是由传入神经通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关于如 肢体活动方向、位置、空间定位和速度等特征的 本体感觉信息。
输入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输出
预期
输入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输出
预期的影响
• 如果可以预测,反应时间会更短 • 运动项目中普遍存在倾向性动作
• 若知道对手右侧投篮的可能小,你怎么办? • 流川枫和泽北 • 可从“估计获胜率”作出倾向性准备获益 • 判断正确,更快的动作 • 判断错误,更慢的动作,导致失败
• 内感觉 • Proprioception 本体感觉:
• 主要由肌肉、关节与身体动作产生的感觉 • 肌梭:侦测肌肉长度与速度的改变 • 高尔基腱器: 侦测肌肉张力的改变
开环和闭关控制系统的例子
• 开环控制 • 录音机。 • 投掷飞镖。
• 闭环控制 • 空调 • 驾驶汽车
开环、闭关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记忆
• 工作记忆 • 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来暂时保持和存 储信息,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 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一个基础支撑结构
“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

“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作者:邵伟德来源:《体育教学》2014年第02期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认识;2.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3.运动技术教学目标与评价;4.运动技术单元教学与验证;5.运动技能分类与策略;6.运动技术教学年龄特征;7.运动技术学习基础与经验; 8.运动技术教学与因材施教;9.运动技术教学趣味性与科学性; 10.运动技术教学实用性与灵活性;11.运动技术教学竞赛与游戏; 12.运动技术教学与立德树人。
摘要:运动技能对于不同的教学主体,其要求与意义各有不同,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在“会做”的基础上达到“会教”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运动技能又是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运动技术;会教;目标与手段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16-03“运动技术”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它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也成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运动技能对于传授者与学习者来说,其价值与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运动技能的掌握者,而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运动技术全然不知或半知半解,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群体对运动技能需求进行深化分析,从而谋求运动技术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采用“问题呈现-理论分析-基本认识”的方式进行阐述。
问题之一: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唯一“主体”吗?(一)分析对于教师与学生谁为主体、谁为中心的问题,国内外不同学者各有不同的认识,“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学应以教师预设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等要素,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中心点不断变化的历史轨迹。
新世纪体育课程的改革再一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这是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改进,也是值得提倡与肯定的,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如出现了放任自流式的自主学习、出现了倾向学生自由化的需求等。
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 北京大学 2 第二节身体测量与评价 (2.1.1) 讲义

在线开放课程《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身体测量与评价授课人:赫忠慧课程主要内容身体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03)《全民健身指南》(2018)身体测量与评价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体能指标身体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特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体质检测与一般意义上的医疗体检不同,体质检测不是为了检查和诊断疾病。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的总体结果和总体的评价,为开展运动健身提供科学的依据。
体质——人体生命的质量体格、形态、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类别指标权重形态指标BMI(身高、体重)15机能指标肺活量15体能指标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10立定跳远10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标准》评价总分由标准分(100分)与附加分(20分)之和构成,并且有相应等级对应。
等级分数优秀>90良好80-89及格60-79不及格<60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民体质监测从2000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
浅析羽毛球技能对网球教学的正迁移影响

学号:20125132037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年级: 12级姓名:杨真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羽毛球技能对网球教学的正迁移影响指导教师:吕顺田职称:讲师成绩:2014 年 12月 20日浅析羽毛球技能对网球教学的正迁移影响学生姓名:杨真学号:20125132037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指导教师:吕顺田职称:讲师摘要:羽毛球和网球同属于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作为同一项群的不同项目,他们的许多技战术动作和比赛方式等有许多相同。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以及专家教授的指导,全面分析羽毛球和网球两个项目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进一步总结出羽毛球技术对网球教学过程中技术、战术学习的促进作用既正迁移。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等研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羽毛球网球技能正迁移Abstract:Badminton and tennis belong to the same class project for racket against many of thei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ction game mode, as a group project, with many of the same. In this paper, through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literature and experts and professors of the guidanc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projects in badminton and tennis. Further summed Badminton Tennis process of teaching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arning role in promoting both positive transfer.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change teaching ideas ready.Keyword:Badminton tennis Skill Positive transfer前言运动技能迁移理论是已经形成的技能可以影响另一种技能的掌握。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运动技能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和闭锁式运动技能,虽然闭锁式运动技能能够使人在训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不利于运动者在突发情境下发挥训练时的最佳水平,而开放式运动技能训练这能解决这种问题。
排球运动是一项情境多变的运动,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训练有的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开放式运动技能排球教学1开放式运动技能原理开放式运动技能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由于环境、心理等变化没有规律可循,无法按照既定动作进行,运动员根据情况的变化运用运动技能。
表现在运动员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准确有效的完成动作。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主要有四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本体感应,第二阶段是为环境外显特征,第三阶段是本体决策,第四阶段是本体应答。
2排球比赛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四个阶段的分析以排球比赛为例,运用开放式运动技能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本体感应,具体表现为在排球的接发球中,根据对手发球要判断对手的发球意图和发球位置,根据同伴的战术意图进行判断,了解同伴的站位情况。
一传是一个球队的基础,球队的组织进攻是以一传为基础来组织进行,一传的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球队的水平。
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常常会运用跳发、发飘球等技术来破坏对手的一传,让对手的接球不到位,不便于组织之后的进攻,甚至是破坏一传直接得分。
预判对手的来球显得尤为重要,球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日常的训练,在对手发球前对球的行进路径和落球点进行预判,并且要做好环境变化或者是对手发球变化的应对准备。
第二阶段环境外显特征,具体表现为对手发球后排球运行路径的判断和队员的跑位情况,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判断是否接球,怎样接球,接球后怎样的跑位或者是不接球怎样的跑位。
对手发球后,要判断对手的发球方式、来球方式、来球的准确落点、我方队员的跑位情况,还要判断这个球是否是在自己的接球范围中,自己是否进行接球,接球的动作以及接球后球的飞行路径,确保在一传之后稳定舒服的传递到二传的位置。
2014训练学名词解释

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内容包括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项群训练的特点。
5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称为竞技能力。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
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制胜规律:指在竞技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2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运动训练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13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 (总分62,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2013.四川内江】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SSS_SINGLE_SELA 言语指导B 示范C 练习D 反馈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解析:“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意思是说看着容易,学起来就难了.强调在学习中不要眼高手低,而要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体到动作技能学习中。
强调的是练习的重要性。
2.【2012.福建】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期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心理学上称为( )。
SSS_SINGLE_SELA 低谷期B 高原期C 疲劳期D 潜伏期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解析:“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即高原期。
3.【2014.山东威海】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SSS_SINGLE_SELA 抑制现象B 挫折现象C 高原现象D 消退现象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解析:高原现象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4.【2015.河北沧州】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过程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SSS_SINGLE_SELA 高原现象B 倒摄抑制C 生理极限D 及时反馈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5.【2015.河北石家庄】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下面关于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SSS_SINGLE_SELA 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B 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过了此期,技能水平还会提高C 技能水平随练习会不断提高.不会出现起伏现象D 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与动作控制
视觉优势:完成动作时,视觉有优先权,起着主要作
用。 视觉捕获. 光流(视觉流:当物体与人的视觉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时,这些光线就以各种角度在你的视网膜上流过,这 种由于相对运动产生的光线信息,叫视觉流。视觉虽 是一种外源性信息,但它可以提供本体感觉的信息, 被称为“视觉本体感觉”) 提供与物体接触的剩余时间;引导盯住动作目标。 维持身体平衡;对程序化的动作进行细微调节。
反馈技术的运用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供反馈。 ▼提供反馈的内容。(动作初期-中期-后期;提 供录像,描述性反馈与指示性反馈并用) ▼提供反馈的量度。(避免反馈信息超载;总结反 馈、平均反馈) ▼提供反馈的精度。(提高的反馈信息接近实际状 况的程度;为避免反馈依赖,提供的反馈信息不 能超出学术接受的程度) ▼通过反馈的频度。(“桑戴克效应定律”并不是 完全正确;即刻反馈与延迟反馈;渐退反馈)
动作学习迁移
概念:以前学会的技能,对新技能学 习或者在新的环境下操作该技能所 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 的,消极的或是没有影响的。 意义:学习迁移原理是教学课程设置 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传授知识的 方法,是完善操作系统的重要途径。 (技能学习的先后顺序:帮助提高 一个合乎逻辑顺序的技能学习方案; 指导练习方法;对训练有效性的评 估)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需求程序的相似性:这个假设种操 作情景所需的认知过程相似。 特定迁移加工理论:正迁移的发生是由于 二种技能在认知程序特点相似和操作背景 相似。 练习的特殊性原理:把学习与练习背景联 系起来(从实战出发)。
负迁移
当一个旧的刺激需要新的但
学习迁移
正迁移的评价实验
实验组-①练习技能A → 操作技能B A背景操作技能A → 在B背景下操 作技能 A 控制组-没有练习 → 操作技能B 没有练习 在B背景下操 作技 能A 如果实验组得分大于控制组,证明正迁移作用明显。 迁移百分数=实验组-控制组/实验组+控制组 ×100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追加反馈信息
外来反馈(extrinsic feedback):
指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老师 与教练的指导,裁判的评分, 动作录像等。外来反馈可以被 控制,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 机和形式提供外来反馈信息。
(augmented feedback) 与技能操作相关的感觉反 馈之外的附加信息。
固有(内在)反馈信息
情景与技能之间的相似性。一种假设认为:学习
迁移的发生是由于技能的构成或技能的操作情景 是相似的。另一种假设认为:学习的迁移是由于 技能要求的学习程序在数量和类型上相似。 技能与情景构成的相似性:其关键是相似部分由 什么构成?一种观点:相似的部分是看得见的技 能动作。第二种观点:相似部分与特定的协调动 力学理论相关,即与运动支配的动力学模式相关。 共同特征的要素原理:迁移的发生取决于二种技 能的相似程度以及操作背景的相似程度。
时候,就很容易学会用另一侧肢体来 完成动作。这种迁移名为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实验: 前测 实验干预 后测 优势侧肢体 X X 非优势侧肢体 X X X
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的意义:通过对某一侧的肢体进行锻炼,
使得另一侧肢体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 两侧迁移一般是非对称的,从优势肢到非优势肢 产生的迁移量要比从非优势肢到优势肢产生迁移 的量大。 两侧迁移的二种假设:一:一个人通过对某一肢 体进行锻炼,从而获得了“做些什么”以操作技 能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另一侧肢体 学习操作这种技能的开始阶段。二:通过对某一 肢体练习而获得一般运动程序的常量往往可以用 作对肢体进行技能操作的参数特征。
相似反应时,负迁移就可能 发生。负迁移发生的条件: 一:技能学习所形成的空间 位置改变。二:已经习得的 系列动作的时间结构(节奏 模式)改变。负迁移发生的 原因:一是因为技能学习所 形成的记忆表象。二是由于 认识模糊产生迁移。 负迁移是暂时的;负迁移可 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纠正。
两侧迁移
当学会了用右侧肢体操作某一动作的
都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客观环境的目标。在动作学习过 程中,练习者不能得到足够的固有反馈时,教练的提示非 常重要。提示的时机和次数影响反馈结果。 操作认识(knowledge of performance):外来信息,如“你 的动作太慢,重心过高”,“注意动作节奏”。
外来反馈的作用
◆激发动机: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动机。 ◆强化学习: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 “正 强化”、“负强化”、“处 罚”;一个原则:间歇强化 优于持续强化,逐渐减少强 化次数。 ◆提供信息:提供相应信息, 促进学习。一个原则:不能 诱发“外来反馈”依赖,需 培养运动员自我的反馈调节 机制。
运动技能学原理
周家颖
反馈(feedback)
反馈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而这部
分的输出信息,又返回到输入信息 中,通过伺服机构的调整,使再次 输出更加精确。
全部感觉信息
与动作有关的 动作之前得到的 通过动作得到的
与动作无关
固有(内在)反馈信息 (视觉、听觉、、触觉 本体感觉)
外来(追加)反馈信息 (结果认识 操作认识)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关于方向、空间
位置、速度和激活肌肉等动 作特征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感觉信息。它是一个重要的 反馈来源,尤其在动作由闭 环控制系统控制时。本体感 受器(肌肉的仿锤体细胞、 高尔肌腱器官,关节感受器) 的作用:本体感觉影响运动 准确性;本体感觉影响动作 指令开始的时间;本体感觉 在躯体和肢体协调的各个方 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听觉、动觉、触觉
听觉:判断方向、距离、
空间位置等。帆船比赛时, 运动员利用船体划过水面 的声音判断速度。“前庭 器官”感受平衡与重力。 动觉:感受力量大小,如 帆船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 感知动作方式,如踢球。 触觉:感受力量,方位等。
外来反馈分类
结果认识(knowledge of results):外来的信息,如告诉学生
感觉信息分类系统
反馈信息分类
固有反馈(intrinsic feedback):
指动作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感觉 内在反馈信息(taskintrinsic feedback) 信息,可来自体外或体内的本 体感觉。人可以直接获得固有 技能操作时个体自然而然 反馈信息,而无需外部帮助。 获得的感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