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身边的那些人儿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读后感朋友!我最近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四章,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真的超级有趣又超级有启发呢!这一章啊,讲的很多内容就像是在我脑袋里放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地把一些以前迷糊的想法都炸清楚了。

就说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一块吧。

哇塞,以前就觉得资本主义嘛,就是那些大老板赚大钱,满世界都是高楼大厦和豪车。

可是读了这章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那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

这私有制就像一个魔法棒,让一部分人可以掌控大量的生产资料。

那些资本家啊,就靠着这个,让工人去干活。

我就想啊,这工人多辛苦啊,每天累得像头牛,而资本家呢,就坐享其成。

这就好比一群人盖房子,工人出力气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而资本家就拿着房子的钥匙,轻轻松松就把大部分好处拿走了。

这多不公平呀!而且这种生产方式还有个特点,就是追求剩余价值。

这剩余价值可不得了,资本家就像一群精明的小狐狸,想尽办法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比如说延长工作时间,工人本来就已经工作得够久了,还得继续干,就为了给资本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感觉工人就像被拴在磨盘上的驴,只能不停地转啊转。

再说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这就像是资本主义这个大机器时不时就会犯的病。

我想象着资本主义经济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过山车,一会儿冲得高高的,大家都觉得繁荣得不得了,各种股票涨啊,消费也旺盛。

可是突然呢,就像过山车冲到了最高点然后猛地下坠。

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东西卖不出去。

这时候我就觉得资本主义好像一个任性的小孩子,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的玩具都搞砸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作祟。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不时就引爆一场经济危机。

不过呢,从这一章里我也看到了一些希望的曙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那么透彻,就说明我们是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的。

这就像是在黑暗里看到了一盏明灯。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 (51)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 (51)

文章特点
(内容)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结构)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3. 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 (语言) 揉和而成, 简洁凝练中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 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3、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4、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5、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6、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

有关马克思的人物例子

有关马克思的人物例子

有关马克思的人物例子一、马克思的家庭背景对他的影响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在当地颇有名望。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马克思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为他日后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家庭的文化氛围熏陶下,马克思能够阅读到许多经典的哲学和历史著作,这激发了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欲望。

家庭中的民主氛围也让马克思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与家人的讨论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马克思的父亲虽然是一名资产阶级人士,但他的开明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使马克思在早期能够客观地看待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些现象。

二、马克思在学生时代的表现在学生时代,马克思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思想。

他在大学期间学习法律,但他对哲学的兴趣日益浓厚。

马克思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和社团活动,他与同学们就当时的社会问题、哲学思想展开激烈的辩论。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学术观点,总是试图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例如,在关于人类自由的讨论中,马克思提出自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紧密相连的。

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马克思还深入研究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虽然他后来对黑格尔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判,但黑格尔哲学对他的思想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撰写一些学术文章,这些文章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已经显示出他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

三、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一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他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积极参与组织工人运动,他深入到工人阶级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例如,他在英国考察期间,目睹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恶劣的工作环境、超长的工作时间以及微薄的工资,这让马克思更加坚定了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心。

他撰写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伟大的著作犹如一盏明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通用6篇)

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通用6篇)

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通用6篇)列宁我们一定都非常熟悉,他的事迹让我们都非常佩服。

那你知道他背后哪些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列宁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篇1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老师讲课,他用心听。

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

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

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

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

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篇2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正在列宁的主持下举行重要会议。

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

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

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

彼得罗夫—索罗金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

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

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

彼得罗夫—索罗金停下来,不讲了。

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

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说下去,同志,说下去。

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

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

’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因难?彼得罗夫—索罗金吃了一惊。

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

他继续发言。

讲了缺点,说了困难。

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

列宁在听。

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索罗金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

马克思与恩格斯传中的伟人故事

马克思与恩格斯传中的伟人故事

马克思与恩格斯传中的伟人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叱咤风云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们的合作与努力不仅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塑造了他们自己的伟大人生。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传记,聆听这两位伟人的故事。

第一章:英雄的初遇1820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在德国特里尔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聪慧而出类拔萃,很快显露出他的思辨能力和对社会不公正的敏感。

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革命组织,并开始了他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

同时,在德国出生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经历着自己的成长与探索。

他的父亲是一位工厂主,这让他对工人阶级的不公平感到深深的愤怒与痛苦。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他们的共同兴趣,两位伟人有了初次接触。

第二章:革命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后,他们立即燃起了革命的激情。

他们深入探讨社会问题,从哲学到经济学,从历史到政治,无所不谈。

他们彼此鼓励,互相启发,并梦想着改变世界的未来。

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浪潮,这成为了他们走向领导地位的机会。

他们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理念。

这部宣言不仅是一份政治纲领,更是他们革命理想的庄严宣言。

第三章:思想的演进在合作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逐渐演进并发展起来。

他们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概念。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理论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斗争。

他们在组织工人运动、支持工会的发展以及呼吁妇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社会不公的抗议,也是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第四章:不朽的遗产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恩格斯则在1895年离世。

尽管他们已离世多年,但他们的思想和影响力却一直存活至今。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球革命者的信仰,对世界各地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传记成为人们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窗户。

这是一段伟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贡献。

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

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

燕 妮 与 马 克 思 的
爱 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 下马克思与妻子燕妮是如何 开始相知相爱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燕妮和马克思最早在孩童时候就一直是朋友,燕妮是个漂亮 燕妮和马克思最早在孩童时候就一直是朋友,燕妮是个漂亮的 的女孩,她在特利尔就备受注目,甚至被选为舞会女王。年轻 女孩,她在特利尔就备受注目,甚至被选为舞会女王。年轻的 的马克思那时候把自己描写为“一个真正热烈的罗兰”——是 马克思那时候把自己描写为“一个真正热烈的罗兰”——是一 一个不懈的追求者:在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去波恩前,他们之间默 个不懈的追求者:在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去波恩前,他们之间默契 契相许,1836年夏天,这种默契变成了正式婚约。从当时的风 相许,1836年夏天,这种默契变成了正式婚约。从当时的风俗来 俗来看,这种婚约极度不寻常:马克思只有18岁,燕妮大他4岁, 看,这种婚约极度不寻常:马克思只有18岁,燕妮大他4岁,而且 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些悬殊。开始时只有马克思的父母和 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些悬殊。开始时只有马克思的父母和他的 他的姐姐索菲娅(这对恋人的牵线人)知道这个秘密。 在1836 姐姐索菲娅(这对恋人的牵线人)知道这个秘密。 在1836年10 年10月的时候,马克思又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 月的时候,马克思又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 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 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漫长 漫长的时间。幸运的是,燕妮的父亲在1837年3月同意了这件婚 的时间。幸运的是,燕妮的父亲在1837年3月同意了这件婚事。 事。虽然马克思的父母起初并不很热衷于这种结合 。 虽然马克思的父母起初并不很热衷于这种结合 。 为了结束一段长时间的相思之苦,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 为了结束一段长时间的相思之苦,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 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 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到特利尔,就赶 获得了哲学博士学 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到特利尔,就赶忙 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 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 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 有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可编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可编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两个名人交友的故事

两个名人交友的故事

两个名人交友的故事《名人的友谊:真实又奇妙的故事》说起名人交友的故事,那我可得好好唠唠了,就拿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对好哥们儿来说吧。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大佬的名字那可是如雷贯耳,他们的友谊那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就好像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样,让这两人凑到了一块儿。

马克思呢,有着深邃的思想和对社会变革的执着追求;恩格斯呢,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相同的理想。

他们俩就像是拼图的两块,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

据说啊,他们经常一起泡在图书馆里,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那场面,想象一下,两个大胡子哥们儿坐在一堆书中间,激烈地讨论着各种深刻的问题,时不时地还能争得面红耳赤,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感情。

恩格斯呢,还特别仗义。

马克思有时候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恩格斯就会及时伸出援手,帮他度过难关。

这多像我们身边那些在你困难时毫不犹豫拉你一把的朋友啊!他们的友谊可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客气,而是深入骨髓的理解和支持。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都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这种友谊真的让我特别感慨。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渴望有这样一个能够跟你一起笑、一起闹、一起为了梦想拼搏的朋友。

能有个人懂你为什么对一件事如此执着,能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引方向,能在你失败的时候给你加油打气。

想想看,如果我们也能拥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真挚又深厚的友谊,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就像他们一样,不在乎身份、地位和财富的差距,只为了那份纯粹的情谊。

这样的友谊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有力量。

所以啊,咱也得向这两位大佬学习,珍惜身边那些真心对我们好的朋友,用心去经营这份友谊。

别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也别因为忙就忽略了对方。

毕竟,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一样,历久弥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身边的那些人儿——初读《卡尔·马克思》对于马克思,我的印象是从初中开始的。

那时只知道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却不了解马克思这个人。

由于当时和其他同学的想法一样。

就是“只要能吃美味的蛋,何必去管下蛋的鸡。

”因此也没太在意。

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我居然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听这个名字,我就知道,我今后的一生将与马克思挂上边了。

尤其是当有人问我有关马克思的一些知识时,我无言以对,尴尬至极。

这种局面深深地刺痛了我。

令我不得不走向认识马克思之路。

翻开了雅克·阿塔利著的《卡尔·马克思》。

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小想法。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应该算是一个中产阶级。

无论是在卡尔·马克思的父系还是母系家谱里,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是一名在职特里尔市的有名律师。

在当时那个时代里,律师是一项很不错的职业。

就像现在的律师一样。

享有高薪水、高福利、高社会地位等优厚待遇。

而马克思的母亲也就是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达·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出生于富商之家。

因此可以说,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

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

亨利希的长子1818年5月5日在特里尔降临世间,根据犹太的传统,他沿用了父亲和祖父的名字:卡尔·亨利希·莫尔德谢。

卡尔·马克思由此诞生了。

我之所以这样详细地介绍马克思的家庭情况。

是为了给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一个家庭背景。

因为我想知道为什么是马克思提出这一伟大的思想,而不是其他人。

这一疑问困扰我很久。

它产生于我在读雅克·阿塔利的《卡尔·马克思》的时候。

当我读到冯·维斯特华伦男爵也就是燕妮的父亲反对女儿嫁给卡尔·马克思的理由时,我就开始疑惑了。

冯·维斯特华伦男爵对燕妮说卡尔·马克思虽然很有才华、很有思想、也很有抱负。

但他的思想与世间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异端。

卡尔·马克思以后的生活注定是颠沛流离、永不安分。

嫁给他的人注定得不到幸福和安定。

我很佩服这位冯·维斯特华伦男爵的眼光。

因为事实证明,他说的这番话简直比算命的先生还要灵验。

问题来了,这位男爵是怎么知道这些。

难道说当时的卡尔·马克思就已经表现出不平凡的一面。

而这种不平凡注定了他就是这一伟大思想的创始人。

让我们再掉过头来想一想,是什么影响或者说决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不平凡?而且是在他18岁以前。

首先,我们能联想到的是基因,犹太人的基因。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是犹太人基因。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D·洛克菲勒、费米、大卫·李嘉图、摩根等都是犹太人。

的确,基因遗传是一方面。

但我认为这不是决定性的。

刚才我已经介绍过了,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

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他与雨果·维登巴赫等人一起创建了赌场俱乐部。

在这个俱乐部里处处充满着文学、哲学与科学、自由与民主的氛围。

甚至有时会激烈地讨论在纽约成立的第一家“社会主义”团体。

并且为此也锒铛入狱,被人称为“混乱制造分子”。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在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的熏陶下,马克思也走上了父亲的道路,并且走得更深更远更有价值。

再来说说卡尔·马克思的母亲罕丽达·普列斯堡。

她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

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为后来卡尔·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可以说,卡尔·马克思的父母是影响他人生的第一人。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来说,对于马克思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恩格斯,这无可厚非。

但如果从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那么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妻子燕妮了。

关于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一段罗曼蒂克爱情史。

两人都心心相惜、倾心思慕。

但是都受到双方父母的反对。

最后由于两人的坚持。

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以说是很圆满的结局。

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经济贫困,再加上常年奔波。

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

她除了肩负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代写清楚。

与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不少由她代办。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帕,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

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

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

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

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

他写信给朋友说:“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

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但这些话,也同样表现出燕妮对于他的一生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这也正好验证了一句话。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在遇到恩格斯这位生命挚友之前,可以说,卡尔·马克思遇见了两个对于他今后思想的走向起到极大影响的人。

虽然他们与马克思都无缘见面。

首先出场的是黑格尔。

在卡尔·马克思的大学时代,最初特别钟情的是当时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

黑格尔的著作影响了马克思整整的一生。

在它的提点下,马克思发现了思考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人类的首要活动,远比追求财富更有意义。

但是随着卡尔·马克思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黑格尔的著作,他开始不喜欢黑格尔“那种离奇古怪的调子”。

于是,卡尔·马克思转向阅读费尔巴哈的文章,费尔巴哈是一位被大学开除的年轻哲学教授,由于宣传无神论并批判黑格尔而名噪一时。

卡尔·马克思被费尔巴哈“敢于全面否定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所折服。

因此,卡尔·马克思在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之间寻求自己的思维途径。

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伟大思想。

除了以上两位,在卡尔·马克思的思想上影响很大的还有新教理论家布鲁诺·鲍威尔。

布鲁诺·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蒙者之一。

布鲁诺·鲍威尔,曾跟随黑格尔学习神学,在黑格尔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论康德哲学的原则》,然后一直在柏林、波恩的大学里任教,指导或授意马克思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当时公认的“青年黑格尔学派”的领袖;他的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要用一个世俗的政权取代当时德国的基督教国家性质,认为“信仰要成为理性,必须实现在国家中”。

这本来是黑格尔的观点,但他在此基础上又多有发展。

对于布鲁诺·鲍威尔与卡尔·马克思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卡尔·马克思制定了许多计划,并且全部与布鲁诺·鲍威尔密切相关:他们谈及要一起任教,一起发表《无神论卷宗》,并一起回击敌人。

当卡尔·马克思毕业之后,确实如此。

他们成立了另一家《莱茵报》。

但是后来由于布鲁诺·鲍威尔参加一次自由主义者的示威游行并针对新闻审核发表了反对演说。

被暂停在大学里担任的一切职位。

并且后来在关于犹太人的身份地位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并产生矛盾,最终导致决裂。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其实在马恩正式会面之前,两个人曾在科隆有过一面之缘。

不过当时只是路遇不算相识。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完全算得上是马克思的知音。

一方面,在生活上,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的钱袋。

尽管马克思也断断续续地工作过。

偶尔补贴家用。

也曾继承了来自父母和岳父母的部分遗产。

但这些终究不能养活马克思一大家子的人。

所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按时寄来的钱款便成为马克思的固定工资。

为马克思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发愁。

至少大部分时间是这样的。

其实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不仅在物质上为马克思提供了巨大帮助,更是在精神上给马克思带来了无尽的支持。

使马克思时常能在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激烈讨论中擦出灿烂的火花。

他们一起尖刻地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评论;一起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起草《共产党宣言》;一起研究《资本论》第一部。

甚至后来在1883年3月15日马克思逝世后。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还遵照马克思的遗愿,在晚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上。

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完了整个的《卡尔·马克思》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像是一座浩瀚雄伟的万里长城。

延绵不绝,不知尽头。

如此巨大的工程绝非马克思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

形象来说,马克思是这项工程的开拓者、领头者和主要建造者,而他身边那些帮助他的人则是这项工程的建设工人。

正是由于他们的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使这项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不朽的奇迹。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要感谢马克思本人,更要感谢马克思身边的那些人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