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精编文档).doc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公开课教案课题:格式化文档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题名称: 4.2 格式化文档
授课教师:
时间:
地点: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掌握常用字符格式的名称及作用。

(2)了解格式刷的作用。

(3)了解“智能标记”功能。

2.操作技能目标
(1)会在文档中设置字符格式的方法。

(2)学会使用格式刷快速设置字符格式。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

2.教学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

3.教学策略
本课以“茶韵飘香”文档为案例,介绍设置字符格式的方
法。

同时还学习使用格式刷,用于快速设置字符格式。

4.课时安排
1课时
5.教学环境
410机房
教学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掌握对Word文档的格式化的一般操
作,字符格式化是编辑Word文档的一个基本操作,同学
们要多实践,重点掌握。

教学反思: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

2.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等。

2.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启动、桌面环境、文件管理、控制面板等。

3.办公软件应用: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资源的搜索与等。

5.计算机安全与维护: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系统的备份与恢复、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实践操作:安排适量的上机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发展史、系统组成、硬件和软件概念等。

2.第3-4周:Windows操作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第5-6周:办公软件应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 等软件的使用方法。

4.第7-8周: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习Internet的使用方法。

5.第9-10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系统备份与恢复、硬件维护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

(3)计算机的操作界面: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4. 教学过程(1)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演示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4)让学生实践操作,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二、第2章:Windows操作系统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启动。

(2)使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与操作。

2. 教学内容(1)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启动。

(2)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窗口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4. 教学过程(1)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启动。

(2)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与操作。

(3)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让学生实践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Word 2010的启动与退出。

(2)使学生熟悉Word 2010的界面布局与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运用Word 2010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Word 2010的启动与退出。

(2)Word 2010的界面布局: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3)Word 2010的基本操作:创建文档、编辑文本、设置字体与段落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一、课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使用能力。

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2.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巧,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管理和网络操作;3.熟练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表格分析和演示文稿制作等;4.了解常见的网络概念和网络应用,并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功能2. 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文件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文件的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3. 办公软件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格式设置•表格分析软件的数据输入和分析功能•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幻灯片设计和展示技巧4. 网络概念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常见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网络资源的安全合理使用5. 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培养•信息检索和评估的基本方法•网络信息的筛选和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践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给学生传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或电脑教室,由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软件,熟悉并掌握基本技能。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杂志•互联网相关学术论文和资料六、教学评估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第3-4周: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第5-6周:办公软件应用•第7-8周:网络概念与应用•第9-10周: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培养•第11-12周:复习巩固和期末考试八、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实验室或电脑教室•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和在线教学平台以上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的详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信息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操作系统等知识,培养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功能;4. 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第一章:计算机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处理的工具;- 计算机的特点: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存储能力大、逻辑运算能力强、自动化。

1.2 计算机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按规模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按工作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 按结构分类: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哈佛体系结构。

1.3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内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辅助存储设备(硬盘、光盘等)2.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并提供用户接口。

2.2 常见的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7等;- macOS操作系统:macOS Mojave、macOS High Sierra等;- Linux操作系统:Ubuntu、CentOS等。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 内存管理- 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3. 第三章:计算机操作与应用3.1 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 开机:按下电源按钮,等待开机自检完成后进入操作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计算机领域的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等方面的应用;3、熟悉网络应用的基本技能,包括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方面的操作;4、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1.3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1.4 文件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常用办公软件2.1 文字处理软件 2.2 表格制作软件 2.3 演示文稿软件第三章网络应用基础3.1 互联网浏览的基本概念 3.2 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3.3 搜索引擎的应用技巧第四章计算机安全4.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 4.2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4.3 密码学基础四、教学流程4.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4.2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等方面的应用。

4.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料。

5.2 PPT:制作精美的PPT,内容包括课程知识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5.3 板书:在黑板上进行重点内容的书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公开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公开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操作计算机、处理 文档、制作报表、进行网络交流等基 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和信息素养。
教材内容与结构
01 02
教材概述
本课程教材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 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基础等方 面的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本课程作为计算机入门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 软件应用、网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发 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 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常 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基础知 识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公开课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 办公软件应用技能 • 网络基础知识及互联网应用 •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编程初步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课程背景与意义
计算机应用在当今社会的普及程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 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提高个人素质、适应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的使用。
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演示文稿基本操作
学习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版式、主题等基本概念,掌握创 建和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幻灯片设计与美化
掌握在PowerPoint中使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幻灯片美化的方法, 包括背景设置、色彩搭配、图片插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课题:格式化文档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题名称: 4.2 格式化文档
授课教师:
时间:
地点:
1.基本知识
(1)掌握常用字符格式的名称及作用。

(2)了解格式刷的作用。

(3)了解“智能标记”功能。

2.操作技能目标
(1)会在文档中设置字符格式的方法。

(2)学会使用格式刷快速设置字符格式。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

2.教学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

3.教学策略
本课以“茶韵飘香”文档为案例,介绍设置字符格式的方法。

同时还学习使用格式刷,用于快速设置字符格式。

4.课时安排
1课时
5.教学环境
410机房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掌握对Word文档的格式化的一般操作,字符格式化是编辑Word文档的一个基本操作,同学们要多实
践,重点掌握。

教学反思: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