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src O jc v T n yeads d ec ncl f c f aa e dso i sri l r e ue r hoi s uisadn sl 0- b tat bet e oaa z n t yt l i et o sl n ocpc ug a po d rs o rn i s n aa pl i l u h i ae s n c c f c c n t i
Z n o gR a hbnX a u ( N e ate tG n r H sil f aziu rnadS e Go p o pn ,aziu 10 3 P egY n , unSii, i J E TD pr n ,e ea opt PnhhaI n t l( ru )C m ayP nh a67 2 ,・ n m l ao o e h
窥镜 手术的患者 , 中I型6 其 I 8例 , Ⅲ型 3 。对 患者进行 全身麻 醉或 者黏 膜表 面加局部麻醉 ; 2例 手术后 随访一年。结果 型为 8 .0 。 0 9 % 治愈率 I型 8 .0 l 4 4 %。结论 l 切 的关 系, 关 系到 并发 症的情 况和 治疗的效果 , 也 但是就 治愈 率而言非常适合 临床推 广。 治愈 率 U 鼻 内窥镜 手术对 于治疗慢 性鼻窦炎 以及 鼻息 肉有 着良好治疗效果 , 与临床分期有些 密
m ( 2 . e uvyo tersl f ugr a l w du r er甬瞎 3 ) T re fh uto reyW Sf l e pf ya. h s e s s oo o1 h uer e a 0 9 nt eⅡ n 加 T ecr t w s8. % i p ad8 . % i p a y 4 nt e y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 讨 论
鼻 内窥镜手 术 , 可用 于 治疗 慢 性 鼻 窦炎 , 已取 得 良好 疗效 。 并 20 06年 2月 ~ 0 0年 1 21 0月笔者采 用鼻 内镜 手术治疗 5 0例慢性 鼻窦炎患者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 料 .
窦 炎手 术 包 括 上 颌 窦 根 治 术 , 就 是 将 通 过 打 开上 颌 窦 前 壁 , 也 清
接受手术 4 2例 , 有前期手术史者 8例。症状 见鼻塞 、 流黄涕或 回
吸性 黄 痰 、 嗅觉 减 退 、 痛 、 血 、 中带 血 或 伴 打 喷 嚏 、 清 涕 。 头 涕 痰 流
而 且 不 能 同 时行 双 侧 鼻 腔 手术 。近 年 来 , 者所 在 医 院开 展 的 笔
本组 5 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 手术均 获成功 , 后观察随访 6 术 个月 ~ 1年 , 治愈 3 3例 , 6 %。患者恢 复正常鼻通气 , 占 6 术腔 上 皮化 , 黏膜光滑 , 引流通畅 , 无性或少量黏液脓性 分泌物 , 3个 1~ 月 内鼻塞 、 头晕 和 头痛 等症 状 消失 , 效满 意 。好 转 1 疗 3例 , 占 2% ; 6 无效 4例 , 8 , 占 % 总有 效率 9 %。并发症 主要是 术 中出 2
疗鼻窦炎 目前有着不 可比拟的优势 , 它借助 内窥镜 的 良好照 明,
对鼻腔深部结构也能够清晰的观察 , 传统 的高效治疗性或者全 将
部 刮 除 鼻 窦 内 黏 膜 的 破 坏 手 术 , 变 为 在 彻 底 清 除 病 变 的基 础 转 上 , 可能 保 留鼻 腔及 副 鼻 窦 的正 常 黏 膜 和 结 构 , 成 良好 的 通 尽 形 气 和 引 流 , 使 鼻 腔 、 窦 黏 膜 的形 态 和 生 理 功 能 恢 复 的功 能 炎 的 临床 疗 效 观 察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为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将8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实施负压置换治疗,b组53例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23%,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负压置换治疗。
用l%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收缩鼻粘膜,擤尽鼻涕,取仰卧位并垫肩,使下颌颏部与外耳道口连线与水平面(即床平面)垂直,将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为主并配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的混合液约2 ml注入治疗侧鼻腔,用连接吸引器(负压不超过24 kpa)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以封闭该侧前鼻孔,令患者连续发断续的“开、开、开”音,同步开动吸引器,持续1~2 s即停,如此重复6~8次。
每日治疗一次,一周一个疗程。
可以治疗2~3个疗程。
b组实施鼻内镜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
对有息肉患者术前3~5 d服用糖皮质激素,待息肉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局麻鼻内窥镜下先将钩突摘除,使筛泡充分打开,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鼻内镜引导下将各组筛窦、额窦、蝶窦开口开放[4]。
术中采用1∶ 40 的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棉片擦拭鼻腔黏膜,使其收缩止血[5]。
术毕填塞鼻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服用糖皮质激素3~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6] ①显效:流脓涕、鼻塞、嗅觉衰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鼻内镜显示鼻窦开放练好,鼻腔黏膜上皮化,脓液及炎症消失。
②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鼻内镜显示脓液减少,鼻腔黏膜肉芽组织形成。
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鼻窦口狭窄,脓液分泌增多,鼻内镜显示鼻息肉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中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57.8%,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
结论: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值得在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随着空气质量的不稳定和季节变化波动幅度的增大,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患者的病情较为反复,对人类的生活健康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
在鼻窦手术的临床治疗中鼻内窥镜应用已得到广泛使用,对患者的病症改善也带来了一定益处[1]。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45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为30.9岁,其病程在3~10年,平均为5.8年,患者的临床分期中Ⅰ期Ⅱ型患者13例、Ⅱ期Ⅱ型患者9例、Ⅲ期Ⅱ型患者12例、Ⅲ型患者1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在19~63岁,平均年龄为30.6岁,其病程在3~11年,平均为5.6年,患者的临床分期中Ⅰ期Ⅱ型患者12例、Ⅱ期Ⅱ型患者10例、Ⅲ期Ⅱ型患者11例、Ⅲ型患者12例。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92例临床疗效分析

除病变组织 , 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 , 引流通畅 , 留粘 膜的 使 保
功 能。在临床研究中 , 常口鼻道 复合体是一体化 的微生态 正
系统 , 病变时表现为相互割裂的多微生物存 在状态 , 而鼻 内窥
镜术主要是扭转被破坏的一体化微 生态环境 , 促使 其向正常 的状态转归 。对 于鼻 内窥镜手术时 , 在术中要注意 : 对于慢性
鼻 内窥镜 手术 治疗 慢 性鼻 窦炎 9 2例 临床疗 效 分析
王 丽
( 神华神东总医院 ,135 791 )
【 摘要】 目的 :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的临床效果。方法 : 选择我院 20 07年 2 ~ 09年 2月慢性 鼻窦炎患 月 20 者9 例, 2 其中 I 3 例 ; 型 2 Ⅱ型 3 例 , 2 7 Ⅲ期 3例。以上患者均在全麻或者局麻下行鼻 内窥镜手术 , 采用由前向后法。术后进行
鼻窦炎患者 9 , 中男 5 2例 其 7例, 3 , 女 5例 年龄 l 6 4— 4岁, 平 均年( 52±1 . ) , 3 . 87 岁 单侧病 变的患者有 4 2例 , 双侧 病变的
患者有 5 O例 。在 9 2例 患者 中 , 发有 鼻息 肉的患 者有 3 伴 l
例 。以上患者病程为 6~ . , 7 5年 平均 病程为 ( . 3 7±2 6 年 。 .) 以上患者根据 19 9 7年海 口鼻科会议制定的分型和分期标 准 : I 1期为 8例 , 型 2期 l , 型 3期 5例 ; 型 I 9例 I Ⅱ型 1 7 期 例, Ⅱ型 2期 2 l例, Ⅱ型 3期 9例, Ⅲ期 2 3例。以上患 者中 , 部分患者有鼻 中隔偏曲 , 部分患者伴有变应性体质 。 12 方法 . 在本 组患 者 中, 了 l 除 6例患 者在 全麻 下 手术 外, 其余患者均采用局部 麻醉手术。局部麻 醉应应 用 1 %丁 卡因加 肾上腺素棉 片行鼻腔粘 膜表 面麻 醉, 并用 1 %利 多卡 因加 肾上腺素对特定 部位行 局部浸 润麻醉 , 如鼻 丘、 突基 钩 部、 中甲后端附着部外侧 等处。手 术采用在鼻 内镜 下由前 向 后法进行 , 分别切 除钩突 , 开放筛 泡 , 除息 肉, 情开 放筛 摘 酌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了解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优势,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 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来看,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较好地缓解或消除慢性鼻窦炎头痛、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临床疗效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鼻窦的慢性炎性反应,局部临床症状表现为脓涕、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临床症状表现为易倦、萎靡不振、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纳差、失眠等,严重时还可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视力改变。
慢性鼻窦炎发病原理较为复杂、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经济负担[1]。
目前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多为辅助治疗)、鼻窦置换法、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又包括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鼻内开窗术、鼻外筛窦切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为首先手术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8例,进行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慢性鼻窦炎 、 鼻息 肉属于耳鼻 喉科 常见 的一种疾病 , 疾病 用局部浸 润麻醉 , Ⅱ~Ⅲ型采用全身 麻醉 。术 中 , 为 了减少 出 诱发 多与上呼吸道感 染有关 , 患者鼻 塞涕脓伴臭 味 , 头痛 , 嗅 血 , 可应用 5 0 0 m L的 5 %葡萄糖针+ 2 . 0 g 酚磺 乙胺针。 治疗组应 觉 障碍 , 鼻 出血等 临床症 状 , 生活质量 大大降低 , 一 直以来是 用鼻 内窥镜去 除鼻部息 肉 , 钩突下行弧形切 口切除钩 突 , 打开 困扰 临床 的一大难题 , 具 有症 状突出和发病率高 的特点 , 给患 筛泡 , 对鼻息 肉样变的 中鼻 甲或中鼻 甲残端进行修剪 , 摘除钩 者 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由于 引起慢性 鼻窦炎的原 因 突的水平部分 , 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及脓液 。因中鼻 甲处 较为复杂 , 药物治疗效果 不十分理想 , 疾病不 易治愈。治疗 的 的基板可 以起 到固定作用 , 暴露筛泡后将 病变组织彻底清 除 关键在于疾病时常发作 , 且多复发 。由于药 物治疗效果欠佳 , 直至基板处 , 仔细检查 中鼻 甲基板是否完整 , 开放后组筛窦 和 临床多采 用外科 手术 治疗慢 性鼻 窦炎 、 鼻息 肉 , 这样不 但能 蝶窦 。处理过程中应注重去除引起阻塞的原 因 , 不应使用扩大 将病 灶彻 底切 除 , 而且 还能保 留正 常组 织和结 构 , 值得 临床 器过度扩 大窦 口, 对于轻度水肿或黏膜长 的中鼻 甲不 予处理 。 推广 。据报道l l _ , 传统药 物治疗慢性 鼻窦炎 、 鼻息 肉的复发率 术 面给予止血纱布覆盖 , 填塞 P V F系列医用海绵止血 。 术后静 可高达 9 8 . 5 %, 因此 , 在 临床 上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该方法可 脉滴注 甲硝 唑 7 d , 立止血静 脉推注 3 d , 手术 结束 2 d后 , 将 鼻 严 重破坏患者 的鼻窦功能 , 术 中出血量较 大 , 术 野不清 晰 , 使 腔中填塞的纱条去除 , 为 了减少分泌物 的产生 , 每天用生理 盐 得鼻息 肉在手术 中不 能彻底 切除 , 从 而增加复发率 。近年来 , 水清理鼻腔干痂及清除分泌物 , 持续 7 天, 出院后进行定期 复 伴 随着鼻 内镜 手术技术 的不断进步 , 通过 鼻 内镜治 疗慢性 鼻 查。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 先切除中鼻 甲后半部暴露蝶窦 窦炎 、 鼻息 肉效果 十分显著 , 该方 法不会损伤 黏膜 , 能较好保 口, 对蝶窦前壁开放蝶窦进行切除 , 并扩大上颌窦 自然 口行 上 留鼻窦功能. 利于通气和 引流 处于正常状 态 , 是微创 医学在 耳 颌窦根治手术 , 术后将碘伏纱条填塞到上颌 窦腔 内 , 并把凡 士 鼻咽喉科应 用的重要领域 , 具 有对鼻窦损 伤小 、 切除完全 、 操 林纱条填塞到鼻腔 内进行止血。 作简便 、 视野清晰、 术后复发率低 、 效果好等优 点。 本文采用鼻 1 - 3临床疗效判 断标准 : 治愈 : 临床症状 消失 , 而且没有脓 涕 , 内窥镜下手 术治疗慢性 鼻窦炎 、 鼻息 肉 , 取 得了满意疗效 , 现 在进行检查的时候 , 鼻内窥镜 检查 窦 口开放情 况 良好 , 鼻窦黏 报 道 如下 。 膜细胞上皮化 , 不再 有黏膜分 泌物出现。好 转 : 患者症 状有明 1资料与方法 显 的改 善 , 内镜检查见 窦腔部分黏膜 水肿 、 肥厚 , 肉芽组织 开 1 . 1 一般资料 : 选择我院 2 0 1 1 年1 月~ 2 0 1 3年 7月收治的慢性 始 出现 , 息 肉明显减小 , 鼻 黏膜恢复 良好 , 鼻 窦内仍可见少 量 鼻窦炎 、 鼻 息肉患者 7 0 例, 均符合慢 性鼻窦炎 的诊 断与治 疗 脓性分 泌物 ; 无效 : 临床症状无 改善或恶化 , 经鼻 内窥镜 检查 指南 2 0 0 8 年南 昌标准 ,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5例 , 其 鼻窦 口开放情况较差 , 息 肉复发 , 鼻窦 黏膜相互粘 连明显 , 窦 中治疗组男性 2 0例 , 女性 l 5例 ; 年龄 1 8 ~ 5 6岁 , 平均年龄 3 5 腔 中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存在。 岁; 病程 3个月~ 2 5年 , 平均病程 5年 ; 单侧 1 9例 , 双侧 1 6 例; 1 . 4统计学 方法 : 采用 S P S S 1 5 . 0软件进行分 析 , 计量资料采用 发病部 位 : 上颌窦 1 0 例, 筛窦 8 例, 额窦 6 例, 蝶窦 1 1 例; 专 均数土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 的比较采 用 x z 检验, P < 0 . 0 5表 科检查 : 鼻 甲气化合并 有变态反应性 鼻炎 8 例, 嗅裂 6 例, 鼻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甲水肿 8 例, 鼻腔内见荔 枝肉样息 肉组织或息 肉样变 6 例, 鼻 2结 果 中隔高位偏曲 5 例, 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2 例。临床分期 I 型 2 . 1 两组患 者的治愈率 比较 : 治疗组 的治 愈率约为 9 7 %, 对照 共1 5例 , 其中 1 期、 2期 、 3期分别为 7例 、 5例 、 3例 , Ⅱ型共 组 的治愈率约为 8 5 %, 治疗组 的治 愈率显著优 于对 照组 , 两组 1 2例 , 其中 1 期、 2期 、 3 期分别 为 7例 、 4例 、 1 例, Ⅲ型 8 例。 比较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见表 1 。 对照组男性 2 2例 ,女性 1 3例 ;年龄 1 9 ~ 5 9岁 ,平均年龄 3 9 表 1 两组患者 的治愈率比较 岁; 病程 4个月~ 2 7年 , 平均病程 6年 ; 单侧 1 6例 , 双侧 1 9例 ; 发病 部位 : 上颌窦 1 1 例, 筛窦 7例 , 额 窦 7例 , 蝶窦 1 0例 ; 专 科检查 : 鼻 甲气化合并 有变态反 应性鼻炎 9 例, 嗅裂 5 例, 鼻 甲水肿 7 例, 鼻腔 内见荔枝 肉样息 肉组织或息 肉样变 7例 , 鼻 中隔高位偏 曲 6 例, 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1 例 。临床分期 I 型 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共1 4例 , 其中 1 期、 2期 、 3期分别 为 6例 、 4例 、 4例 , Ⅱ型共 2 . 2两组患者 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 : 观察组有 1 例 出现纸板 1 1 例, 其中 1 期、 2期、 3 期 分别 为 6 例、 3 例、 2例 , Ⅲ型 1 0例 。 损伤, 对照组有 1例 出现 眼睑肿胀 , 有1 例术 后继发性 出血 , 所 有患者 均存在 不 同程 度 的鼻塞 、 头痛、 头昏、 鼻痒 、 流黄脓 有 1 例 出现鼻腔粘连 , 两组并发症 的发 生情况 比较 , 差 异具 有 涕、 自觉面部肿胀 、 嗅觉减退或 丧失 、 涕 中带血丝等症状 ; 两组 统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 患者在年龄 、 性别 、 发病部 位、 症状 、 体征及分型分期等方 面 比 3讨 论 较,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具有 可比性 。 慢性鼻 窦炎 常合并 鼻息肉是成 年人 的常见多发病 ,发病 1 . 2治疗方法 : 所有患 者在术前 7 天 均常规给予丙酸氟替卡 松 原因 目前 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 为进 行性 的 鼻 喷剂喷鼻 , 术前 3 d采用 预防剂量抗 生素治疗 , 并 给予糖 皮 鼻塞 、 头 昏脑 涨 、 头痛 、 心烦意乱 、 流脓 性鼻涕及 鼻涕增多 、 失 质激素 每天 1 次。所 有患者术 前均行鼻 内镜检查及鼻窦 的冠 眠健忘 , 容 易发 脾气 、 困倦淡漠 、 嗅觉障碍 、 注 意力 不集 中及心 状位 c T检查进行手术评估 , 根据病 情选择麻醉方式 , I 型多采 痛等症状 。该病通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均100%成功,治愈68例(72.34%),好转22例(23.4%),无效4例(4.26%);随访6个月后,复发6例(6.38%);术后发生鼻腔黏连2例,窦口粘连1例,发生率为3.19%。
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60-02慢性鼻窦炎为常见鼻科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流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较难根治,且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且手术视野较小,不容清除,复发率较高。
鼻内镜手术则克服了这些缺陷,能够提高疗效,降低复发[1]。
本研究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37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1.5+3.5)岁,病程3个月-5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经鼻窦冠状位轴位CT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其中Ⅰ型31例,Ⅱ型49例,Ⅲ型14例;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转鼻内镜手术治疗。
1.2方法:(1)术前。
口服抗生素、激素7-14d,口服沐舒坦或强力稀化粘素7d,鼻腔局部喷洒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有上颌窦积液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并常规戒烟戒酒;于术前0.5h肌注立止血1Ku。
(2)术中。
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麻,于中鼻甲的前端鼻腔外侧壁由前上向后下呈弧形缓慢切开黏骨膜,如有鼻息肉者先将息肉切除,止血后再纵行切开钩突前缘,分离中鼻道黏膜并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后锋利的直钳直接咬开筛泡并切除,清理中组筛房,然后清理前组筛房、眶上筛房和后组筛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了解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优势,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 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来看,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较好地缓解或消除慢性鼻窦炎头痛、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临床疗效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鼻窦的慢性炎性反应,局部临床症状表现为脓涕、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临床症状表现为易倦、萎靡不振、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纳差、失眠等,严重时还可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视力改变。
慢性鼻窦炎发病原理较为复杂、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经济负担[1]。
目前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多为辅助治疗)、鼻窦置换法、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又包括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鼻内开窗术、鼻外筛窦切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为首先手术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8例,进行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6±9.2)岁,病程1~32年,平均病程(10±5.1)年。
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7±9.1)岁,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1±5.2)年。
所有患者具有脓涕、头痛、鼻塞等症状,均无手术史、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
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①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性试验,确定患者无药物过敏反应后,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克拉霉素250 mg,口服,1次/d,并以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等辅助治疗,疗程为3个月。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为:31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仰卧平躺,用1%丁卡因20 ml+1% 肾上腺素2 ml做鼻腔鼻黏膜表面麻醉,鼻腔中后段再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手术开始时注射杜冷
丁加强麻醉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17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通过CT检查鼻腔内病变部位,然后选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手术,手术包括钩突切除术、开放筛窦术、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经鼻内窥镜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下鼻甲后端切除术等。
术后用纱棉塞住鼻腔,48 h后取出,并清除鼻腔内血块及分泌物;术后1周内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次/d,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为2周。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①治疗有效率评价:内容包括治愈、有效、无效。
疾病各种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各种临床症状得到很大缓解为有效;各种临床症状得不到缓解或加重为无效。
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②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慢性鼻窦炎的并发症有眼部并发症(骨壁骨炎、眶内脓肿、骨膜炎、眶内蜂窝织炎、球后视神经炎等)和颅内并发症(脑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統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23例,无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5,P=0.003<0.05)。
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优势。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两种亚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病程超过12周,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危害人类健康,而受到国内外临床广泛关注。
慢性鼻窦炎病因包括外源性致病因子和个体易感性两方面,外源性致病因子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鼻-鼻窦上皮免疫或屏障功能异常的个体,致病微生物更容易激发炎症反应,抑制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3]。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因其痛楚轻、见效快、恢复好、复发率低等优点成为目前首先的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方法,其真正含义是在鼻内窥镜视频显示下,根除病灶,矫正解剖异常,改善并且重建鼻腔、各组鼻窦的通气及引流功能,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成熟,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方法在不断完善、内涵在不断丰富。
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为66.67%,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能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减轻或消除各种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青云.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探讨.当代医学,2012,18(33):80.
[2] 杨琴.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疗效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13.
[3] 崔昕燕.慢性鼻-鼻窦炎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2013,7(12):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