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合集下载

IATF16949服务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服务控制程序(含表格)

服务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建立顾客服务系统,通过服务信息的反馈、统计与分析,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最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2.0范围适用于公司售前、售中、售后所有过程的服务。

3.0术语3.1.售前:自建立顾客档案起至顾客发出提名信要求报价止的整个活动过程。

3.2.售中:自接收提名信,签署采购合同至零件批量供货整车0公里以内为止的整个活动过程。

3.3.售后:自车型0公里以后的所有活动过程。

4.0管理职责4.1.市场营销部:4.1.1.负责售前、售中和售后顾客信息的收集、反馈及通知、处理。

4.1.2.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相关工作。

4.2.产品开发部:4.2.1.负责建立顾客档案,接收顾客招标信息。

4.2.2.组织产品报价,签署顾客合同及订单修改信息。

4.2.3.负责在产品报价时、产品开发时与顾客进行产品技术信息的沟通交流,包括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开发进度、产品服务及售后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4.3.质保部:4.3.1.负责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质量策划、控制与改进相关文件。

4.3.2.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分析解决内部及顾客投诉质量问题。

4.4.相关部门负责涉及服务过程中需要整改问题的配合解决。

5.0工作程序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6.0相关文件《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营销管理程序》《改进管理程序》7.0相关记录质量信息反馈单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xl s月度顾客退货状态跟踪表客户退货处置跟踪记录表.xl s顾客满意测量汇总报告顾客满意度测量统计分析报告 (3).xl s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xl s顾客特殊要求清单顾客特殊要求清单范例.xl s顾客特殊要求评审表顾客特殊要求评审记录表.d oc。

IATF16949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1.0目的:旨在通过开展持续改进活动,增强公司员工的持续改进意识,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此提高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效率,达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最终使顾客和企业都从中获益。

2.0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运行全过程的持续改进活动。

3.0术语和定义:3.1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注: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

3.2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3.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3.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4.0职责和权限:4.1归口管理部门:4.1.1管理者代表:1) 负责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持续改进项目。

2) 负责组织收集、汇总各部门提出持续改进项目,制定年度改进计划。

3) 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并对改进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4) 组织对持续改进项目的进度进行跟踪确认,并对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考核评价。

4.2相关责任部门:4.2.1总经理:1) 负责提出公司要求的持续改进项目。

2) 负责公司年度改进计划的审查,持续改进项目的批准,持续改进有效性的审批。

4.2.2各部门:1) 负责提出本部门持续改进的项目,包括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等。

2) 负责本部门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进度跟踪和资料的归档管理。

5.0工作内容:5.1工作流程:附件一5.2工作说明:5.2.1年度改进计划:管理者代表每年初组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报经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5.2.1持续改进项目的来源:公司应考虑分析、评价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确定是否存在应关注的持续改进的需求和机遇;1)总经理依据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管理评审结果,提供公司要求的持续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IATF16949/ISO9001-2015)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在质量、过程绩效、服务和成本等方面持续改进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旨在通过开展持续改进活动,增强公司员工的持续改进意识,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此提高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达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最终使顾客和企业都从中获益。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成本、交付周期和服务等所有过程的持续改进活动。

3、术语与定义
3.1持续改进:指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

3.2合理化建议:指有关改进和完善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办法、措施。

3.3技术改进:指对原有机器设备、仪器、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做的改进。

4、持续改进管理过程乌龟图
5、工作流程和内容
6、附加说明(无)
7、参考文件
《文件管理程序》《记录管理程序》《质量手册》
8、使用表单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项目计划
表.xl s
《持续改进报告》
持续改进提案成果
报告表.xl s。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IATF16949/ISO9001-2015)1.目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质量、价格、服务、供货信誉等方面持续改进活动的控制。

3.职责3.1质保部负责持续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必要时组织成立项目评价小组负责对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状况及成果进行评价,并将批准的持续改进验证成果纳入体系文件。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持续改进的策划、协调、验证工作,并负责批准持续改进计划。

3.3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持续改进计划并负责实施。

4.术语4.1要求:明示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4.2持续改进:提高绩效的循环活动。

5.工作程序责任输入业务活动活动要点输出管代质保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5.1持续改进的策划a)信息来源各部门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顾客满意度测量等等方面的信息,确定是否存在需求和机遇,寻求改进机会。

b)业绩改进所开展的活动—确定人员、项目和组织的目标;—与竞争对手进行水平对比;—对改进的成就给予承认和奖励;—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c)影响实现和支持过程的因素为确保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产品的实现和支持过程,可考虑以下方面:—有效性(如满足要求的输出);—效率(如每单位时间和金钱所用的资源);—外部影响(如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潜在的薄弱环节(如缺少能力和一致性);—使用更好方法的机会;—对已策划和未策划的更改的控制;—对已策划的收益的测量。

d)支持改进过程的输入可来自以下方面信息:—生产数据;—试验数据;—自我评价的数据;—顾客的要求和反馈;—组织的人员的经验;—财务数据;—产品性能数据;—服务提供数据;—需求与机遇分析。

持续改进计划各部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5.2持续改进计划a)确定改进项目,包括质量的改进、服务的改进、价格的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改进,并优先考虑具有特殊特性的产品特性及过程特性,确定改进目标,改进方案及优先措施计划。

ISOIATF16949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ISOIATF16949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确定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料、数据、方法等,验证和维护持续改进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适用范围Scope适用于本公司涉及产品形成或/与产生的整个综合管理体系活动过程,及与其相关联的职能部门、人员等3、职责Responsibility3.1职能部门:公司内部各单位和/或外部客户相关方异常问题或现象的提出(包括潜在问题或现象),制订、实施持续改善活动3.2品质管理部:负责各职能部门提出的内外部异常问题或现象的收集、整理、评估,追踪验证相关持续改善活动4、定义Definition4.1持续改进:是当制造过程有能力且稳定或当产品特性可预测且满足顾客要求时实施的改善性过程4.2 防错:为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制造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5、程序内容Procedure Process5.1总则5.1.1 公司应为所有客户的利益,持续不断地改善品质、服务(包括时效、交期)及价格。

本项要求不能取代创新改进的要求5.1.2持续不断改善的理念可全面地推广到整个供应商组织内,持续不断改善应展开到产品特性上,特別是管制特性应最优先考虑5.1.3成本因素或价格将是持续不断改善系统一个主要项目5.1.4对于能够用計量数据来评估的产品特性和制程参数,持续不断改善意指将计量值相关的特性和制程参数管理到最佳的目标值,并减少对目标值的变异,对于只能用计数值数据来评估的特性来说,在所有要求都满足前,持续改善应该一直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的改善被定义成矫正措施,而不是持续改善,对于那些稳定性、可接受的能力和效能已得到证实的流程,应发展优先行动计划对其进行持续改善5.1.5对于制程能力不足的情况,要求采取矫正措施5.2定期品质检讨作业5.2.1 品质管理部每周或每月需召开一次品质改善检讨会,以总结上周/月品质5.2.1.1该会议以产品品质为中心议题,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品质管理部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组长级以上人员可视具体情况列席5.2.1.2讨论内容如下a.品质目标达成情形b.主要品质问题点,不良分布c.制定新的改善计划5.3 品质环境改善计划制定5.3.1品质环境改善计划必须采取团队作业方式,由各部门负责人商讨共同制订5.3.2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时机5.3.2.1首批制程能力低于100%5.3.2.2未依照累积的结果来验证测试的要求5.3.2.3接近界线的量测系统能力5.3.2.4客户不满意,如: 抱怨,退货5.3.2.5人工/材料的浪費5.3.2.6不良品成本5.3.2.7过多的搬运和储存5.3.2.8将客户作业程序管理到最好的新目标值5.3.3品质管理部将各部门商讨的计划记录于[持续改进建议/验证表]中,最终经管理代表核准后执行,品质管理部负责追踪改进进度5.4持续改善技术5.4.1管制图(计量值、计数值、累积总和图表)5.4.2限制理论5.4.3设备综合效益5.4.4价值分析5.4.5竞争标杆5.4.6动作分析/人体工学5.4.7防错法5.5品质环境改善计划內容5.5.1有既定品质环境指标和目标5.5.2主要品质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含1次因,2次因,3次因等多次因分析)5.5.3 改善措施(含短期对策与长期对策),权责人员,完成时间5.5.4 品质环境改善活动相关文件与资料,如教育训练计划等5.6 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5.6.1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须采取团队作业方式,团队内应保持良好沟通 5.6.2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的关键在于落实、彻底。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为确保采取及时的、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根源,从而保证预防为主,维持及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购入、制造过程品质、客户投诉或退货、体系等所有相关之纠正措施。

3.0权责
3.1公司所有部门都有责任就质量异常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
3.2异常小组负责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并跟踪验证;
3.3在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由异常小组向发生不合格项所属部门发出《纠正措施报告》,并负责跟踪验证;
3.4在管理评审中出现不合格时,由内审部向发现不合格项所属部门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并跟踪验证;
3.5纠正措施涉及部门的负责人均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折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6总经理负责在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

3.7异常小组负责异常发生的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的方案及最终的结果确认。

4.0定义
纠正:为消除己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0纠正措施控制流程
6.0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输出程序》
6.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7.0相关表单
7.1《客诉汇总表》
客户投诉汇总表.xl
s
7.2《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
告.doc。

IATF16949变更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变更控制程序(含表格)

好好学习社区变更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CCC)1.0目的对产品/过程更改及3C产品一致性实施有效控制。

2.0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和批量生产产品发生的产品/过程更改及3C产品一致性。

3.0术语无4.0管理职责4.1产品开发部:是产品和过程变更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负责组织实施新开发产品和量产后涉及工程规范和材料变更及3C产品一致性等重大的更改;4.1.2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包括顾客)评审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的可行性;4.1.3负责对更改内容和后果进行识别、形成文件并送交相关部门人员;4.2质保部4.2.1负责对产品和过程更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4.3制造部4.3.1参与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的可行性;4.3.2在产品开发部组织下实施变更5.0工作程序V:过程变更实际发生部门供应商V: 重大变更:-原材料厂家更换或增加-产品更改(包括原材料、结构等);-工艺更改(工艺流程、包装方式等)-设备搬迁或重装;-模具更改等;-3C产品一般变更:-用户投诉;-不良改善;-生产性提高;-成本降低等。

变更申请成立变更小组制定变更方案方案评审取得变更认可ANO技术通知单产品/过程更改记录5.1变更的申请5.1.1原材料厂家更换或增加时,由采购部提出更改申请;5.1.2设备搬迁或重装、工装更改时,由制造部(工装动力科)提出更改申请;5.1.3内部员工对产品和工艺提出的更改,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向产品开发部提出申请;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向生产管理部提出申请;5.1.4顾客对产品和工艺提出的更改需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产品开发部收集并提出申请;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由质保部提出申请;5.1.5顾客投诉引起的更改由质保部或市场营销部提出申请;5.1.6申请时,填写“产品/过程更改记录”。

5.1.7当3C产品发生附录的更改时,由质保部向3C认证机构提出申请。

5.2成立变更小组5.2.1产品开发部接收更改信息后,根据需要确定是否成立变更小组,小组人员可包括产品开发部、市场部、制造部等相关人员。

IATF16949全套文件和表格

IATF16949全套文件和表格

IATF16949:2016质量手册(B 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分发编号:001 使用部门:2017 年6 月1 日发布2017 年6 月1 日实施文件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修订页次制/ 修日期TS16949-2009 A.0 版全面升级为IATF16949-2016B.0 B.0 版54 2017-6-1制定审核批准4.组织环境4.1了解组织及环境4.2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目 录章 节标 题识别的过程页码封面 0 目录 1-7 前言 8 颁布令 9 质量方针 10 企业概况11 1. 管理原则 11 2. 范围与应用 12 3.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12-13 14 14144.2.1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补充14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14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补充144.3.2顾客特殊要求14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4-164.4.1组织应按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16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174.4.1.1.1 产品安全174.4.1.2 外包过程174.4.2 必要时175. 领导作用185.1 领导作用和承诺M1 领导作用185.1.1 总则185.1.1.1 企业责任185.1.1.2 过程效率185.1.1.3 过程所有者18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85.2 方针185.2.1 质量方针的制定185.2.2 质量方针的沟通18M1领导作用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185.3.1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补充185.3.2 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186. 策划18-19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8-196.1.1 确定需处理的风险和机会18-196.1.2 策划和处理方案18-196.1.2.1 风险分析18-196.1.2.2 应急计划18-19M2 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8-196.2.1 质量目标18-196.2.2 策划和实施18-196.2.2.1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的- 补充18-196.3 变更的策划18-1919 7. 支持7.1 资源197.1.1 总则197.1.2 人员197.1.3 基础设施S1 基础设施管理19-20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19-207.1.4 过程和运行的环境207.1.4.1 过程运行环境- 补充20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20-227.1.5.1 总则20-22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1.1 测量系统分析20-22理7.1.5.2 测量溯源20-227.1.5.2.1 校准/ 验证记录20-2220-227.1.5.3 实验室要求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3.1 内部实验室20-22理7.1.5.3.2 外部实验室20-227.1.6 组织的知识20-22 7.2 能力22-2322-237.2.1 培训7.2.1.1 在职培训S3 人力资源管理22-23 7.3 意识22-237.3.1 意识- 补充22-237.3.2 员工激励授权22-23 7.4 沟通23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237.5.1 总则23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37.5.1.2 质量手册S4 文件记录管理237.5.2 创建与更新2424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7.5.3.2.1 记录的保存247.5.3.2.2 工程规范248. 运行25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5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58.2.1 顾客沟通25C1 市场营销8.2.1.1 顾客沟通- 补充258.2.1.2 顾客沟通- 培训2525-26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C2 报价及项目确定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补充25-2626-27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C3 订单管理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26-27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C4 过程设计和开发27-288.3.1 总则27-288.3.2 设计开发的策划27-288.3.2.1 多方论证方法27-288.3.2.2 设计开发策划- 培训27-288.3.2.3 产品设计技能27-288.3.3 设计开发的输入27-2827-28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C4 过程设计和开发8.3.3.3 特殊特性27-288.3.4 设计开发的控制27-288.3.4.1 监测27-28 8.3.4.2 设计开发确认27-28 8.3.4.3 样件计划27-28 8.3.4.4 产品批准过程27-28 8.3.5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27-288.3.5.2 制造过程的设计输出27-288.3.6 设计开发的更改27-28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8-298.4.1 总则28-298.4.1.1 总则- 补充28-2928-29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8.4.1.3 顾客提定的供货来源28-298.4.2 控制类型和程序28-2928-298.4.2.1 控制类型和程序- 补充S5 采购控制8.4.2.2 法律法规要求28-29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8-298.4.2.3.1 产品嵌入式软件28-298.4.2.4 供应商监测28-298.4.2.4.1 二方审核28-298.2.4.5 供应商开发28-298.2.4.5.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28-298.4.2.5.2 供应商绩效开发28-298.4.3 外部供方信息S5 采购控制28-298.4.3.1 外部供方信息- 补充28-29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30-31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30-318.5.1.1 控制计划30-31C5 产品制造8.5.1.2 标准作业- 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可视化标准30-318.5.1.3 作业准备验证8.5.1.4 停机后验证8.5.1.5 全面生产维护S6 设备管理30-31 30-31 318.5.1.6 生产工装和生产、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S7 工装管理31-328.5.1.7 生产计划32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C5 产品制造32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328.5.4 防护S8 产品防护32-338.5.5 交付后活动33C6 产品交付8.5.5.1 服务信息反馈34-35C7 顾客反馈处理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34--358.5.6 更改控制358.5.6.1 更改控制- 补充358.5.6.1.1 应急过程控制35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35-368.6.1 产品和服务放行- 补充35-368.6.2 全尺寸和功能试验35-368.6.3 外观项目35-36S9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4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收35-36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35-368.6.6 接收准则35-36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36-378.7.1 总则36-378.7.1.1 顾客特许36-37 8.7.1.2 不合格控制- 顾客规定的过程S10 不合格品控制36-37 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36-37 8.7.1.4 返工产品的控制36-37 8.7.1.5 顾客通知36-378.7.1.6 不合格品的处置36-378.7.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36-379. 绩效评价37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379.1.1 总则37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79.1.1.2 统计工具的识别379.1.1.3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379.1.2 顾客满意37-38S11 顾客满意度测量9.1.2.1 顾客满意- 补充37-389.1.3 分析和评价38-39M3 分析和评价9.1.3.1 优先级38-399.2 内部审核399.2.2.1 内部审核方案39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9M4 内部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399.2.2.4 产品审核399.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399.3 管理评审409.3.1 总则409.3.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40M5 管理评审9.3.2 评审的输入409.3.2.1 管理评审输入- 补充409.3.3 评审的输出409.3.3.1 评审输出- 补充M5 管理评审4010 改进41M6改进10.1 总则41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4110.2.1 处理4110.2.2 证据信息4110.2.3 问题的解决4110.2.4 防错4110.2.5 保修管理4110.2.5.1 顾客投诉及现场失效测试分析4110.2.6 预防措施41 10.3 持续改进4110.3.1 组织的持续改进4111.0 附件11.1 顾客特殊要求4211.2 组织架构图4311.3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4411.4 职能分配表4511.5标准条款及相关联的47程序文件11.6 过程绩效表48 11.7 过程关系图49 11.8 质量体系保证图50前言本质量手册依据IATF16949:2016 编制,本手册发布日期即为生效日期,按生效日期开始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1 2 3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修改日期
修改记录
修改页数 版本号
修改内容
2015.07.14
全部
A 更改文件格式
2015.07.14
全部
A 将作业流程进行细化
2017.05.06
2和4页
B 根据IATF16949:2016标准更改依据条款,更改表格的格式号
第 1 页,共 6 页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a) 对市场、顾客满意度、质量和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法; b) 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在受控状态下,一般采用调查表法, 在不稳定状态下,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 项,分析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一般采用控制图法; d)对检验和试验,一般采用抽样检验或全检法。
管理者代表
6.4数据的评审
6.4.1、管理者代表主持,质量部组织各部门主管人员每半年对 数据进行一次评审分析;
6.4.2、评审的依据是行业标准、本厂的经营计划目标和内控或 本厂企业标准竞争对手或使用的基准,通过分析、评审,作为对 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依据。
第 4 页,共 6 页
担当部门 各部门
责任部门 管理者代表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作业流程
工作内容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
6.5.1、根据本厂经营计划以及方针目标,不断改进质量服务(交 付能力)水平,以优化产品成本以达到顾客满意;
6.5.2、持续质量改进须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策划:产品的特殊 特性及制造过程参数、存在降低成本的潜在过程、顾客特别关心 的问题;
6、工作程序
担当部门
作业流程
工作内容或标准
6.1.1、数据和信息的分类:
a)与顾客满意度有关的数据; b)产品(包括服务)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特性、产品特性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采取预防措施的 机会; d) 供方的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
6.1.2、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质量记录:
6.3.2、统计方法的实施要求
第 3 页,共 6 页
质量部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6.3数据的分析方法
a) 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科学、真实、准确; b) 对应用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6.3.3、统计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的准则
a) 不合格品率是否降低; b) 产量、利润、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c) 成本是否降低,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否提高; d) 过程能力是否提高。
6.2.5、财务部根据各部门的数据汇总表、计算出产品成本发展 趋势、废品成本、内外部故障损失、各种消耗和鉴定成本等数 据;
6.2.6、各部门负责收集与本部门质量职能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并对收集到的数据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汇总分析,以数据统计加文 字说明的形式报质量部。
6.3.1、通常采用统计方法,以寻求数据的变化规律。常用的统 计方法:
编 号: 版本号:C
1、目的
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通过收集、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有关数据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 宜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制定持续改进项目和措施,不断满足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的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确定各阶段统计技术的选用。
6.5.3、持续改进内容,从以下信息入手,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途径提出合适的改进方案:
6.5提出持续改进建议
a)过多的搬运和储存;b)非质量因素的额外成本;c) 设备停 机率是否偏高;d)设备精度及生产能力需要提高时;f) 人力 资源、材料的浪费;g)工序/产品质量指标未达到预定目标; h)检测手段不能满足工艺技术及检测技术的要求;i)顾客提出 新的质量指标;j)顾客提出新的质量体系要求;k)工艺方法不 能提升产品质量;l)现有工艺方法影响生产效率;m)顾客提出 新的设计要求;n)控制和降低产品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 化;o)库存的不断优化;p)采购成本的不断优化;q)其他。
4、术语和定义
4.1、数据分析: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
4.2、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指在已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以减少质量 变差,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5、依据标准
本程序依据IATF16949:2016 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条款10.3;10.3.1 编制。
6.1确定相关数据收集
a)产品不合格信息(包括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 处理结果等); b)不合格品率和顾客抱怨; c)内、外部故障成本等; d)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动向; e)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多功能小组
6.1.3、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
第 2 页,共 6 页
多功能小组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3.2、质量部负责数据和信息的归口管理;负责质量目标和过程绩效数据的分析、汇总、考核、改进。
3.3、营销部负责本厂的经营业绩的分析。
3.4、各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后制定本部门的年度持续改进建议。
3.5、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参加,采取多方论证的方法制定组织年度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计划, 并进行跟踪、检查、验证。
6.2.2、生产部负责收集生产计划、报表、生产率等方面的数 据;
6.2.3、营销部负责收集交付期、市场发展趋势、产品销售、顾 客动态及需求、投诉、退货、索赔及竞争对手的相关数据和信 息;
6.2.4、技术部负责收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和价格水平、新产品发展动态、现有产品的质量、技术和价格水 平、存在的问题、设备及制造能力和产品验证手段等数据和信 息;
编 号: 版本号:C
a)过程运行的监测和测量信息(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 验记录和体系运行记录等); b)产品实现的过程能力; c)内部审核的结果; d)管理评审的输出结果; e)生产率; f)交货期; g)其它如员工会议,突发事故等。
担当部门 各部门
质量部
作业流程 6.2数据的收集
6.3数据的分析方法
6.1.4、与供方采购产品有关的数据:
a)100%按时交付的能力; b)进货检验时100%批次合格率实现能力; c)供方采购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不合格率; d)顾客的质量信息反馈。
工作内容或标准
6.2.1、质量部负责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及审核、评审、 监视和测量数据及有关负责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及审核、 评审、监视和测量数据及有关标准、规范的数据;负责收集认证 机构、顾客的监督检查结果和反馈数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