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大肠杆菌

合集下载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猪的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主要是感染仔猪。

由于大肠杆菌的类型和仔猪年龄的不同,所以发生不同的疾病。

(1)仔猪黄痢病的治疗:①痢特灵0.2克,每天服2次,连服3天。

②土霉素0.2—0.3克,每天服3次,连服3天。

③氯霉素注射液l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④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与增效剂以5:1配合,或用配合好的新诺明,对治疗黄痢都有良好效果。

(2)仔猪白痢病的治疗:①土霉素或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②呋哺西林或痢特灵,每天0.1-0.3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③磺胺脒15克,次硝酸铋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供15头小猪,上下午各1次,抹在小猪口中.④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嘧啶,按1:5配合,混合后每公斤休重60毫克,首次加倍量,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为一疗程。

⑤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毫升含l0万单位),按每公斤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⑥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1次分服,每天2次,连用3天。

此外,尚有许多中草药,如黄连,黄柏、金银花及大蒜等对治疗白痢病都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考虑到抗菌药在治疗中容易产生抗药性,人们注意到应用生态制剂防止肠道疾病。

如用乳酶生,每次5一l0片;促菌生或止痢灵,每公斤体重0.5克,混合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本药无抗药性,无副作用,用药期间注意停用抗菌药。

(3)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仔猪水肿病由于发病急,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猪就死亡。

未死亡而出现明显症状的病猪,由于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侵害器官和神经系统,纵然抗菌药杀灭了大肠杆菌,因所用药物无解毒能力,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对慢性病例,用磺胺加糖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内服硫酸镁15~30克、双氢克脲塞20—40毫克、维生素B.100毫克,加水1次内服。

大肠杆菌有利也致病

大肠杆菌有利也致病

大肠杆菌有利也致病8月19日,日本卫生部门官员报告,一批污染大肠杆菌的泡菜产品致7人死亡、104人身体不适,死者多为老妇。

大肠杆菌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何会致人死亡?让我们简单了解下有关大肠杆菌的知识。

大肠杆菌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温血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在不致病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与人互利共生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互利共生每个婴儿出生后,大肠杆菌就会随着乳汁进入肠道,从此与人终身相伴。

大肠杆菌的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

正常人每天排出的粪便,几乎三分之一的重量是大肠杆菌,如果在水和食品的大肠杆菌超标,就能认为是被粪便污染。

致病条件有哪些普通大肠杆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

大肠杆菌在肠道外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婴儿、老人、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还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警惕5个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大肠杆菌流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夏季、食品污染和食品集中供应、水源污染、人群的易感性。

1、夏季流行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人们多喜生冷饮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抵抗力较弱。

如果遇到一种新的细菌,很容易被感染。

我国1999年和2000年在江苏、安徽两省发生的两起大规模大肠杆菌O157疫情暴发,都发生在夏季。

日本、美国等地多次大肠杆菌疫情80%发生在夏季。

本次德国的疫情也发生在夏季。

2、食品污染这是导致大肠杆菌疫情最常见的原因。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 养鸡技术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 养鸡技术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全眼球炎、肉芽肿等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雏鸡及4月龄以下的鸡易感性高。

鸡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养鸡生产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较高,会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增加、产品品质下降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病是畜牧生产中广泛发生,并且也是较为防治的一种疾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急性或者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在养鸡业中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较高,危害非常大。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有着持续上升的趋势,会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增加,种鸡以及蛋鸡的蛋的品质下降,孵化率降低,治疗费用增加,给养鸡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养鸡生产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蛋壳穿透、交配等。

鸡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多种症状,根据症状以及病变可以分为大肠杆菌败血症、脐火、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关节炎、肠炎等。

一般患此病的鸡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普遍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

要根据此病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来做出诊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

因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此病的防治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控制,从而减少该病的诱发因素。

1、流行特点该病无季节性发病,但是以冬季和夏季为多发季节,各阶段的鸡群均可感染此病,其中在幼雏和中雏中的发病率较高。

该病常与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腹水症等混合感染,危害较大。

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和应激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饲料、饮水、鸡体表等处,因此在养鸡生产中会对全过程造成威胁,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环境恶劣、卫生不良等会使鸡群感染此病,该病发病急,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的传播途径主要经过鸡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种蛋。

大肠杆菌菌株类型

大肠杆菌菌株类型

大肠杆菌菌株类型
大肠杆菌有多种菌株类型,其中一些是常用于科研和工业应用的典型菌株,比如DH5a和BL21(DE3)。

此外,大肠杆菌也有一些特殊的病型,这些病型主要根据大肠杆菌的感染性状进行分类,包括肠道致病性的大肠杆菌(EPEC)、肠道产毒素性的大肠杆菌(ETEC)、肠道侵袭性的大肠杆菌(EIEC)、肠道出血性的大肠杆菌(EHEC)和肠集聚性的大肠杆菌(EAEC)。

此外,还有一些新近发现的菌株,如肠产志贺样毒素同时具有一定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S)。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专业生物书籍或文献。

致病性大肠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 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 泻,也可呈严重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 自限性,一般2~3d即愈。 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 血清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 少见。EPEC产生VT毒素。 VT毒素具有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检测方法
从食品中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当前通常采用的方法共分 5个步骤:
① 前增菌:食品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 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② ③ ④ ⑤ 选择性增菌: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菌,同时阻止 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选择性平板分离:采用固体选择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 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生物化学筛选: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也提供了沙门氏 菌培养物菌属的初步鉴定。 血清学技术鉴定培养物菌种。
• 大肠杆菌:MR + /VP -
枸椽酸盐试验: • 某些细菌能利用枸椽酸盐作为碳源,及磷酸铵 作为氮源,将枸椽酸盐分解为二氧化碳,培养 基反应后成碱性,由于指示剂的作用,培养基 变为兰色。
• 用上述方法在样品中分离获得的纯菌落, 经抗E.coli O157:H7标准血清或EHEC O157:H7胶乳凝集测试为阳性者,报告检出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3 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于36±1℃培养96h记录有无生长。
4 LST肉汤:于36±1℃培养48±2h,观察试管中是否产气。 5 革兰氏染色:取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 兰氏阴性。

大肠杆菌发病规律是这样滴!

大肠杆菌发病规律是这样滴!

5乱用、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乱用、滥用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衡,大肠杆菌增多,通过肠道到达腹膜,引起腹膜炎,后期逐渐形成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
二、继发性大肠杆菌
1、环境因素
鸡舍封闭,通风不良导致舍内氨气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高,大量氨气刺激,引起一系列病症,受损的视网膜以及上呼吸道黏膜为舍内存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提供了侵入鸡体内部的大门,从而导致爆发大肠杆菌,呼吸道症状也就随之加重。
4卫生工作不到位
由于消毒不够彻底和严格,导致鸡舍内存在大量的致病菌,特别是在比较小且环境比较干燥的鸡舍内,这些大肠杆菌就会随着浮尘或是羽毛等漂浮物在空气中飘荡,当鸡只呼吸的时候,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到气囊和肺部 ,从而通过毛细血管循环全身,并进行大量繁殖,形成败血型大肠杆菌,导致包心包肝以及气囊炎等。
一、原发性大肠杆菌
1种鸡的垂直传播
种鸡本身患有输卵管炎或者是卵巢炎,种蛋就会收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出壳的雏鸡腹部膨胀,发蓝黑色,肚脐愈合不全,卵黄吸收不良。
2孵化过程问题
由于孵化箱消毒不严格,导致大肠杆菌残存,导致小鸡孵化过程中受到污染。
3产蛋过程问题
当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大肠杆菌致病因子时,种鸡产蛋时,外界温度比较低,热胀冷缩,外界大肠杆菌通过蛋壳表面气空被吸入蛋内导致种蛋被污染。
2、疾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都为大肠杆菌发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2)支原体
上呼吸道黏膜破坏后,为大肠杆菌提供了通行牌
(3)曲霉菌
黄曲霉素和盐曲霉素,为大肠杆菌侵入打开了门户
(4)肉鸡腹水症
腹水症一般会引起大肠杆菌的症状。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预防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预防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预防
1、定义:大肠大埃希氏菌通常称为大肠杆菌,1885年发现,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肠里,为正常菌群,少数的大肠杆菌具有毒性,可引起疾病疾。

2、中毒食品:⑴动物性食品,畜(禽)肉、蛋、生牛奶和奶制品、鲜榨果汁及蔬菜
⑵带菌食品由于加热不彻底,或因生熟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可引起食物中毒。

3、进入食品的途径:粪便→水源、土壤、手→食物→经口感染
4、主要症状:腹泻、腹痛、发热、头疼等。

潜伏期:8-24小时。

4、夏秋季,尤以6~9月更多见
5、预防措施
①清洁
②采购
应从可靠的地方购买新鲜食物,不要光顾无牌小贩。

③避免进食高危食物
未经消毒处理的生牛奶,以及未熟透的
碎牛肉和其它肉类食品。

④食物制熟后应尽快食用
食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热至摄氏75度,便可消灭大肠杆菌O157 : H7。

五、大肠杆菌病 PPT课件

五、大肠杆菌病 PPT课件

仔猪黄痢

症状 潜伏期:短12小时内,长仅1-3日内 临诊表现: 仔猪出生正常,后腹泻、消瘦死亡 粪便:黄色浆状、内含凝乳小片
严重肛门松弛、排粪失禁、肛门冒出稀
粪 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0-100%
仔猪大肠杆菌病

排 出 白 色 或 黄 色 稀 粪
仔猪黄痢

病理变化:

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经l0min破坏,引起肠 黏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
ST:无抗原性,分子量小,须60℃以上和长时间才能破 坏,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侵袭性:某些ETEC,能直接侵入并破坏肠黏膜细胞。 与质粒有关。 大肠杆菌素:由质粒编码,主要是由引起全身性侵人 的大肠杆菌产生,据认为,与细菌引起败血症的能力 有关。 细胞毒素(志贺样毒素(SLT)):有3型:SLT-I、SLTⅡ和SLT-Ⅳ,SLT-Ⅱ与引发人出血性肠炎的O157:H7 的致病作用有关,而SLT-Ⅳ则能使猪产生水肿病的临 诊和病理特征。
?12月龄雏鸡患病时输卵管明显增粗内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成年产蛋鸡发病时输卵管局部高度扩张内积异形蛋样渗出物表面不光滑切面轮层状输卵管粘膜充血增厚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初步诊断?流行病学?临诊特点?病理变化大肠杆菌的诊断?确诊?细菌学检查?病料采取?败血型
第三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


本病最早于1982年在美国首次爆发,之后加拿大、 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发生过大肠杆菌O157 的暴发流行;尤其是1996年日本爆发近万人的特 大型的食物中毒,造成严重的危害,其感染已成 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毒力因子

定植因子:又称菌毛(fimbriae,pili)、黏附素(adhesin)或F 抗原,与肠黏膜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定植于黏膜。如 F4(即K88)、F5(即K99)、F8(即987P)、F4l。 内毒素:细胞壁外膜中脂多糖,引起败血症。 外毒素:ETEC产生,质粒编码。有不耐热肠毒素(LT) 和耐热肠毒素(ST)二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检测过程中,也可以在选择性增菌后,取出5mL增菌液,经100℃水 浴15分钟灭活后,供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测试(VIDAS),迅速获得初步 结果,阳性反应者需作进一步证实。
EHEC O157:H7检验程序图解
检样25g ↓ mEC225mL →酶联荧光免疫测试VIDAS快速筛选 ↓41±1℃,18-24h 10-4,10-5,10-6稀释度涂布TC-SMAC ↓36±1℃,18-24h 挑取5-10个可疑菌落接种MUG-LST ↓36±1℃,18-24h MUG阴性培养物转种普通营养琼脂 ↓ ↓ 生化反应鉴定 血清凝集鉴定或胶乳凝集试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 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 泻,也可呈严重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 自限性,一般2~3d即愈。 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 血清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 少见。EPEC产生VT毒素。 VT毒素具有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的检验方法:
1、培养基制备 • • 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 (mEC): EC肉汤灭菌后添 加20mg/mL过滤除菌的新生霉素,使终浓度为20μg/mL。 改良山梨醇麦康凯琼脂(TC-SMAC):山梨醇麦康凯琼 脂加入过滤除菌的1%亚碲酸钾溶液,使终浓度2.5mg/L, 头孢克污,使终浓度为0.05mg/L。 MUG-LST肉汤:LST肉汤中添加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 糖醛酸苷(MUG),使终浓度为0.1g/L。 称取25克样品放入225mL mEC中,均质。于41±1℃培养 18-24小时。
第八章 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
8.1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或自然界中的 一群生物学性状很相似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无芽孢,多数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
培养温度为35º C。 需氧或兼性厌氧。 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氧化酶试验阴性, 触酶试验阳性。

2、增菌培养 •
3、分离 • 将mEC肉汤培养物10倍递增稀释。从10-4,10-5,10-6稀释度,各取 0.1mL涂布于TC-SMAC平板。于36±1℃培养18~24小时。
• 可疑 EHEC O157:H7菌落扁平,透明或半透明,边缘光滑,呈淡褐色中 心,直径约2mm。
4、鉴定 • 挑取TC-SMAC上的可疑菌落,接种MUG-LST,于36±1℃培养18~24小 时,出现产气,且无荧光者,分离到普通营养琼脂。 • 对纯菌落用EHEC O157:H7标准血清或胶乳凝集试剂作凝集试验,必要时 进行生化试验。
鉴定EPEC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型。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 原结构均类似痢疾杆菌。 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临床上可 借此协助鉴定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HEC)可引起散发性或爆发性出血性结肠炎。主 要菌型是O157:H7,还可有O26、O111、O103、 O145等。 1996年O157:H7在日本引起万人的食物中毒,此 外,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英国等国 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EHEC O157:H7的散发性感 染和爆发流行。 我国于1999年在苏、皖、鲁、豫发生爆发流行。
3 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于36±1℃培养96h记录有无生长。
4 LST肉汤:于36±1℃培养48±2h,观察试管中是否产气。 5 革兰氏染色:取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 兰氏阴性。
靛基质(Indole)试验:
•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 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 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 物。 •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 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2ml培养液, 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 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 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 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 红色,即为阳性。
生化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移种到下列培养基中进行生化试验。 1 色氨酸肉汤:在36±1℃培养24±2h后,加Kovacs氏试剂0.2~0.3mL,上层 出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反应。 2 MR-VP培养基:在36±1℃培养48±2h。以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 mL 至13mm×100mm试管中,加5%α-萘酚乙醇溶液0.6mL,40%氢氧化钾溶 液0.2mL和少许肌酸结晶,振摇试管后静置2h,如出现伊红色,为VP试验 阳性。 将MR-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再培养48h滴加5 滴甲基红溶液。如培养 物变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变黄色则为阴性反应。
8.1.1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 coli是肠道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 多不致病,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 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道外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 E. coli);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nteroinvasive E. coli);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引起腹泻、出血 性肠炎。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 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 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 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 示剂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