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涉及的方面。
一、交通便利性的提升高铁的建设与运营使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大大缩短了距离,加快了人员流动。
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商务往来更加频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高铁在提供高速、可靠、便捷的交通方式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口流入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的发展高铁的建设为城市带来了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高铁沿线的城市通常会成为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商业投资和企业落户,从而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高铁的建设也便利了货物运输,加强了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三、旅游业的繁荣高铁的快速速度和便利性使得旅行更加便捷,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高铁沿线的城市旅游。
城市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了城市形象,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高铁沿线的城市往往会建设丰富的旅游设施和景点,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四、人口分布的调整高铁的开通改变了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方式,使得人口分布发生了调整。
高铁沿线的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选择,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人才的集聚,推动了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这也分流了一部分人口,减轻了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
五、城市规划的变革高铁的建设要求城市进行规划和改造,以适应高铁的运营和发展。
这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高铁站点的建设往往要求城市进行交通、环境和住宅等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城市变得更加便利、宜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它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繁荣了旅游业,调整了人口分布,推动了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高铁的快速发展将继续为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责任积极应对,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影响分析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影响分析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高速铁路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还对城市的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人口流动高速铁路建设改变了城市之间的交通格局,加速了人口流动。
以我国为例,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人们可以更快捷地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出行,这促使了人口更加活跃的流动。
例如,一个工作在上海、但家庭居住在杭州的人,可以选择在高速铁路上班,实现快速通勤。
这种方便的交通方式吸引了更多人流向大城市,提高了大城市的人口流动性,促进了城市发展。
二、经济发展高速铁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高速铁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物流运输能力。
货物可以通过高铁快速运输到各个城市,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其次,高速铁路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商贸活动。
游客可以利用高速铁路方便地前往旅游城市,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商业人士也能更加便捷地进行商务差旅和业务往来,促进了商贸活动的繁荣。
此外,高铁沿线的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业也得到了推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门户,通常会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为了适应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交通、住房、商业和服务设施。
其次,高铁沿线的城市规划也会得到重新调整。
高铁的建设通常需要联络线路、周边道路和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这将对城市的路网和交通系统产生影响。
同时,高铁沿线也会出现新的商业区、产业园区等,使得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四、人口分布调控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的人口分布起到了调控作用。
传统上,大城市因为资源和就业机会的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而小城镇因为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严重。
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高速铁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速铁路不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交通便利性的提升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相比传统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运输能力。
通过高速铁路,人们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便利性的提升对城市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高速铁路的开通可以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这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高速铁路的存在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
这使得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速铁路的开通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高速铁路连接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为各地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便捷的交通条件。
这有助于促进跨地区的投资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其次,高速铁路的存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金流入,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高速铁路沿线的城市往往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首选地,这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商业活动的增加。
这种经济的发展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者需要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利用,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高速铁路的开通可以改变城市的中心地位和空间格局。
传统上,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由历史和地理因素决定的,而高速铁路的存在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格局。
高速铁路沿线的城市往往成为新的中心,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这促使城市规划者重新思考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以适应新的经济和人口需求。
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许多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和快捷。
高铁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高铁运行速度快、舒适安全,成为了城市品牌的重要宣传点。
高铁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一个城市。
例如,扬州和苏州之间的高铁开通,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扬州,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要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不仅仅是靠高铁的介绍和推广,还需要发挥城市的品牌文化内涵和特色。
城市品牌要建立在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和城市服务上,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体验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铁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很多城市抢抓高铁机遇,积极发展高铁经济,例如,武汉发展了高铁旅游,南京园博园等地开展了高铁+旅游等系列配套项目,带动了地方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高铁的发展还提高了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性和交流,促进了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使得城市间的区域经济得以更快更稳健的发展。
这样的区域间合作和竞争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挑战城市规划及治理高铁的发展对城市的规划和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高铁地下工程的建设,要求城市要有更高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施工监测和管理,保障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另外,高铁的运行会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噪音等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城市应该重视高铁沿线的环境问题,采取措施减少震动、噪音、污染等影响,从而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环境。
结语总体来说,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影响显著,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确保高铁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各城市需要秉承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同时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铁对沿线地区可达性及空间结构影响研究

高铁对沿线地区可达性及空间结构影响研究摘要:高铁是当今世界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在中国,高铁网络的逐步完善和扩张,使得高铁对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及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高铁对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揭示了高铁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高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铁;可达性;空间结构;地区发展;中国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出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铁路交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快速、便捷交通工具的需求。
高铁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高铁的快速、高效、舒适等特点受到了广大乘客的欢迎。
高铁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在现代化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铁网络的逐步完善和扩张,高铁对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和空间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高铁对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影响1.高铁提高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效率高铁的运行速度快、站点间距短,大大提高了沿线地区之间的交通效率。
乘坐高铁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避免了传统铁路和公路交通中的拥堵和延误问题,为沿线地区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2.高铁改善了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高铁的建设使得沿线地区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原本因地理位置偏远而受到限制的地区,随着高铁的通车,其区位优势得到了改善,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入,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3.高铁带动了沿线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高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和建设需求,同时也激发了沿线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高铁沿线的城市和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步伐,吸引了更多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聚集,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铁对沿线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高铁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高铁的快速和高效连接了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打破了传统的地理隔离,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沿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更加便捷的城市群网络,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2.高铁改变了沿线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高铁的建设使得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空间分布更加灵活多样。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蓬勃发展。
高速铁路以其高速、高效、舒适和环保的特点,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交通、环境、人口流动、地区平衡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地加速了人流和物资流动,促进了城市之间的经济互联互通。
其次,高速铁路的运营使得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促进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区域经济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且,高速铁路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物流等,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
二、交通便利性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高铁的快速运营速度及频繁的班次,有效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
这种便利性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工作、学习、旅游或商务活动。
这种交通便利性进一步加强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三、环境保护高速铁路的兴建对保护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高铁的电力驱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空气和噪音污染。
此外,高速铁路的开通和发展也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和环境。
四、人口流动高速铁路的开通和发展直接促进了人口的流动。
首先,高铁的快速便捷性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前往高铁线沿线城市居住和工作。
这种人口流动对沿线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水平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其次,高速铁路的开通和发展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推动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
五、地区平衡高速铁路建设对地区平衡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高铁的联通,可以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遏制了一些发达地区过度发展的趋势。
高速铁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高速铁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在当今时代,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习惯上,还涉及到城市的规划、经济发展以及交通体系的整体布局。
高速铁路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之间的交通效率。
以往,长途旅行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们在路途上疲惫不堪。
而高铁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例如,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路程,现在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商务活动、旅游休闲以及探亲访友。
对于那些工作在一个城市,而家人在另一个城市的人来说,高铁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他们能够在周末或者短假期轻松地回家团聚。
高铁的开通还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
由于其高效、准时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作为出行的首选方式。
与传统的公路和普通铁路相比,高铁在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的车厢环境整洁舒适,座位宽敞,行驶过程平稳,大大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这种出行习惯的改变,不仅减少了人们对私家车和长途客车的依赖,还有助于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在城市规划方面,高速铁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配合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城市往往需要对其周边地区进行重新规划和开发。
高铁站周边通常会建设商业中心、住宅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个新的城市发展区域。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还能够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高铁的线路规划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高速铁路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
它加强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更倾向于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布局,高铁的开通使得这些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此外,高铁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高铁制造、维修以及配套服务等,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对于城市的改变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在过去十余年间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在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来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完善,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无论是短途出差还是长途旅行,都可以通过高速铁路快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的高速铁路网逐渐成形,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还打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通过高速铁路,各地的人才、物资、文化等资源可以流动和交换,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城市的影响:高速铁路在极短时间内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加速了城市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城市之间的经济协作和发展。
同时,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增强,致使人力资源的分布更趋合理,进一步支持城市经济发展。
二、交通方式多样化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之间联系紧密,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
与去年相比,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铁出行,这也意味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在逐渐扩大。
高铁的出现,打破了城市之间的文化与娱乐相对孤立的现状,促进了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
对城市的影响: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快,成本低,而且出行更加方便和舒适,这些优势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使用高速铁路出行,对传统的交通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也是拓宽了生活活动和交流圈的机会。
三、城市经济发展激活高速铁路的出现,对许多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西安为例,随着西安至成都、南京等城市高铁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活动,而且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多的资金、资源和人才开始向西安倾斜,进一步改善了西安的城市经济肌体和机能。
对城市的影响: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对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城市内部的微观经济活动,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催化和促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情况。 由于铁路交通对客运组织具有极大的依赖
性,基于铁路网络的列车时刻表较之单纯的铁路 网络更具意义[13]。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基于列车时 刻表的时间数据,从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中心城 市一日交流圈范围 2 个角度对全国中心城市的可 达性格局进行测度和分析,探讨高铁对中国城市 可达性格局的影响,以期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 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可 达 性 较 好 的 中 心 城 市 有 合 肥 、太 原 、长 沙 3 个,它们的可达性均值处在(16,17) h 之间。相 比普通铁路网络下的城市可达性水平,合肥的可 达性水平在 3 市中仍为最高,但太原、长沙的可达 性均值分别缩减 2.52 h 和 2.25 h,远超过合肥的可 达性均值缩减幅度 1.30 h,太原、长沙 2 市的可达性 水平正逐渐逼近合肥的可达性水平。
摘要:基于列车时刻表数据,以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两两中心城市间的最短交通时间,以平均可达性
为度量指标,测算了全国 31 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分析了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依据中心城
市到全国地级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提取全国 31 个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范围,分析了中心城市的高铁效应,并
普通列车 17.50 29.38 19.73 21.52 15.30 16.28 18.88 25.18 28.50 33.67
高速列车 16.20 24.68 19.37 18.58 14.12 14.65 16.63 22.40 28.22 33.20
城市 重庆 成都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比较表 1 中普通列车和高速列车运行时的可 达性均值数据,作高铁影响下的中心城市可达性 改善程度格局图(图 1),图中的“立体柱”越高,表 示城市的可达性改善程度越高。结合表 1 对高铁 影响下的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及其可达性改善程 度进行分析。
1)北京、郑州、武汉、石家庄的可达性最好,在 全国中心城市中排前 4 强,平均可达性值均小于 15 h,特别是北京的可达性均值小于 14 h。和普通铁 路网络下的城市可达性水平相比,该 4 市的可达性 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平均可达性值均降低 1 h 以上,其中北京的平均可达性值降低达 2.80 h。
388
地理
性格局。借助北京极品时刻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 2013 年 5 月 26 日极品列车时刻表,分别提取普通 列车和高速列车运行时的两两中心城市(27 个省 会城市和 4 个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北)间的最短 交通时间以及各中心城市到达全国地级城市的最 短交通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高铁网络的发展对 全国 31 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及一日交流圈范 围的影响,并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 5 个 典型中心城市为例,探究它们基于铁路网络的一 日交流圈的空间格局。本文涉及到的“东中西部 地区”参照赵志强[15]对东中西部的划分方法。
389
前四位的上海、济南、南京、杭州都位于东部地区, 广州和福州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他省会城市地 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这是中国东部城市对外 交通条件相较于西部城市优越的结果。
4) 可 达 性 最 差 的 海 口 、昆 明 、拉 萨 和 乌 鲁 木 齐 4 市,它们的平均可达性值均在 30 h 以上,其中 拉萨和乌鲁木齐的可达性均值达 42 h 以上。这主 要是由于除海口为中国最南边的海岛省会城市 外,其他 3 市均为边陲地带的省会城市,从全国角 度讲,这 4 市的地理位置最为偏僻。 2.2.2 高铁影响下的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及其改 善程度分析
3)可达性水平为一般的中心城市有 5 个,分 别为天津、西安、上海、济南和南昌,它们的可达性 均值为[17,20) h。在上述 5 市中,上海、天津、济南 和西安分别偏居于东部和西北地区,只有南昌地 处中部地区,其地理位置较为居中的空间区位优 势最为明显;然而,南昌市的可达性水平在 5 市中 是最差的,且其可达性改善程度最低,可达性均值 仅缩减 0.36 h,而其他 4 市的可达性均值缩减幅度 均在 1.9 h 以上。
表 1 中心城市的可达性均值(h)
Table 1 The level of central cities′ accessibility (h)
高速列车 13.57 17.25 14.72 16.38 24.45 25.30 27.35 27.82 18.35 20.28 20.25
城市 合肥 福州 南昌 济南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海口
关 键 词:中心城市;铁路网络;可达性;一日交流圈;高铁效应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5)04-0387-09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往往是 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深刻影响着区域发展的速 度与质量。伴随着“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的全 面展开,中国已经步入高铁时代,以中心城市为节 点的生产力要素快速流动网络已初步建立。
覆盖的地级市数量增加,在城市密集地区,地级市被叠加覆盖的次数增长;④ 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的拓展与高
铁线路布局走向一致,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心城市交流圈范围的扩大,地形、水域等地理障碍则会限制
城市交流圈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⑤ 高铁网络的发展对改善城市可达性的作用正逐渐赶超城市空间区位对城
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
2.1 平均可达性
本研究采用平均可达性,即平均最短交通时
间测算全国 31 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平均可
达性是指在特定交通系统下评价城市到其他中心
城市的时间测度,其计算公式为:
n
∑ Ai = Tij /n
(1)
i=1
式中:Ai为城市 i 的可达性均值,表征 i 点在交通网
络中的可达性水平;Tij为 i 城市到区域内 j 城市的最
根据高铁的定义,本文中的高速列车包括以 D 开头的动车组、以 G 开头的高速动车组和以 C 开头 的城际高速,其他归为普通列车。城市间列车运行 时间以运行时间最短班次提取(含没有直达列车情 况下的中转班次,但不考虑中转滞留时间)。未开 通高铁的中心城市按普通列车运行时间提取。
2 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 响分析
普通列车 24.75 26.85 28.03 35.92 42.53 19.38 22.57 24.78 24.17 42.77
高速列车 24.72 26.67 27.95 35.83 41.73 17.27 21.72 24.18 23.40 42.42
4期
钟业喜等: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
3)可达性均值为[20,30) h 的中心城市最多, 有 17 个,占所有中心城市的一半以上,这类城市的 可达性较差。在这 17 个中心城市中,可达性排名
城市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普通列车 16.37 19.18 15.95 18.90 24.80 25.70 28.53 29.03 20.33 21.78 21.93
第35卷第 4期 2 015 年 04 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5 No. 4 Apr ., 2 0 15
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
钟业喜 ,黄 1,2,3 洁 1,2,3,文玉钊 4
(1.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 南昌 330022;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 与环境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3.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2; 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n 为交通网络中除选定城市以外的城 市总数。Ai 的值越小表示该城市的可达性越好,反 之,则表示该城市的可达性越差。 2.2 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分析
根据公式 1 计算得到的普通列车和高速列车 运行时的全国 31 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均值(表 1), 并分析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的空间格局。 2.2.1 普通铁路网络下的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
可达性是指利用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区 位到达指定区位的便捷程度,其度量和评价已深 入到教育[1]、医疗[2]、旅游[3]、区域发展[4]等领域。“高 铁时代”铁路网络的演进给区域中心城市带来的 通勤影响和效应,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研 究视角看,国内外学者主要对铁路网络下不同区 域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格局进行研究[5~8]。从研究方 法看,则主要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等 指标并借助 ArcGIS 软件中的成本加权栅格法或网 络分析法实现可达性水平的测算[9~12]。这些方法较 为复杂,同时未考虑铁路交通依赖于客运组织的
2)可达性水平为一般的中心城市有合肥、长 沙、太原、天津、西安和南昌 6 市,可达性均值在 [17,20) h,其中合肥、长沙、太原和南昌 4 市处于中 部地区,空间区位优势明显,而天津和西安分别偏 居于我国东部和西部。西安在连接我国西部与中 部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 纽,它的交通区位优势在西部地区也尤为明显。
4)可达性均值处在[20,30) h 之间的中心城 市最多,有 15 个,它们的可达性水平较差,比普通 铁路网络下同等可达性水平的城市少 2 个,即上海 和济南。这类城市的可达性均值缩减幅度的差距 最大,从最小的 0.08 h(贵阳市)到最大的 4.70 h(福 州市)变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类城市 的铁路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此 外,在这类城市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福州市,福州
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 5 个中心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和探讨一日交流圈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
素。结果表明:① 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与城市的空间区位及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关联密切;② 高铁网络的发
展使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有所提升,受城市所处的空间区位及高铁建设条件的影响,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改善
程度存在差距;③ 高铁对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范围拓展的影响显著且呈东中西差异分布,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