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日(赏析)

合集下载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所在地。

它以其风光秀丽、气势雄伟而闻名于世。

“黄河落日”这一诗作,由李瑛创作而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经典之作。

《黄河落日》是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全诗七句,内容描写了当夕阳西下时,黄河的情景。

“但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刻感受,引人遐想,使人心旷神怡。

李瑛在诗中用“空山”表示河岸的高山,把它比喻成一座空山,表示河岸的高山就如一座空山,又“新雨”洗刷了河岸,把河岸呈现出一片清新洁净的景象,十分生动形象。

此外,李瑛还用“汉下洛阳城”,把黄河联想到古代名城洛阳,再次深刻地描绘出黄河的宏伟壮观,也让读者不禁想起当年汉武帝称霸洛阳时的盛况。

从整首诗看,作者以景抒情、抒发心声,表达了对黄河的崇敬之心,在短短七句诗里,他用尽了最精炼的文字,勾勒出黄河落日的美景。

他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理想的美景,把不同的景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意境,使读者在想象中可以欣赏到最宏伟壮美的画面。

《黄河落日》这首诗作,是李瑛继《青山郁金香》、《望庐山瀑布》之后的又一力作。

他将自己的热情、热爱和渴望,把握在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里,把它写得淋漓尽致,把它的美好写得完美无缺,以此彰显自己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黄河落日李瑛的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它把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色,写得细腻动人,使人心旷神怡,不禁想起那无穷无尽的自然美景,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赞叹之情,令人赞不绝口。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诗歌第一层次:长河落日圆。

壮美、庄严的落日情境。

呼啸的黄河奔涌咆哮在一座座黄土塬边,携带着滚滚泥沙土浪,一路风风火火,从西到东。

落日之境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表达衰老、凄凉等,此诗中作者对苍凉落日显然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而且用了“等了五千年,才......”一个“才”字,暗漏期盼已久之意;“风风火火”也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辉煌、凝重”落入长河,厚重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五千年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落日便是代表历经沧桑,走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她虽然饱经苦楚,可他厚重深沉;虽然步履目前还有些艰难,但她辉煌而凝重。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五千年一步步走来,五千年一点点把红色江山落建!一片片黄土塬被染红,希望就在眼前。

滚滚浊波,象征当时的一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红日,依托着红日。

《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在这样的苍劲中述说历史的力量:也是这样的滚滚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的壮美是另一种震撼的美!这一幕长河落日,是新中国给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

)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第二层,夜幕意象群。

暮色中,缓缓淡去的帆影,若隐若现的缥缈在河面的渔歌声,给人以静谧之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述了此时的无声之境。

系列沉静的意象,表达隐忍、苦难的民族——凝思的树,静默的鹰,倔强陡峭的山壁,风中飘摇的香草,都是这个苦难民族的沉默!可是,沉默的是内心,奔涌的是一股股不服输的精神,正如在这夜幕渐临的时分,怒涛站起,又一次次站起,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内心的力量庞大而热忱,所以就如九万面旌旗蔽日遮空,就如九万面鼙鼓万马齐喑!夜晚蕴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刻就是新生的早晨!)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洪波”是力量的象征,“雷火”是奋进的号角。

2024版《黄河落日》

2024版《黄河落日》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青年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黄河落日》为例谈诗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激发爱国情感
诗歌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壮丽景 象和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能够 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
传承民族文化
意象的运用 诗人巧妙运用黄河、落日等意象,营 造出一种壮丽、辽阔的意境。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黄河和落日 赋予人格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诗人通过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抒情与叙事的结合
在描绘黄河落日的同时,融入诗人的 抒情和叙事元素,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和传唱性。
意象丰富
《黄河落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爱国情怀与具体的自然景象相结合, 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更具象征性和诗意。
语言凝练
《黄河落日》的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既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壮美的自然景象,又能 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情感,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更具语言魅力和表现力。
主席等职。
李瑛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包 他的诗歌风格朴实、自然,善于通过描
括《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 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
《献给火红的年代》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的思考。
诗歌创作背景及意图
《黄河落日》是李瑛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 设的高潮时期。
高潮
抒发诗人对黄河落日的深厚情 感,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
美。
结尾
总结全诗,留下深刻印象。

黄河落日(赏析)

黄河落日(赏析)

黄河落日胡秋萍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河流。

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

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田野‎望不到边际‎的绿,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

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间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

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

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

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

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

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

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吗‎?还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

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

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是杨洪基演唱的一首歌曲,歌词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思考。

整首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的美丽和壮观,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歌曲开头就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黄河东流不息的壮观景象,如此宏大的气象使得歌曲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黄河的壮丽景色让人不能不为之感叹,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伟大。

歌曲中还融入了一些对黄河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歌曲提到了黄河曾经的泛滥和破坏,但在这些波折中,黄河依然顽强的流淌着。

歌词中提到,“黄河还在流,几度创伤,几次回荡”,这句话既表达了黄河的坎坷历程,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数次的挫折使得黄河更加强大,更加可怕也更加令人敬畏。

除了赞美和敬仰,歌曲还流露出对黄河的一丝思考。

歌词中提到了黄河流经的地方,比如“草原的腹地,高原的海洋”,这些都是被黄河浸润的地方。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对黄河文化的思索,黄河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地方的人们,也成为了他们的骄傲。

同时,歌曲的尾声处用“谁还渴望黄河落日”这一问句引起了人们对于黄河流域景色的思考。

总的来说,歌曲《黄河落日》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敬仰和思考,使得人们对黄河的壮丽和伟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诗歌第一层次:长河落日圆。

壮美、庄严的落日情境。

呼啸的黄河奔涌咆哮在一座座黄土塬边,携带着滚滚泥沙土浪,一路风风火火,从西到东。

落日之境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表达衰老、凄凉等,此诗中作者对苍凉落日显然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而且用了“等了五千年,才......”一个“才”字,暗漏期盼已久之意;“风风火火”也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辉煌、凝重”落入长河,厚重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五千年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落日便是代表历经沧桑,走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她虽然饱经苦楚,可他厚重深沉;虽然步履目前还有些艰难,但她辉煌而凝重。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五千年一步步走来,五千年一点点把红色江山落建!一片片黄土塬被染红,希望就在眼前。

滚滚浊波,象征当时的一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红日,依托着红日。

《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在这样的苍劲中述说历史的力量:也是这样的滚滚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的壮美是另一种震撼的美!这一幕长河落日,是新中国给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

)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第二层,夜幕意象群。

暮色中,缓缓淡去的帆影,若隐若现的缥缈在河面的渔歌声,给人以静谧之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述了此时的无声之境。

系列沉静的意象,表达隐忍、苦难的民族——凝思的树,静默的鹰,倔强陡峭的山壁,风中飘摇的香草,都是这个苦难民族的沉默!可是,沉默的是内心,奔涌的是一股股不服输的精神,正如在这夜幕渐临的时分,怒涛站起,又一次次站起,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内心的力量庞大而热忱,所以就如九万面旌旗蔽日遮空,就如九万面鼙鼓万马齐喑!夜晚蕴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刻就是新生的早晨!)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洪波”是力量的象征,“雷火”是奋进的号角。

黄河落日阅读理解及答案

黄河落日阅读理解及答案

黄河落日阅读理解及答案黄河,是中国五大江河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沉淀,承载了多少古代文明的繁华与消亡,让世人瞩目不已。

而在黄河的流域中,也孕育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黄河落日》。

《黄河落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它描绘了黄河流域,夕阳西下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和神奇的感叹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以黄河上游远离白云之间的孤城和万仞高山为描写开端,衬托夕阳下黄河流域的苍凉和荒芜之感。

接着是对青春和爱情的讲述。

羌笛是羌族的代表性乐器,但在这里,它代表了年轻的爱情,羌笛似乎在唤起那沉睡在大地上的春天。

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年轻爱情的羡慕和崇敬,又带着点惋惜和遗憾。

然而,这首诗的高潮却在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象征着春天和希望的。

而这句话的意思却是说,黄河流域的春天永远到不了玉门关,地势太高,使那边的气候只能是恶劣和寒冷。

作者用这个比喻,把黄河流域和希望、追求联系起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憧憬。

答案:1. 《黄河落日》描写的是哪座城市?答:没有描写任何一座城市。

2. 诗歌第一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答:想要表达黄河远在白云之间,远在深山之中的形象。

3. 诗歌中的“羌笛”指代什么?答:诗歌中“羌笛”象征年轻的爱情。

4. 诗歌最后一句话“春风不度玉门关”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答:黄河流域的春天永远到不了玉门关,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憧憬。

5. 《黄河落日》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答:主要描写的是黄河流域夕阳下的苍凉和荒芜之感。

02894_《黄河落日》精品课件

02894_《黄河落日》精品课件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26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技巧;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朗诵和创作的技巧。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音频、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还将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自主探究。
《黄河落日》背景
该诗是作者在黄河边观看日落时,有 感而发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通过描绘 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
李瑛,当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以 深沉、豪放、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多 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具有 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024/1/26
诗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景象,表达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 情回望。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现了黄河的壮美、落日的辉煌以及诗人 的感慨和思考。
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黄河和落日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 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节 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文学表现
中国文学中,落日常被作为借景抒情的元素,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西方文学中 ,对落日的描绘则更加细腻入微,如莫奈的画作《日落》。
16
《黄河落日》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路径
《黄河落日》最初在中国发表后 ,逐渐通过国际文化交流、翻译 出版等途径传播到海外,被更多
国际读者所知晓。
国际反响
《黄河落日》以其独特的文化内 涵和艺术魅力,在国际上获得了 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提升了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落日
胡秋萍
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河流。

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

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田野望不到边际的绿,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

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间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

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

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

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

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

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

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吗?还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

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

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

我想象着平缓水面下悠然的鱼儿是怎样地享受着太阳透过水面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水里的光合元素给予它铸成生命微量元素的钙质和能量。

太阳无私地燃烧着自己,供养着天空、陆地、江河湖海中所有的生物……
远处,渔船隐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

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

太阳由红渐渐变暗,呈深红色,红的那么玄奥、神秘,散发出的光芒也由金光渐变成灰暗的颜色。

分分秒秒中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光明和黑暗也在相互交替转换。

光阴的移动中万物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走向新的涅槃。

“长河落日圆”,长河自巴颜喀拉山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在东瀛入海口归向大海,落日在这条长河古道极尽着她的烂熳、苍茫和壮美。

深红色的圆球,在黄河温柔水面的环抱中渐渐下沉、陶醉,澎湃、燃烧之后的她好像很累很累……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怀春的小女人,羞涩地垂下眼帘,把头深深地埋进了黄河宽广的怀抱,尽情享受水的柔情和深沉。

幽静古老的黄河在晚霞妩媚的光灿里,以其神秘、泰然、恬静的深情看着骄傲的落日渐渐陷进自己的怀抱,似乎在微笑地默许。

天地原本如此运转轮回。

夏日的晚风轻拂着黄河的水面,风与玫瑰般的幽意相交幻化成风情,太阳在风情荷尔蒙的化学反应下,终于彻底地将自己沉浸在了河水的深处。

此时,天空最后一道光芒也终于消失了,天空渐渐由灰变暗变黑,水面在灰黑中显得寂静、沉默,远处的渔船也渐渐在寂静
的沉默里无影无踪,这寂静恐怕要等到午夜那一轮皓月的升起才能打破。

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

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

在红尘中,在暮色里,在明天又一轮太阳升起的期盼中。

(选自2010年6月19日《美术报》) 【思想内容】“落日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直被赋予一种悲情。

从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到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到天涯”,无不给这绚丽的一瞥,泼洒下无端的愁情。

《黄河落日》从“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中走来,抛洒下一路的雄浑与绚烂,另辟蹊径的将作者对黄河落日风光的热爱、对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地赞美,融入其中。

【艺术特色】
时间为线,风景此时最美。

从午后的艳阳高照,到夜幕的沉寂冷清,作者将黄河落日的绚烂风景,按时间顺序一一展现我们眼前。

定点换景,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伫立黄河古道,从落日的炽热,写到夕阳的温柔,再到晚霞的惊艳,以至落日的最后沉静,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像电影般在我们眼前演绎。

比喻巧妙,风景柔情绚烂。

作者巧用比喻,用女性的柔美表现景物,如写阳光的灿烂如少女的笑靥,写太阳的下沉如怀春的小女人等。

女性之美给绚烂的黄河落日平添一份柔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