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考点1.连通器原理

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底部相连通,倒入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

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外),结果发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

则( )

A .甲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较大

B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一样大

C .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较小

D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一样大

练习1.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茶壶

B .船闸

C .拦河大坝

D .下水道U 形管

例2.U 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

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

细管中的液体会( )

A .向左流动

B .向右流动

C .不动

D .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练习2.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平,如

图所示.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洞A 端比

B 端高,涵洞中的水由A 端流向B 端

B .涵洞B 端液体压强大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从B 端流向A 端

C .涵洞B 端液体压强等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 .涵洞B 端液体压强大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例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 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 ,右管横截面积

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 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 和2h ,现将阀门K 打

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h 21

B. h 31

C. h 3

2 D.h

练习3.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 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 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 管

中的水面将( )

A .低于

B 管中的水面 B .高于B 管中的水面

C .与B 管中的水面相平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例4.同一容器中装有密度不同且不能混合的三种液体,甲、乙、丙三条

有阀门的细管均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打开阀门后,关于管内液面的

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管内液面与容器内液面不相平

B .甲、乙、丙三条管内液面相平

C .甲管液面最低,丙管液面最高

D .甲管液面最高,丙管液面最低

练习4.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

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

做出标记.这样做利用了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

例5.如图所示是一个足够长,粗细均匀的U 形管,先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A 的液体,再从B 端注入

密度为ρB 、长度为L 的液柱,平衡时左右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为L/2。现再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c 液

体,且ρc =1/2ρB ,要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则注入的液柱长度为( )

A. B. C. D.L

练习5.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 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 .打开阀门K 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 .打开阀门K 后,由于b 处的压强大于a 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 .打开阀门K 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 .打开阀门K 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从乙流到甲

课后作业

1.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锅炉水位计

B .钢笔吸墨水

C .涵洞

D .洒水壶

2.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储水箱与饮水杯A 、

B 、

C 组成连通器

B .不流动时,A 、B 、

C 的液面一样高 C .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 A <p B <p C

3.在连通器里装上水银,连通器右管的直径是左管的两倍,若在左管中倒入

一定量水银后,下列说话中错误的是( )

A.右、左两边管中水银面一样高 B.左管水银面较原来的水银面高

C.右管水银面较左管水银面低 D.在两管水银面以下的同一水平处,其压强相等

4.现用足够深的、底部互相连通的A、B两容器装水,如图所示,已知A、B两容器底面积关系为S A:S B=3:2.现将质量相等,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2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浸没在A、B两容器内,则两容器中的水将()

A.从A容器流向B容器 B.从B容器流向A容器 C.保持静止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图所示连通器装入水,在左边放一木球浮在水面上,当放入木球后,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左边水面高于右边水面

B. 左右两边水面一样高

C.左边水面低于右边水面

D.以上分析都不对

6.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一个.若水塔内水面的高度h1=30m.五楼住户

水龙头出水口的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的高度h3=10m,那么,在五楼住户水

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强是 Pa(g=10N/kg).

7.如图所示的U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管直径相同,先装入水银,然后从右管

(水银密度:13.6×103kg/m3);

装68cm高的水柱,则右管中水银面下降 cm.

若左、右两管粗细不同,左管直径是右管的2倍,从右管中仍灌入68cm高的

水柱,那么右管中水银面下降 cm.

小测:

1.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不能陈伟连通器的是()

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

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

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

3.如图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水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

4.如图所示是客轮通过三峡大坝时进入闸室的情形.如图所示,当上游客轮进入闸

室,关闭上游闸门后,应先关闭阀门,再打开阀门,待闸室内水位稳

定后,打开下游闸门,让客轮行驶至下游.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例1.A 练习1.C例2.A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U形管中水银面相平,可知两管中水的压强与煤油的压强相等,即p水=p煤油.如图,在阀门同一水平高度划一红线,则红线下方的水和煤油高度一样,因为ρ水>ρ煤油,由有p

水下>p煤油下;根据p水=p水上+p水下,p煤油=p煤油上+p煤油下,可得:p水上<p煤油上,即红线上方的水的压强小于煤油的压强.所以,当阀门打开后,由于阀门右边煤油的压强大于左边水的压强,液体会向左流动.故选

A.

练习2.D 例3.C 练习3.C

例4.D

练习4.连通器;同一水平面上(或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线上)例5.A

练习5.C

课后作业:

1.B

2.D

3.C

4.A

5.B

6.连通器 1.7×105

7. 2.5 4

小测:

1.C

2.D

3.C

4. A B 增大

连通器专题

1 问题25. 连通器的原理有哪些应用? ◇学生提问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老师,这道题目中哪些事例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在哪些方面还有应用?您给我讲讲吧! ◇问题探究 连通器的原理(重要性:★★★★) 老师:别急,你先想想,连通器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我想想,连通器中只装入一种液体,当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时,对底部的液片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就不再流动了。 连通器的原理是:连通器中只装入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或者说高度是相同的。 连通器在日常用品中的应用(重要性:★★★) 老师:很好,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具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学生:呵呵,您一提醒我想起来了:题目中的茶壶、还有如图所示的家中爷爷喝酒用的酒壶、烧水用的水壶、烧花用的洒水壶等。这些用具都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老师:很好,这些壶的壶嘴与壶身总是设计的一样高,你能解释这样设计的

原因吗? 学生:我想想,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水不流动时壶嘴和壶身这两个容器中的水面应该一样高;如果壶嘴低,那么水就装不满壶身;如果壶嘴高,那水面还没到达壶嘴口,由于壶身低,水就会从壶身的大口中溢出,这样就不能从壶嘴中向外倒水了。 老师,船闸是不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呢? 连通器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重要性:★★★) 老师:你先阅读下面这段材料: 如图所示,船闸又称“厢船闸”。利用向两端有闸门控制的航道内灌水、泄水,以升降水位,使船舶克服航道上的集中水位落差的通航建筑物。 船闸由闸室、闸门、阀门等相应设备组成。船只下行时,底部阀门A打开,从上游向闸室灌水,待闸室水面与上游水位相齐平时,打开上游闸门,让船只进入闸室,随即关闭上游闸门及阀门A;然后打开底部阀门B,闸室通过阀门B向下游泄水,待室内水位与下游水位齐平时,开启下游闸门,船只驶入下游。 通过阅读材料,你能说出对船闸的认识吗? 学生:嗯,船闸工作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可以把上游航道、闸室、下游航道看成三个容器;当某个阀门打开时,由闸室与上游、或闸室与下游分别构成了两个独立的连通器。从而实现了船只上游与下游的通航。 老师:在水利灌溉中,修建水渠时,如果要横越马路,往往将水渠建成过Array路涵洞,如图所示,水为什么会自动从 马路一边的水渠流入另一边的水渠? 学生:因为过路涵洞也是个连通器, 到水从一侧流入涵洞后,只要另一侧的 水位低,水就在水压的作用下继续上升, 所以就从涵洞中横越马路,继续流淌了。 2

初中物理《连通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连通器》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呈现出通航难题,诱发他们自主探究连通器的强烈欲望,产生探究连通器原理的强烈期待。 二、实物展示 通过大屏幕图片,和实物展示一些连通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这些连通器的共同特征。由学生得出连通器的定义。 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端口最少有几个,最多可以有几个。端口之间是否连通,别忘记它是一种容器。 展示玻璃管,探讨它是连通器吗? 三、实验探究 连通器里注入红色液体,学生观察液面情况,一定设计不同形态的连通器,最好有对称的连通器和不对称的连通器,以及连通管道可以任意改变。 注入时可以从不同端口注入,看效果是否一致。一端提高,静止后液面如何? 设计意图:连通器液面保持一致。与连通器形态和连接方式无关。 四、问题讨论

连通器液面为什么会保持一致,什么原因促使它液面相平。 设计意图:让知识点衔接起来,由连通器充分验证同种液体压强只与深度有关,于重量和形态无关。 2.引导步骤 (1)假如左边高,左右压强大小关系。 (2)由压强到压力,左右压力如何; (4)合力怎么样,物体怎么运动; (5)什么时候物体停止,停止时受力如何; (6)力由什么产生的,由相等的力,必须有相等的压强。 7.同种液体相等的压强必须由相等的高度。 得到液面相平,得到相平的原因。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力。 五、知识应用: 找到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它们工作原理。 展示船闸的横切图,学生观察图片,打开关闭不同阀门,找到图中的连通器,并得到液面的变化。

通过船闸工作,让学生发觉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要学会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六:练习: 1、船闸是利用的原理工作的. 2、U 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两液面是_____ 当把U 形管左边提高一些,静止时两液面是_____。 3、如图A,B 两容器内盛着水,水面等高,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通,K 是开 关,K 打开后,则() A、水将由A 流向B。C、水不流动 B、水将由B 流向A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容器左端封闭,右端开口, 里面盛的是水,此容器(是或不是)连 通器。若在A 点碰破一小孔, 水(能或不能)从小孔向外喷出, 理由是。

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原理 定义 上端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性质 两端开口或相通的目的其实是防止大气压强对液面的干扰,如果把连通器里的液体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同一深度压强相同时才会静止,如果同一深度压强不同,液体会向低压的地方流动直到平衡。但是如果某一个液面上被施加了一个额外的力,这个位置的液体压强就会叠加(如果液体上方有气体,就是叠加气体的压强)。为了保证两个(或多个)液面上施加的都是同一个大气压强,所以要两端开口。其实如果把整个连通器封闭也可以,不过两个液面上的空气必须连通(就好比把两个连通器对接并密封) 把一根橡皮管两头举起不让液体出来就是连通器,把两头对接在一起变成一个环也是连通器。 应用:锅炉的液位计就是在边上连通一根透明管子,上下两端都连进锅炉。 茶壶壶嘴和壶身就是好比是连通器的两个管子。 原理 连通器的原理可用液体压强来解释。若在U形玻璃管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的底部正中设想有一个小液片AB。假如液体是静止不流动的。左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右侧的压强,一定等于右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左侧的压强。因为连通器内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左右两个液柱的密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只有当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时,两边液柱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所以,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理想模型法) 特点 只有容器内装有同一种液体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才是相平的。如果容器倾斜,则各容器中的液体即将开始流动,由液柱高的一端向液柱低的一端流动,直到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时,即停止流动而静止。如用橡皮管将两根玻璃管连通起来,容器内装同一种液体,将其中一根管固定,使另一根管升高、降低或倾斜,可看到两根管里的液面在静止时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特点。 应用 常见的连通器 常见的连通器 连通器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渠的过路涵洞、牲畜的自动饮水器、锅炉水位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壶、洒水壶等都是连通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所谓连通器,是液面以下相互连通的两个或几个容器。盛有相同液体、液面上压力相等的连通器,其液面高度相等。

连通器—教学设计

《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2.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相平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连通器的结构特点 师:请大家观察这个茶壶图片,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像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学生回答) 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2、连通器的原理 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是怎样的?(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3、连通器的应用 师:连通器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 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三、反馈练习 四、布置作业

2017年八年级物理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考点1.连通器原理 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底部相连通,倒入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 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外),结果发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 则( ) A .甲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较大 B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一样大 C .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较小 D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一样大 练习1.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茶壶 B .船闸 C .拦河大坝 D .下水道U 形管 例2.U 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 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 细管中的液体会( ) A .向左流动 B .向右流动 C .不动 D .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练习2.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平,如 图所示.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洞A 端比 B 端高,涵洞中的水由A 端流向B 端 B .涵洞B 端液体压强大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从B 端流向A 端 C .涵洞B 端液体压强等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 .涵洞B 端液体压强大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例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 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 ,右管横截面积 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 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 和2h ,现将阀门K 打 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h 21 B. h 31 C. h 3 2 D.h 练习3.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 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 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 管 中的水面将( ) A .低于 B 管中的水面 B .高于B 管中的水面 C .与B 管中的水面相平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例4.同一容器中装有密度不同且不能混合的三种液体,甲、乙、丙三条 有阀门的细管均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打开阀门后,关于管内液面的 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管内液面与容器内液面不相平 B .甲、乙、丙三条管内液面相平 C .甲管液面最低,丙管液面最高 D .甲管液面最高,丙管液面最低 练习4.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 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 做出标记.这样做利用了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 例5.如图所示是一个足够长,粗细均匀的U 形管,先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A 的液体,再从B 端注入 密度为ρB 、长度为L 的液柱,平衡时左右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为L/2。现再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c 液 体,且ρc =1/2ρB ,要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则注入的液柱长度为( ) A. B. C. D.L 练习5.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 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 .打开阀门K 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 .打开阀门K 后,由于b 处的压强大于a 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 .打开阀门K 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 .打开阀门K 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从乙流到甲 课后作业 1.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锅炉水位计 B .钢笔吸墨水 C .涵洞 D .洒水壶 2.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储水箱与饮水杯A 、 B 、 C 组成连通器 B .不流动时,A 、B 、 C 的液面一样高 C .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 A <p B <p C 3.在连通器里装上水银,连通器右管的直径是左管的两倍,若在左管中倒入 一定量水银后,下列说话中错误的是( )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连通器和大气压强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连通器和大气压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连通器的原理,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2.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3. 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4. 观察托里拆利实验,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知道大气压随高度变化。 5. 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测量 难点:连通器的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与测量 三、考点分析: 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所占分值约2~4分。 知识梳理 一、连通器 1. 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 特点: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 原理分析:

4. 应用: 5. 船闸的工作过程

二、大气压强 1. 大气压: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3. 大气压现象: 4. 托里拆利实验

p大气=p水银= ρ水银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105Pa 玻璃管的长短(符合要求)、粗细、倾斜、下压、上提(管口未出液面)不影响测量结果,玻璃管内进入少量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5.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6. 大气压的应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连通器 例1. 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公路下面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中水面相平。关于涵洞中的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向甲流 B. 由于甲侧涵洞口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 C. 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连通器【公开课教案】

连通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STS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连通器及其特点 1、引出问题 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 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 (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 (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 (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 (4)什么是"连通器"? 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

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如:茶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等. 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把两支注射针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调节两边针筒等高,向管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管内水面的关系; 用一根红线系在两铁架台间,标识出此时水面所在位置,两边针筒等高时,学生观察到两边水面相平. 问:如果举高或降低一边针筒,水面会变化吗?怎样变?为什么? 缓慢调节一边针筒,使两边针筒明显不等高.要求学生观察、描述现象,进行总结. 要求填写下面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相平(等高). 3、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连通器原理 分析液体不流动时液片的受力.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可推知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液柱高度相等的结论. 4、应用、讨论 讲解一下船闸的工作原理. 分析船闸的结构,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 二、液压技术 1、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 通过分析船闸阀门的工作,指出开启和关闭阀门需要特殊的装置,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生活中能见到很多"四两拨千斤"装置.比如修车时用的千斤顶等. 演示实验,先放大砝码,再放小砝码,最后两边平衡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描述现象后讲解.注意强调两边条件的对比:面积的比例关系要和砝码质量比例对应起来.在教师带领下,逻辑清晰地比较相关因素.推导出两边压强相等的结论. 得出结论:密闭液体中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在教师总结的提示下,明确压强在液体中传递的规律. 2、液压技术及应用 1653 年,帕斯卡发现了上述规律(帕斯卡原理).在此基础上,人们发明了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师生共同举出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机械.比如,千斤顶,推土机、

初中物理连通器

秋季学期第五讲连通器我们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有许多的应用,其中连通器是我们接触到最常见的。 图1 洗手池,注意下端弯曲的连接部分图2. 水坝神奇的水闸系统你是否留意过家里的洗脸池下面水管,按常理来看,笔直的管子更容易让水流入下水道中,为什么却要做成如图1所示弯弯的一段呢?你是否思考过长江上的发电站水坝内外的船怎么样才能穿过大坝?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教学楼内开水器的水位计能够显示炉内水的高度?很多显而易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现象,往往蕴含着很多有趣的物理知识,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找不到物理的规律。 一、连通器及其原理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图3. 连通器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U型管中,如果只装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的各个液面总是保持相平。如图3所示,底端CD处,由帕斯卡定律,在界面处所产生的压强应该相等(或者同一截面压力相等),当液面静止时,根据压强相等有 = p p 左右,= gh gh ρρ 左右 所以此时有

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的这个特点,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例题1】留心观察居民楼里的下水管(比如你家住在二楼,走进卫生间向上看, 就能见到三楼的下水管),你会发现水池、抽水马桶的下水管有一段是弯成U形的,如图1所示.你知道这一段弯管有什么作用吗?说说它的工作原理. 【例题2】烧水用的水壶,应用了什么原理? 图4. 水壶 【例题3】如图5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图5. 涵洞【例题4】在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清水和煤油,液面相平,如图6所示,如果将阀 门K打开,则() 图6. U型管 A、煤油向右流动 B、清水向左流动 C、均不流动 D、无法判断 【考点总结】 要判断连通器中各液面是否相平时,首先要知道连通器里装的是不是同种液体。如

连通器原理-中考物理专题归纳练习

专题11 连通器原理 专题学啥 1.连通器定义: 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2.连通器的原理: 连通器中只装入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或者说高度是相同的。 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连通器的原理可用液体压强来解释。若在U形玻璃管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的底部正中设想有一个小液片AB。假如液体是静止不流动的。左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右侧的压强,一定等于右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左侧的压强。因为连通器内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左右两个液柱的密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只有当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时,两边液柱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所以,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 3.连通器的原理有哪些应用: (1)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茶壶、水壶、酒壶等; (2)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船闸、过路涵洞; (3)卫生保健方面的应用:洗手盆、地漏与下水管道之间的U形弯管; (4)自动控制、方便控制方面的应用: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等。 专题考法 【例题1】(经典题)利用所学相关物理知识证明:连通器中只装入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或者说高度是相同的。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如图所示,在U形玻璃管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的底部正中设想有一个液片AB。

液体是静止不流动的,则液片AB受平衡力。 这时有左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右侧的压力F左,一定等于右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左侧的压力F右。即F左= F右 叶片左侧和右侧受力面积相同,即S左= S右 根据压强公式P=F/S得到叶片左侧和右侧受到压强相等,P左= P右 因为连通器内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左右两个液柱的密度相同。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h左= h右 证毕。 【例题2】(经典题)下图所示是两边管子粗细相同、足够高的连通器,其水平细管足够长,中间有一个可无摩擦移动的活塞.刚开始活塞固定不动,两管液面相平,左管液体是酒精(ρ酒精=0.8×103kg/m3),右管液体是水(ρ水=1.0×103kg/m3).现松开活塞,重新稳定后() A .右边液面下降1cm B .右边液面下降2cm C .右边液面比左边液面低1cm D .左右液面一样高 【答案】A 【解析】如图,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两侧高度相同,水对活塞压强大于酒精对活塞的压强。现松开活塞,活塞向左侧移动,重新稳定后,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教案

连通器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知道连通器原理,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经历“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液体压强的知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利用自制泉水演示模型演示泉水喷涌的过程,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喷涌的高度也降低。思考:如果降低塑料瓶的位置和泉眼相平,泉水还会涌出吗?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 一、连通器 1.引出问题: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 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 (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 (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 (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 (4)什么是“连通器”? 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 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2020年同步练习题(word有答案)

2020 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 3 节连通器同步练习 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水并且水面相平, 它们之间有斜管相通, K 是开关, 当 K 打开后, 则 ( ) A .由于水的重力,水由甲流向乙 B .由于 N 处的压强大于 M 处的压强,水由乙流向甲 C .水不流动, M 处的压强等于 N 处的压强 D .水不流动, M 处的压强小于 N 处的压强 3.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 的是(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手液的吸液泵头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 B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 .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D .跳远助跑,能跳得更远,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5.如图,是一个装水的连通器,现在往左边放入一个木球(木水)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边的液面不会一样高 B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没有变化 , 但两边液面一样高 C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但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没有变化 D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都增大了 ,同时两边液面一样高 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7.有一种生活在田野的小老鼠,它把自己的洞穴打在了小斜坡上 ,如图所示,这个洞穴有两个出入口 B 和 C,还 A。有一次下大雨,水从斜坡上方的 C 洞口灌到了洞穴里,那么水面在老鼠的洞穴里 到

达的最高位置是(

A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 A 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B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 A 两侧的压力相等 A .洞口 C 的顶端 B .洞口 B 的顶端 8.如图所示,继续向敞口容器的 a 端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 高位置是( ) A . a 端 B . b 端 C . c 端 D .无法判断 9.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螺栓与螺母间的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力 B .水桶一般用上大下小的造型是为了减小水对桶底的压力 C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D .下水管上设计出一段弯曲成 U 的部分,可防止污水沟的臭气经过下水管往上蹿 A 打开,下游阀

初中物理连通器范文

秋季学期第五讲连通器 我们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有许多的应用,其中连通器是我们接触到最常见的。 图1 洗手池,注意下端弯曲的连接部分图2. 水坝神奇的水闸系统你是否留意过家里的洗脸池下面水管,按常理来看,笔直的管子更容易让水流入下水道中,为什么却要做成如图1所示弯弯的一段呢你是否思考过长江上的发电站水坝内外的船怎么样才能穿过大坝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教学楼内开水器的水位计能够显示炉内水的高度很多显而易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现象,往往蕴含着很多有趣的物理知识,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找不到物理的规律。 一、连通器及其原理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图3. 连通器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U型管中,如果只装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的各个液面总是保持相平。如图3所示,底端CD处,由帕斯卡定律,在界面处所产生的压强应该相等(或者同一截面压力相等),当液面静止时,根据压强相等有 = p p 左右,= gh gh ρρ 左右 所以此时有 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的这个特点,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例题1】留心观察居民楼里的下水管(比如你家住在二楼,走进卫生间向上看,就能见到三楼的下水管),你会发现水池、抽水马桶的下水管有一段是弯成U形的,如图1所示.你知道这一段弯管有什么作用吗说说它的工作原理. 【例题2】烧水用的水壶,应用了什么原理 图4. 水壶 【例题3】如图5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图5. 涵洞【例题4】在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清水和煤油,液面相平,如图6所示,如果将阀门K打开,则()A、煤油向右流动B、清水向左流动 C、均不流动 D、无法判断 【考点总结】 要判断连通器中各液面是否相平时,首先要知道连通器里装的是不是同种液体。如果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的液体时,要进行讨论: (1)、以两种液体为例,如果装入的两种液体密度大小相同,则液面最终会相平; (2)、如果两种液体密度大小不同,但相互间可互溶,可构成均匀的混合液,则液面依然相平; (3)、如果连通器里装有密度不同的且不混合的液体,连通器液面不相平。 图6. U型管

《连通器》教案

《3.连通器》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船闸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 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船闸的活动挂图。五、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课堂练习: 题目:(课前写在小黑板上)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连通器 (1)读图:读课本中图9-3-2,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下部都是连通的),像这三幅图,上都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教师板书)。 (2)演示连通器如图2所示,在连通器内装入红水,平放在讲桌上,在水不流动时,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几个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师可用尺子平放在几个容器的水面处,启发学生回答出上面观察到的现象。 用黑板刷把连通器的底坐垫成斜的(即连通器斜放置在讲桌上),又观察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让学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把连通器平拿在手上,将出口最矮的容器口上端的橡皮帽取掉,又观察到什么现象?(水从该容器口喷出,喷的高度跟另外几个容器中的水面几乎相平,同时这些容器中的水面降低。) (3)小结实验结果:由以上实验可知: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教师板书)。 (4)演示课本中图9-3-2,将图中右面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观察其现象跟上面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验证上面所得结论,加深学生对连通器这一特点的认识。 (5)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课本上图9-3-4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

2021教科版物理八下《连通器》word学案

2021教科版物理八下《连通器》 word学案 备课人:黄星桂授课时刻:2020-4-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连通器,能举例生活中的连通器。 2、经历实验探究和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过程得出连通器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明白得释船闸的工作原理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连通器原理及其运用难点: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课前导学: 1、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和有关,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2、液体压强的运算公式是P= ,其中ρ表示,h表示为液体某处的深处,它是液体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 3、二力平稳条件是,,,。探究学案: 一、连通器: 1、阅读课本P45观看图9-3-2回答:连通器是上端、下部相的容器。 练一练:下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中是连通器的是() 说明:连通器上端开口是指容器口与连通;连通器能够由两个容器组成,也能够由_ 容器组成。 2、实验探究:连通器中液体的特点(连通器的原理) 实验过程:1、把两支注射针筒用胶管连接组成连通器,向管中注入水,调剂两边针筒等高,观看水面不流淌时两管内水面高度的情形;2、保持一个筒静止,让另一个筒升高、下降或倾斜,观看水面不流淌时两管内水面高度的情形; 现象:以上各种情形,当两筒中的水不流淌时水面高度。(相等或不相等) 实验结论:连通器中只装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这确实是。 3、连通器液面相平的原理 由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如图所示, 假想连通器下端中间有一“小液片”AB,液体不流淌时,液片AB受到水 对它向左的压力(F左)和水对它向右的压力(F右)的作用,而处于状 态。因此F左F右,假设小液片AB的面积为S,由P=F/S可得P左S 左=P右S右,由于S左=S右因此P左P右,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得 ρ左gh左=ρ右gh右,当ρ左=ρ右时,则有h左h右 结论: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不流淌时,各容器中的液 面。 二、连通器的应用(船闸是如何样工作的):

三、连通器

《8.3连通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连通器和船闸的结构。 2、知道连通器的性质和船闸的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连通器的性质和船闸的工作原理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实验法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连通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通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闸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连通器 1、教师出示连通器模型,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 ①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象:显示水不流动时,液面相平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质:不流动相等。 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问题讨论(1)若连通器中为不同液体,则液面情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连通器中为同种液体,液面不相平,会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出示图片,观看动画。 ①结构;②作用;③实质。 2、船闸的工作过程。 讲解,轮船从上游至船闸到下游的过程。 练习:轮船从下游至船闸到上游的过程。 学生归纳:

中考物理小题精练系列:专题11 压强(第02期)

中考物理小题精练系列:专题11 压强(第02期) 考试时间: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天津市红桥区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在如图4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2.【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列现象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是()A.火箭升空过程不断喷射高温燃气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医生推动活塞给病人注射药液D.用吸管将杯中饮料吸入口中 3.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图17是一种可用于清洁厨房、卫生间的清洁刷。使用时通过按压清洁刷可以清洁台面上不易清洗的缝隙和死角。清洁刷上部制成圆形是为了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B.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C.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D.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4、【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如图2,物体甲重为2N,物体乙重为5N,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物体底面积之比是()

A、2︰5 B、3︰5 C、2︰7 D、5︰7 5.【福建省惠安张坂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连通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没有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是() A.锅炉水位计B.船闸C.茶壶D.喝水用的玻璃杯 6、【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一封闭容器装满水后,静止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 ) A、F1=F2,P1>P2 B、F1=F2,P1F2,P1=P2 D、F1

帕斯卡定律及连通器专题练习汇编

帕斯卡定律及连通器专题练习 在注射器内灌一些水,当一手指按压注射器活塞时,堵着出口端的另一手指能感受到水的压力吗?结论1:水(或其他液体)能够传递压强。 帕斯卡球实验。在球内注满水,给球内的水施加一个压强,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球内的水, 能把受到的压强向什么方向传递。 结论2:球内的水能将它在某一处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结论3: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且被传递的压强大小相等。这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通过反复的研究,发现的规律,所以叫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内容: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实验表明,帕斯卡定律对气体也是适用。 如下图,是液压机的示意图。 1、实验表明,当用力推A活塞时,A活塞与水的接触面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被水大小不变地传递到 B 活塞与水的接触面,并对B活塞产生向上的压力,推动B活塞向上运动。把这种传递力的方式叫液压传 动。 2、当力F i作用在小活塞A上时,A活塞对密闭液体产生的压强是P = F i / S i,这一压强通过密闭液体大 小不变地传递到各处,于是液体对大活塞B便产生了压力,得: F2 = PS2 = F1S2 /S I有F1/F2 = S1/S2。 上式表明,S2是S i的几倍,F2就是F i的几倍,在小活塞上加较小的力,就能在大活塞上产生较大的力,这就是液压机的原理。 液压传动:利用液体来传递动力的方式称为液压传动。 1、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 2、连通器的应用:水壶、涵洞、船闸等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物理教案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物理教案 1. 知识与技能 (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连通器及其特点 1.引出问题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 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

(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 (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 (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 (4)什么是“连通器”?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 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学习连通器的概念。 2.探究连通器的特点从概念出发,让同学回想生活中有哪些是连通器,记录下来。学生对照概念,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如:茶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等。 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如教材图 10-3-2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