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天而建造——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参数化设计实践

合集下载

国内经典的钢结构建筑BIM应用案例

国内经典的钢结构建筑BIM应用案例

国内经典的钢结构建筑BIM应用案例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多座运用BIM打造的地标性建筑,我们挑选其中几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的建筑为大家介绍: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效果——国家会展中心位于上海虹桥枢纽的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整个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综合体项目,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办展效果。

总承包项目部引入BIM技术,为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把各专业建好的模型与总包建好的主体结构模型进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决施工矛盾,消除隐患,避免了返工、修整。

绿色节能价值典范——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目前为止在亚洲地区的生活垃圾发电厂里最大的项目,应用BIM技术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节约了9个月时间,并且通过对模型的深化设计,节约成本数百万,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成效,响应了国家号召,真正实现了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存在价值。

先进施工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位于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CBD中心地段,占地面积2.6万m2,建筑总面积50.77万m2,建筑总高度530m,共116层。

通过MagiCAD、GBIMS施工管理系统等BIM产品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

建成后的广州东塔和广州西塔将构成广州新中轴线。

实现高效协同化,精细化管理——天津117大厦位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天津117大厦结构高度达596.5米,通过GBIMS施工管理系统应用,打造天津117项目BIM数据中心与协同应用平台,实现全专业模型信息及业务信息集成,多部门多岗位协同应用,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创造了11项中国之最,并运用BIM技术实现了成本节约、管理提升、标准建设。

全流程BIM应用——苏州中南中心苏州中南中心建筑高度为729米,应用BIM技术解决项目要求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协作方众多、工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由北京凤凰国际传媒看参数化设计

由北京凤凰国际传媒看参数化设计

由北京凤凰国际传媒看参数化设计【摘要】:在“参数化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今天,凤凰传媒中心作为凤凰卫视在京建设的一个地标性建筑,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也选择了参数化设计,构建了独特的几何形态、结构体系和表皮形态。

本文通过对北京凤凰国际传媒的调研和分析,解读建筑,并对参数化设计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关键字】: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参数化设计数字建造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邵韦平设计,建成后将成为凤凰卫视在北京的演播基地。

该建筑占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5m。

在“参数化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今天,这个作为凤凰卫视在京建设的一个地标性建筑,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也选择了参数化设计,构建了独特的几何形态、结构体系和表皮形态。

当然对于参数化设计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的人站在数字时代的角度已经开始为参数化主义摇旗呐喊,认定建筑领域必将出现一场巨大的变革,建筑师可以撰写“代码”,建筑形式完全可以由电脑逻辑创造,而有的人却认为参数化设计是冷漠的无情的,机械而冰冷。

凤凰传媒作为国内一个大型的参数化应用,引起了众多关注。

笔者通过对该建筑实地调研和亲身感受,对数字化建造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凤凰传媒中心的基地很不规则,处在道路的转角处,东侧与北侧紧邻朝阳公园大片湖面与绿化,在西北侧隔着城市道路是一组高层住宅,所以建筑为了不与周边冲突,设计成圆形(图1)。

一个庞然大物坐落在这个位置,足够显眼,远远望去,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鸟巢。

金属与玻璃形成的通透网状,有赫尔佐格表皮形式,同时又有扎哈的不规则柔软整体造型。

这个建筑特殊的形态和表皮在周围建筑和环境中还是略有些不协调(图2)。

现场看着这个建筑体量很大,尺度惊人,一块玻璃窗有一人高左右,让人很难有亲近之感。

走近建筑,由于北京的雾霾,玻璃上满是灰尘,整个建筑都蒙了一层灰,看着有点陈旧,降低了建筑要表达的数字科技与未来之感。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建筑调研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建筑调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演播空间
办公空间
电梯楼梯
洗手间
共享空间
演播流线
办公流线
整体流线
5 空间分析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开放空间
营造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开 放中心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 公众活动空间的利用率,另 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工作与 生活相脱离的现象。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安排了大量对公众开放的互动体验 空间,打破建筑室内外空间概念。全方位的开放性使 人们可以在其中体验媒体文化,以体现凤凰传媒独特 的开放经营理念。
6 技术分析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建筑的双层外皮很好地提高功能区的舒适度和建筑能耗。 设计利用数字技术对外壳和实体功能空间进行量体裁衣, 精确地吻合彼此的空间关系。共享空间利用30米的高差的 下大上小的烟囱效应,在过渡季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自然 气流组织,节省能耗。
雨水会顺着巨大的钢铁斜肋流入集水池,这些回收的 雨水将用来灌溉周边的景观植物。双重表皮结构将有 效的减少能耗并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社会环境
凤凰卫视是全球性华语卫星电视频道,在华 人社会中有独特的文化社会影响力。建筑风 格将中西文化结合,具有北京城市新地标的 功能。 冬季风 夏季风 光照
3 环境分析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人工环境
道路交通 朝阳公园西路、朝阳公园南路道路 交汇处。 周边建筑 项目所在地是泛CBD区,与新近落 成的央视大厦和新北京电视台遥相对应,东 侧与北侧紧邻朝阳公园大片湖面与绿化,西 北侧高层住宅。
办公空间与演播空间为建筑主要功能空 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办公空间位于主建筑2-10层,通过水平 或垂直方向上的灵活划分,保证了使用 上的各自独立。 演播空间位于建筑北部裙房地下一层至 地上五层,并根据功能富有附属空间。

融媒体中心建筑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筑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筑方案简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产业急速崛起。

由此,融媒体中心便应运而生。

作为一家新媒体中心,其建筑方案不仅要满足实用性,更要贴近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

建筑设计1.外观设计融媒体中心的外观设计必须要能够吸引众多爱好者的目光。

设计师选用了现代主义风格作为主题,构建了一座简洁、流畅、线条感强的建筑。

同时,由于融媒体中心面向全国,且具有地标性,因此设计师采用了三角形的造型,展现出现代感、科技感和动感。

2.内部空间设计为了满足融媒体中心各个需求与部门的支持,内部空间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师将空间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如:新闻采编中心、广告营销中心、视频拍摄制作中心、创新科技中心等,每个分区都根据其功能进行设计。

例如:新闻采编区,使用轻松、自由、舒适的办公环境,满足员工日常办公工作的需要。

创新科技中心采用了全景式空间设计,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及技术研发。

3.创新科技为了更好的符合融媒体中心的定位,打造新媒体文化营地,设计师在内部空间中增加了多种先进创新科技设备,给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创造和接触机会,并增强他们的创意与激情。

4.节能环保融媒体中心虽然采用了许多现代的互动科技,但设计师也要保证其节能环保,这样更能反映出现代媒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师在建筑中采用了地源热泵、太阳能、节能玻璃等技术,将能源浪费降至最低。

结语设计融媒体中心建筑方案是为了实现创造性设计和媒体元素的融合。

设计师通过现代创新科技和环保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标志性建筑物。

这个建筑物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种新媒体文化的代表,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壮丽风貌和艺术魅力。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周泽渥【摘要】The article about Phoenix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Mobius stripe",intending to introduce the whole progres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t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design and fabribation, such as architectural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It also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value of Digital technology.%本文由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的设计创意切八,介绍了该建筑由“莫比鸟斯”这一设计概念开始,逐步进行深化和建造的过程。

文章着重分析了数字化技术是如何应用在建筑设计、技术深化以及加工建造等诸多方面,以及数字化技术对此项目实践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期刊名称】《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非线性设计;数字化设计;BIM(全信息建筑模型);数字建造技术【作者】周泽渥【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作工作室,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41 设计创意:“莫比乌斯”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建设近来获得了各界关注。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作工作室进行建筑设计,项目大量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本土团队在国内地标性建筑设计实践的突破,也开拓了一条全息的数字化设计之路。

邵韦平:让世界看见中国

邵韦平:让世界看见中国

邵韦平:让世界看见中国作者:蔡巧玉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08期从出生到成长、从求学到工作,邵韦平的人生记忆穿梭于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之间,他常常说,自己与这两座城市颇有渊源。

悠长而珍贵的成长时光,让不同的城市氛围浸润了邵韦平的审美视野,他的设计总能巧妙地糅合多种矛盾的气质,在他看来,建筑设计是在应对现实城市的矛盾和冲突中发现机会,找到最有价值的创意,探索空间的更多可能。

在他的笔下,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盛装迎客,年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拔地而起,位于朝阳公园南路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和位于CBD地区的北京中信大厦正成为熠熠发光的“新地标”……邵韦平希望建筑以完整的、有内在张力的形象存在,并持久地释放力量,为了这个梦想,他已经努力了37年。

见证荣光:从亚运会到奥运会父亲投身航空航天工程,母亲醉心于医学研究,邵韦平出生于一个标准的工科家庭。

来自家庭的熏染,让他自幼便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力与美。

在成长的过程中,邵韦平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偏爱:“学生时期,我有个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就是美术设计。

那时我总爱自己画些设计图稿。

从小学起,我就经常参加美术班或者创作小组,就此打下了美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时,讲究创作、重视对视觉艺术的刻画,同时充分重视力学、结构等内容,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建筑设计专业,成了邵韦平的不二之选。

下定决心,接下来他填报的高考志愿,都精准地锚定了各家著名学府的建筑系。

对于入学建筑系,邵韦平说:“当时的我想法就是,志在必得。

”这份笃定,最终让邵韦平如愿地成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当年的新生。

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有着深刻的多文化交融的教学背景,具体到建筑设计这一专业,其表现形式就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思想相对开放,规避了一些教条的限制,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强,也更鼓励创新。

邵韦平回忆:“当时同济建筑系既有专门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专家,又有受过德国教育、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教授,还有一些从美国、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数字化钢结构测量监理控制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数字化钢结构测量监理控制

AB S T RAC T: Th e c o n c e p t o f n o n l i n e a r d i g i t a l d e s i g n i n p h o e n i x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e d i a c e n t e r ’ S a s we l l a s t h e s t e e l
KE Y W ORDS: c u r v e a n d d i s t o r t i o n s u r f a c e s t r u c t u r e ;d i g i t a l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s t a l l a t i o n;s u r v e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c o n t r o l
h a v e ma d e a s t i r i n i n d u s t r y , wh i l e ,i t b r i n g s g r e a t c h a l l e n g e t O t h e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wo r k p r a c t i c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u r v e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i n p h o e n i x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e d i a
c e nt e r , t h i s pa p e r a r gu e s t he c o nt r ol me t ho d o f t he d i gi t a l s t e e l s t r uc t u r e s ur ve y s u pe r v i s i o n.

复杂体形大空间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难点与对策-以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为例终

复杂体形大空间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难点与对策-以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为例终
内容CON能措施简介 暖通空调设计难点及对策 总结和体会
工程概况及特点
工程概况及特点
1 建筑概况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西南角,总用地面积18821m2, 总建筑面积72478m2,建筑高度54米。
工程概况及特点
2.建筑理念
建筑造型取意于“莫比乌斯环”,这一造型与不规则的道路方向、转角以及 朝阳公园形成和谐的关系。
会所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沿幕墙周边设置地板式风机盘 管。
新风机组设全热回收装置 。
演播室气流组织采用大温差送风旋流风口顶送;采用低温送风变风量系统 的房间采用高诱导比低温送风口侧送或顶送;工艺主机房采用地板送风口下 送;中庭(环廊)、会所采用圆型喷口侧送风(风口形式结合装修确定); 其余房间室内气流组织采用顶部散流器平送或上部百叶风口侧送方式。
Sc=0. 3 Sc=0. 5 Sc=0. 5 Sc=0. 5 Sc=0. 5
暖通空调设计难点及对策
1.建筑热工性能节能判定
初步判断 根据对比表可知,下列指标不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围护 结构热工指标限值规定,需采用权衡判断。 部分外窗窗墙比为0.71,超过标准要求的0.7; 屋顶天窗面积比为0.58,超过标准要求的0.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45°时按照屋顶考虑); 外窗的热工性能K=2.3W/m2.k,超过标准要求的2.0W/m2k。
暖通空调设计难点及对策
1.建筑热工性能节能判定
权衡判断工具:建筑热环境全年逐时动态模拟分析软件DeST 计算要点 模型建立 计算参数设定 全年负荷计算
暖通空调设计难点及对策
1.建筑热工性能节能判定
计算结果:
节能判定:
SL Rqc qh 329.9115.911.0101 Q cQ h 318.1124.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明天而建造——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参数化设计实践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for the Future :The Practice of the Parametric Design of the Phoenix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 撰文 邵韦平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摘 要关键词凤凰北京国际传媒中心是后奥运时代北京又一个地标性建筑,由于独特的创意构想使设计走上了三维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之路。

工程实践使设计团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三维数字设计经验,并深深地体会到建筑设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数字技术 参数化 三维 Rhino2302311 建筑创意与技术应对凤凰卫视是一家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并走向壮大的民营电视媒体,它的注册地在香港,面向全球华人。

由于北京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因此在北京打造一个与其身份相称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总部基地就显得十分迫切。

为此业主组织了多轮设计方案征集,最终北京院的“莫比乌斯魔环”方案胜出,得以实施。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占地面积1.8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m 2,建筑高度55m。

除媒体办公和演播制作功能外,还安排了大量对公众开放的互动体验空间,以体现凤凰传媒独特的开放经营理念。

建筑的整体设计逻辑是用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外壳将主要的具有独立维护的使用空间包裹在里面,形成楼中楼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许多有趣的共享与公共空间,达到满足公众参与体验和环保的目的。

连续的整体感和柔和的建筑界面和表皮,一方面回应任务书的要求——体现凤凰传媒的企业文化形象的拓扑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对场地环境的积极响应。

建筑轮廓极好地适应了基地周边道路不规则的方向以及道路转角的空间需求。

南高北低的体量关系,一方面为办公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避免了演播空间的光照与噪音问题,另一方面巧妙地避开了对北侧居民住宅的日照遮0 引言当前建筑设计数字化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维复杂形体的创意已不是弗兰克·盖里、扎哈·哈迪德等前卫建筑师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借助现代数字设计工具,构建更加梦幻的建筑形象。

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和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上,都出现了大量三维复杂形体的优秀建筑作品,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北京T3航站楼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三维数字技术来支持建筑的设计和加工安装。

以下结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凤凰北京国际传媒中心项目,也是我们团队正在实施的一个地标性项目,介绍一些参数化设计的心得体会。

挡的影响,可谓是一举两得。

取意于“莫比乌斯环”的建筑造型与朝阳公园形成极其和谐的相互关系,成为公园面向城市中心方向的点睛之笔。

独特的创意构思形成复杂的三维建筑形体,包括建筑外壳、平面呈曲线形并在层间不断收放的办公主楼以及演播体验裙房。

为了增加建筑的体验效果,在东西两个共享空间内设置了连续的台阶、景观平台和流畅空中环廊和通天的自动扶梯,整个建筑充满动感和活力,并具有技术的合理性。

整个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对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设计理念的响应。

光滑的外形没有设一根雨水管,所有在表皮形成的雨水顺着外表的主肋导向建筑底部连续的雨水收集池,经过集中过滤处理后提供艺术水景及庭院浇灌。

具有整体感和柔和的建筑外壳不仅在外观和与城市环境关系上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缓和了北京冬季强烈的高层建筑街道风效应。

建筑外壳同时又是一件“绿色外衣”,它为功能空间提供了气候缓冲空间。

建筑的双层外皮很好地提高了功能区的舒适度和建筑能耗。

利用数字技术对外壳和实体功能空间进行量体裁衣,精确地吻合彼此的空间关系。

共享空间利用30m高差的下大上小的烟囱效应,在过渡季中形成良好的自然气流组织,节省能耗。

外露主肋既有美学效果和结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节能遮阳构件,避免大量阳光进入室内。

利用CFD模拟软件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气流进行技术控制,确保极端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要求和舒适度,以及过渡季节的低能耗运行。

2 三维数字技术的挑战及参数化设计三维数字技术统指三维信息模型(BIM)和参数化设计等相关技术,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领域。

早期为了表达三维的空间关系,设计师较常用的是3DMAX或sketch up软件建模,这些软件可以表述一些较为规则的体型,但并不具备矢量化的条件。

如果是复杂体型,将在表述上出现明显的缺陷。

近年欧特克公司和Microstation公司分别推出了各自的三维协同软件Revit和GC,它们在建筑表述上实现了三维协同和数据库共享,具有很好的工程前景。

但凤凰国际传媒项目由于圆润流畅的复杂形体形象,使得我们无法选用以常规体型处理见长的Revit和GC。

经过向相关专家请教和学习,最终选择以Rhino和Catia作为软件平台,开始了凤凰项目艰难的三维设计之路。

2.1 概念方案的推敲与深化根据最初的概念设想,建筑师用Rhino软件中比较强大的塑型和矢量化功能,可以流畅地表现需要的自由曲面。

由于Rhino具有一定的参数化功能,使得建筑师可以较为快捷地对建筑体型进行联动设计与修改。

之后我们还遇到实体模型制作的问题,共进行了两种尝试。

首先是借助数字模型的二维水平切片,请模型公司制作手工胎体,再将其翻模,最后用传统材料加工成型。

这种做法工序复杂,受手工制作影响,精度低,为了脱模还出现不必要的接缝,效果较难控制。

其后我们尝试了第二种模型制作方法,即借助三维数字立体打印技术,制作了与设计构想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这种技术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对固体粉末材料进行立体塑型,形成十分精准的立体模型。

它可以表现建筑的细微变化,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实体模型加工手段。

当然这种手段受材料的限制,目前只适合加工单一素色模型。

2.2 建筑体型逻辑与加工与规则体型设计不同的是,复杂型体设计没有可以根据经验直接套用的轴线、网格系统。

为了配合功能的深化与专业设计,第一件事就是构建一个与创意相适应的三维几何逻辑体系。

所谓相适应的逻辑就是要在既定的概念模型基础上,落实建筑的水平和垂直及一些特定形态的三维控制CFD气流组织模拟图莫比乌斯概念与体型232233线,包括:基准模型表皮的基本版块划分线;平面形态控制轴线;竖向楼层板及幕墙水平控制线等。

正是由于这些基准线的确立,对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三维基准线对于复杂型体的设计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价值,随着设计的推进,我们还对控制线进行了二级扩展,不断补充建筑控制线以应对各专业的设计需要。

基础轴线2.3 结构策略凤凰项目为了体现建筑整体的美学表现力,建筑师一直参与建筑的整体控制,包括结构、机电、室内、灯光等。

特别在外壳和主楼结构方面,与结构设计师开展了密切的配合。

设计构想了一种有特殊表现力的网壳结构,整体外壳结构基于基础模型形成交叉状平面网壳。

为了提升建筑效果,设计将双向结构肋通过交叉点的连杆侧向连接,形成主次肋内外分离的单向空间效果,并在内外肋之间的空间安排外幕墙系统,从而使内外结构肋分别成为外表皮和室内空间的多功能构件,外肋同时具有遮阳与雨水收集功能。

由于这样独特的构想,使得结构外壳的加工达到了空前的难度——所有外壳结构将被加工成连续光滑的曲面,大部分焊缝被隐蔽,外壳的钢结构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壳内两栋功能建筑的结构为了与外壳吻合,采用了与外壳相适应的异形处理方式,特别是主楼的外框架柱沿外壳呈层向折线的方式布置,大大提高了楼层空间的使用效果。

凤凰项目的结构工程师为建筑创意做出了重要贡献。

2.4 表皮构造设计作为一个复杂型体设计,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外幕墙一定会有许多单曲面甚至双曲面的表皮出现。

凤凰项目的外表皮为体现业主独特的文化性和必要的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化,在每两根外肋中间设计了一系列单元式的鳞片式组合式幕墙,从而使“魔环”的体型被舞动的结构外肋和自然的鳞片肌理所包裹,形成独特的建筑表皮效果。

这样的创意也使得我们不需要加工一块曲面玻璃来装饰建筑,就能保证建筑优美的效果。

由于表皮的复杂性,包裹建筑的3 000多个鳞片幕墙单元无一相同。

为了表述这样的设计意向,我们已无法仅靠逐一绘制方式来表述幕墙单元的技术信息,此时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参数化编程控制技术解决了异型构件的设计文利用CATIA软件固定轴线壳内三维信息模型三维信息模型表皮稽核控制线图234相关链接:BIM之于BIAD设计单位迈向BIM之路的第一步注定不会雷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的BIM之路的起步,始于对那些复杂的空间形体的描述和操控的需要。

在BIAD近年的合作和原创设计项目中,逐步应用了Bentley的GC(Generative Components),Gehrig Technology的DP(Digital Project)等高端BIM设计软件,并在项目中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

这些参数化设计工具将建筑师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从技术上支持了BIAD设计品牌崇尚理性的逻辑思维,在复杂因素中探寻理性设计真相的设计哲学,同时也支持了全专业协同创意设计的新要求,为提升品牌价值奠定了基础。

BIM始于设计而作用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仅从设计环节而言,BIM的应用使BIAD设计从二维走向三维,从粗放的表达和经验型的评估,走向精准的描述和实时量化的控制。

数字模型在通过各种功能模拟和程式推演,掌控并实现建筑设计产品的可持续性的同时,也为BIAD设计本身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邵韦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主持设计了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奥运中心区下沉广场(中国花园)、凤凰卫视北京国际传媒大厦等项目,获得多项重要奖项。

件输出问题,而更进一步的系统深化工作仍将借助以上手法不断推进。

3 关于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参数化设计的思考数字设计真正实现了虚拟建造,它改变了建筑师借助二维与三维视图转换技术来表达设计思想的传统设计方法,也区别于普通的三维数字表现技术,它既是矢量化的成果,同时也具有智能联动和数字编程的条件。

三维数字技术由于可以还原工程建造的实际状况,因此可以完全精确地设计,并且智能化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三维数字技术让设计师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创造未来的建筑。

由于三维数字技术的精准和可控性,使工程的生产、建造与运行工序也大大受益,数字设计技术将极大地带动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

数字设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设计模式,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建筑师团队内培养有三维数字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的作用是以建筑师的眼光,借助三维数字技术来进行创意和设计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业人才提供三维数字技术的延伸服务,如几何逻辑构建、数字编程、全信息三维数字建模、虚拟建造及调试、全信息数字表现,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