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5布洛芬注射液临床试验的考虑要点

合集下载

布洛芬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布洛芬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167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安全性高、药效稳定、疗效确切等特点。

布洛芬注射液(商品名Caldolor)于2009年6月在美国上市,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治疗以及中重度疼痛阿片类的辅助用药[1]。

本文阐述了自制的布洛芬注射液与不同pH值的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试验,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与试剂仪器:Aj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S20型pH计,GWF-5J型微粒分析仪,YB-3型澄明度检测仪。

试剂:布洛芬注射液(河北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布洛芬注射液对照药(商品名:Caldolor,美国坎伯兰制药公司),布洛芬对照品,布洛芬杂质A、B对照品,4-异丁基苯乙酮对照品。

1.2 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各输液的质量标准,用1mol/L 盐酸和1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值调至规定的上限和下限。

分布洛芬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张伟锋1 何晓萍1 孙立亚2(1.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800;2.河北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21)摘要:目的:考察布洛芬注射液与几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通过与不同pH输液配伍,考察24h内的配伍稳定性。

结果:与pH=3.2的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检测结果不合格;与pH=4.5的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检测结果靠近上限;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时,pH 值对配伍稳定性无影响。

结论: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应慎用,临床使用更推荐0.9%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关键词:布洛芬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8-0167-010 h24 h 有关物质 pH供试品不溶性微粒 ≥10μm , ≥25μm (/ml)可见 异物未知最大 单杂(%) 未知总杂 (%) 杂质 A(%) 杂质 B(%) 4-异丁基 苯乙酮(%) 含量 (%)不溶性微粒 ≥10μm , ≥25μm (/ml) 可见 异物自制 10.3, 2.5 合格 0.024 0.060 0.002 0.004 0.007 99.0 11, 2.1 合格 6.0 对照药 30, 5.1 合格 0.039 0.191 0.019 0.001 0.049 99.9 39, 5 合格 自制 10, 0.5 合格 0.020 0.053 0.001 0.004 0.001 98.5 11, 0.1 合格 6.5 对照药 17, 1.7 合格 0.077 0.338 0.020 0.0005 0.048 100.3 19, 1.1 合格 自制 10, 1.5 合格 0.022 0.052 0.001 0.004 0.001 102.9 9, 0.3 合格 7.5对照药 16.5, 1.2合格 0.0320.1240.0200.0010.04899.1 18,1.5合格表1 布洛芬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2 布洛芬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3 布洛芬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试验结果······下转第170页170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析认为,该产品用玻璃安瓿包装,玻璃中含有微量的碱性物质,在灭菌和储存过程中析出,由于本品主药浓度低,原辅料pH缓冲能力弱,玻璃安瓿中的碱性物质部分析出造成产品的pH值上升,反映玻璃中微量碱性物质的指标为内表面耐水性,我们考察了不同内表面耐水性玻璃安瓿对产品的影响。

布洛芬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布洛芬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布洛芬注射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布洛芬注射液英文名: Ibuprofen Injection汉语拼音:Buluofen Zhusheye【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布洛芬。

其化学名为:а-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其化学结构式: CH 3CH 3CH 3OH O分子式:C 13H 18O 2分子量:206.28辅料为:精氨酸、聚山梨酯80、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1)轻、中度疼痛的治疗;(2)中、重度疼痛时作为阿片类镇痛剂的辅助用药;(3)用于解热。

【规格】安瓿瓶: (1)4mL :400mg ; (2)8mL :800mg 。

【用法用量】用法:本品仅供静脉输注;最终稀释浓度可以小于或等于4mg/mL ,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稀释。

400毫克剂量稀释不低于100毫升的稀释剂中;800毫克剂量稀释不低于200毫升的稀释剂中。

用量:(1)缓解疼痛,每隔6小时静脉输注400-800mg ,输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2)治疗发热,每隔4-6个小时给药400mg ,或者每隔4小时给药100-200mg ,输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肠胃气胀、呕吐、头痛、出血、头晕等。

严重胃肠道溃疡与出血可能事先没有任何警示症状,因此医生须对胃肠道出血的体征或症状加以监视。

对于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生化分析等。

如果出现任何临床体征或症状,包括:肝或肾疾病、全身表现(例如:嗜曙红细胞增多,皮疹等)、肝脏检查持续异常或恶化等,则需立即停用本品。

心血管风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增加心血管血栓性严重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及中风等病症发生的风险,这些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持续用药可能会提高这些风险。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带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来说,其风险几率可能会更大。

布洛芬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布洛芬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布洛芬注射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布洛芬注射液英文名:Ibuprofen Injection汉语拼音:Buluofen Zhusheye【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布洛芬。

其化学名为:а-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其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3H18O2分子量:206.28辅料为:精氨酸、聚山梨酯80、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1)轻、中度疼痛的治疗;(2)中、重度疼痛时作为阿片类镇痛剂的辅助用药;(3)用于解热。

【规格】安瓿瓶:(1)4mL:400mg;(2)8mL:800mg。

【用法用量】用法:本品仅供静脉输注;最终稀释浓度可以小于或等于4mg/mL,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稀释。

400毫克剂量稀释不低于100毫升的稀释剂中;800毫克剂量稀释不低于200毫升的稀释剂中。

用量:(1)缓解疼痛,每隔6小时静脉输注400-800mg,输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2)治疗发热,每隔4-6个小时给药400mg,或者每隔4小时给药100-200mg,输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肠胃气胀、呕吐、头痛、出血、头晕等。

严重胃肠道溃疡与出血可能事先没有任何警示症状,因此医生须对胃肠道出血的体征或症状加以监视。

对于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生化分析等。

如果出现任何临床体征或症状,包括:肝或肾疾病、全身表现(例如:嗜曙红细胞增多,皮疹等)、肝脏检查持续异常或恶化等,则需立即停用本品。

心血管风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增加心血管血栓性严重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及中风等病症发生的风险,这些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持续用药可能会提高这些风险。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带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来说,其风险几率可能会更大。

胃肠道风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增加胃肠道严重副反应出现的风险,包括:出血、溃疡、胃穿孔或肠穿孔,这些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布洛芬注射液药典标准

布洛芬注射液药典标准

布洛芬注射液药典标准药名:布洛芬注射液一、引言布洛芬注射液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特别适用于关节炎,伤处疼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状的缓解。

本文将从药典标准的角度对布洛芬注射液的药物特性、制剂要求及质量控制进行详细描述。

二、药物特性1. 化学特性布洛芬注射液化学名称为2-(4-异丙苯基) 腈基丙酸,化学结构式为C13H18O2,并具有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的形态。

其溶解性较好,在水中可溶于1g/3ml,易溶于乙醇和甘油。

2. 药理特性布洛芬注射液为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具有退热、止痛和抗炎作用。

其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炎症反应,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制剂要求1. 原料药要求布洛芬注射液的原料药需符合国家药典的相关标准,使用优质原料药可以确保制剂的质量稳定和疗效的可靠性。

2. 辅料要求辅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药典标准,确保其对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并且对患者无不良反应。

3. 稳定性要求布洛芬注射液的稳定性应符合国家相关药典标准,包括在过期日期内保持活性成分含量稳定、外观无明显变化等。

4. 质量控制要求布洛芬注射液的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药典标准执行,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四、质量控制1. 外观检查布洛芬注射液应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得有异物、沉淀或变色现象。

2. 配方比例布洛芬注射液的配方比例应按照药典规定进行,确保每支药物含量准确合理。

3. 含量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应使用药典推荐的方法进行,确保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符合标准。

4. pH值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的pH值测定应按照药典标准进行,确保药物酸碱度符合标准。

5. 纯度检测布洛芬注射液的纯度检测需进行相关的杂质检测和重金属检测,以保证制剂的质量。

六、总结布洛芬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

通过对其药物特性的介绍,制剂要求和质量控制的论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制剂质量的保证。

HPLC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的有关物质_郝玲花

HPLC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的有关物质_郝玲花
3 检测限和定量限 取布洛芬及各杂质对照品,分别加溶剂溶解并
稀释 成 一 系 列 溶 度,进 样,记 录 色 谱 图,以 信 噪 比 S / N = 3 计算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得布洛芬、4-异丁 基苯乙酮、2-( 4-异丁酰苯基) 丙酸、4-异丁基苯甲酸 的最小 检 测 量 分 别 为 1,3,2 和 10 ng; 以 信 噪 比 S / N = 10 计算该方法定量限,得布洛芬、4-异丁基苯 乙酮、2-( 4-异丁酰苯基) 丙酸、4-异丁基苯甲酸的定 量限分别为 3,10,4 和 20 ng。 4 线性关系考察
及发烧治疗[1]。 布洛芬注射液为布洛芬与精氨酸的灭菌水溶
液,每 1 mL 注射液含主药布洛芬 100 mg,辅料精氨 酸 78 mg。布洛芬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上市以来, 已有 40 多年的生产历史。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从 成本、质量 等 方 面 综 合 考 虑,目 前 主 流 合 成 路 线 是 Boots 法[2]: 以甲苯为起始原料,在钠-碳等催化下制 得异丁基苯,经付克反应得到 4-异丁基苯乙酮,再 与氯代乙酸乙酯进行 Darzens 反应,然后经肟化、水 解或氧化而得。其中 4-异丁基苯乙酮既是布洛芬
[摘要] 目的:建立 HPLC 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有关物质。方法:采用 Thermo C18 色谱柱( 250 mm × 4. 6 mm,5 μm) ,以乙腈-磷酸氢二钾溶液( 磷酸氢二钾 2. 28 g,加水 1 000 mL 使溶解,磷酸溶液调节 pH 值至 2. 0) ( 54∶ 46) 为流动相,流速 0. 8 mL·min - 1 ,柱温 30 ℃ ,检测波长 214 nm。结果:各杂质与布洛芬分离度良好。 布洛芬、4-异丁基苯乙酮、2-( 4-异丁酰苯基) 丙酸、4-异丁基苯甲酸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 1,3,2,10 ng。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布洛芬注射液中有关物质测定。

2024年安全使用布洛芬的四个要点(三篇)

2024年安全使用布洛芬的四个要点(三篇)

2024年安全使用布洛芬的四个要点1968年,布洛芬开始在英国上市,因其兼具抗炎、抗风湿功效,且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与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相当,很快就成为市场上的支柱产品。

然而,作为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物,引发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关键还是如何科学服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然而有数据表明,长期服用此类药的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人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不到1%的人还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而美国的有关数据也显示,口服解热镇痛抗炎药致死率,仅次于艾滋病、糖尿病、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

布洛芬作为解热镇痛药市场上的支柱药品之一,在抗炎止痛、感冒等很多复方制剂药中都有该成分。

看到上面的数据,可能有些人会担忧:这些药还能吃吗?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有关实验证明,OTC剂量的布洛芬是相对安全的。

布洛芬的3大优势1相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儿童使用在所有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中,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作为安全有效的解热药应用于儿科,可见在正常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它是可以放心服用的。

2控制持久高热的效果好,多用于高烧不退同为退热药,在体温高于39.2℃时,布洛芬比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更有效,且退热时间较之更持久。

正因为有此特效,布洛芬大多情况下用于持续高热不退。

3镇痛作用强,比阿司匹林强16-32倍它的优点还在于优越的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6~32倍,常用于各种关节炎、牙痛、术后疼痛及癌症的止痛。

TIPS1--为何布洛芬止痛效果好?因为它能抑制使痛感放大的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与机体疼痛、致热、炎症反应有关,可致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发热,使痛感信号放大,而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此来止痛。

除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外,布洛芬还可抑制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释放,从而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痛觉敏感性,也有助于止痛。

注射剂中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注射剂中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注射剂中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是指新药注射剂在临床试验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些技术指导原则旨在规范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保障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新药的上市申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阐明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试验设计是试研究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注射剂的特点和药理学特性,合理确定试验的目的、方法和指标,确保试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确定试验的样本量、分组方案和随访时间,以保证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和临床意义。

同时,试验设计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和药物治疗的实际应用,确保试验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评价试研究结果的重要标准,也是药品上市申请的核心内容。

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需要严格执行试验方案和操作规程,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有效监控试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录入和验证,杜绝数据造假和篡改行为。

此外,还需要完善试验数据的质量管控和审核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上市申请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三、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试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上市申请的核心内容。

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时,需要充分考虑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合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准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试验结果对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确保试验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还需要全面评价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确保试验结果能够为药物的上市申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四、试验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试验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是保障试研究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保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特定杂质4—异丁基苯乙酮-精品文档资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特定杂质4—异丁基苯乙酮-精品文档资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特定杂质4—异丁基苯乙酮布洛芬注射液(商品名:Caldolor)于2009年6月在美国上市,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治疗以及中、重度疼痛阿片类的辅助用药[1]。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对布洛芬注射液有关物质进行控制,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一、仪器与试药1.仪器岛津SPD-M20A高效液相色谱仪2.样品布洛芬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179-200804,含量:99.5%);布洛芬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XX公司,批号:1208051,规格:布洛芬4ml:400mg);2-(4-丁基苯基)丙酸对照品(Code:B1220000);4-异丁基苯乙酮对照品,批号10417。

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二、方法与结果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ondaSil-C18(5μm,4.6*150mm),流动相为0.01mol/L的磷酸溶液(0.7ml磷酸加水至1000ml)-乙腈(60:4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4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

2.溶液的配制2.1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本品1.2ml(约相当于含布洛芬120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2.2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2.3 4-异丁基苯乙酮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布洛芬4-异丁基苯乙酮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异丁基苯乙酮1.2μg的溶液,作为杂质对照品溶液。

2.4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精密称取布洛芬对照品、2-(4-丁基苯基)丙酸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布洛芬1.2mg、杂质B3.6μ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

3.方法学考察3.1测定波长的选择参照欧洲药典布洛芬有关物质方法,制定检测波长为214n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洛芬注射液临床试验的考虑要点
张杰、赵德恒、杨志敏
一、背景
布洛芬(Ibuprofen)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该品种由英国Boots公司研制,并于1969年首次在英国上市。

上市后的几十年中,国内外主要使用的为口服和局部给药剂型,直至2009年6月11日,美国FDA批准Cumberl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研制的布洛芬注射液上市,该品种才作为静脉给药的注射剂型上市。

布洛芬注射液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及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

其适应症为作为阿片类止痛药物的附加用药缓解中至重度疼痛和治疗成人发热。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按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3申报临床,并开始设计临床试验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统一技术标准,我们在调研国外临床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与部分镇痛和呼吸领域相关专家进行沟通讨论后,形成布洛芬注射液临床试验的考虑要点,供参考。

二、临床试验设计时的考虑要点
作为按3.3类申报的新药,研究目的为考察药物在我国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与国外研究结果的差异,因此,应在现有全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

本品的临床优势为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及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的镇痛以及退热。

1 、关于镇痛的适应症
1.1 镇痛目标人群
术后中、重度疼痛需要使用吗啡镇痛,并预计术后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同时接受静脉输注药物的患者。

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需考虑吗啡的蓄积问题。

1.2 试验设计
必须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对照药应选择安慰剂。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吗啡作为基础镇痛药应用的情况下,加用本品或安慰剂。

1.3 给药剂量和时间
试验组需包含400mg和800mg两个剂量的研究。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即将结束前或手术刚结束后可开始首次给予布洛芬注射剂,根据患者情况,每6小时静脉给予400mg或800mg,输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通常情况下需给药2~3天,而后根据需要可延续3天。

对于基础镇痛药吗啡,患者可通过自控镇痛泵(PCA)注射,直到不再需要。

1.4疗效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首个24小时内吗啡用量的减少,包括减少的量以及减少的百分率。

次要疗效指标:疼痛程度的改善,包括休息和活动时的疼痛;阿片相关样副作用的减少等。

疼痛强度可分别在第一次给药时、首次给药后1小时、首次给药后3小时、首次给药后6小时,而后每日定时测定一次直至第五日。

1.5样本量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在满足统计学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安全性评价的需求。

2、关于发热的适应症
2.1 发热目标人群
伴有发热症状的住院患者,腋下体温≥38.5℃
2.2 试验设计
必须进行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

2.3 给药剂量和时间
建议临床试验包含100mg、200mg、400mg三个剂量的研究。

静脉首先给予400mg,之后根据病情每隔4小时给予100~200mg或400mg,输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4小时内不超过6次。

2.4疗效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首次注射4小时后,400mg布洛芬组达到腋下体温<38.5℃的患者百分率。

次要疗效指标:
首次400mg注射4小时后,给予200mg或100mg布洛芬组达到或维持体温<38.5℃的患者百分率;在0-24小时内的不同剂量的布洛芬注射液与体温曲线AUC-T 。

推荐观察体温的时间点:基线时体温,0-4小时内每0.5小时的体温,4-24小时每2小时的体温
3、需考虑的其他重要问题:
1)本品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尚未建立,故入选人群必须在18岁以上。

2)临床试验中,严密观察布洛芬口服制剂已暴露的风险,如严重心血管与胃肠道风险、严重皮肤反应以及本品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尤其关注用于术后镇痛时可能发生的胃肠出血风险,故需严密监测,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3)用于退热研究时,体温测量是重要的量化指标,需严格执行标准化,减少误差;在研究中事先设计好补救治疗,如拟应用的退热药物和其他措施。

以上观点为针对研究设计时的重点内容的一般考虑,仅代表我们当前的认识,欢迎业界和研究者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及时与我们沟通和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MEDICAL REVIEW. NDA 22-348:1-10
2.
2. Cross Discipline Team Leader Review. NDA 22-348:8-10.
3. Bookstaver et al.Intravenous ibuprofen: the first injectable produ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 and fever.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10:3 67–79.
4.CALDOLOR®(ibuprofen) Injection Product Monogra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