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 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周而不比》

高考语文《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周而不比》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周而不比》周而不比——正当的交往原则[内涵解读]1.周而不比(《〈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2题)周而不比是“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与众人和谐相处,团结一致但不结党营私。

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唯利是图。

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

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矜而不争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

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

3.以直报怨“以直报怨”即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过于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褊狭。

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

“以直报怨”是较高的一种境界。

[相关成语]1.周而不比: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群而不党: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3.观过知仁:通过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4.言不及义: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或事情。

指不说正经话,尽说些无聊的话。

5.好行小惠:喜欢卖弄小聪明。

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惠,同“慧”,聪明。

6.直谅多闻: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识广博。

7.以德报怨:用恩惠报答怨恨。

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他好处。

8.以直报怨:用公正报答怨恨。

9.以德报德:拿恩惠来报答恩惠。

指把恩惠施予对己有恩的人。

10.以人废言: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11.善与人交:善于跟别人结交朋友。

12.以文会友:通过诗文、学术活动来聚会或结交朋友。

[论语摘译]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论语选读-《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

论语选读-《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

2021年浙江高考国学经典复习:《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2.14)【注释】①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

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周而不比”的意思可与下章“群而不党”互参。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匀结而不团结【2】子曰:“君子矜(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4】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人焉廋③哉?人焉廋哉?(2.10)【注释】①以:为。

②由:经由,经历。

③廋(sōu):隐藏。

【参考译文】孔子说:“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5】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

观过,斯知仁矣。

”(4.7)【注释】①党:类。

【参考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别。

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具有仁德了。

”【6】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参考译文】孔子说:“一帮人整天待在一起,说话不涉及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难以有所成啊!”【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①,友善柔②,友便佞③,损矣。

”(16.4)【注释】①便辟( pián bì):谄(chǎn)媚逢迎。

②善柔:假装和善。

③便佞( pián nìng):巧言山辩。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

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閉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765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765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 ,,素以为绚兮。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

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往议阴晴:行人来来往往,都在讨论着天气变化。

B.荷雨洒衣湿: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

C.鹊声喧日出:喜鹊喧闹,似乎在告诉人们太阳出来了。

D.鸥性狎波平:波平如镜,生性爱水的鸥在水面尽情地玩乐。

②“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③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3,君子矜而不争,。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行三军,则谁与?A.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风乎舞雩 B.始可与言《诗》已矣子服景伯以告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异乎三子者之撰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不吾知也5,君子不以言举人,。

6,事君数,斯辱矣;,。

答案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 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②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

③不矛盾。

简要分析: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

3, 群而不党4, D(D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为状语后置句;B为省略句;C为状语后置句)5, 不以人废言6, 朋友数,斯疏矣。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教师版)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教师版)

八、周而不比班级:学号:姓名:㈠梳理积累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通“导”,劝导)实词(解释加点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字词)1.君子周.而不比.(合群,;音bì,勾结)2.小人..比而不周(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音jīn,庄重;合群团结,名作动;结党,结为帮派,名作动)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音hào,喜爱,形作动;音wù,憎恶、讨厌,形作动)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经历)6.人焉廋.哉(音sōu,隐藏、藏匿)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过错;类)8.观过,斯知仁.矣(仁德,形作名)9.友.直,友.谅.,友.多闻.(以……为朋友,意动;诚信;见识,动作名)10.友便辟..(谄媚逢迎;假装和善;巧言善辩)..,友便侫..,友善柔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自我;厚责,形作动;远离,形作动)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推举)13.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擅长,形作动;使人敬重,使动)14.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服事,名作动;音shuó,频繁;就)15.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无,不要;使受辱,形作使动)1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培养仁德,形作动)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却,转折连词)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却,转折连词)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人,代词)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代词)5.人焉.廋哉.(哪里,疑问代词;呢,句末语气词)6.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取决于,动词)7.观过,斯.知仁矣(就,连词)8.好行小慧,难矣哉.(啊,语气词,表感叹)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人,代词)10.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语文《〈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

语文《〈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

第八课“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君子矜.而不争()人焉廋.哉()友便辟..()()友便佞.()事君数.()忠告而善道.之()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忠告而善道之: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友.直,友.谅,友.多闻:活用方式解释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1、以2、事视其所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以.德报怨事.君数,斯辱矣君子不以.言举人3、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何以报德:,译:六、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君子周.而不比.2、君子矜.而不争3、观其所由.4、察其所安.5、人焉廋.哉6、观过,斯.知文矣7、好行.小慧8、友谅.9、友便辟....10、友善柔11、友偏佞..厚而薄责.于人..12、躬自13、事君数.,斯辱.矣14、朋友数,斯疏.矣15、忠告而善道.之16、君子以文会.友七、默写自测1、,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以文会友,。

3、君子不以言举人,。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友善柔,,损矣。

八、能力提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高二语文周而不比2

高二语文周而不比2
“君子矜而不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儒家传统思想历来为中国人所认同,在国 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宽容和包容 吃过亏,它如何使用?范围是什么?度是 什么?重新考虑。

/ 爱看小说网
cth69dwc
不凡的一个女子。她说,金……”“金什么?”老太太想起了金钟魁,急问。“就是到这儿,记不清了。”宝音很惭愧。 老太太青筋直跳。她这两天满脑袋满心都是玉坠、金钟魁、宝音、张惠妃,一个“金”字,触动她心病,又涉及灵异神 鬼,她百爪挠心!毓笙在这节骨眼上停下来,她劈开毓笙脑袋的心都有!却也只能捺下性子,好言相劝:“好孩子,你 再想想?好好想想!”“她说……有藏了个什么东西。”宝音一边讲,一边察看老太太神色。老太太更紧张了:“什么 东西。”只凭金像,能打什么不紧?宝音仔细回忆当时的触感,份量与体积比起来,似乎有些不对,莫非是中空的?看 老太太的反应,看来是真的了。她字斟句酌道:“就在嘴边,真真的想不起来,要是有谁能提醒提醒就好了。”老太太 强笑道:“女子藏什么呢?耳环?镯子?坠子?佩饰?……”“坠子。”宝音押宝。凭她对老太太这么多年的了解,凭 老太太说到这两字时,微妙的眼神和语气变化。一长串中,只有坠子是真的。老太太手握紧了:“坠子如何?”“也不 知如何……”宝音抬头想想,倒笑了,“那青裙粉岥真是华贵,倒好像是天上仙宫的娘娘。”老太太脸色又变了变。宝 音想,关于宫中,恐怕她又猜对了。“再之后怎样?好好想,”老太太捉着她的手,几乎是用恳求的口气,“这很重 要!”宝音无奈:“实在记不清了,只记得她很悲伤。说完了,又道:‘你好生叫长辈宽心罢!’,袖子朝我拂了拂, 我醒来,便觉身子简直大好了似的。这还其次,更重要是忽的心地清明,想想这些年来,身体不好,让长辈劳了多少神, 又言谈举止不懂事,给长辈们添了多少麻烦……”说到这里,简直哽咽,“外婆,亏您对我这么好,我这么多年也没孝 顺您!”血脉连心,老太太听到这里,也觉感动,然而玉坠太要紧、鬼神也太可怕,单凭“宽心”二字,似是吉兆,也 不够确实,还得把整个梦问出来才能安心嘛!老太太可真急坏了。宝音这时候跟老太太求情:“外婆,老听他们说些鬼 啊什么的,笙儿害怕!不敢睡了,外婆带笙儿睡,好不好?”老太太慨然答应:“跟外婆睡去!”爱抚着毓笙的头发, 叫嘉颜带着乐韵洛月给毓笙收拾东西,还特别嘱咐嘉颜,留意表 的胭脂。很快明蕙就听到了这个消息:韩毓笙一跤跌 进青云里了!因一夜鬼哭,老太太亲自来慰问,说她可怜见的,搀了她的手,带她回去悉心照料。现如今,老太太满房 的丫头,都百鸟朝凤似的捧着毓笙照顾呢!“我们夜里弄鬼哭,想吓她,怎么反而便宜了她?”刘四姨娘来找明蕙商议, 慌得想咬谁一口,“这丫头鬼得狠,会不会知道我们害她?邀了老太太的宠,会不会捅回我们一刀?什么花神泣血夜哭, 该想个主意拆穿那小蹄子才好!”“老太太比你精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周 而 不 比(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周 而 不 比(完美整理版)

周而不比课件教案0831 0718:周而不比第一部分一、默写并翻译部分词语:1、君子周而不比,。

[比] [周]2、君子矜而不争,。

[矜] [群] [党]3、人之过,各于其党,,。

[过] [党]4、群居终日,,好行小慧,![群居] [小慧]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谅] [善柔]6、,则远怨矣。

7、何以报德?,。

8、君子不以言举人,。

9、事君数,斯辱矣;,。

10、子贡问友,子曰:“,,。

”1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二、填空:(一)四书是、、、,《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它是记录的一部体著作。

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

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

”信,就是诚实。

钱穆《论语新解》——便辟:辟读如僻。

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正相反。

善柔:假装和善。

谓工于媚悦,与正相反。

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

便佞:巧言善辩。

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正相反。

思考并回答:1、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2、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3、翻译“管宁割席”并进行简单的点评。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你觉得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5、请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读法建议] [古人读《论语》的方法]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程颐归纳为落实文字读懂文章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

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程颐归纳为联系自己联系生活第二部分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一、[默写]1、孔子择优的标准2、孔子择友的方法3、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二、难点分析,钱穆《论语新解》“久而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

《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11

《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11

高二语文《周而不比》早读资料聚沙成塔1.音形兼字矜jīn 廋sōu 便辟pián bì便佞nìng 事君数shuò善道dǎo好hào人恶wù人渗漉shèn lù修葺qì垣yuán墙栏楯shǔn 偃yǎn仰啸xiào歌斑驳bó迨dài 异爨cuàn 东犬西吠fèi 栖qī老妪yù奴婢bì先妣bǐ汝姊zǐ呱gū呱而泣阖hé门顷qǐng之象笏hù长号háo 扃牖jiōng yǒu 自禁jīn 瞻zhān顾凭几jī2.熟语快记周而不比: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言不及义:原指说话不涉及道义,现指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以德报怨: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以直报怨: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

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地位低下等原因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一、课文评析:2.14 15.22 4.3 讲述选择朋友的标准,分别是:坚守道义、讲原则、明辨是非。

2.10 4.7 讲述在选择朋友的方法即察友,要考察朋友的行为、经历、兴趣习惯以及朋友曾经犯的过错,因为通过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之心。

16.4 讲述选择朋友的标准即选择正直的而非谄媚的,选择诚信的而非伪善的,选择博学多闻的而非夸夸其谈的。

15.15 14.34 4.26 12.23 讲述与朋友相处的方法即厚责己,薄责人、勿数、注意尺度。

12.24 讲述交友的根本目的即以友辅仁。

二、儒家的交往观1.儒家的交友观是怎样的?选择朋友看重的是正直和诚信,与人为善,好恶分明,实事求是,诚实交往,适中交往(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理解孔子的“交往观”。

在与人交往的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题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焉。” (1)从上面的语段你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怎样的交往原则。 (2分) (2)你是否认同这一交往原则?请结合上面的语段说明 你的理由。(4分)
答案:
(1)适中交往的原则,即不过分亲密或疏远。
(2)认同。理由:孔子主张交往要适度,既要合群, 同时也要与交往对象保持适度的距离,正如他所说的“周 而不比”“群而不党”。儒家认为,过于亲密,则可能形 成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局面;而与朋友交往过于繁琐, 则反而可能被疏远;强力劝导朋友,虽然你的用心很好, 若朋友不能接受,则反而可能自取其辱。这些现象在现实 生活中都不难找到实例,因此孔子的这一交往原则是很有 借鉴意义的。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探究题一:老子主张“以德报怨”,孔子却主张 “以直报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
明确:老子认为,无论善与不善之人,我皆也以善意待之, 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主张“以德报怨”。“以德报怨”, 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 也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而 “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 正、正直来保持率真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 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与宽容心。而“恕”道的核 心是“反对强加,提倡对等”,而非片面的忍让,无原则的包 容,可见“以直报怨”与“忠恕”之道是一致的。
周而不比 复习
周而不比
给红色的字词正音
①矜而不争 ②能好人 ③能恶人 ④人焉廋哉 ⑤便辟
jīn hào wù sōu piánbì
⑥便佞 ⑦晏平仲 ⑧事君数 ⑨善道之 ⑩毋自辱焉
piánnìng yàn shuò dǎo wú
阅读《周而不比》,掌握字词,理解文意。
1. 君子周而不比 2. 君子矜而不争 3. 群而不党 4. 能好人,能恶人 5. 视其所以 6. 观其所由 7. 人焉廋哉 8. 各于其党 9. 斯知仁矣 10.言不及义 11.好行小慧 12.难矣哉
团结 勾结 庄重自持 结党(营私) 喜爱 厌恶 为 经历,路径 隐藏 类 就,副词 道义 聪明 困难,指难有所成
13.友直
以……为友,意动用法
14.友谅
诚信
15.便辟
谄媚逢迎
16.善柔
假装和善
17.便佞
巧言善辩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自己,自身
19.何以报德
即“以何”,用什么
20.君子不以言举人
选拔,选用
13.友直 14.友谅 15.便辟 16.善柔 17.便佞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9.何以报德 20.君子不以言举人 21.事君数 22.忠告而善道之 23.毋自辱焉 24.君子以文会友
1. 君子周而不比 2. 君子矜而不争 3. 群而不党 4. 能好人,能恶人 5. 视其所以 6. 观其所由 7. 人焉廋哉 8. 各于其党 9. 斯知仁矣 10.言不及义 11.好行小慧 12.难矣哉
不认同。理由:孔子的这一交往原则过于绝对化,没 有区分具体的交往对象。对于一般的朋友,当然应该讲 究适度,然而对于挚友呢,总是讲究适度,隐藏很多内 心的想法,对于加强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并无益处。马 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亲密无间的伟大友谊是我们都知道的, 难道是不对的?我们更喜欢一类朋友,叫诤友,就是敢 于指出朋友的缺点、错误并加以劝导,如果朋友一时还 没有理解就“不可则止”,任由其错误发展,那于人于 己都不是好事。
21.事君数
频繁
22.毋自辱焉
不要
23.忠告而善道之
通“导”,劝导
24.君子以文会友
结交,会合
《周而不比》体现了孔子的交友观,请概括全文主 要表达了哪些方面的观点。
1、交友的立场:2.14、15.22、4.3 2、察人的方法:2.10、4.7、15.17 3、择友的标准:16.4 4、待人的态度:15.15、14.34、15.23 5、交友的方法:5.17、4.26、12.23 6、交友的目的:12.24
宾语前置 宾前、状Biblioteka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被动句
词类活用并解释
⑴群而不党 ⑵群而不党 ⑶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⑷则远怨矣 ⑸毋自辱也
合群,名作动 结党,名作动
以……为友,意动;其它都是形作 名,……的人 远离,形作动 使……受辱,使动
句式类型,并口头翻译
⑴人焉廋哉 ⑵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⑶以德报怨,何如? ⑷何以报德? ⑸毋自辱焉 ⑹事君数,斯辱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