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第五章 注射剂和滴眼剂

合集下载

药剂学注射剂与滴眼剂

药剂学注射剂与滴眼剂

二、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
按分散系统分: 溶液型:水针、油性注射剂 混悬型:只供肌注,不得静脉、椎管 乳浊型:静脉营养乳剂 固体粉末型:粉针剂
(二)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静推和静滴,非水溶液、混悬液不能使用, 所用注射剂不得添加抑菌剂。
椎管注射:注射剂的渗透压和pH应与脊椎液相等,不 含微粒,量不超过10ml.
生产过程避免微生物的污染、繁殖
四、检查热原的方法
热原检查目前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仍为 家兔法。选用家兔作试验动物,是因为 家兔对热原的反应和人是相同的。
鲎 试 验 法 : 体 外 热 原 试 验 法 。 利 用 鲎 (Limus polyphemus)的变形细胞溶解物 (amebecyte lysate)与内毒素之间的凝集 反应。灵敏度高。
q (2) 滤过性 热原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故一 般滤器均可通过。但活性炭可以吸附热原;
q (3) 水溶性 热原能溶于水;
q (4) 不挥发性 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往往 可随水蒸汽雾滴带入蒸馏水;
q (5) 其它 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 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所钝化,超声波也能破坏 热原。
(1) 高温法 250℃加热30分钟以上 (2) 酸碱法 玻璃容器、用具还可用重铬酸钾硫
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处理,可将热原破坏; (3) 吸附法 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同时有助滤脱色作用。常用量为0.1%~0.5%。 (4) 离子交换法 (5) 凝胶滤过法 分子筛 (6) 反渗透法、超滤法
考虑到油脂氧化过程中,有生成过氧化物的可能性, 故最好对注射用油中的过氧化物加以控制。
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
1. 中和游离脂肪酸 2. 油皂分离 3. 脱色与除臭 4. 灭菌

5注射剂与滴眼剂要new

5注射剂与滴眼剂要new
v 浓度超过10%,肌注有疼痛感或会有溶 血作用。
v 静注时防止溶血的发生。(乙醇易透过 人红细胞膜)
(2)丙二醇:
v 能溶解多种挥发油;
v 溶解范围广,广泛用作注射用溶媒,供 肌内、皮下或静脉注射。
v 皮下或肌内注射时有些局部刺激性。
(3)聚乙二醇(PEG)
v PEG300、400均可用作注射用溶媒;
等张调节剂(tonicity adjustment)
v 药液是否等张:不通过测定其渗透压 决定,须经体外溶血试验
v 常用等张调节剂:葡萄糖(5.5%)、 氯化钠(0.9%)、甘油(2.25%,用 于静脉脂肪乳)、硫酸钠(1.6%,不 能用于钡类安瓿)
(3) 止痛剂:
v 单纯由注射器引起的机械刺激不加止痛 剂。
Ion exchange resin
(2) 电渗析法:
v 当原水中含盐量高达3000mg/L时,不宜 用离子交换法,采用电渗析法。
v 依据电场作用下离子定向迁移及交换膜 的选择透过性设计。
Ion Exchange Membranes are selectively permeable to ions (Fig.1-1) and are divided into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an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Since negative-charged groups are fixed to a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Fig.1-2), anions are rejected by the negative charges and can not permeate through the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That is the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are only permeable to cations. Th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perform opposite way to the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This selective permeations are carried out by DC current at an Electrodialyzer.

药剂学注射剂和滴眼剂课件PPT

药剂学注射剂和滴眼剂课件PPT
用途
滴眼剂主要用于眼部感染、炎症、过敏等病症的治疗,也可用于眼部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用药。
03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 控制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原材料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和用途选 择合适的原材料,确保
药物质量和安全。
溶解与混合
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适 当的溶剂中,确保药物
均匀分散。
滤过与灌封
通过滤过去除杂质,然 后将药液灌装到预定的
注射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注射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 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 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或浓缩液。
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注射剂可分为溶液 型、混悬型、乳浊型和气体分散型。
注射剂的特点与用途
特点
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的特点,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 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定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 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 学。
重要性
药剂学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可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民 健康、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类
研究内容
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 效学及药物动力学等。
分类
按给药途径分类,如注射剂、滴眼剂 、口服剂型等;按形态分类,如液体 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储存。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 控制
滴眼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处方筛选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和辅 料,并进行筛选和优化。
制备工艺
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如溶解、混合 、加热、冷却等,将药物和辅料制成 滴眼剂。
过滤与灌装

注射剂和滴眼剂

注射剂和滴眼剂

国外: 美国Abbott(雅培)药厂: 新鲜水→碳滤→去离子→脱CO2 →贮存(得去 离子水) →气压式蒸馏水器 美国Barnstead(巴恩斯德)制水设备公司 自来水→多介质预滤→混合床去离子→UV消 毒→膜滤(0.2~0.45μm) →缓冲贮存→多效蒸馏 水器 日本扶桑制药厂 自来水→多介质预滤→反渗透→去离子混合床 →过滤烧结棒→UV杀菌→贮存→超滤→UV杀菌 →多效蒸馏水器
反渗透膜: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膜
3. 注射用水制备技术 (1)蒸馏法 在纯化水基础上;



可除去水中所有不挥发性微粒(包括悬浮 物、胶体、细菌、病毒、热原等杂质); 可溶性小分子无机盐、有机盐;可溶性高 分子材料等。 最经典、最可靠 多效蒸馏器、气压式蒸馏水器
(2)反渗透法 至少二级反渗透装置 (3)综合法 自来水→ →砂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 →细过滤器→ →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 →阳离子树脂床→ → 脱气塔→ →阴离子树 脂床→ →混合树脂床→ →多效蒸馏水器或 气压式蒸馏水器→ →热贮水器(80℃) → →注射用水。
第七章
注射剂和滴眼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 §2 §3 §4 §5 §6
概述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和理论 注射剂 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 眼用制剂
第一节 概述
1. 定义

“规定无菌制剂”(无菌检查)与“非规 定无菌制剂”(限菌制剂,微生物限度检 查) 灭菌制剂 无菌制剂(狭义)
无菌制剂 (广义)
优点:性质稳定、不脱渣、不吸附药 液、不改变药液pH、易清洗。 用完用水抽洗,并以1%~2%硝酸钠-硫 酸液浸泡。


3号常压过滤,4号 减压或加压过滤; 6号 以及G5、G6号用于无菌过滤

《注射剂与滴眼剂》课件

《注射剂与滴眼剂》课件

02
CATALOGUE
注射剂与滴眼剂的制备工艺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
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原 料,进行必要的处理,
如干燥、灭菌等。
溶解与混合
将原料溶解在适当的溶 剂中,并进行混合,确
保成分均匀分布。
滤过与灌封
通过滤过工艺去除杂质 ,然后将药液灌装到预 定的容器中,并进行密
封。
灭菌与检定
对制成的注射剂进行灭 菌处理,并进行质量检 定,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注射剂与滴眼剂市场将不断涌 现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提供依据。
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
不良反应概述
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了解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 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等。对于不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不 良反应特点。
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对于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 过敏治疗;对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给予止吐药对症治疗。同时,应关注不良反应 的预防,如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等。
稳定性评价
稳定性概述
注射剂与滴眼剂的稳定性评价旨 在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 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能。稳定性 评价涉及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学稳定性。
影响因素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温度 、湿度、光照、氧气等。了解这 些因素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有 助于制定合理的储存和使用条件

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试验、长期 试验和实时稳定性考察。通过这 些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在不同条 件下的稳定性,为药品的有效期

注射剂与滴眼剂资料.

注射剂与滴眼剂资料.

➢ 纯化水 配制普通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灭菌或非灭菌制剂所 用药材的提取溶剂、非灭菌用具的精洗。
➢ 注射用水 注射剂、输液、眼用制剂的配制及其容器的精洗。
➢ 灭菌注射用水
无菌无热原,可直接用于临床,注射用灭菌粉末 的溶剂、注射剂的稀释剂或伤口冲洗。
注射用油
精制植物油(麻油,茶油最为常用,玉米油、大豆油)、 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等,可加抗氧剂。
注射用水:内毒素含量≤0.25EU/mL, pH值5.07.0,氨含量≤0.00002%
制剂用水、注射用水生产车间
第五节 注射剂的制备
一、1、制备工艺总流程分: 制水、容器处理、制剂生产和成品制备 2、制备过程的环境区域分: 控制区、洁净区、一般生产区
二、原辅料的准备 原辅料质量检查及称量
投料量计算及称量,两人核对
热原的污染途径
1.溶剂带入 2.原辅料带入 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带入 4.制备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污染 5.注射及输液器具带入
热原的性质 • 耐热性(180℃、3h) • 滤过性(1~5nm) • 水溶性 • 不挥发性 •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
超声波破坏
除去热原的方法 • 1.高温法(250℃,30min) • 2.吸附法(活性炭) • 3.超滤法(3.0~15nm超滤膜) • 4.蒸馏法 • 5.酸碱法 • 6.凝胶过滤 • 7. 反渗透 • 8. 离子交换 • 9. 其他
反渗透法制备高纯水的工艺流程图
原水的处理
(4)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水供注射剂容器的洗涤以及蒸
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时使用。 阳床 脱气塔(除CO2)阴床混合床
混 合 床
去离子水
离子交换法优点:设备简单,成本低,制得的水质化学纯度 高,对热原和细菌有一定的出去作用。

注射剂与滴眼剂化学灭菌

注射剂与滴眼剂化学灭菌

注射剂与滴眼剂的共同特点
无菌要求高
注射剂与滴眼剂均需符合无菌要求,确 保药物在使用前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渗透压要求
注射剂与滴眼剂的渗透压需与生理条 件相符,以减少对眼睛或注射部位的
刺激。
稳定性要求高
注射剂与滴眼剂中的药物成分需在一 定时间内保持稳定,以确保药物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安全性要求
注射剂与滴眼剂中的药物成分需经过 严格的毒理学和药理学研究,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检测
对灭菌后的注射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 标准。
注射剂的化学灭菌效果评估
01
02
03
04
微生物挑战试验
通过将一定数量的效果。
无菌检查
按照相关规定对灭菌后的注射 剂进行无菌检查,确保其中不
含有任何微生物。
热原检查
检查灭菌后的注射剂是否含有 热原物质,以确保其安全性和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浊型;按给药途径分类, 注射剂可分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和鞘内注射等类型。
滴眼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滴眼剂是指药物制成的无菌澄明液体 ,用于滴入眼内起治疗或诊断作用。
分类
滴眼剂按用途可分为眼用溶液剂、眼 用半固体制剂和眼用其他制剂;按给 药方式可分为眼用注射液和眼用滴眼 液。
环氧乙烷灭菌法
环氧乙烷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杀菌 能力,能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 菌、芽孢、病毒和真菌等。
过氧化氢灭菌法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通过氧化 微生物体内的活性物质,破坏其新陈 代谢和生长繁殖。
紫外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 DNA结构,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复 制和分裂,从而达到灭菌效果。

注射剂和滴眼剂培训课件

注射剂和滴眼剂培训课件

轧盖,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 最后一次精洗的最低要求
注射剂和滴眼剂
12
洁净区的管理
➢ 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 ➢ 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施,人、 物流走向合理。 ➢ 100级 不得设置地漏,操作人员不应裸手操作,当不可避免 时,手部应及时消毒。 ➢ 10,000级 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较低级别区域。 ➢ 100,000级以上 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区)内洗涤、干燥、整 理,必要时应按要求灭菌。
注射剂和滴眼剂
19
三、注射剂的制备
原辅料的准备 原料药 必须达到注射用规格 辅料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若有注
射用规格,应选用注射用规格。
注射剂和滴眼剂
20
第五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注射液的配制
方法 稀配法 全部原料药物加入全量溶剂中
浓配法 全部原料药加入部分溶剂中先配成 浓溶液,滤过后再稀释至需要浓度
❖ 低温间歇灭菌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热敏物
料和制剂的灭菌。缺点是费时、功效低、灭菌 效果差
注射剂和滴眼剂
5
(3)过滤灭菌法: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 物品的灭菌。常用0.22uM微孔滤膜和G6垂熔玻 璃漏斗。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4)辐射灭菌:
60Co;2.5*104Gy 微波灭菌法:300MHz~300kMz 紫外灭菌法:200~300nm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0.5µm ≥5µm
3500 350000 3500000 10500000
0 2000 20000 60000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立方米 沉降菌/皿
5
1
100
3
500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鲎试验法
鲎试剂(一般0.1~0.2ml) 供试品(一般0.1~0.2ml)
37C水浴中培育60分钟
观察结果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附加剂
注射剂的溶剂包括: 注射用水、 注射用油、 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
(一)注射用水
原水纯化水 注射剂用水灭菌注射用水 纯化水 用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 或其它适宜的制得的供药用的水,可作为配制普通 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 制。 注射用水 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作为配 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 为灭菌后的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 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3) 水溶性 热原能溶于水;
(4) 不挥发性 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往往 可随水蒸汽雾滴带入蒸馏水;
(5) 其它 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 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所钝化,超声波也能破坏 热原。
二、污染热原的途径
(1) 从溶剂中带入 这是注射剂出现热原的主要 原因。
(2) 从原料中带入 (3) 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 (4) 制备过程中的污染 (5) 从输液器带入
第五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第一节、概述
•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 1、概念 : • 将药物制成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或混
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2、特点
优点: •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被消化液破坏、口服吸
收差、消化道刺激性强
•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病人:不能吞咽、昏迷、严重 呕吐
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105左右。
• (二)热原的性质
(1)耐热性 热原在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 不会发生热解,在180℃3~4小时,250℃30~45 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 滤过性 热原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故一 般滤器均可通过。但活性炭可以吸附热原;
椎管注射:注射剂的渗透压和pH应与脊椎液相等,不 含微粒,量不超过10ml.
肌肉注射:剂量1~5ml,刺激性太大的药物不宜使用。 皮下注射:水溶液为主,剂量1~2ml。 皮内注射:剂量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其他途径:穴位注射、腹腔注射、关节腔注射、动脉注射。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一、热原的组成和性质
(一)热原的组成
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 膜和固体膜之间。
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 物,其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是内毒素的 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因而大致可 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异,从大肠杆菌 分 出 来 的 脂 多 糖 中 有 68% ~ 69% 的 糖 , 12 ~ 13%的类脂化合物,7%的有机磷和其它一些成 分。
生产过程避免微生物的污染、繁殖
四、检查热原的方法
热原检查目前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仍为 家兔法。选用家兔作试验动物,是因为 家兔对热原的反应和人是相同的。
鲎 试 验 法 : 体 外 热 原 试 验 法 。 利 用 鲎 (Limus polyphemus)的变形细胞溶解物 (amebecyte lysate)与内毒素之间的凝 集反应。灵敏度高。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在《中国药典》2000年 版中有严格规定。
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酸碱度、氯化物、 硫酸盐、钙盐、铵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
pH为5.0~7.0, 氨含量 不超过0.00002%.
通过热原检查。
制备后12h内使用。
(二)注射用油
• 无菌 • 无热原 • 澄明度 • 安全性
渗透压 pH 稳定性 其它
第二节 热原
热 原 (Pyrogens) 是 微 生 物 的 代 谢 产 物 。 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 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霉菌 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大约半小时 以后,就使人体发冷、寒战、体温升高、 身痛、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 时体温可升至40℃,严重者出现昏迷、 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三、热原的除去方法
(1) 高温法 250℃加热30分钟以上 (2) 酸碱法 玻璃容器、用具还可用重铬酸钾硫
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处理,可将热原破坏。
(3) 吸附法 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同时有助滤脱色作用。常用量为0.1%~0.5%。
(4) 离子交换法 (5) 凝胶滤过法 分子筛 (6) 反渗透法、超滤法
考虑油脂氧化过程中,有生成过氧化物的可能性, 故最好对注射用油中的过氧化物加以控制。
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
• 1. 中和游离脂肪酸 • 2. 油皂分离 • 3. 脱色与除臭 • 4. 灭菌
三、其他注射用溶剂
(1) 乙醇
本品与水、甘油、挥发油等可任意混合。毒 性皮下:注对射小为白8鼠.2的85LgD/k50g静。脉注射为1.973g/kg,
• 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缺点: 使用不方便、注射疼痛 易交叉污染、安全性差 制备过程复杂、质量要求高、成本高
• 二、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
按分散系统分: 溶液型:水针、油性注射剂 混悬型:只供肌注,不得静脉、椎管 乳浊型:静脉营养乳剂 固体粉末型:粉针剂
(二)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静推和静滴,非水溶液、混悬液不能使用, 所用注射剂不得添加抑菌剂。
• 芝麻油、大豆油、茶油 • 避光密闭贮存 • 质检:
无异臭、无酸败、色泽、澄明、 碘值、酸值、皂化值
碘值: 说明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碘值高,则不饱 和键多,油易氧化酸败 ,不适合注射用。
皂化值: 表示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结合成酯的脂肪酸 的总量多少,可看出油的种类和纯度。
酸值: 说明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多少,酸值高质量差, 也可以看出酸败的程度。
采用乙醇为注射用溶剂时浓度可高达50%, 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可供肌肉或静脉注射,但浓度超过10%肌内 注射就有疼痛感。
其他注射用溶剂
(2) 甘油
本品与水或醇可任意混合。由于粘度,刺 激性等原因不能单独作为注射用溶剂,利 用它对许多药物具有较大溶解性的特点, 常与乙醇、丙二醇、水等混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