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一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人类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由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无产阶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答案与解析1.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或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用正选法选出C即可。
2.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与关系的识记与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必然的逻辑的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故正确答案应为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地理环境2、金融资本3、马克思主义4、科学技术二、选择题(20分)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三、填空题(20分)1、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三项属于实体性要素,后者属于智能性要素。
马基模拟题模拟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c 5c 6a 7d 8c 9d 10a•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d 18b•19a 20d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b•28c 29b 30c 31c 32a 33a 34c 35a 36d 37c 38b 39d 40d二、简答题•1、简述矛盾特殊性原理。
(7)•答案要点:•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1分)•矛盾的特殊性由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把握这个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分)• 2.略•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案要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题• 1 答案要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称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绝对性。
马基模拟卷 答案

马基模拟卷答案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供求机制B. 价格机制C. 竞争机制D. 企业机制答案( 2 ) 标准答案:22.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 2 )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4 )5.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是指()。
A. 绝对适合 B. 基本适合C. 部分适合D. 相互等同答案( 2 ) 标准答案:2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 先验论 B. 反映论C. 能动的反映论D. 经验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7.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 3 ) 标准答案:38.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先进的机器设备B. 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 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 4 ) 标准答案:4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 4 ) 标准答案:411.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 受自然和社会的约束D. 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答案( 2 ) 标准答案: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 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答案( 4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 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 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 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 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答案( 3 )15.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3 ) 标准答案:31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标准答案:317.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A.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 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C.它们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D.它们的实现都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答案( 2 )18.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马基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标准答案:32. 历史人物指的是A. 历史上普通个人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A. 相对主义诡辩论B. 唯物主义决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标准答案:4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A. 教条主义的表现B. 经验主义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标准答案:28. 教条主义犯了()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1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马基期末模拟卷2

单选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B. 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C. 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D. 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案( 1 )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答案( 2 )3. 近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柏拉图∙ B. 贝克莱∙ C. 马赫∙ D. 黑格尔答案( 4 )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答案( 1 )5.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 4 )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 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D.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答案( 4 )7. 认识客体是()∙ A. 整个自然界∙ B. 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C. “客体精神”∙ D. 进入实践和认识范围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答案( 4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答案( 3 )9.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答案( 2 )10. 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 阶级性B .革命性C.实践性D .科学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绝对性B .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3.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4.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 .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 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 .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5. 社会意识是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6. 人在价值关系中A .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17 世纪英国哲学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工分工B .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 .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 .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12 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 B .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 D .可感知性14.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15.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A .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D .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16.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它们是A .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7.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8.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A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9.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 .唯物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A .事物数量的增加B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 .精神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 .意识特性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D.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A .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 .经验论的观点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 .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 C •“重点论”的观点D •“两点论”的观点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9.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
这三大形态是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30.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 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存在就是被感知B .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万物在我心中32. 某山乡小镇自20 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33.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3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3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A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 工人在工厂织布B .医生在医院诊病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D .运动员在赛场比赛E.矿工在矿井采矿38. 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A .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 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 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39.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
这两个部分分别是A.政治思想和制度B .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E. 观念上层建筑40.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B .社会革命C.社会改革 D . 一切人的活动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 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 分)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2.为什么说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43.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如何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2 分。
本大题满分共24 分)45.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4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年4 月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D 5.A 6.D 7.B 8.A 9.D 10.D 11.C 12.B13.B 14.C 15.B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A 23 .B 24.A 25.A 26.D 27.C 28.B 29.A 30.D二、多项选择题31.ABDE 32.ABE 33.ABC 34.ABC 35.CDE 36.BCD37.ABE 38.BD 39.DE 40.ABCE三、简答题41.答案要点:(1)现代西方哲学指19 世纪中叶以来的欧美哲学,它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物。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有两大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另一个是科学主义。
(2)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现代西方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为资产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从理论实质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3)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其一,现代西方哲学都把斗争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它进行批判和揭露;其二,现代西方哲学又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和有意义的观点,这些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42.答案要点:(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形成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人的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构的分化,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第二,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劳动使猿的发声器官转变成人的发声器官,并形成语言的内容。
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劳动使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交往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使意识活动丰富和发展起来。
43.答案要点:(1)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