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分解
民族抗争的国际意义:中国局部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

民族抗争的国际意义:中国局部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民族抗争始终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抗争。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曾经历过多次民族抗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抗争就是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的历史成就深刻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同时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国局部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并且分析其国际意义。
一、中国的局部抗战中国的局部抗战始于1931年9月18日,那一天,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事先谋划的“九一八事变”。
在这场事变中,日军用火车炸毁了一段铁路,并借机占领了沈阳。
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乘胜追击,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山东、江苏等地。
尽管中国政府在事变之后曾经向国际上宣扬日本侵略关东事实,但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紧张,各国处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观念中,至少在道义上表现得不够充分。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袭卢沟桥,这一事件导致了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局部抗战由此升级为全面抗战。
二、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战争始于1939年,同样是由于纳粹德国的入侵而爆发。
在此之前,欧洲的战争仅限于一些地区,1939年9月1日,德军开始了波兰战争,用于制造了意图统治欧洲,奴役人民的空前灾难。
然而,在当时,欧洲的力量分配很不均衡,英国、法国等国虽然宣布支持波兰,但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侵入苏联之后,反法西斯主义阵线才真正开始形成。
尽管之前英美联合和苏德联盟都形成过,但是最终的反法西斯主义阵线是在苏联遭受到法西斯德国攻击后认真形成的。
三、中国局部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中国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之前爆发的,而中国在战争初期就成为了反法西斯主义阵线中的一员。
在中国的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和人民使用了各种武器、战术和策略,为反法西斯主义阵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
原创3: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埃塞俄比亚军队在马加里抗击意大利
2.意埃双方的力量对比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意军从北、 东、南三路发动进攻,妄图一举占领埃塞俄比亚。当时, 意大利在东非有近30万军队,还有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 而埃军中受过新式训练的不到一万人。埃军的装备陈旧, 许多人手持长矛、大刀上阵作战。但埃军顽强抵抗,意军 迅速取胜的企图没有实现。
(三)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和英法等国的“不干涉”政策。 1.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 德意从1936年8月起,大力援助西班牙叛军,干 涉西班牙内战。其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为:第 一,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专政,以 便使西班牙在未来的战争中站在德意一边 ;第二, 把西班牙作为军事试验场,以检验自己的新式武 器和军事实力。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 6月28日举行立宪议会选 举,共和党和社会党联合阵线获胜, 建立了以右翼共和党人 卡拉-萨莫拉为首的临时政府。12月9日通过共和国宪法, 规 定实行普选制,建立一院制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总统由 选举院选举,任期6年。
西 班 牙 内 战
2.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执政 1936年,由西班牙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通过选举上台执 政。西班牙人民阵线是由社会党、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参 加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和国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进 步措施,打击保守势力,如释放政治犯、解散反动组织、实 行部分土地改革等。这些措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 得到人民的拥护,但也使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大为惊恐。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开始 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仅占领了整个中国 东北,而且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等地区。不甘做亡国 奴的中国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埃塞俄 比亚 1935~1936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
法西斯战争。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
贵启迪。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谁?绥靖 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直接影响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 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 的侵略欲望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策
导析:在西班牙民族战争中,法西斯势力、反法西斯 力量以及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有 相似的表现。答案:C
精品课件
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 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 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
精品课件
二战前夕,英法美对德日意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 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德日意的侵略未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 B.德日意三国都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 C.英法美三国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困扰 D.英法美和德意日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
思路:任何国家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都是从自己的利 益出发。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实行什么样的 对外政策,都是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受经济危机的 困扰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答案:A 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
⑴原因 自然资源丰富
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
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教案02.docx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1U: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通过二战是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西班牙内战德意干涉;国际纵队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德意议定书》与“柏林一罗马轴心”;《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日结盟【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 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二、西班牙内战1. 德意干涉2. 国际纵队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 《德意议定书》与“柏林一罗马轴心”2. 《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日结盟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侵略国、被侵略国角度);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难点:局部战争为什么没能遏止住法西斯侵略【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扌舌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学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只经历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灾难的深渊。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徳国、tl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原创1: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材料五: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10月7日, 国联宣布对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 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 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 扩大 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
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没有资产阶级政党,
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四,这是最主要的,抗
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前,英国首相对墨索里 尼说:“应该有如一位夫人,夫人是喜欢男人积极进攻 的,但一定要保守秘密,因此,你们的行动要讲究些策 略,我们是不会干涉的。”
从战争的过程看,各种国际政治势力粉墨登场反映出当时复 杂的国际关系:
( ①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与德意法西斯势力之间围绕着争 夺世界霸权存在尖锐矛盾,但为了反对社会主义而相互勾结;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既和法西斯势力有矛盾,也与英法美帝 国主义国家有尖锐矛盾;③反对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人民革 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 民以宝贵启迪。
三、 西班牙内战
1.内战爆发的背景
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国
1936年西班牙人民阵线上台执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31年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
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
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与性质。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于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失败。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比较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
2、问题探究: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探寻局部战争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过程。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评价《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
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爆发前亚、非、欧三洲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西班牙内战,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
建议教师除自己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目标导航]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英勇反抗,形成一场场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发展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拉开了14年抗战的序幕。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简况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1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1)起因:意大利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败因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
二、西班牙内战1.背景(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打击了保守势力。
2.爆发: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各种势力的态度(1)德、意向叛军提供装备,并派出军队直接参战。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
(3)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
4.性质: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5.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易混易错1.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因此,西班牙内战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有国际力量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

3.初期战况
(1)西欧
①英法对德宣战后出现了所谓的“奇怪战 争”“静坐战争”,一个月后波兰沦陷。
②1940年5月,德国打破“西线无战事”的局面, 对荷、比、卢、法等西欧国家发动进攻。6月, 法国投降。
③张伯伦下台,英国人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 走上了坚决抗德的道路。“不列颠战役”使希 特勒不得不放弃计划。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 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慕尼黑协定》。 ①过程: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
克签订协定,把大片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割让给 德国。 ②影响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 地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b.它使捷克斯洛伐克国力严重削弱,濒临瓦解。 很快,希特勒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侵占。
c.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了 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在国内的威望。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一)局部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2、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3、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 6、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简而言之,在集体安全体系下,侵略 进攻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它将受到其他所有成员集体地反对和惩罚。
二战全 面爆发以后, 英法继续推 向绥靖政策, 坐视波兰灭 亡而按兵不 动,出现了 所谓“奇怪 战争”“静 坐战争”。
法军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英法 德国 波兰
为何英法1940年4月,丹麦不战而亡,6月,挪威被德 军占领。
卢荷比
英法
挪丹
西线 攻势
建立 “东方 战线”
1939、9 宣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洋
大 西 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 中 海
非洲
原因:
1.支持佛朗哥法 西斯势力
2.夺取西班牙重 要的战略地位 和战略资源
3.把西班牙变为 检验自己军事 实力的实验场
4.切断英法与其 殖民地的联系
表现:
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
品种
德国
意大利
飞机(架)
650
1 000
坦克、装甲车(辆) 200
1937年 意加入 三国轴心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法西斯国家集团
1940年 意加入 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学思之窗】
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 国际”的旗号结盟? 1、是为了蒙蔽英法等西方国家,以扩张势力。 2、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
地中海
红
海
印
埃塞俄比亚
③苏联和“国际纵队” 援助、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西班牙内战性质的变化
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战争→国际反法西斯民族解
放战争
(“小二战”)
★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局部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 侵略,但此时反法西斯力量还相对比较弱。
4.失败 1939年3月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
★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战略位置重要 ⑴原因
自然资源丰富
⑵过程 1935 --1936
⑶失利原因
【试一试】归纳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利的原因
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 缺乏国际援助——绥靖政策 意军强大残忍——施放毒气
二、西班牙内战
1.内战的爆发 1936年 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 右翼势力佛朗哥叛乱
2、外部势力对西班牙内战的态ຫໍສະໝຸດ :大炮(门)700
950 约2 000
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西 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援助总 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 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①德意武装干涉,支持叛军;
⑴原因 ⑵表现 提供武器甚至直接派飞机轰炸
立体派 毕加索 《格尔尼卡》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 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在画中
②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名为不干涉,实是绥靖政策; ③苏联和“国际纵队” 援助、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
明威写得最长的小说,小说 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美国 志愿者罗伯特·乔丹奉命去 炸毁一座桥,书中描写了三 天中发生的故事。海明威在 《钟为谁鸣》说过这个意思: 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 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 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 它就是为你而鸣。
②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名为不干涉,实是纵容侵略的绥靖政 策;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联系与回顾】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的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的标志:
1936年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1937年9月国民党公 布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
3、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对法西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2、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3、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且各自为战, 未能形成统一的反法西斯力量。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 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
【思考】共同的利益指什么?
指: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
1936年 德意协定 “柏林——罗马轴心” 2.过程 1936年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