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大纲 (1)
护理本科成人学位考试《护理学导论》考试大纲[001]
![护理本科成人学位考试《护理学导论》考试大纲[001]](https://img.taocdn.com/s3/m/1f04ce85d1f34693dbef3e1c.png)
护理本科成人学位考试《护理学导论》考试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总学时:45学时(理论授课:27学时)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业余专升本(20XX级起)建议教材:《护理学导论》李小妹、冯先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1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1、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外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2)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2、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1)护理的概念;(以疾病为中心阶段、以病人为中心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2)护理学的概念;(3)护理学的知识体系3、护理专业(1)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独立性、合作性、依赖性护理功能);(3)专业护士的角色;(4)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4、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1)道德与法律素养要求;(2)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3)身心健康要求二、健康与疾病1、健康(1)健康的概述(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2)影响健康的因素;(3)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的概念);(4)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促进健康的行为)2、疾病(1)疾病的概念;(2)健康与疾病的关系;(3)患病行为及心理;(4)病人角色(病人角色的特征、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5)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6)预防疾病的护理行为(三级预防)3、医疗卫生保健体系(1)全球卫生保障的战略目标;(2)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3)中国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4)中国医疗卫生方针及发展战略;(5)中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三、需要与文化1、需要概述(1)需要的相关概念;(2)需要的分类;(3)需要的特征;(4)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2、需要的相关理论及模式(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3)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3、需要与护理(1)需要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意义;(2)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基本需要的策略4、文化的基本概念(1)文化概述;(2)文化休克(概念、过程、预防)5、跨文化护理理论(1)理论学家及其背景介绍;(2)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内容;(3)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6、护理在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中的作用(1)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2)文化护理的原则;(3)跨文化护理的评估与诊断;(4)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的策略四、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1、概述(1)压力的概念;(2)压力源的概念;(3)压力的意义2、压力的相关学说及理论(1)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2)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3)霍姆斯与拉赫的生活改变与疾病关系学说3、压力与适应(1)适应的概述;(2)适应的层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技术层次适应)4、压力的预防及管理(1)压力的预防;(2)压力的管理5、压力与护理(1)压力、健康与疾病的关系;(2)病人的压力及护理(病人压力源、帮助病人应对压力的方法);(3)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概念、护士工作的压力源、护士工作压力的应对)五、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1、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概念;(2)人际关系的特征;(3)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4)人际关系的类型;(5)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发展2、护患关系(1)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护患关系的概念、护患关系的特征);(2)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技术性关系、非技术性关系);(3)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4)护患关系的分期(观察熟悉期、合作信任期、终止评价期);(5)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3、人际沟通(1)人际沟通的概念;(2)人际沟通的意义;(3)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4)沟通交流的层次;(5)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6)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7)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倾听、同理他人、自我暴露)4、护理工作中的沟通(1)护患沟通的概念;(2)护患沟通的目的;(3)护患沟通的特征;(4)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5)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6)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六、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1、护理评判性思维(1)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概念;(2)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标准;(3)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层次(基础层次、复杂层次、尽职层次);(4)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构成(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情感态度因素);(5)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应用;(6)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2、临床护理决策(1)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与分类(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2)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3)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4)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发展3、循证护理(1)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基本要素;(2)循证护理实践的意义;(3)循证护理实践的步骤;(4)循证护理实践应注意的问题七、护理程序1、概述(1)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2)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2、护理评估(1)护理评估的概念;(2)护理评估的内容及方法;(3)资料的分类(主观资料、客观资料);(4)资料的来源;(5)护理评估的步骤3、护理诊断(1)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2)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3)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4)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5)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6)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7)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4、护理计划(1)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2)护理计划的种类;(3)护理计划的过程(排列护理诊断的优先顺序、排列护理诊断的原则、确定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措施);(4)护理计划的格式及内容5、护理实施(1)实施的过程;(2)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3)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6、护理评价(1)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2)护理评价的过程八、护理理论及模式1、概述(1)护理理念;(2)护理理论;2、奥瑞姆的自理理论(1)奥瑞姆简介;(2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护理系统理论);(3)自理理论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释;(4)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3、罗伊的适应模式(1)罗伊简介;(2)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刺激、适应水平、应对机制、适应方式、输出);(3)适应模式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4)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一级评估、二级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干预、评价)4、纽曼的系统模式(1)纽曼简介;(2)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服务对象系统、压力源、反应、预防);(3)系统模式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释;(4)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结果)九、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1、法律概述(1)法律的概念;(2)法律的分类;(3)法律的特征和作用;(4)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我国法律体系及卫生法规(1)我国法律体系及立法程序;(2)卫生法规;(3)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概念、构成要件、分级)3、护理法(1)护理法的概述;(2)护理立法的历史发展;(3)护理立法的意义;(4)护理执业中相关法律的种类4、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1)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2)护理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侵权与犯罪、收礼与受贿);(3)护理工作中法律问题的防范十、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概述(1)健康教育的概念;(2)健康教育的目标及意义;(3)健康教育的原则;(4)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2、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1)健康信念模式;(2)知-信-行模式;(3)健康促进模式;(4)健康过程模式3、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方法(1)健康教育程序(评估、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效果评价);(2)健康教育的内容;(3)健康教育的方法(专题讲座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地参观法、示范法、个别会谈法、展示与视听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健康教育方法、其他健康教育方式);(4)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5)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Basic of Nursing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学与免疫学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学分:1总学时:16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涉及“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多元化与护理相关知识、理论、理念的融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护理专业及护理科学。
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和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与适应、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程序、护理理论、护理专业法律问题、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讲授、自学、参观、练习、演示、角色扮演、影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选用教材李小妹主编. 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第3版选读书目[1] Nursing theory: utilization & application. St. Louis, Mosby Elsevier.2006[2]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1版[3] 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1版二、课程总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2、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构,掌握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及在临床中初步应用4、熟悉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本表注:*以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法(Bloom’s Ta xonomy)为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目标栏内以A、B、C、D来表示对此级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为最高要求,无要求则留空。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建立起对护理学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护理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护理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护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护理学的理论体系
4. 护理学的原则与伦理
5. 护理学的科学方法与实践
6. 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实习或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学生互动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四、教学要求:
1.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原则。
2. 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科学方法。
3. 培养护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价值的认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等。
2. 期末考试:对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考核。
3. 实践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护理技能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
1. 《护理学导论》
2. 《护理学概论》
3. 《护理学基础》
4. 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
《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护理学导论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
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护理的关系,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问题,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文化与护理,护理理论,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健康教育等内容。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我们所讲授的课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本课程应涵盖了当前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框架、护理学发展趋势等内容。
引导护理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及其有别于医学专业的独特理论框架,产生职业归属感,对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0.5学时知识点:一、国外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0.5学时知识点:一、护理的概念二、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四、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第三节护理专业 0.5学时知识点:一、专业的特征与护理专业二、护士专业的工作范畴三、护士专业的发展趋势第四节护士角色及素质 0.5学时知识点:一、护士的角色二、护士的特征要求三、护士的资历要求与分类四、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本章小结重点:1.熟悉南丁格尔的事迹和对现代护理的贡献。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全套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Nursing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训8学时见习8学时学分:2.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
它以对人的健康和疾病进行整体护理作为中心指导思想,涵盖了当今护理学的先进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护理程序、以及完善护理工作相关的理论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和护理理论,逐步形成正确的护理观;并学会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并将其运用于护理学习和工作中,从而为今后的其它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征;明确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以及履行角色功能应具备的素质;清楚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现状及趋势,对护理专业充满信心。
教学要求:识记:(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2)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3)一些重要的国际及国内护理组织机构(1)护理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各个过程的特征(2)护理的概念(3)护理学的知识体系(4)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6)护理专业的特征(7)专业护士的特征应用:(1)专业护士的角色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健康与疾病〃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明确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明确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测量健康的指标;积极开展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疾病对个体、家庭及社会的影响;理解个体的患病行为及心理变化,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并了解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启蒙和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崔焱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导论部分内容为主线,辅以潘孟昭主编的人民卫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护理学导论》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护理学导论》着重介绍了护理学的性质、人、健康、环境、护理等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护理程序、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沟通交流以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始终持有的伦理、法律观念。
通过对《护理学导论》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护理学、护理专业、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观念。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牢固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同时为日后学习护理专业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要求:1. 叙述世界及我国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分析比较人、健康、环境、护理的定义,正确认识其相互关系,树立整体人、整体护理思想观3. 描述护理学的内容和范畴4. 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的护理分工方式5. 阐述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6. 熟悉我国医疗卫生体系7. 叙述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 熟悉护理的基本理论9. 掌握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10. 分析护理工作中如何守法和用法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护理学的形成2.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我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4.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二)应掌握的内容1.世界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3.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4.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常见护理分工方式及其特点二、重点难点重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4.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5.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6.护理分工方式7.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难点: 1.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3.护理分工方式三、思考题1.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对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现代护理学对“人”、“环境”、“健康”、“护理”是如何认识的?4.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范畴各有哪些方面?5.不同护理分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6.现代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古代与近代的健康观2.疾病的概念3.健康与疾病的关系4.保健的概念5.“健康新地平线”6.护理人员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二)应掌握的内容1.影响健康的因素2.疾病谱的变化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WHO对健康的定义二、重点难点重点:1.WHO对健康的定义2.影响健康的因素3.疾病谱的变化4.“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难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的理解2.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与“健康新地平线”三、思考题1.什么是健康?2.试述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20世纪50年代以来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第三章医疗卫生体系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医院的分级和组织机构。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https://img.taocdn.com/s3/m/2427967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b.png)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与卫生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与相关理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护理专业与法律、评判性思维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在吸收前一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最新教材的新知识,增加与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突出地介绍了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与工作方法。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中使用相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角色扮演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同时,可采取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30学时,理论28学时,录象2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小妹,2版,2006年。
Ⅱ正文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学的概念与知识体系,熟悉护理学发展历史,初步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护理程序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护理学基本概念(1)护理学定义与范畴(2)护理学的基本要素(3)护理学的目标与任务2. 护理学理论体系(1)护理学的基本理论(2)护理学的发展历程(3)护理学理论体系的构成3. 护理程序与方法(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计划(4)护理实施(5)护理评价4. 护理技能与实践(1)基本护理技术(2)专科护理技术(3)护理实践中的沟通技巧5. 护理伦理与法律(1)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2)护理伦理的具体内容(3)护理法律的相关规定6. 护理教育与科研(1)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护理科研的方法与步骤(3)护理科研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病房、实验室等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护理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程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网络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大纲详细内容1. 护理学基本概念(1)护理学定义:护理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护理的科学,旨在通过护理实践,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2)护理学范畴:包括护理理论、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
(3)护理学基本要素:护理对象、护理环境、护理过程、护理方法等。
2. 护理学理论体系(1)护理学基本理论:如系统论、成长与发展理论、适应理论等。
(2)护理学发展历程:从古代护理到现代护理,从经验护理到科学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导论》大纲
第一章绪论
1. 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任务、工作方式
2. 南丁格尔的贡献、现代护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特点
3. 病人角色特征、角色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护士的角色功能及基本素质;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基本过程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 人:人的范畴、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的基本需要、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
2. 环境:内、外环境
3. 健康: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的三级预防
4. 护理:美国护士协会对护理的定义及内涵、护理的本质、整体护理、护理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护理理论
1. 自理理论的提出者、自理结构、护理系统结构
2. 适应模式的提出者、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
3. 保健模式的提出者、保健模式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护理学相关理论
1. 系统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 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内容、基本观点、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
中应用的意义
3. 压力、压力源、适应的概念、压力源分类、压力反应过程的三个阶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
4. 成长、发展的概念、规律;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理论;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五章护理程序
1. 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特点、理论基础及意义
2. 护理评估的概念、资料收集方法、来源、种类
3. 护理诊断的定义、组成部分、陈述、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及书写注意事项
4. 护理计划的定义、诊断排序、制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
5. 护理实施的定义、部分、实施后记录方式
6. 护理评价的定义、评价的步骤
第六章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层次、组成要素
2. 循证护理的概念、步骤
第七章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方法
2. 健康教育的程序
第八章文化与护理
1. 文化休克的概念、分期
2.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提出者、方式、“日出模式”的4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