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唐书孟浩然传

合集下载

孟浩然出游扬州吴越

孟浩然出游扬州吴越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生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七四○),终年五十二岁。

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田园和遨游山水的悠闲生活。

开元十五年春天,孟浩然去过一次扬州,即李白所写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此行大概有七八个月时间,回乡已经岁暮。

新旧唐书说浩然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

这一年(开元十六年),浩然是在长安度过的。

浩然由长安回到家乡是开元十七年的春天,不久就有了入越之行。

此次吴越之游,係取道洛阳,经汴水而下,经润州、杭州,再去天台山流览,顺流由上虞江到会稽……经润州溯江而上,回家已经开元二十一年的仲夏季节。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酒,谁论世上名。

——自洛之越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万山潭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送孟六归襄阳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轻芬。

――李白:赠孟浩然。

唐朝历史人物介绍——孟浩然

唐朝历史人物介绍——孟浩然

唐朝历史人物介绍——孟浩然孟浩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689~740)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被誉为诗杰。

孟浩然是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代表人,其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人物生平坎坷一生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

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

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

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开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张说交谊甚笃。

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为与朋友喝酒而错过了与韩朝宗的约定。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刚正志高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世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

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

辟武宁张建封府。

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

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累迁给事中。

京兆上言“好畸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

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

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

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

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史。

衢,大州也。

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

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使’,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

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

”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

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

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

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

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

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

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

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

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

奏曰:“不奉诏,臣当诛。

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

钱未尽输,昱不可得。

”帝嘉其守正,许之。

累迁吏部侍郎。

盗杀武元衡,孟客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

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

”后数日,果相度。

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日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畴:地名。

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欢迎阅读。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田家元日》《凉州词》《夏日南亭怀辛大》《秋宵月下有怀》《与诸子登岘山》《秋登兰山寄张五》《春中喜王九相寻》《西山寻辛谔》《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来闍黎新亭作》《梅道士水亭》《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和宋太史北楼新亭》《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南还舟中寄袁太祝》《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寒夜》《书怀贻京邑同好》《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宴张别驾新斋》《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等等孟浩然人物评价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

殷璠《河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的仕隐思想

孟浩然的仕隐思想

孟浩然的仕隐思想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未禄于代”,终身布衣,而史载其事也较少。

后世的论者,对其思想的仕隐问题争论最剧。

各家之说,异彩纷呈,互有轩轾,蔚为大观。

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论文,又检核《孟浩然集》中的诗篇,加以排比考证,以为前人之论虽不乏真知灼见,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对一些重要材料的分析,往往忽略了时间、空间及文人之间的关系;或是泛泛而论,止步于一鳞半爪的窥探;或是曲解诗意,以徇一家之言;而对孟浩然思想形成的原因,各家更是惜墨如金,涉笔绝少。

笔者有感于此,乃撰本文,但求澄清一段史实,既以弥补前辈学者之缺憾,亦欲使贤者免受曲解唐突于将来而已。

请从王维四首送别诗谈起——(一) 由王维诗略窥浩然的思想《全唐诗》卷一二五载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云:“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一作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一作兆)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一作长安道,一作长亭送),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一作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按陈铁民《王维年谱》以为潜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维开元十年至十三年在济州,“故此诗当作于开元九年以前,姑系于开元九年”。

(1)于是知此诗应早于《送孟六归襄阳》诗。

又《全唐诗》卷一二六载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云:“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一作地),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一作为)献纳臣!”按《王维年谱》记天宝元年维在长安,转左补阙,即诗中所谓“献纳臣”。

又查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九载丘为天宝二年登第,故略系此诗于天宝元年。

(2)又《全唐诗》同卷同页载王维《送严秀才还蜀》诗曰:“宁亲为(一作真)令子,似舅即贤甥。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诗歌鉴赏】新唐书孟郊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唐书孟郊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唐书孟郊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唐书?孟郊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孟传娇原文
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

愈一见为忘形交。

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

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

郊闲往坐水旁,裴回
赋诗,而曹务多废。

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

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

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

卒,年六十四。

张籍谥曰贞曜先生。

郊区诗歌是合理的,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但它是痛苦的,奇怪的和收敛的。

李观还评
论了他的诗:“高在古天,平在下谷儿歇”云。

新唐书?孟郊传翻译
孟娇的名字叫东野,来自湖州武康县。

他年轻时隐居在嵩山。

他生性孤独,很少与人
相处。

韩愈见到他后就成了好朋友。

孟郊五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任溧阳县尉,县里有投金濑、平陵城,草木丛生,下边
有水潭。

孟郊有空就去坐在水潭边,徘徊做诗,公务多耽误了。

县令报告了刺史,任命了
一位代理县尉替代他,把他的俸禄分出了一半。

郑余庆任东都留守,任命他为水陆转运判官。

郑余庆镇守兴元,又任命他为参谋。

后去世了。

享年六十四岁。

张籍给他立谥号叫
“贞曜先生”。

孟郊的诗内容丰富,趣味浓厚,韩愈最欣赏孟郊的诗,但这些诗太离奇、太难了。


观还评论了他的诗歌,说:“其中好的是古代无与伦比的,一般的也比谢灵运和谢殿好。

”。

晨读唐诗: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孟浩然

晨读唐诗: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孟浩然

晨读唐诗: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孟浩然2021.10.22,周五,晴。

调休。

晨,微读《唐诗三百首详细注析》《王维孟浩然诗歌选评》。

王孟,李杜,韩柳,欧苏……相映生辉的诗人,有诗,微读,好。

2021.10.21,周四,晴。

选编试卷一份,编写作文教案一份,上课两节,选作文11篇。

一、微读小记01.诗抒情言志,诗写常态常情,了解诗人,莫如读他们的诗。

*寄荆州张丞相[1]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2]。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3],艺植老丘园[4]。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5]!02.了解王孟,王维《哭孟浩然》一诗不可不读。

文化星空中有交集能并驾的李杜、韩柳、欧苏……惺惺相惜,共同前行。

*王维《哭孟浩然》03.这种渴望,常人都有;好诗,写常情常态,有人间烟火气。

*我们不能说这是庸俗的,因为诗人并没有为此而钻营,他只是渴望找到真正赏识自己才华的人04.孟浩然贴切的标签>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05.不遇而后求知音>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06.诗,很多时候就是述说与倾吐;诗人,希望有读者。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07.有两件事是经常做的,寻找与等待。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08.满腔期待,难酬壮怀;山水可爱,等你不来:似可概括孟浩然不甘隐沦而隐沦一生。

>不求有太高深的思想,也不求诗法上有多么奇特,着力表现一种雅趣,一种如泉水般幽凉淡雅的清愁。

二、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

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三、诗作选读秋登兰山寄张五[1]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2]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2023年长沙中考模拟考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2023年长沙中考模拟考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2023年长沙中考模拟考汇编:古诗文阅读师大附中集团一模(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9~10题。

山园小梅(其一)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②,不须檀板共金樽③。

【注释】①暄妍:明媚美丽。

②狎:亲近,玩赏。

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蒙华的酒杯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用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B.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为虚写,下句为实写,一虚一实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C.诗歌颔、颈两联虽然都是写梅花,但所采用的描写方法不同,颔联采用的是正面描写,颈联则采用了侧面描写。

D.前三联,梅花为主体,尾联则笔锋一转,诗人变为主体,其感情也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

10.小青特别喜欢颔联,他准备将其拍摄为一个微视频。

请结合全诗,借助想象,帮助他完成拍摄脚本。

(4分)时间拍摄角度及景物诗人的动作预期表达效果黄昏俯拍:水面稀疏的影子仰拍:① (2分)微吟画面意境:② (1分)诗人情感:③ (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林逋传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

少孤,力学,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既加冠,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

结庐西湖之孤山,以湖山为伴,常泛舟游西湖诸寺,纵情山水,自谓:“吾志之所适,惟青山绿水也。

”逋善书画,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乃上品,画思亦然。

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真宗奇其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

薛映、李及在杭州亦慕其名,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

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

宥子大年,颇介洁,英宗时,为侍御史。

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此公辅器也。

”后果为大用。

及逋卒,谘适为州守,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日,葬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卷二百·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孟浩然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

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

不达而卒。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文艺下·孟浩然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

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

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

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

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