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113有理数的加减法471

合集下载

2014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4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出示本书引言中的图片)这是某一天的天气情况: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温度是-3℃.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有理数的减法.二、主体探究,归纳法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式子3-(-3)的结果,即要求一个数x,使得x 与-3的和为3,因为6与-3相加为3于是(改为从数轴上容易看出,表示3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于是)3-(-3)=6,另一方面,3+3=6,这表明3-(-3)=6,按照这个思路计算下列各题.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1)4-(-2);(2)10―(―2);(3)(-3)-(-2);(4)0-(-2).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思考,逐个计算结果,然后观察结果发现,减去-2相当于加上2,即加上它的相反数,是否普遍成立呢?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减法法则.一般地,如果a -b =c ,那么c +b =a ,所以c =a +(-b ),即a -b =a +(-b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为:a -b =a +(-b ).分析法则不难发现,减法法则其实是一个转化法则,转化成了加法法则,然后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从而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略.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 问题3: 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1)()()8.42.7--+; (2) 415213-⎪⎭⎫ ⎝⎛-; (3)()()()()3.46.34.15.1+------; (4)()⎪⎭⎫ ⎝⎛--⎪⎭⎫ ⎝⎛+-+4316554.3.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思考,板演结束后,等到其余学生计算完成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若有问题,请同学分析问题所在,进一步巩固新的知识,使同学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对于(1)()()8.42.7--+=7.2+4.8=12;(2)415213-⎪⎭⎫ ⎝⎛-=438)415(213-=-+⎪⎭⎫ ⎝⎛-;(3)()()()())3.4()6.3()4.1()5.1(3.46.34.15.1-+++++-=+------ =8.03.46.34.15.1-=-++-; (4)()1274316554.3)431()655()4.3(4316554.3-=+-=++-++=⎪⎭⎫ ⎝⎛--⎪⎭⎫ ⎝⎛+-+. 比较()()8.42.7+++和7.2+4.8、)415(213-+⎪⎭⎫ ⎝⎛-和415213-⎪⎭⎫ ⎝⎛-; )3.4()6.3()4.1()5.1(-+++++-和3.46.34.15.1-++-;)431()655()4.3(++-++和4316554.3+-.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于是,在表示几个数的和时,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比如:3.46.34.15.1-++-,读作“-1.5、+1.4、+3.6、-”的和,或读作“”.当然)3.4()6.3()4.1()5.1(-+++++-=3.46.34.15.1-++-. 〔解答〕略.2.若|a |=4,|b |=2,求a -b . 学生活动设计:由于|a |=4,可以得到a 的值是4或-4,又|b |=2,所以b 的值是2或-2, 于是当a =4、b =2时,a -b =4-2=2;当a =4、b =-2时,a -b =4-(-2)=6; 当a =-4、b =2时,a -b =-4-2=-6; 当a =-4、b =-2时,a -b =-4-(-2)=-2.教师活动设计: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法则,二是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分类思想.〔解答〕略.3.计算1-2+3-4+5-6+……2005-2006. 学生活动设计:观察上述式子不难发现这是省略了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于是可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两两分组,分别计算,即1-2+3-4+5-6+……2005-2006=(1-2)+(3-4)+(5-6)+……(2005-2006)=-1003.〔解答〕略.4.全班学生分成5个组进行游戏,各组得分如下表:(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表格,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一名得分350分,第二名得分150分,运用有理数的减法即可得到结果;同样第五名得分是-400分,于是350-(-400)=750(分).教师活动设计:本题设计目的主要是:(1)让学生能够从表格中分析数据;(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3.转化思想.作业:第30页第3、4、11、12、15.。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1)N0:8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16—18页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例1、计算(-4)+(-5)第一步:确定类型(-4)+(-5)(同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定和的符号(-4)+(-5)=-()(取相同的符号)第三步:确定绝对值(-4)+(-5)= -9 (把绝对值相加)练习:3+2 = (-3)+(-2)= (-1)+(-6)=(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例2、计算(-2)+6第一步:确定类型(-2)+6 (异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定符号∵6 2,∴(-2)+6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第三步:确定绝对值∵6-2=4,∴(-2)+6=+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练习:(-3)+4=+( )= 3+(-4)=-()=5+(-7)= = (-12)+19= =同学们知道有理数的加法的步骤吗?①确定类型;②确定和的;③最后进行绝对值的。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比如:5+(-5)= -3+3=(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比如:3+0= 0+(-5)=2、自学检测(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按①的格式计算下列各题①14+(-21) ②(-18)+(-9) ③(-0.8)+1.7 ④-8+ 8解:①原式= -(21-14)=-7三、合作探究1.填空(1)、某天气温由-3℃上升4℃后气温是 ; 比-3大5.(2)、已知两数5与-9,这两个数的和是 ,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是 ,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 .2、设a=-32,b=31,计算 (1)a+(-b) (2)(-a)+b (3)a+2b3、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平,第四场2:5负。

2014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1

2014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1

有理数的加减法(1)一、学什么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初步的分类思想二、怎样学(一)有理数加法的探索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据下列情况,分别列算式,并回答:汽车两次运动后方向怎样?离出发点多远?(1)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2)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3)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4)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5)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5千米,(6)向西行驶5千米后,静止不动,2.探索: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说一说: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1.计算(1)(+8)+(+5) (2)(-8)+(-5) (3)(+8)+(-5)(4)(-8)+(+5) (5)(-8)+(+8) (6)(+8)+0;例2三、学怎样:计算:(1)(+21)+(-31)(2)(-3.125)+(+318)(3)(-13)+(+12)(4)(-313)+0.3 (5)(-22914)+0 (6)│-7│+│-9715│一、学什么: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3.通过操作、演算、讨论等数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怎么学:1.在小学里我们知道,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例如有7+8=8+7,还满足结合律,例如有(7+8)+92=7+(8+92),引进了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先计算下列各题: (1)(-8)+(-9)和(-9)+(-8) (2)4+(-7)和(-7)+4 (3)〔2+(-3)〕+(-8)和2+〔(-3)+(-8)〕 (4)10+〔(-10)+(-5)〕和〔10+(-10)〕+(-5)小学已经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 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例1 (1)(-23)+(+58)+(-17);(2)(-2.8)+(-3.6)+(-1.5)+3.6 (3)16 +(- 27 )+(-56 )+(+57)例2)思考: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方法:三、学怎样:1.计算:(要求注理由)(1)23+(-17)+6+(-22);(2)(-8)+10+2+(-2);(3)(-4)+(-3)+4+3(4) (-8)+10+2+(-1) (5) 5+(-6)+3+9+(-4)+(-7)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下列各题(1)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 (2)存折中有450元,取出80元,又存入150元以后,存折中还有多少钱?一、 学什么: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1)》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的运算规则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规则。

2.难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加法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有理数加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有理数加法的教学PPT,包括导入、讲解、练习等环节。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加法的问题。

3.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有理数加法的相关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加法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以及与0相加的规则。对于难点部分,例如减法的转换,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有理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向前走然后又向后走的情况?”(例如:从教室走到操场,然后又走回教室)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加减法的奥秘。
2.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理解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问题转化和解决。
4.增强学生数学抽象和建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主要内容包括: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减法的定义、法则以及运算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减法运算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符号,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又卖掉2本书,每本书3元,请问小明最后赚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

课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导学过程预习导航阅读课本第 16 页至 18 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收获和疑惑活动一【新课引入】1.在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集中情况?2.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预习导航活动二【探究新知】1.在足球比赛中,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

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再向后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如何?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活动三【讨论交流】1.你能说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吗?2.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预习导航活动四【解决问题】例1:教材例1.解:【巩固练习】1.课本第 18 页练习第1、2题.2.计算.(1)(-6)+(-8);(2)(-13)+)(+14);(3)(-27)+(+56).3.A地海拔高度是-78米,B地比A地高38米,C地比B地高12米,求B、C两地的海拔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2学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
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3.(-8)-(-10)+(-6)-(+4),
这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二、探索新知
1.加法、减法统一成加法
由于减法可以改写成加法进行运算,因此所有加法、减法的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如:
(-12)+(-5)-(-8)-(+9)可以改写成 (-12)+(-5)+(+8)+(-9) 做一做:(1) (-9)-(+5)-(-15)-(+9)
(2) 2+5-8
(3) 14-(-12)+(-25)-17
2.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可以省略
如: 12+(-8)=12-8; (-12)+(-8)=(-12)-(+8)=(-12)-8
(-9)+(-5)+(+15)+(-20)= -9-5+15-20
练一练:将(-15)-(+63)-(-35)-(+24)+(-12)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3.加、减混合运算中“+”“—”号的理解
(1)可以看作是运算符号(第一个数除外)
如:-5-3+8-7可读作负5减去3加上8减去7
(2)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本身的符号
如:-5-3+8-7可以看作是(-5)+(-3)+(+8)+(-7),可读作负5、负3、正8、负7的和
4.省略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
练一练: (1)-3-5+4
(2)-26+43-24+13-46
三、 问题
问题1.计算
(1)(-4)+9-(-7)-13
(2)11-39.5+10-2.5-4+19
(3)5
4)1.3()53(4.2+
-+--
问题2.寻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

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行走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行走了3km;然后折返向西行走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课堂反馈: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处出发,晚上到达B处,记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当天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4,-9,+8,-7,13,-6,+10,-5
(1)B在A何处?
(2)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升,球途中还需补充多少升油?
四、归纳总结
1.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2.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应用。

【知识巩固】
1.判断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得-7+3=-3+7. ( )
(2)-5-4=-9.( ) -5-4=-1.( )
(3)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4)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5)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2.选择题
(1)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
A.-5-3+1-5
B.5-3-1-5
**+3+1-5 D.5-3+1-5
(2)算式8-7+3-6正确的读法是( )
**、7、3、6的和 B.正8、负7、正3、负6的和
**减7加正3、减负6 D.8减7加3减6的和
(3)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 )
A.同为负数
B.异号
C.同为正数
D.零或负数
(4)甲数减去乙数的差与甲数比较,必为( )
A.差一定小于甲数
B.差不能大于甲数
C.差一定大于甲数
D.差的大小取决于乙是什么样的数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28)-(+12)-(-3)-(+6)
(2)(-25)+(-7)-(-15)-(-6)+(-11)-(-2)
4.计算下列各题
(1)(+17)-(-32)-(+23) (2)(+6)-(+12)+(+8.3)-(+7.4)
(3)1.2-2.5-3.6+4.5 (4)-7+6+9-8-5;
(5)73-(8-9+2-5)
(6)-16+25+16-15+4-10 (7)-5.4+0.2-0.6+0.8
5.有十箱梨,每箱质量如下:(单位:千克)51,53,46,49,52,45,47,50,53,48。

你能较快地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吗?列式计算。

6 若5=a ,2=b ,6=c 且,),(c a c a b a b a +=++-=+求a-b+c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