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刘永财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

化学反应。)(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

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

(2)尝试书写反应的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知识拓展:

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学生会提出猜想:能。让学生进行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的类似反应实验,为自己的猜想寻找依据。并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 +2HCl == CaCl2 +H2O 2NaOH +H2SO4 == Na2SO4 +2H2O)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①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②反应共同的特点是:酸+碱→盐+水。③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设计意图: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本节的核心概念——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宏观的化学反应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重新组合的结果。)

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导入:中和反应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生产生活中,中和反应的例子比比皆是,请同学门开动脑筋想一想,看哪组同学举出的例子多。

[学生讨论思考、查阅资料(阅读课本),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2、归纳:(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灵活把握课堂顺序。)

3、课堂练习:课本P65第4题和第6题。

(设计意图:把新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扩展了知识范围,体现了立足于课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回顾与反思:

在这节课的探究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由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疏理知识,突出重点,将知识和能力内化。)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汇总

1 好好学习 享受学习 快乐生活 --- 冯老师 化学酸碱盐(一) 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能除去 HNO 3 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A. 食盐水 B. 酚酞试液 C. 蒸馏水 D. 硝酸钾溶液 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A. Fe B. Zn C. Cu(OH) 2 D. NaOH 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 C. 硫酸钡 D. 碳酸钠 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 A. Na 2SO 4、BaCl 2、KNO 3 B. NaOH 、 Ba(OH) 2、 K 2CO 3 C. NaNO 3、 Ba(OH) 2、 NaCl D. NaOH 、NaNO 3、BaCl 2 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发生化学变化 C. 质量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试管内壁附着的 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 .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D.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 红褐色固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 A .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 B .Na 2SO 4 中混有少量的 CaCO 3 C .NaCl 中混有少量的 Na 2CO 3 D .炭粉中混有少量的镁粉 用稀盐酸和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再用下列何种溶液,可以使白纸上出现红色图象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 C. 能跟金属反应 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A. 铁 B. 锌 C. 铝 D. 镁 A. Na 2CO 3 B. AgNO 3 C. MgO D. Cu(OH) 2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 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 A. C u → CuSO 4 B. Al 2O 3→ Al 2(SO 4)3 C. Fe 2O 3→ FeSO 4 D. Fe→ Fe 2(SO 4)3 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 3 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 NaCl 、 Na 2CO 3、 AgNO 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蒸馏水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中和反应pH》说课稿范文

《中和反应pH》说课稿范文 【内容目标概述】 本节课是在酸、碱的通性学习后,结合酸与碱的相互作用——中和反应而设置的,就内容的难度以及大纲(或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言,这节课较前二节明显下降。但本节课在整个初中综合理科中联系点比较多:如与人的内环境,酸雨、环境污染、金属的锈蚀,人体的免疫等均有一定联系,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课是第二课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对此内容提出的具体目标为“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活动建议是“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出改良土壤的建议;测定常见溶液、几种果汁、食品、人体汗液的酸碱性;自制酸碱指示剂”。 限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对pH的意义无法理解;同时自制酸碱指示剂也有操作上困难,因而是学习的难点。 鉴于本节课需要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身边以及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因此增设教学目标“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及在课外拓展确认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用性以及得出指示剂概念时所用的科学方法目标“运用归纳法”。 【教学设计思路】 一、情景创设 为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引述科学史上波义耳实验时的“意外发现”,并投影相关图片,同时边讲解边演示紫罗兰花瓣遇酸碱变色实验,自然引出学习任务:酸碱指示剂。 二、复习归纳,引出新概念:指示剂 通过复习原先分散学习的紫色石蕊与酚酞试液与酸、碱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但可接通学生原有经验,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归纳出可用做酸碱指示剂的根本特征:遇酸、碱颜色不一样,而不一定两者都变色,从而得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三、提出问题 同是酸或碱性溶液,它们的强度又有不同。通过演示盐酸与醋酸酸性强弱的对比实验,自然提出问题:盐酸比醋酸强多少?如何反映酸/碱性的强弱呢?从而引出新的学习任务:溶液的酸碱性—pH。 四、讲解:溶液的酸碱度——pH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刘永财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 化学反应。)(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最新整理)

4 4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 2SO 4=2H++SO 2- NaOH=Na ++OH - Al 2(SO4)3=2Al 3++3SO 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 2SO 4(鉴别 SO 42-和 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 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 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 t i p s :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 3、NaNO 3、AgNO 3、BaSO 4 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3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酸碱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分析教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课。主要包括中和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应用两部分。这是在酸和碱性质的基础上,对酸碱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延伸。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掌握酸碱反应的规律 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应用能力,使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酸碱反应的规律,难点是中和反应的实质。 其次精选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先说教法,鉴于九年级学生表现欲、求知欲强烈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演示法,在综合运用各种教法的同时,始终渗透着启发式教学思想,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再说学法,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样既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能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接下来,我重点论述教学过程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我设计6步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好的化学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导入。上课伊始,我给学生演示一个化学小魔术:先同探究魔术的谜底吧。用向盛有无色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的溶液,烧杯溶液变红。然后再向变红溶液烧杯中滴入无色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同学们,为什么溶液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用魔术的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活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过程主要探究酸碱反应。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后pH值变化了吗?pH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自学教材18-19页,然后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碱发生了反应?并分组展开实验:一组用pH试纸测量盐酸的pH值,再加入多量的氢氧化钠,再次测量pH值,对比两个pH值;二

(完整)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超详细)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 性气味、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化学性质 和酸碱 指示剂 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金属 的反应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和金属 氧化物 的反应Fe 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用途 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制造氯 化物、药剂和试剂 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 炼有色金属和金属除锈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有答案)汇总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二、酸碱指示剂 检验物质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变红色 盐 酸 变红色 石灰水 变蓝色 NaOH 溶液 变蓝色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检验物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不变色 盐 酸 不变色 石灰水 变红色 NaOH 溶液 变红色 2、变色规律: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酚酞试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酸石红,碱石蓝; 酸酚无,碱酚红。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 指示剂 溶液

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代用指示剂酸性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中性溶液 中的颜色 碱性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牵牛花变红色紫色变蓝色 月季花浅红色红色变黄色 美人焦淡红色红色变绿色 紫萝卜皮变红色紫色黄绿色 紫卷心菜浅紫色蓝色黄绿色 三、练习: 1、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C ) A. 酚酞 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2、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柠檬汁显( A ) A.酸性B.碱性 C.中性D.无法确定 第二课时:常见的酸的性质 一、浓硫酸和浓盐酸物理性质的比较 盐酸硫酸 颜色 状态 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打开瓶盖后的 现象 有挥发性有白雾出现不易挥发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气味 密度 1.19g/mL 1.84g/mL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 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 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 液中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 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 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 常用它做干燥剂。

初三化学中和反应教案全面

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难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一、学习要点 中和反应 【课前预习】 1.稀盐酸呈___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__性,其pH_______7。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完成下列表格: 3.施用__________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被蚂蚁、蚊虫叮咬了,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涂上________或__________可以止痛、消肿。 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_,这样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课堂学习】 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2】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3.在【实验2】中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呈什么性?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4.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酸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碱+ 酸→盐+ 水中和反应HCl + NaOH 2HCl + Ca(OH)2 H2SO4 + 2NaOH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物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盐。 2、中和反应是________与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反应 注意:反应物只能是酸与碱 反应实质:OH-+H+== H2O 5、中和和反应的应用: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列生活实例,并解释相关问题: (1)解释“向酸性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精选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

(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 由于九年级学生好动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实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结合教师的难点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图文稿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 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刘永财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 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及应用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说课 稿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来显示微观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说学法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实验,例如往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次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得知识。例如:盐酸能和NaOH溶液进行反应吗?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整理

酸碱中和反应 总结人:汪老师 总结日期:2015年2月3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是离子重组的过程,酸碱中和反应也是酸中离子和碱中离子重组的过程,下面有配图说明。其次我们还要了解酸碱pH的测定以及pH 试纸的使用。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酸碱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盐酸、硫酸等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都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综合反应的实质如下: 上图中,HCl会电离出H+ 和Cl- ,而NaOH可以电离出Na+ 和OH- ,然后在HCl和NaOH 的混合溶液中这些离子重新组合,阴离子+阳离子而得出最终产物:H2O,NaOH。 3、盐:由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统称盐。例如:NaCl、Na2SO4。 注:有的盐不含金属离子,特殊的有:NH4+, NH4Cl就是一种盐,但是里面没有金属离子。 4、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正常农作物生长在近中性的土壤中,酸性、碱性土壤都不利于农

作物生长。 (2)处理工厂的废水。比如用熟石灰(Ca(OH)2)综合硫酸厂的污水等 (3)用于医药。比如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HCl)过多的胃疼。 5、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上图中可以看出: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 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三、经验之谈: 只要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就有H+存在;溶液显碱性,就有OH-存在。另外,盐溶液并不一定显中性;用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也并不一定就是偏小。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