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5篇智慧书屋-USQ369IS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5篇朗读,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创作诗歌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开想象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旨在通过声音、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来传递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朗诵技巧:
1. 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诵前,务必彻底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图。
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诗歌的精神。
2. 分析诗歌结构: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模式。
了解哪些部分应该慢读,哪些部分应该快速朗诵,以及在哪里停顿或加强语调。
3. 掌握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朗诵成功的关键。
学习使用腹部呼吸,保持声音稳定,避免断断续续或失去控制。
4. 语音练习:练习清晰的发音和适当的语调变化。
注意元音的饱满和辅音的清晰,使听众能够容易理解你的朗诵。
5. 情感投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中,让听众感受到你所传达的喜怒哀乐。
情感的真挚流露能够增强朗诵的感
染力。
6. 肢体语言: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朗诵效果。
肢体语言应该自然、协调,不应过于夸张或造作。
7. 眼神交流:如果可能的话,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
这可以帮助建立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增加朗诵的吸引力。
8. 排练和修正:多次排练,不断修正你的朗诵方式。
可以录音或录像自己的朗诵,然后审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9. 适应环境:熟悉朗诵的场地和设备,比如麦克风的位置和音响系统的布局。
10. 穿着打扮:选择合适的服装和仪表,以符合朗诵的场合和诗歌的风格。
通过以上技巧的练习和应用,你可以提高朗诵诗歌的水平,更有效地传达诗歌的魅力。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想朗读有感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
了解诗歌: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诗歌,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诗歌解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及其情感。
熟悉词语:诗歌中有些生僻或古怪的词汇可能会让学生不知如何发音或者理解。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读音,同时解释词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学生可以试着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感受诗歌情感。
比如可以教学生在不同情绪下进行朗读练习,以此加深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把握语速节奏:正确的语速,以及音乐般的节奏感很重要。
教学生如何通过掌握语调、语气、音量、节奏等技巧来表达好诗歌中不同的情感。
反复朗读:学生可以多次朗读同一首诗歌,不断调整语速、语调、音量等因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和理解自己的表达。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1)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理解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牵挂。
(2)让学生对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一个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那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古人在这一天会思念远方的亲人。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1)讲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重阳节,“忆”是思念的意思,“山东”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
(2)逐句讲解诗句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指他乡,“异客”指在他乡生活的客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独自在他乡漂泊,是一个外地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每到过节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是远远地知道。
诗人远远地想到兄弟们都在登高。
中班好听的诗歌朗诵教案

中班好听的诗歌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朗诵诗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适合中班学生的诗歌,如《小蜗牛》、《小兔子乖乖》等。
2. 准备音乐播放器,播放适合的背景音乐。
3. 准备小道具,如花朵、小动物玩偶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比如,可以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然后引入诗歌朗诵的话题。
2. 介绍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老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诗歌朗诵,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可以通过举例子、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
3. 学习具体诗歌选择一首适合中班学生的诗歌,比如《小蜗牛》,向学生逐句朗读,并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练习。
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练习和交流。
5. 朗诵比赛安排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作为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6. 总结和展示在比赛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欣赏其他同龄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诗歌朗诵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朗诵技巧也有所改善。
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朗诵时表情不够丰富,语气不够生动。
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
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供欣赏诗歌的机会,让他们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小学生诗歌朗诵教案

小学生诗歌朗诵教案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夏家庄镇中心学校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魏涛活动一: 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幼儿园儿童诗歌朗读教案与诗歌鉴赏活动方案

幼儿园儿童诗歌朗读教案与诗歌鉴赏活动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诗歌朗读和鉴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诗歌,孩子们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设计一份既有趣又有效的诗歌朗读教案和鉴赏活动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活动方案和个人观点三个方面,为大家共享如何打造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教案设计1. 朗读教案① 目标:培养儿童朗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② 内容:- 选择适合幼儿园儿童的诗歌,例如《小兔子乖乖》、《捧一把稻穗》等。
- 分段朗读,引导孩子掌握语调和节奏。
- 利用角色扮演或道具辅助,增加趣味性。
- 鼓励孩子加入动作或表情,增强互动和参与感。
2. 鉴赏教案① 目标: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② 内容:- 选择富有想象力和幻想性的诗歌,如《月亮船》、《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 借助图书、图片等辅助材料,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 引导孩子们自由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二、活动方案1. 诗歌朗读比赛① 活动内容:举办诗歌朗读比赛,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朗读表达能力。
② 活动流程:- 组织孩子们集体朗读几首经典诗歌,增加气氛。
- 分阶段进行朗读比赛,设置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
- 评委老师要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
- 为优胜者颁发奖品并进行表彰,鼓励他们更好地参与诗歌朗读。
2. 诗歌鉴赏展示① 活动内容:举办诗歌鉴赏展示,展示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② 活动流程:- 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或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 活动现场设置诗歌鉴赏区域,让家长和其他师生参与欣赏。
- 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选,鼓励他们进行更多创意的表达。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阶段的诗歌朗读和鉴赏活动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热爱。
教师在设计教案和活动方案时,可以多多借鉴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语调和节奏来表达诗意,让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对于想要在诗歌朗诵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提升诗歌朗诵能力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节奏和语调。
节奏是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而语调则是指音调的高低变化。
在朗诵诗歌时,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调整节奏和语调。
有些诗歌需要慢慢地朗诵,让听众感受到深沉和悲伤的情绪;而有些诗歌则需要快速、轻快地朗诵,传递出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其次,要注重表达技巧。
在朗诵诗歌时,除了要注意节奏和语调外,还要注重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适当地运用停顿、强调和音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和感情。
例如,在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时,可以用柔和、抒情的语调;而在表达强烈的愤怒或激情时,则可以用高亢、激昂的语调。
此外,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运用。
声音是朗诵的基础,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够让诗歌朗诵更加出色。
要注意清晰地发音,不要含糊不清。
同时,要注意音量的控制,根据场合和诗歌的要求来调整声音的大小。
在以大声朗诵为主的场合,可以使用较大的音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而在需要柔和、细腻的朗诵效果时,要注意轻声细语,给人一种亲密和私密的感觉。
另外,要注重身体语言的运用。
身体语言是诗歌朗诵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以帮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
通过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让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具体。
例如,在描绘飞鸟翱翔的诗句时,可以用手臂伸展、翅膀扇动的动作来配合朗诵,增强形象的可视性和感染力。
最后,要多加练习和磨炼。
诗歌朗诵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磨炼的艺术。
通过不断朗诵不同类型的诗歌,可以提高对节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同时,要多听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诵作品,学习他们的技巧和表达方式,借鉴他们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朗诵水平。
总的来说,诗歌朗诵技巧是提升诗歌表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掌握节奏和语调、注重表达技巧、注意声音的控制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过程。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读诗歌要有一定的格律,要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朗读的作用
二、注意朗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
三、讲究朗读的速度
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试读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
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
地方要用中速。
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开头两句是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诗人途中遇赦的欢快心情,读时应加快速度,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四、突出朗读的停顿
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显示语法结构,有时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有时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
教学时,我选择一些古诗,进行录音后放给学生听,再让学生跟读,了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春晓》教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当然,朗读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作出自己认为更妥当的停顿。
五,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
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
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总之,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
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