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电池正负极篇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之二

t时t明 t
5
t■t木 ■一
●—U ■■ 缔● tt 膏址幢
●●■ ●,■ ,鬟 ●巷' t熏纛■ t
t 簟 十^● ^ ■■—● 【 ■膏曩奎 囊 ■■木
图片选 自贝恩资 本统计 资料
插 电 式并聃 合动 办客车 系 绽结 构 圈
5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 势
尽 管 新 能 源 汽 车行 业 的发 展 面 临 很 多 问题 与风 险 ,
由政府主推转为市 场驱动 ( 电式混合 动力成 为企业共 插
识 );政策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地方政府将成为补贴和
系统” ;余下的D / C ( CD 直流/ 直流变换器 )、电磁离合
2 2 8/9
器 、电动空调等 ,对应于右图中的 “ 其他附件”。 从前面描述可 以看到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 的关键
于蓄能 ,锂电池材料 回收和再利用 (9 % );特殊用途 5
整车 ,包 括纯 电动机 场 场地 车等 ;软 件行 业 ,包 括 电动车 辆智 能 电网软件 。
厂独立开发或主导开发 ,少有独立供应商。
第 二 ,电机 及 控 制 系 统 :交 流 异 步 电机 ,特 点 是 成
本低 ,体积大,效率低;永磁同步电机 ,特点是成本高 ,
行业研究 / 能 汽 行 研 报 之 新源车业究告二
之后 推 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2 0 年科技部又 推出 了 09 “ 十城千辆”计划。通过这一系列的计划 ,国内新能源汽
扶植的主角 ;关注重点 :由重视节油率和行驶距离 。转为
重视可靠性和安全性 ,普及速度 :零部件成本不断下降 i
以上 左 图是 新能 源汽车 产业链 图 ,右 图是 目前 采 用主流技术路线 ( 插电式混合动力 ) 的新能源客车 的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报告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着长期迅速增长的机遇。
最新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率将达到30%,其中中国的普及率可能超过40%。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份额的主导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要通过整合、创新和扩展来不断优化。
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是电池,也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最大贡献因素。
此外,电池容量和性能也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因此,电池生产合作关系和技术创新成为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
据国际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分析师表示,随着石油价格的回升和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逐渐降低,电动汽车将在2025年达到价格可接受,并在2038年达到成本竞争优势。
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2025年左右获得价值并实现浪潮。
当电动汽车普及时,车辆和充电设施的互通性也将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在制定标准和安全方面发挥作用,以确保充电设施的互操作性。
尽管目前的充电设施数量已经不断增加,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方面仍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在相对慢速的充电方式之外,将建立快速充电站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
专家认为,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预测,整个产业链将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尤其是在电池领域,厂商研发新技术,确保高性价比和长寿命,是带领产业更快发展的关键。
此外,需要强化车辆和充电设施的互通,以确保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能够轻松找到合适的充电设施,并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更加愉快。
总之,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机遇。
然而,产业链中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并实现普及。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产业链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危机的不断严峻,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它们以清洁、高效、低碳的特点,成为了新一代汽车产业的主角。
为了应对环境和能源危机,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而中国也不例外,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基地之一。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1.政府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能源和环境双重目标的关键产业之一,各国政府都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购置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给予税收减免和补贴,扩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激发了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2.技术升级和车型普及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具有能源节约、环保、安全等众多优势,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同时,新能源汽车品类不断丰富,除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外,至今还有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也更青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普及率不断攀升。
3.行业合作和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涉及多个产业链条的综合型产业,其中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充电设施、车身和智能化等多个领域,为整个产业链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合作与创新。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加入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来,为行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1.新能源动力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新能源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始终离不开新能源动力产业链的支撑。
目前,新能源动力的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能源动力还需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转换器、电动机等零部件。
这些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产业链的核心和基础。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而油耗和尾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交通工具,正在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热门目的地。
本篇报告将深入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市场供需情况,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现状1.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015年起,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8万辆,同比增长3.1倍,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100.3万辆,同比增长3.9倍。
而2019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下滑,过去十年的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明显趋势。
2. 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中国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
2017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推广主要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费、限制传统燃油汽车等方式实施。
这些政策的落地,大大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也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技术创新。
3.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地推进技术创新和开发。
从纯电动汽车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再到燃料电池汽车、智能出行、智能设备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在持续变革和升级,逐渐实现从单一领域的突破到多领域综合渗透。
4. 新能源汽车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果除了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提升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例如,中国在一些城市建设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站,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同时,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共享汽车企业也在合理布局城市,为用户提供贴心的服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分析产业链分析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池以及下游整车,充电桩和运营三个环节。
中游环节电池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正极材料种类较多,包括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三元锂,三元锂主要指镍钴锰酸锂NCM,也包括小部分的镍钴铝酸锂NCA,对应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钴矿、镍矿以及锰矿等;负极主要以石墨材料为主,包括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等,隔膜主要以聚烯烃材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为主,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六氟磷酸锂。
电控环节主要是控制类硬件与线速,电机上游主要是永磁材料与硅钢片,原材料分别为稀土与铁矿石。
下游传统车基数高,虽然新能源车增长快但中短期渗透率仍低,下游对产业链中上游带动效应显著,中游持续扩产能,上游供不应求;整体而言,当前下游环节渗透率较低,按2023年我国汽车生产2811.9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51.7万辆,下游环节渗透率为1.8%,按2023年我国汽车生产3500万辆(年均增长5%),新能源汽车生产200万,2023年下游渗透率提升至5.7%。
虽然中短期下游弹性较低但下游对中游以及上游环节的带动较为显著,中游环节锂电池处于持续扩产能阶段,而上游原材料钴矿,锂矿、镍矿等均属于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尤其是钴国内较为稀缺,2023年全球钴矿产量为10.1万吨,产量增速由过去的10%以上下滑至3.06%,我国钴储量仅占全球1.11%,属于钴资源短缺型国家,每年需求的80-90%钴原料需由刚果进口补给。
电池环节成本占比最高,技术与成本核心在正极;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来看,电池成本相对整车环节占据42%,电机电控成本占比相近,电机和电控分别占据10%以及11%。
传统能源汽车中发动机与变速器构成核心动力总成部件,成本占比约占整车的30%,而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60%,大幅超越传统整车。
电动汽车三元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

电动汽车三元锂电池产业链分析报告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三元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安全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本文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及其产业链情况。
一、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三元锂电池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高的比能量和较长的寿命。
同时,三元锂电池能快速充放电,具有超高安全性,且无污染。
这些特性使三元锂电池成为了现代电动汽车首选电池。
目前,大部分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一些混合动力车都采用了三元锂电池。
另外,三元锂电池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领域。
二、三元锂电池产业链情况分析三元锂电池产业链由锂、磷酸铁锂、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模组等多个环节组成。
1.锂资源锂是制造三元锂电池最主要的原料,其主要分布在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等地。
而中国的锂资源开发较为薄弱,大部分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支撑电池工业。
2.正极材料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三氧化二钴、镍钴锰酸等。
目前,国内主要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3.负极材料三元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炭、过程硅等,也包括氢化钛、碳纳米管等辅助材料。
炭材料的供应商主要有赛迪尔、浙江哈瑞等。
4.电解液、隔膜电解液和隔膜是三元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液主要由丙烯腈、碳酸二甲酯、氟化锂等物质混配而成,国内主要供应商有广东高升、东莞大地等。
隔膜则主要有美都、芜湖长发、上海圣才等供应商。
5.电池模组电池模组是三元锂电池应用于汽车等领域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冷却、密封等多个环节组成。
目前,国内主要的电池模组制造商有BYD、宁德时代等。
三、三元锂电池产业链面临的挑战1.锂资源的局限性和供应不足锂资源是制造三元锂电池的基础,但是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国内锂资源开发较为薄弱,大部分需要通过进口。
同时,全球锂矿产业集中度较高,只有少数控制了占全球市场的大部分。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汽车行业中的一股新力量。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整个汽车市场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
本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研究,并引述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
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已经达到了500万辆以上。
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就高达50%以上。
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厂商也在增加投入,推出了更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例如,特斯拉在2020年成功推出了Model Y等多款新车型。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目前,国内外主要车企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各品牌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系列。
同时,政府政策的不断加强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在中国,“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提高了门槛,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三、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部件——电池技术一直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高。
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企业均在电池技术上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在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和续航时间上有所进展。
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问题的解决,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整程度日益提高,新的产业格式逐渐成熟。
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不仅涉及到汽车行业本身,还涉及到能源、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造车、核心部件电池生产、充电设施建设、回收利用等已经成为新的产业链。
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也逐渐提高。
例如,特斯拉车型上配备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转向、刹车和加速等操作,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电池正负极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电池正负极篇正极材料正极:目前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O)锰酸锂(LMO)镍钴锰多元材料(NCM也成三元材料或者高镍材料)钴酸锂(LCO)。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30%左右。
负极: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15%左右,目前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碳、锡基、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合金类和纳米级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虽然营收不错,但是国内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厦门钨业等公司做的都是毛利不高的三元材料为主。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主要是碳,难度不高,价格也平稳,不大会有爆发式增长,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杉杉股份,该环节盈利能力一般。
说明:LFPO:磷酸铁锂LMO:锰酸锂NCM:镍钴锰多元材料LCO:钴酸锂锂申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四种技术路线: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
业界对正极材料性能的考量,主要从 5 个方面:安全性(Safety)、能量密度(Energy)、功率密度(Power)、成本(Cost)、循环寿命(Life),其中能量密度对应续驶里程,功率密度对应输出功率及充放电速率。
钴酸锂主要应用于消费类小型电池。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LMO锰酸锂和三元镍钴锰(NCM)的各项性能最为均衡,综合性能好的优势。
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
但安全性能稍逊,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BMS)的要求较高。
磷酸铁锂(LFP)的安全性能最优,能量密度最高。
作为正极材料最优提供给公交大巴车是最优选择。
大巴士90%以上都是磷酸铁锂电池。
2016年3月中旬工信部明确表示,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考虑,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由于技术原因,国内产能都以出货量为优势,主要生产三元材料和锰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磷酸铁锂产能较少。
国内上市公司主要提供的正极材料为三元镍钴锰NCM和锰酸锂为主. 由于产能过剩,毛利率非常低正极材料主要国内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厦门钨业、格林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电池正负极篇
正极材料
正极:目前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O)锰酸锂(LMO)镍钴锰多元材料(NCM也成三元材料或者高镍材料)钴酸锂(LCO)。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30%左右。
负极: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15%左右,目前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碳、锡基、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合金类和纳米级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虽然营收不错,但是国内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厦门钨业等公司做的都是毛利不高的三元材料为主。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主要是碳,难度不高,价格也平稳,不大会有爆发式增长,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杉杉股份,该环节盈利能力一般。
说明:LFPO:磷酸铁锂LMO:锰酸锂NCM:镍钴锰多元材料LCO:钴酸锂
锂申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四种技术路线: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
业界对正极材料性能的考量,主要从 5 个方面:安全性(Safety)、能量密度(Energy)、功率密度(Power)、成本(Cost)、循环寿命(Life),其中能量密度对应续驶里程,功率密度对应输出功率及充放电速率。
钴酸锂主要应用于消费类小型电池。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LMO锰酸锂和三元镍钴锰(NCM)的各项性能最为均衡,综合性能好的优势。
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
但安全性能稍逊,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BMS)的要求较高。
磷酸铁锂(LFP)的安全性能最优,能量密度最高。
作为正极材料最优提供给公交大巴车是最优选择。
大巴士90%以上都是磷酸铁锂电池。
2016年3月中旬工信部明确表示,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考虑,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由于技术原因,国内产能都以出货量为优势,主要生产三元材料和锰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磷酸铁锂产能较少。
国内上市公司主要提供的正极材料为三元镍钴锰NCM和锰酸锂为主. 由于产能过剩,毛利率非常低
正极材料
主要国内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厦门钨业、格林美。
杉杉股份子公司湖南杉杉从2013年开始湖南杉杉连续三年位居国内正极材料销售量首位,目前产能3万吨/年。
2015年湖南杉杉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0.2亿元,实现销售量约8000吨。
全年正极材料销量约15000吨。
当升科技,年产能10000吨正极材料。
当升科技给6大巨头的5家供货。
三星SDI、LG化学、三洋能源、深圳比克和比亚迪。
厦门钨业有5000吨正极材料的产量、振华科技和格林美也有极少涉及(不展开)。
杉杉股份
杉杉的材料业务囊括正极材料
国内材料厂商主要供应ATL、BYD、力神、国轩等国内企业和在华日韩企业。
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占业务比例在2015年上半年超过61%
说明:LFPO:磷酸铁锂LMO:锰酸锂NCM:镍钴锰多元材料LCO:钴酸锂
但是杉杉股份锂电池业务中以LCO和NCM为主,这个两部分毛利率有限。
当升科技
当升科技成立于2001 年,是国内首家锂电正极材料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矿况研究总院。
公司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究、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锂
电正极材料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目前正极材料产能达10000 吨/年。
当升科技2015年的主要正极材料是三元材料NCM532和NCM622正极产量分别是4000吨和6 000吨。
归母公司净利润1300多万元。
由于毛利率不高,公司积极拓展智能装备业务。
当升科技92%的正极材料的营收产生了52%的毛利。
主要原因是正极材料技术难度不高,三元材料毛利率低。
其他:
厦门钨业:目前正极材料产能为5000吨/年。
主要正极材料是钴酸锂和三元材料。
格林美(002340):正极材料(主要也是三元材料)占其收入的30%左右
河南科隆新能源:目前有正极材料产能9000吨。
其中三元材料产能3000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5000吨/年、磷酸铁锂产能1000吨/年。
深圳市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能达到7500 吨每年
湖南瑞翔目前产能达到15000吨/年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巴莫的销售量达到6500吨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是碳,难度不高,价格也平稳,不大会有爆发式增长,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杉杉股份,该环节盈利能力一般。
负极: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10%~15%左右,目前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碳、锡基、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合金类和纳米级负极材料。
市场竞争格局:负极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于日本和中国,二者的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95%以上,其中,中国的出货量达到68%以上。
日本的主要负极厂商为日立化学、日本JFE、三菱化学、日本碳素,这些厂商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定位中高端,并以人造石墨为主。
国内市场方面,主要的负极厂商为深圳贝特瑞和上海杉杉,此二者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杉杉的占比将近20%,遥遥领先行业第三名。
深圳贝特瑞的主要产品为天然石墨,杉杉以人造石墨为主。
技术路线:未来3-5 年依然以石墨化碳材料为主流,人造石墨性价比最高。
目前主
要以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为主,两者的市场份额占90%以上,其中人造石墨市场
份额在50%左右。
杉杉股份
目前杉杉股份负极材料产能 1.5 万吨,现在已经启动产能3.5 万吨的负极材料项目的建设,投产后产能达到 5 万吨。
在盈利方面,由于产品毛利率不高,净利润近两年连续下滑。
当升科技
当升科技负极材料产能为6000吨/年。
中国宝安
中国宝安(其前身深宝安是国内第一家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公司,旗下拥有包括中国宝安、马应龙、宝安地产三家上市公司以及二十多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旗下子公司深圳市的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负极材料的龙头企业。
深圳市的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开始涉足模式西产业,是全球石墨负极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贝特瑞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材料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