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4)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5)逆城市化是指,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在提高。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大
起步时间
城市化
水平
目前速度
主要表现或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
(2)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规模,功能。
(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出现,还出现了。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 概念:人口转化为人口
即三个转化过程:地区转化为地区
活动转化为活动
(2)主要表现为:①增加;
②比重上升;
③增加;
④规模扩大;
(3)主要标志:比重上升,衡量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
D.城市化的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5、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6~7题。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课前预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及商业的出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 城市热岛 水汽凝结核,故市区降水一般比郊区多
试题调研
练出高分
科学城:筑波(日本)
筑波
科学城:班加罗尔(印度)
班加罗尔
科学城:中关村(中国)
中关村
大学城:牛津大学城(英国)
牛津大学城
大学城:剑桥大学城(英国)
剑桥大学城
大学城:呈贡大学城(中国)
呈贡大学城
旅游城市:大理
大理
旅游城市:丽江
丽江
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第一阶段
城市化过程
上海市城市化过程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针对性练习
1.该图表示一个区域的城市从t1到t4的发展变化过程, 该过程反映的是 城市化 过程;衡量当地城市化水平 的主要标志是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D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 逆城市化 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大城市规 模迅速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 家则普遍较低
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城市 18世纪工业 功能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城 革命以前 乡相对独立
第二阶段
工业革命 以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 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两个出现”:出现了百万以上 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 现“科学城”、“大学城”和旅 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精品
35
二、非选择题 7.(2014盐城三模)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
精品
36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12年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水域 陆地
滩涂
未利 用
1991
48.0 8
14.4 7
18.7 2
0.34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
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精品
11
拓展延伸 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城市,箭头表示人口的迁移方向)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图 形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表
市,乡村地域转变为 现
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中心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
迁往郊区
0.21
9.65
7.96
0.35
0.22
(12)0描12述长417江.8 三9角.8洲9 地1区77.城2 市0化.04水平0.的03空间231分.9布特6.3征5及0成.3因3 。0.01
(2)简述上海市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
精品
24
强化训练 (2013年安徽文综)如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 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精品
25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1985~1995年,城市化发展速度较 慢,1995~2010年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 30%以上,从柱状图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 三产业比重增加,说明此时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参考答案: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1:6-3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1:6-3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3)采猎文明时期, 山林 、河湖沿岸、 海滨 等地因为接近天然的“食物仓库”,成为早期乡 村聚落较理想的场所。农业文明时期,便于耕作 的 平原 地区,因适宜耕作而形成了更多的乡村 聚落。
(4) 战争、 行政 、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 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传统的家族 观念,导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 同姓相聚的乡村 聚落。
治理 对策
理 对 策
依靠
市规划以约束力 科学技术力量 ,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深化探究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治理措施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治理措施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
合理布局大
大 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 使城市环境 气污染较重
气 尘;工矿企业排放的 质量日益下 的企业,实
自然 污 烟气;汽车、飞机、 降,危害人 行集体供暖,
环境
染 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 排放出的尾气
们的健康
建立绿化隔 离带
问题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
影响人体健
建立污水处 理厂,实行
污 生活污水、城市地面 康和动植物 污水限量排

径流
的繁殖
放制度
社会 环境 问题
固体废 弃污染
噪声污染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难 度,扩大失
业队伍
工业生产发 展、建设规 模扩大、源自 民消费水平果,最不可信的是
( D)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
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2)根据调查实验结果,研究小组提出降低城市 洪水频率的建议,合理的有(双选) ( AD ) A.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完善排水系统 B.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在老城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留有充分的绿 化空间 D.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现有水面的保护治 理

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第6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第6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纲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含义、标志、意义看现象判进程特点借助统计图表分析,进行考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绘制分析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结合过程演变图示,进行考查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表现理解逆城市化现象研究城市用地状况变化,进行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城市发展中的特殊现象,进行考查主要的城市化问题解释城市热岛、内涝现象聚焦城市建设中的新尝试,进行考查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联系水循环、大气环流等内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划分特点工业革命前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工业革命后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特别提醒]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

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②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易误点拨]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20讲 城市区位、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优质课件 鲁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20讲 城市区位、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优质课件 鲁

社会经 济因素
城市区位
举例
交通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 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 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大运河沿岸_扬__州___、济宁 等城市的兴衰
首都、省会等地吸引人口 __合__肥__作为安徽省省会发
政治
分布
展成为特大城市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 经济、政治、_交__通___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过程
1.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划分
特点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_单__一___;多以__政__治__ 产业革命前
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_扩__大___,功能扩展;成为区域 产业革命后
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大
城市发展迅速,_特__大__城__市__和大城市带出现,形成了 “二战”后
9

--

10



+:人口增加 ++:大幅度的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大幅度的人口减少
发展阶段 Ⅲ Ⅳ Ⅴ
3.表中Ⅰ、Ⅱ、Ⅲ、Ⅳ、Ⅴ依次表示( ) A.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 C.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D.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4.(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 动数据制作而成。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C.山地地区
B.平原地区 D.沟谷地区

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课件

2.解决措施 控制 城市规模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7-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2019·天津五县区二模)天津市早在1906年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四
是 降低( 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
关闭
A3..B城市4.中D 心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D.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解析-9- 答案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间 安装植的被电)对线城提市供环能源境的的,影电车响运主行要时是不( 会排放) 污染物,对城区大气污染没
A有.影缓响解。城第区2交题通,轨拥道堵复绿工程有利于保护城市植被、增加植被面积,从而
B增.强减植轻被水对污气染候的调节功能,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关闭
C1..A城市2.空D 间结构更加复杂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
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
第3~4题。
3.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关闭
A第.3城题市,考化查水城平市化主要
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城镇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城镇化

课时47城镇化1.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意义及表现意义表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使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2.世界城镇化进程(1)时间进程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主要特点问题发展新趋势A:初期阶段低于30% 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发展水平缓慢提高B:中期阶段3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快速发展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加速发展,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C:后期阶段超过70%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中心城区再现衰落迹象增速趋缓,出现逆城镇化现缓甚至停滞象(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 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大小大较小原因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镇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镇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思路点拨】 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距离市中心10千米附近 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由1990年约0.3万人/平方千米增长到2010年 约1万人/平方千米,增长最大。第(2)题,从图中1990年与2010年 的曲线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市中心附近的人口密度降低,而郊 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1990年人口主要居住在市区附近,随着城 市化进程,郊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等,使一部分人由 市区向郊区迁移,增大了郊区的人口密度,说明住宅区和工业区 向郊区扩散。 【尝试作答】 (1)D (2)D
精品课件
素能提升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与应用 典图示例
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析图表 强应用
精品课件
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
精品课件
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
精品课件
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
精品课件
判读方法 1.观察城市人口比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1、图2),曲线图要 注意斜率及转折点,柱状图要注意柱的高低起伏变化,根据图推 断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的快慢,并分析原因。 2.观察城市数量(面积)的变化(图3),要注意看用地规模、城市 数量、交通线路等有关信息的变化,由此推断城市的发展变化, 并预测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观察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或迁移方向(图4、图5),看清坐标 含义、明确表达内容;城市圈层间人口、产业迁移图要看清迁 移的方向、迁移的数量、产业部门等,推断城市化发展的阶段 并分析其原因。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
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精品课件
拓展延伸 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城市,箭头表示人口的迁移方向)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图 形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表
市,乡村地域转变为 现
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中心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
迁往郊区
精品课件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加大 。
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
②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 逆城市化现象

5.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实现合理用地、
节约用地以及
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①对乡村: 耕地 面积减少。
精品课件
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以前 工业革命以后
二战以后
特点 数量 少 ,规模较小,功能较 单一,多以 政治职能 为主, 城乡相对独立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 中心,城乡差距 逐渐扩大
生产力水平空前提 高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 市和 大城市带 ,还出现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 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回答(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或小城镇
精品课件
小试牛刀 (2014年四川文综)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 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精品课件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世界 新技术革命促 进了生产力水平的
许多专业化
城市
提高
精品课件
三、城市化 1.定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转化
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人口增加
2.表现
城市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精品课件
4.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 进程 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 迅速增加 ,大城市带出现。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精品课件
【思路点拨】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 多,中心城市地价高,当地农民修建“握手楼”用来出租以增加收 入。第(2)题,因地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的周边,说明因中心城 市地价高,房价昂贵,人们只得去房租相对较低的周边农村居住。 【尝试作答】 (1)D (2)B
精品课件
第1课时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精品课件
梳理整合 素能提升
考点深化 演练提能
精品课件
梳理整合
梳主干 理脉络
一、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 剩余农产品 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 劳动。 2.集市形成与发展: 手工业 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3.集市发展为城市:商品 生产和交换 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市 政设施建设的发展。 点拨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 形成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②对城市
a.水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 地面下沉 。b.海水入侵导致
地下水水质恶化。c.大城市迅速膨胀导致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d.形成城市热岛。
精品课件
点拨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精品课件
考点深化
Hale Waihona Puke 解疑难 提知能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
表解考点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时空差异。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精品课件
考纲考情
确目标 明考向
考纲展示 1.城市的空间结构 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 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 特点;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 的影响。
考情考向 1.纵观三年新课标地区对本单元试题考查看,主 要对城市功能区与城市规划等知识,与生活实际 联系紧密、社会关注度大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能 力的考查。 2.从命题角度看,试题常以区域图、模式图或相关 城市化统计图、数据资料为信息载体,考查知识的 应用、信息的提取、问题的论证。 3.备考应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素材,进行知识的 运用训练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精品课件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表解考点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合理的城市 化能充分发挥城市做为区域“龙头”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不合理的城市化会对地理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
见附表
精品课件
小试牛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