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创世大神(女米)洛甲神话文化遗产之抢救、保护与研究

合集下载

创世神话中妹洛甲的神格及其地位的嬗变

创世神话中妹洛甲的神格及其地位的嬗变
第2 6 卷 第5 期 2 0 1 3年 l 0月
文 山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W ENS HAN UNI VERS I 1
V0 1 . 2 6 No . 5 Oc t . 2 0 1 3
创世神 话 中妹洛 甲的神格及 其地位 的嬗 变
潘 雪玲
( 普洱学院 中文 系,云南 普洱 6 6 5 0 0 0 ) 摘要 :壮族女神姝洛甲 ( 云南壮族称为 摩洛 戛 )是壮族的创世大神,在神话 中她承担着重要 的职 能, 但她在整个壮族神话谱系 中的地位几经改变。这里主要探寻她在壮族神话 中所具有的职能及其地位 的变化。
行 分析 。

老虎做王 ;地面是中界 ,妹洛甲做王 。 很古 的时候 ,世 上人没有姓 ,妹洛 甲生病 了, 她根据儿女们带来的礼物分别赐姓 , 送桃子的姓陶, 送李子的姓李 ,送谷米的姓侯 ,送鸟的姓陆等。 妹洛甲给万物定性 ,如判老虎一生只生一个仔 , 公鸡无 “ 鸟” , 狗负责看门, 母牛一年只发一次隋等 。 她还教人们 唱山歌 ,定七月十四 日为敬岩节 ,教人 们种谷子 ,树木 , 织布等等。
妹洛 甲见大 地 毫无 生气 ,便想 起 造人 来 。她 撑开两脚 ,站在 两座大 山上 让风吹着 自己的身体 , 肚 子 就膨 胀 起 来 ,于是 撒 尿 和泥 捏 了许 多 泥人 , 四十九天后变成 活人 。但这些人不分性别 ,姝洛甲 便 到树林里采集杨桃和辣椒 ,向人群 中撒去。这些 活着 的泥人便来抢 ,结果抢 到辣椒 的是男人 ,抢 到 杨桃的是女人 。 2 . 很古 的时候 ,宇宙 分为 四界 t上 面是 天界 , 雷公 做王 ;水底 是下界 ,图额做 主 ;森林 是边 界 ,
有 白 。她 送 花 给 谁 家 ,谁 家 就 生 孩 子 ,送 白花 就 生

论文化始祖神话传承中的“不变”——以壮族神话中布洛陀、姆六甲关系为例

论文化始祖神话传承中的“不变”——以壮族神话中布洛陀、姆六甲关系为例

论文化始祖神话传承中的“不变”——以壮族神话中布洛陀、姆六甲关系为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言,之所以成为传统文化,就是因为其中优秀的东西或某些合理的内核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特征。

壮族神话中关于“布洛陀”与“姆六甲”的叙事虽然出现诸多变化,但其中许多母题或文化内涵却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一、“布洛陀”“姆六甲”的文化始祖性质没有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布洛陀”还是“姆六甲”行为处事的重新建构,还是关于二者的不同讲述语境以及看似千差万别的情节表达,其作为文化祖先的原型意义的本真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布洛陀”、“姆六甲”既是壮族文化传统中积淀形成的具体的文化祖先形象,也是特定社会形态下一个特定群体形象的代称,这与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上所塑造的女娲、炎帝、黄帝、蚩尤、尧、舜、禹等始祖形象异曲同工,从观念上分析,都是指特定的类型的人而不是具体的人。

它既具有人类学意义,也具有符号学价值。

这种对文化始祖的塑造源于古老的神话记忆和客观的历史真实,也是后世神话传承中通过再解释再创造不断进行文化叠加的结果。

一是神话关于“布洛陀”、“姆六甲”形象的生成,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来历与体征。

许多神话都采用了几近相同的创作手法,如布洛陀、姆六甲都有“神奇的出生”母题,无论是“从天降”“花中生”“神婚生”的姆六甲,还是“感生”“卵生”“源于特定地方”的布洛陀,这些不同凡响的产生就意味着他们是“神”而不是“一般的人”,正因为不是凡人,所以才能成为值得荣耀的人类始祖。

甚至在特定的具体情节中还透露出明显的祖先崇拜意识,如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布洛陀的传说》中说,布洛陀携妻子“母洛甲”下凡。

以及流传于广西田阳县一带的神所说的,布洛陀与姆洛甲一起从天上降到田阳县敢壮山。

这类“天降”母题从一定程度上暗合了“王权神授”“首领(帝王)身为天子”的传统史观。

关于瑶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瑶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瑶的神话故事有哪些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等地。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神话故事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于瑶族神话的故事。

一、天降石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瑶族的祖先们在瑶山上居住。

他们崇拜大自然,把山水和森林视作神圣。

一天,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正好落在瑶山边的一个草地上。

瑶族的祖先们认为这块石头是天神赐予的宝物,他们将它捧到家中,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石。

祖先们相信,阿石是一个女神的化身。

瑶族的祖先们将阿石当做神灵供奉,族人们为她修建了一座庙宇。

传说,每当瑶族面临困难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阿石就会天降神力,保佑他们度过难关。

据说,当年有一次,瑶族遭受了一场瘟疫的侵袭,村民们被疾病折磨得无法忍受。

他们纷纷前往神庙,向阿石祈求救助。

就在祈祷的那一瞬间,瘟疫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都康复了。

从此以后,瑶族把阿石视为救星,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表达对女神的感激之情。

二、瑶族创世神话瑶族的创世神话中讲述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

为了保护人类的平安与幸福,天神特意赋予了一位精灵仙女以指引人类道义的重要使命。

这位仙女叫瑶姬,她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无尽的智慧。

瑶姬闲逛在人间,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并传授他们各种知识和技能。

她教人们种庄稼、制作器具、医治疾病等等。

大家对瑶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越来越深,一时间,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瑶族的部落。

然而,仙界的嫉妒之神得知了这一消息,心生不满。

她找来了一只怪物,命令它将瑶姬带回仙界,并以惩罚的方式对待她。

可是,瑶姬拒绝返回仙界,她深爱着人类的世界,决心与他们共同生活。

怪物遵从天神的命令,试图将瑶姬强行带走。

战斗在瑶族部落爆发,人们用尽全力保护瑶姬。

最终,瑶族人战而胜之,击败了怪物,保卫了瑶姬。

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战斗,瑶族人们建造了一座纪念碑,将瑶姬的形象雕刻其中。

这个纪念碑被瑶族奉为神圣,每年瑶族人都会到纪念碑前祭拜,表达对瑶姬的感激之情和敬意。

布洛陀神话传说

布洛陀神话传说

布洛陀神话传说篇1:两山传说布洛陀的传说广泛在壮族地区流传。

但各地的壮族地区,也有不同版本的布洛陀传说。

在广西田阳,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

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也是他创造的。

这里曾经是他栖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

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布洛陀旅游文化节很古很古以前,田阳这个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草木,没有人类,没有生灵,广渺的大地空空无物。

而早就有了生灵的苍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气沉沉,很早就盘算着派人到凡间繁衍人类,创造人间世界。

终于有一天,上帝决定派布洛陀与母勒甲下凡,创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与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于二月初一启程。

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萝筐,萝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子,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

……一天,二天。

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飘到了田阳上空。

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

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

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

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

但是迟了。

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

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间耸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壮家第一山“敢壮山”。

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敢壮山顶,站在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

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

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

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

教育神话起源的故事

教育神话起源的故事

教育神话起源的故事导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有很多。

比如:女娲造人、在伊甸园里它们都是对人类进化的错误解释。

但是,对于这种错误的解释,有的人们还是坚信不移,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着超凡的魅力。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教育神话起源的故事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育神话起源的故事盘古神话不仅包融着宇宙的开辟,也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由来。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几乎都与有关人类起源于何处的故事联系一起。

在中国各民族中,也广泛流传着这种追溯人类来源的神话。

无论中国盘古神话,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及中国各民族的神话,在追溯人类来源的问题,无不涉及“泥土造人”的母题。

大地是万物之母。

然而,在她生产出来的一切物种中,只有人类,才知道谁是自己的真正母亲。

“盘古神话”对天地万物、宇宙及人类起源的解释虽然不免幼稚,但它却是人类童年时期以天真、好幻想的大脑认真思考后的产物。

它是严肃、合理的,是无数成人智慧的结晶。

这个解释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人们接受。

就充分说明了它的价值。

然尔,对自然与人类起源的“盘古”式的解释,并不是华夏民族特有的现象,而是早期人类原始思维共有的一种特征。

如果把盘古和印度创造万物的神话作一个比较,这一点也就会更为明显。

印度神话说:“最初,此世界惟有水,水以外无他物,水产生了一个金蛋,蛋又成一人,是为拍拉甲拍底,实为诸神之祖。

”于是,诸神产生了,天地万物以及人类产生了。

这位印度的“拍拉甲拍底”与中国的盘古,是何等的相似。

早期的人类对宇宙、天地、人类起源的认识、解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之相应的,一大批被先后创造出来的神灵,经过长期的分化、合并,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以各种不同的姿态、方式主宰着自然界的一切,主宰着人类。

在我国神话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自然生人,即人类是从自然物中出现的。

例如云南佤族的神话,有一种说法人类是从石洞中出来的,所以佤族至今视山上的石洞为圣地,每年举行祭祀。

台湾泰雅人神话说,他们的祖先是从一块岩石中迸出的。

壮族神话传说_神话故事

壮族神话传说_神话故事

壮族神话传说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

所以就有了神话,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壮族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壮族神话传说篇1:一幅壮锦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

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

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

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

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

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

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

老妈妈真高兴啊!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大儿子出发了。

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

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

如果不能,就会丧命。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

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

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

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

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

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民间文学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民间音乐59 Ⅱ—28 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7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5.18传统戏剧181 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09 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广西博白县桂南采茶戏220 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955 226 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俗455 Ⅸ—7 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

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

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

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

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

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

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

田阳敢壮山布洛陀

田阳敢壮山布洛陀

1、含义布洛陀传说是壮民族的创世始祖,是壮族的“祖公”,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壮族的始祖男神,与他同时匹配的是姆六甲,是壮族始祖女神。

按壮族语言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一个知道很多、很会创造的老人。

传说中,他是壮人中最强大的鸟部落的首领,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创世界。

2、历史根据布洛陀诗经的流传情和历年敢壮山朝拜者之众,人们对它的信仰这些方面来考察,经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实地考察,百色田阳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积淀深厚的布洛陀文化。

壮族的布洛陀文化圣地就在广西田阳县的敢壮山。

敢壮山又名春晓岩,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后面,326.7米,相对高度198.9米。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其山体结构曲艮奇特,远看像—头昂首的雄师。

山的中部以下是红壤土,山的中部是石灰岩及溶洞穴,有好个岩洞还是相互贯通,山的顶部是风化的土壤。

敢壮山的来历与布洛陀有关。

敢此字为“硐”“洞”的意思。

敢壮山,意为朝拜壮族祖先的起源山洞。

传说,布洛陀与姆洛甲受玉帝的派遣,于农历二月初一启程,用箩筐挑着五个孩子及镰刀和锄头等用具,乘着玉皇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飘飞到田阳上空。

这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两只箩筐坠落大地,分别落在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形成现在的敢壮山和五子山,锄头和镰刀坠落的地方划开了一道大沟,成为右江河。

除此以外,如今敢壮山上的母娘岩、、将军岩、蝗虫洞、通天岩、、圣水池、祖公庙等景点都与布洛陀有关。

3、贡献“布洛陀是壮族人民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一个人,也是一个知识非常富、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做到的一个人。

”布洛陀是壮族群众崇奉的始祖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

布洛陀创世史诗叙述布洛陀开创天地万物和安排秩序的艰难过程;歌颂布洛陀创世功绩歌谣,是布洛陀的子孙对始祖布洛陀丰功伟绩的由衷赞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