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答卷【标准答案】
环境和发展在线考试答案

环境和发展在线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 经济问题B. 社会问题C. 发展问题D. 政治问题答案:C2.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增长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资源利用答案:B3.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B. 相互对立C. 相互依存D. 相互排斥答案:C4.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
A. 自然因素B. 人为因素C. 社会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B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
A. 政府推动B. 企业参与C. 公众支持D. 以上都是答案:D6.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统一需要()。
A. 政策引导B. 技术进步C. 公众意识D. 以上都是答案:D7. 环境承载力是指()。
A.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容纳能力B. 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容纳能力C. 环境对资源消耗的容纳能力D. 环境对人口增长的容纳能力答案:A8.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
A. 相互促进B. 相互制约C. 相互独立D. 相互对立答案:B9.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B. 相互对立C. 相互依存D. 相互排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包括()。
A. 自然环境问题B. 人为环境问题C. 社会环境问题D. 经济环境问题答案:A|B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经济上的持续性B. 社会上的持续性C. 环境上的持续性D. 技术上的持续性答案:A|B|C3.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表现为()。
A. 相互促进B. 相互制约C. 相互独立D. 相互对立答案:A|B4.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统一需要()。
A. 政策引导B. 技术进步C. 公众意识D. 以上都是答案:A|B|C5.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
A. 资源状况B. 环境质量C. 人口规模D. 技术水平答案:A|B|C|D6.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
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答卷

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005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发达国家CFCs的生产和消费在()年完全淘汰
A.2010
B.2005
C.1999
D.1996
正确答案是:D
2.下面哪个分支不是与非生命科学结合的()
A.遗传生态学
B.经济生态学
C.物理生态学
D.数学生态学
正确答案是:A
3.()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
A.狭义循环经济
B.废物经济
C.广义循环经济
D.垃圾经济
正确答案是:C
4.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那个时期()
A.终止期
B.泛滥期
C.发生期
D.加剧期
正确答案是:B
5.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人()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
A.7
B.5
C.10
D.1
正确答案是:B
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
A.220
B.200
C.180
D.10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水体自净的作用包括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属于物理作用。
2.铅及铅化物是导致四肢麻木和神经错乱的污染物。
3.社会评价不属于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4.将液体用于处理气体中的污染物,使气体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溶解于液体中,或者与液体中的组分进行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物质从气相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属于大气治理技术中的吸收法。
5.电磁辐射属于物理性污染。
6.碳氢化合物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
7.砷是水中污染物中已确定可引起癌症的一种。
8.机械式除尘器常用于二级除尘系统中的预除尘、气力输送系统中的卸料分离器和小型工业锅炉除尘。
9.工业污染是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
1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环境管理的“三统一”方针,而生态效益不包括在内。
11.蛋白质不属于催化剂的组成部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是催化剂的组成部分。
12.生产建筑材料不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的一部分。
13.火山爆发属于第一环境问题,而臭氧层耗竭、城市污染和公害属于第二环境问题。
14.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流经城市的河流至少应满足III类水体的要求。
大气污染物主要在对流层进行稀释和扩散。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生产清洁的产品、采用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能源,以保持清洁的环境。
环境规划的原则包括以生态理论为科学指导的原则、以经济发展为战略依据的原则、区域性原则和预防为主的原则。
土壤的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以及营养元素。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提倡清洁生产、加强规划管理等。
大气氮进入生物有机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物固氮和大气固氮。
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doc

1.下面哪个不属于中国的环境政策()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B.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C.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D.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参考答案】: C2.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人()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
A.5B.1C.7D.10【参考答案】: A3.1992年(),提出到200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A.《京都议定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哥本哈根协议》D.《联合国宣言》【参考答案】: B4.下面哪个属于资源化措施()A.节约资源并减少废物排放B.鼓励消费者使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C.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D.最大化回收废弃物【参考答案】: D5.以湿地保护为对象的是()公约A.华盛顿B.拉姆萨尔C.波恩D.世界遗产【参考答案】: B6.()的基本原则不仅被看作是环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也被看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A.生态学B.生理学C.环境学D.生命学【参考答案】: A7.荒漠化是一个()问题A.个人B.全球性C.国家的D.地域性【参考答案】: B8.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A.1/2B.1/3C.1/4D.1/5【参考答案】: C9.痛痛病主要是食用了含()大米A.镉B.铬C.铁D.甲基汞【参考答案】: A10.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有()A.声B.光C.颜色D.食物链【参考答案】: D11.()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A.植物学B.动物学C.生态学D.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C12.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哪个阶段()A.整个B.工业时代C.农业时代D.信息时代【参考答案】: A13.下面哪个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城市B.农田C.自然保护区D.人工造林【参考答案】: C14.每年()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A.6月17日B.6月5日C.9月23日D.6月16日【参考答案】: A15.关于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是()A.《里约宣言》B.《中国21世纪议程》C.《人类环境宣言》D.我们共同的未来》【参考答案】: B16.2001年5月23日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旨在严格禁止或限制使用()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A.11B.12C.13D.14【参考答案】: B17.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A.太阳辐射B.温度C.二氧化碳D.湿度【参考答案】: C18.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中国2020年单位GDP减排()A.40%-45%B.20%-35%C.40%-50%D.30%-45%【参考答案】: A19.发达国家CFCs的生产和消费在()年完全淘汰A.1996B.2005C.2010D.2016【参考答案】: A20.()生态系统属于过渡生态系统A.森林B.湿地C.淡水D.荒漠【参考答案】: B21.CFCs表示什么()A.氯氟碳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水化合物D.碳氮化合物【参考答案】: A22.()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A.《里约宣言》B.《21世纪议程》C.《人类环境宣言》D.我们共同的未来》【参考答案】: A23.在里约热内卢会议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的指导原则的文件是()A.《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生物多样性公约》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参考答案】: A24.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大气运动等过程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来自()A.核能B.太阳的能量C.风能D.地热能【参考答案】: B25.米糠油事件中的污染物是()A.米糠油B.多氯联苯C.氯化物D.苯【参考答案】: B26.仅是一个框架协议,没有具体的减排目标的协议是()A.《京都议定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哥本哈根协议》D.《联合国宣言》【参考答案】: B27.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排放了大量()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甲基汞化合物D.石油【参考答案】: B28.()是能量流动的载体A.物质B.能量C.自然现象D.宗教信仰【参考答案】: A29.以候鸟等迁徙性动物保护为对象的是()公约A.华盛顿B.拉姆萨尔C.波恩D.世界遗产【参考答案】: C30.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是在()中提出的A.《巴黎协议》B.《巴黎条约》C.《京都议定书》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考答案】: A31.2011年3月的()核事故,造成周围海域及农产品严重污染A.苏联切尔诺贝利B.日本福岛C.日本广岛D.日本长崎【参考答案】: B32.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占生物总质量约()A.5%B.15%C.25%D.35%【参考答案】: C33.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天津大学远程教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机考题库整理

天津大学远程教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机考题库整理一、单选题1、下面哪个不是自然现象(______)(1分)A.地壳运动B.太阳稳定性C.大气力量D.水标准答案:D2、下面哪个不是能量(______)(1分)A.气温B.阳光C.土壤D.引力标准答案:C3、(______)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使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1分)A.环境问题B.经济问题C.社会问题D.自然环境标准答案:A4、21世纪地球表面温度大约以每10年(______)℃的速度上升(1分)A.0.3B.0.5C.3D.5标准答案:A5、仅是一个框架协议,没有具体的减排目标的协议是(______)(1分)A.《京都议定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哥本哈根协议》D.《联合国宣言》标准答案:B6、(______)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1分)A.臭氧层B.空气层C.平流层D.岩石层标准答案:A7、CFCs表示什么(______)(1分)A.氯氟碳化合物B.C.碳水化合物D.碳氮化合物标准答案:A8、(______)原子具有很强的破坏臭氧的能力(1分)A.氯B.碳C.氧D.氢标准答案:A9、“臭氧空洞”首先在(______)发现的。
(1分)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美国上空标准答案:B10、环境的哲学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于(______)而言的客体(1分)A.客体B.主体C.人类D.物质B11、环境的法律定义:影响(______)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1分)A.人类B.动物C.植物D.微生物标准答案:A12、环境科学中的定义: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______)的全体(1分)A.内部世界B.外部世界C.动物世界D.中部世界标准答案:B13、以下哪个不属于自然环境(______)(1分)A.物质B.能量C.自然现象D.宗教信仰标准答案:D14、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哪个阶段(______)(1分)A.整个B.工业时代C.农业时代D.信息时代标准答案:A1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工业化革命后环境污染的什么时期(______)(1分)A.发生期B.加剧期C.泛滥期D.终止期标准答案:A16、下面哪个发生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环境污染的加剧期(______)(1分)A.骨痛病B.米糠油C.光化学烟雾D.水俣病标准答案:C17、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那个时期(______)(1分)A.发生期B.加剧期泛滥期D.终止期标准答案:C18、20世纪世界发生了(______)大公害事件(1分)A.4B.6C.7D.8标准答案:D19、水俣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______)(1分)A.中国B.美国C.日本D.韩国标准答案:C20、引起水俣病的污染物是(______)(1分)A.甲基汞化合物B.甲基橙C.二氧化硫D.镉标准答案:21、马斯河谷事件是发生在地方(______)(1分)A.比利时B.日本福岛C.美国宾夕法尼亚D.英国标准答案:A22、伦敦烟雾事件中患什么疾病的人最多(______)(1分)A.消化疾病B.呼吸疾病C.传染病D.骨质增生标准答案:B23、痛痛病主要是食用了含(______)大米(1分)A.镉B.铬C.铁D.甲基汞标准答案:A24、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排放了大量(______)(1分)A.B.碳氢化合物C.甲基汞化合物D.石油标准答案:B25、米糠油事件中的污染物是(______)(1分)A.米糠油B.多氯联苯C.氯化物D.苯标准答案:B26、2011年3月的(______)核事故,造成周围海域及农产品严重污染(1分)A.苏联切尔诺贝利B.日本福岛C.日本广岛D.日本长崎标准答案:B27、《增长的极限》明确地将环境问题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到(______)的高度来加以认识。
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6月新生答卷

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6月新生-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马斯河谷事件是发生在地方()
A.比利时
B.日本福岛
C.美国宾夕法尼亚
D.英国
正确答案是:A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工业化革命后环境污染的什么时期()
A.发生期
B.加剧期
C.泛滥期
D.终止期
正确答案是:A
3.生物圈中主要元素的()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A.作用
B.循环
C.转换
D.流动
正确答案是:B
4.下面不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A.氯氟烃
B.哈龙
C.二氧化碳
D.溴甲烷
正确答案是:C
5.1992年(),提出到200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
A.《京都议定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哥本哈根协议》
D.《联合国宣言》
正确答案是:B
6.以下哪个不属于自然环境()
A.物质
B.能量
C.自然现象
D.宗教信仰
正确答案是:D。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
18. ABCD
19. ABC
20. ABC
三、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生物能
3.土壤污染
4.二氧化碳
5.生态系统多样性
6.氟利昂
7.同设计、同施工、同投产
8.二氧化碳
9.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A.公平性原则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加大森林砍伐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2.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3.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4.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5.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5.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低碳试点城市?()
A.北京
B.上海
广州
D.成都
6.以下哪种行为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A.乱砍滥伐
B.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7.以下哪个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A.风能
B.水能
C.核能
D.生物能
8.以下哪种垃圾处理方式最环保?()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电大考试环境学考题及答案题库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1至2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4分,共44分)
1、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
2、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环境水利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
4、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异有哪些?
5、简述生态平衡的含义?
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7、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8、在环境水利中,水体与水有何不同?
9、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10、为什么说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
11、水质本底的含义与作用?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3分)
1.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二是。
2.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能力的一种表现。
3.生态系统的功能由、和三部分组成。
4.水资源要用和两个指标衡量。
5.在水质指标中,1L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称为。
6.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河、湖、海等地表水的,植物叶面,使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 ,然后又通过或其他降水形式重返地球表面,从而完成水的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009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发达国家CFCs的生产和消费在()年完全淘汰
A.2016
B.2010
C.2005
D.1996
答案:D
2.环境科学中的定义: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的全体
A.外部世界
B.动物世界
C.内部世界
D.中部世界
答案:A
3.2001年5月23日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旨在严格禁止或限制使用()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A.14
B.13
C.12
D.11
答案:C
4.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A.食物链
B.颜色
C.声
D.光
答案:A
5.雷切尔·卡逊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的科普著作()
A.《老人与海》
B.《摇篮到摇篮》
C.《寂静的春天》
D.《地球家园》
答案:C
6.发达国家从1995年1月停止使用()
A.溴甲烷
B.氯氟烃
C.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