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合集下载

[音乐教育,自然,小学]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音乐教育,自然,小学]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摘要: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出自人类本体的最初生命运动,它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

它不是人类身外之物,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音乐这种独具特色的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一种教学创新,可以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富有强烈求知欲的小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好地探索音乐知识,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多年,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内容详细地论述使小学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的方法。

一、将音乐教育融入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人们的音乐教育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人开始正视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情感陶冶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音乐教育也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将音乐教育融入自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从多方面发掘学生的动力,尊重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从小处着手,从细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美妙之处。

这样,学生的音乐视野才有可能得到拓展,他们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学会探索音乐知识,使自己学习的音乐知识跳脱于课本知识,将音乐融入自然。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音乐知识时,可以扩展音乐领域,多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比如说,在学习《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去户外感受春天之美,看一看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户外音乐活动,学生自己深入地感知了春天的变化,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学习的时候对音乐的感触也就更深了。

快乐音乐——让音乐融入我的生活

快乐音乐——让音乐融入我的生活

快乐音乐——让音乐融入我的生活我一直认为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车上通勤,还是在家里放松,音乐可以让我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

它可以让我舒缓心情,放松压力,甚至激励我勇敢地迎接每一天。

在我看来,音乐是快乐的源泉,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回忆。

对于我来说,必须有一些类型的音乐,才能让我真正地放松和愉悦。

通常来说,像舒缓爵士乐、轻快的流行歌曲以及浪漫的民谣都是我的首选。

我喜欢听一些优美的声音和简单的旋律,让我觉得轻松和开心。

当我听到这些音乐时,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兴起了远离日常烦恼的想法。

如今,我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

无论是在办公室或在家里办公,我总是选择开一些轻松的音乐放松自己。

这种方式有助于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精力和动力。

我发现,当我在办公室里听着音乐工作的时候,我会更加集中,也会更容易完成任务。

我总是意识到,如果我感到疲惫或者失去动力,我应该休息一下,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再回到工作中去。

当我处于压力和困难的时候,音乐也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些非常麻烦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助。

但是,当我开始听那些激情洋溢的摇滚乐、放松的爵士、以及节奏感强的电子音乐时,我就得到了饱满的能量,重新振奋了精神。

我认为,音乐的力量可以超越我们的想象,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困难和压力中走出来。

除了工作和压力,我发现音乐也可以成为我的社交媒介。

可以和朋友分享和交流音乐,将他们介绍给更多的朋友,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参加音乐会。

这种感觉非常棒,因为我们可以一起分享音乐的激情和感慨,并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总之,音乐是我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快乐、放松、充满动力。

它也是我与世界和人们交流的方式。

我相信,如果能够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中,并让自己享受这种体验,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因此,我希望未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充分感受它的魅力,以及通过音乐来拓宽我的视野和思路。

音乐(心得)之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音乐(心得)之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音乐论文之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新课程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将音乐融入自然有一“音乐模仿自然起源说”,即音乐模仿大自然音响产生。

既然音乐源于大自然,那么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回归自然。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我们该怎样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呢?(1)激发音乐兴趣新课堂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呢?——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他是成功大门的钥匙,而它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应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起来的。

大自然是音乐的宝库。

让学生走出课堂,使一颗颗美丽的心飞向旷野,来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竹林中、丰收的稻田里……去聆听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

让他们认识到音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扩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受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出”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地飞翔,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时,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开展音乐活动记得我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手大擂台“的活动,这个班上有一名女同学胆子特别小,平时说话都小心翼翼,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

将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使之回归生活

将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使之回归生活

将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使之回归生活作者:孙吉芳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5期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路径。

伴随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音乐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感陶冶以及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应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出发,贴近生活与自然,强调立足生活经验和场景,实现生活与音乐之间的关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主,强调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艺术创作形式。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努力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生活化,实现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经验、生活场景之间的关联,从生活中习得音乐,获得乐趣,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不断提升。

一、让音乐教育走出课堂,融入自然我们的课堂怎样让音乐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呢?经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并从中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成绩,与同仁们共勉。

1.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爱上音乐,使其真正融入美妙的音乐当中去。

为使达到这一目的,我经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孩子们来到清澈的小溪旁,听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并启发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说出流水声像大提琴拨奏时发出的声音;树林中风吹树叶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好像碰铃发出的声音;春暖花开的季节带孩子一边闻着花香一边感受演唱时正确的呼吸方法。

贴近生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音乐,启发诱导孩子们不仅是用耳朵去听音乐,更是让他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音乐,让学生用心体会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并经常启发学生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心灵体验。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拓展音乐教育领域传统的音乐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几乎没有离开过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力。

生活中感悟音乐 音乐中品味生活

生活中感悟音乐 音乐中品味生活

生活中感悟音乐音乐中品味生活【摘要】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启发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倾听音乐能使生活更有意义,帮助我们调节生活节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音乐是生活的灵魂,反映着生活中的情感,让我们更加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感悟音乐、品味生活中的音乐,我们能够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深刻理解生活的真谛。

生活中的点滴都是音乐的灵感来源,每一个情感、每一次体验都会成为我们创作音乐的灵感。

让我们在生活中感悟音乐,在音乐中品味生活,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因音乐而更加美好。

【关键词】生活、感悟、音乐、品味、灵魂、情感、启发、内心世界、意义、节奏、丰富、多彩、真谛、灵感来源、点滴。

1. 引言1.1 生活中感悟音乐在现代社会,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喧嚣的城市中,人们常常借助音乐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成为音乐的灵感来源,而音乐也常常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引导者和启示者。

通过倾听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波动,领悟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

音乐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片刻的安慰,在孤独的夜晚感受到温暖和安慰。

生活中感悟音乐,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到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情感变化,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们与世界、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2 音乐中品味生活每一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有的悲伤动人,有的欢快明快,有的平静深沉,这些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会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共鸣。

通过欣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懂得如何面对和表达这些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生活的美好。

在音乐中品味生活,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

让音乐回归幼儿生活,让音乐装点幼儿生活

让音乐回归幼儿生活,让音乐装点幼儿生活

让音乐回归幼儿生活,让音乐装点幼儿生活让音乐回归幼儿生活,让音乐装点幼儿生活音乐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陪伴每个人度过一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幼儿的生活中有了音乐才快乐,音乐更能将幼儿的童年变得美丽、多彩。

在淡化学科、追求整合、探究主题活动的今天,但是在教师与家长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了、动手能力强了,知识面广了,更能说会道了,但是歌声少了。

在孩子们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阿杜、周杰伦的歌我都会唱的。

真正陪伴孩子们的音乐更少了。

这对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而言似乎缺了些什么!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音乐活动,在头脑中重思考与新构建全新的“音乐教育观。

”:必须让音乐回归幼儿生活,更要音乐装点音乐的生活。

一、让音乐活动的目标关注幼儿的生活在实践中我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一学期孩子们会唱了几支歌,会跳了几个儿童舞,会做几个音乐游戏,而应该是将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关注幼儿的生活:即注重幼儿对生活中美的敏感性,培养其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健全与和谐的发展。

其中强调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审美感受,我们教师应该借助音乐让幼儿发现体验生活的美。

二是表达创造,教师重视幼儿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应创设环境并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态度、情感与追求。

最终在音乐与幼儿生活的链接中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让音乐活动的内容走入幼儿的生活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在一个个轰轰烈烈的主题中,音乐活动显得很苍白、孤寂。

在原先的音乐活动中很少有恰好适合该主题的音乐,更少有梳理主题经验、提升主题情感的音乐。

于是我在思考,应该优化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内容应当置与主题情境下,最富有美的意蕴,最能体现童趣和最富有时代精神。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想法,于是自己尝试寻找、更多的是改编创编音乐。

如:在《多彩的秋天》主题中,由于季节的内容更多的是偏向科学、社会的领域,在认识季节特征的同时如何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对秋天的情感?为此,我又从孩子对秋天的兴趣与视角出发,使用家喻户晓的传统歌曲《小娃娃跌倒了》《小小鸡》的旋律,改变成与秋天有关的歌词《听》,《秋姑娘》,歌词中除了有秋天的季节特征,还有欢迎秋天、四季轮回等内容。

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让受训者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小学音乐教师网络研修培训。

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网上培训,专家讲座引领,有教学实地的考察,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等。

以下是我参加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一、灵魂的升华音乐是一种崇高而深刻的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的安心坚守岗位,这是道德的底线。

只有安心教育事业,才能思变发展,这是生命的意义。

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学生、给学生什么教育、给学生什么影响这都是教师的责任。

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期间,我永远铬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他让我更安心地从事教育事业。

二、幸福的事业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存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关注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

教学要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

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要用一双锐利的眼,去把握与发现学生的生命律动,唤醒学生内在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

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人的需要。

然而人的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来实现。

幸福在教育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老师的幸福。

教学过程中要有幸福接受教育之后的人更要有幸福。

三、生命的旋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把爱与知识播送给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健康、个性地成长。

引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给他们旋律人生,享受人生旋律。

印象最深的课程是程露霞老师为我们传授了许多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洛兹教育体系、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受益极大。

中班音乐用音乐感受自然的美好

中班音乐用音乐感受自然的美好

中班音乐用音乐感受自然的美好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也是中班幼儿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好。

本文将介绍中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借助音乐的力量,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韵律。

首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自然主题的音乐,例如《春天在哪里》、《小河流水》等,来引导幼儿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听歌、跟着节奏拍拍手、摇摇头,激发他们对自然节拍的兴趣。

同时,可以拿出绘本让幼儿们自由地欣赏插图,尝试模仿书中的自然元素,如风吹树叶、细雨纷飞,加深他们对大自然节拍的认识。

其次,音乐活动中的舞蹈环节也可以让幼儿通过肢体的移动来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扭动身体,模仿自然的动作如花开花落、草摇风吹等,让幼儿们通过舞蹈来感受自然的美妙。

此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简单的乐器让幼儿们亲手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可以带来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让幼儿们用手指轻敲、拍打,模仿自然的声音。

例如,可以模仿雨滴,通过轻轻敲打铃鼓,让幼儿们感受到雨水的律动。

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自然的音调,如鸟鸣、风声等,通过声音的变化让幼儿们更好地体验自然的美好。

最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们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创造力的发挥,表达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音乐器材,如木琴、手风琴等,让幼儿们自由地演奏、弹唱,创作属于自己的自然乐章。

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们共同创作音乐故事,通过故事情节和音乐元素的结合,将自然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以上的音乐活动,中班幼儿们可以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他们不仅能够通过音乐与自然产生联结,还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与喜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真正地成为了中班幼儿们感受自然美好的桥梁,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自然之爱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用音乐去感受自然、热爱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论文之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新课程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将音乐融入自然
有一“音乐模仿自然起源说”,即音乐模仿大自然音响产生。

既然音乐源于大自然,那么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回归自然。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我们该怎样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呢?
(1)激发音乐兴趣
新课堂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呢?——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他是成功大门的钥匙,而它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应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起来的。

大自然是音乐的宝库。

让学生走出课堂,使一颗颗美丽的心飞向旷野,来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竹林中、丰收的稻田里……去聆听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

让他们认识到音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扩展音乐领域
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受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出”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地飞翔,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时,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开展音乐活动
记得我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手大擂台“的活动,这个班上有一名女同学胆子特别小,平时说话都小心翼翼,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告诉她,你可以请一个小伙伴一起唱。

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我发现胆小的她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我便进一步引导,”你们的歌声真动听,大家都陶醉了,你可以单独再来一曲吗?“教室中,掌声再次响起。

面对同学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我也及时投予了信赖的眼神,当我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时,我顿时感觉爱心是可以融化冰雪的。

二、从生活中提炼音乐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因为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是一种不具想的艺术,音乐的这样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
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

(1)模拟化的音乐
美国的科尔曼经过进行”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设计了一套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让儿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
为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平时看起来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开动脑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自制、自编、自演。

比如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的”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的”云锣“或”碰铃“、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的”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的”鼓“等等,还有几串钥匙(当作串铃)和一叠撕成条状的报纸(作沙槌用)。

在教学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

(2)时事化的音乐
音乐总是有而发,总是应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而产生。

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总是在不断地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为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当适当
增补、穿插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顺应时事潮流的教学内容,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

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伴随着出现了一些特有音乐现象,比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如在”非典“盛行期间,一部部感人肺腑的音乐作品问世而生。

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一句句牵动每个人心灵的歌词,真真实实的反映了人们的情感。

我便借助这个主题,请学生关注电视中看到和听到的关于”非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及影视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欣赏、评价。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学生对音乐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想,音乐的学习应该是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而不应该是死守着枯燥的课本,唱着让人不理解的音符。

让所有的学生以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

因此,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让音乐课堂变成音乐的乐园,使学生成为乐园里”快乐的小精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