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应用效果探析

合集下载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交通事故、摔跤、高墙坠落等外伤情况。

该种骨折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剧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已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中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操作和更为安全的保障。

对于该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尚需深入观察和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选择和指导,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前术后对比、并发症观察和临床效果评价的系统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日常临床中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后续进一步改进治疗策略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在考虑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1.3 方法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详细记录手术方案以及术前术后的对比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1. 患者选择标准:对于符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适应证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风险评估进行合理筛选。

2. 手术方案: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和固定方式,包括手术部位、植入物选择等。

手术过程中严格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前术后对比:对患者进行术前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术后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估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手术技巧分析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手术技巧分析

第9卷第2期黑龙江科学V 〇l. 92018 年 1 月HEILONGJIANGSCIENCEJanuary 2018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手术技巧分析王小勇(黑龙江仁芯医院,哈尔滨150056)摘要:分析对脊柱骨折者开展后路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选择2016年8月一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 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病患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外侧植骨融合术,分析临床效果。

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8.0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8 < 0.05。

两组患者的术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存在明显差异,8 <0.05。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Obb 角改善程度更好,8 <0.05。

对脊椎骨折患者开展后路内固定法治疗,能取得显著成效,有助于重建神经功能,改善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骨折;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687. 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8646(2018)02 -0078 -02Therapeutic effect of posterior fixationwith internal fixationon spinal fractures and analysis of operative skillsWIAO Xiao-yong(Heilongjiang Renxin Hospital, Harbin 150056, China)Abstract ;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fixation for spine fractures. 100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fixation and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ateral f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analyzed. In the control group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8. 0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 00%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obse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8 < 0. 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 edge and the height o f the trailing edge,8 < 0. 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Obb angle of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better,8 < 0. 05. Posterior fixation of patients witli vertebral fracture treatment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results,help to r ebuild the nerve function,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disease,which is worth to further promote.影像证实,患者确诊,符合我国卫计委颁布的关于该疾 病诊断标准。

探究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

探究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

探究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脊柱外科急诊,其治疗方法因骨折类型、患者病情及年龄等因素而异。

传统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如前路手术和脊柱融合术等,但手术后创面大,术后疼痛强烈,术后康复慢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后路内固定术是将螺钉和钢板或者钢棒插入患者的脊柱,通过紧固将骨折的背段固定。

在手术中,医生通过X光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并在定位后实施内固定术。

手术结束后,患者可以从疼痛中迅速恢复,并且能较快地重新行动和进行康复训练。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在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似,如螺
钉偏移,椎间隙压缩,椎管狭窄及神经根受压等,但这些风险在手术中可被最小化,通过
完善的预操作工作和术后监测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总之,后路内固定术在治疗脊柱骨折中的疗效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且具有显著
优点,对于那些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尤其适用。

然而,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对于后路内
固定术的选择请确保在医生评估基础上,结合患者整体情况而定。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初步分析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初步分析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初步分析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为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

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88%(31/32),对照组优良率为81.25%(26/32),观察组优良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脊柱骨折在现代骨科临床中非常常见,造成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暴力、交通事故伤以及意外坠落伤等[1]。

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为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

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经过CT/x线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11±2.36)岁,致伤原因:14例车祸伤、10例坠落伤、8例压砸伤。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治疗方法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

手术过程中,患者采取仰卧位,通过后路暴露椎弓根、椎间孔、椎板等部位,将螺钉、钢板等内固定材料植入椎体内,使椎体恢复原有形态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椎体骨植骨融合,进一步加强椎体稳固度和骨愈合速度。

二、临床疗效1、手术成功率高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较高。

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恢复速度快由于椎体得到较好的稳定,患者的恢复速度往往比较快。

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恢复正常活动,避免了长时间的卧床和等待。

3、骨愈合速度快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还可以进行椎体骨植骨融合,增强椎体稳固度和骨愈合速度。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椎体骨愈合,缩短恢复期。

4、术后效果稳定由于内固定材料的植入,椎体得到很好的稳定。

患者术后不易出现再次骨折等并发症,术后效果比较稳定。

三、注意事项虽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较为显著,但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等,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手术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材料,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3、术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保证患者早日恢复正常活动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安全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材料,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进 行 I期 后 路 手 术 减 压 、 复位 、 植 骨 融合 内 固定 。 观 察 所 有 患 者 的神 经 功 能 恢 复 情 况 , 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 治疗效果。 蛄 果 所 有 患者 术后 给 予 6—1 8个 月的 随 访 , 术后 其 神 经 功 能 均 有 1~ 3级 恢 复 , 2— 4 个 月 植 骨 融 合 。 结 论 胸 腰 段
I _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5年 1 2月 ~ 2 O 1 1 年 l 2月 我 院 收 治
级 患 者 术 后 提 高 到 c级 2例 , D级 4例 ; C级 患 者 术 后 提 高 到 D级 5例 , E级 3例 ; D级 患 者 术 后 均 提 高 到 E级 ; E级 患 者 术 后 均 恢 复 正 常 。患 者 的骨 折 复位 情 况 见 表 1 。
示均被压缩在 1 / 2~ 2 / 3 , 平 均后 凸 角 2 8 。 , 均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 1 6 7例 患 者 胸 腰 段 脊柱 骨 折 复 位 情 况
管狭窄。按照 D e n i s 对骨折类 型 进行分 型 , 其 中压 缩骨 折 4 0
例, 爆裂骨折 l 2例 , C h a n c e 骨 折 9例 ; 按 F r a n k e l 对 脊 髓 损 伤
・ 3 7 9 3・
后 路 手 术 内 固定 治 疗 脊 柱 骨 折 疗 效 观 察
尚 博 , 郑建 红 , 方继锋 , 张 劫 ( 山 东省聊 城 市第二 人 民 医院 , 山 东 临清 2 5 2 6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后 路 手 术 内 固 定 治 疗 脊 柱 骨 折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选 择 6 7例 胸 腰 段 脊 柱 骨 折 患 者 , 对 其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一、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原理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椎弓根螺钉、椎弓根钩、椎体螺钉等内固定物将受损的脊柱块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使其能够愈合并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

融合术则是通过在受损椎体之间植骨、植骨替代物或应用射频、激光等技术创造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环境,促进椎体的愈合。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适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脊柱裂等疾病。

其手术方式多样,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螺钉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和椎体螺钉联合内固定等。

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①胸椎、腰椎骨折伴有椎间盘脱出或椎体后缘缺损、椎间隙狭窄等情况;②患者反复腰痛症状明显,MRI检查或CT检查显示有明显椎弓根刺入神经根、椎管狭窄等;③CT扫描显示明显椎弓根崩裂、横突基底部缺损;④既往胸椎、腰椎手术史的患者,尤其是已植入椎弓根螺钉或椎体螺钉的患者。

1. 疗效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主要疗效是通过固定术复位骨折块,保持椎体稳定,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脊柱前后、侧弯畸形,纠正脱位畸形,缓解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创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椎体稳定的内固定环境。

通过固定术愈合和融合术巩固,使患者能够迅速康复。

2. 并发症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术后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术后还可能出现内固定融合失败、植入物松动、融合钢板断裂等内固定材料相关的并发症。

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应该充分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3. 优势分析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该手术可以有效地稳定椎体,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神经症状,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于复杂性和严重性骨折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骨折处的压力,促进椎体持续愈合和融合。

探究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

探究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

探究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后路内固定术已经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后路内固定术是一种通过后路进钢板螺钉将脊柱骨折部位加以固定的手术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稳定脊柱,保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并减少患者的疼痛,使其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

本文将从手术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和手术效果等方面对后路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作用进行探究。

1.手术适应症(1)脊柱骨折稳定性不高,脊髓受压症状明显或者存在管柱不稳定的情况;(2)椎间盘损伤或骨折伴有椎间盘移位或压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3)经过onservative治疗后,骨折部位的疼痛和畸形仍然存在,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4)骨折部位向后移位的程度较明显,病人有后侧柱受压的症状;(5)顽固性脊柱骨折,无法通过onservative治疗有效缓解症状者。

2.手术前准备(1)完善的术前检查:在进行后路内固定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等等,以便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2)病态椎体的选择:在进行后路内固定术时,需要选择病态椎体,即严重骨折或病变的椎体,作为手术切入点。

(3)手术器械和材料的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外科手术刀、钢板、螺钉、骨水泥等等。

(4)手术方案的详细制定:在进行后路内固定术时,需要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骨折部位、钢板和螺钉的数量和型号、手术切入点等等。

3.手术步骤(1)身体定位:进行手术前,需要确定患者的身体定位,接受全身麻醉。

(2)手术切口:通过后路的方式进行手术,选择患者双侧腰椎中线的背侧作为手术切口。

(3)病态椎体的准备:在确定了手术切口之后,区分出椎板和棘突,采用电动切割器等器具修整。

(4)椎弓根脊柱螺钉的钻孔:首先进行椎弓根脊柱螺钉的钻孔,钻孔前需要选择正确的角度和方向。

(5)加压板的铆合:在完成钻孔之后,需要将加压板,并钉好铆钉以加强骨折部位的支撑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应用效果探析
后路手术中脊柱骨折脱位的类别主要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可分为:1、椎体单纯压缩骨折;2、椎体粉碎压缩骨折;3、椎骨骨折并脱位;4、附件骨折包括关节突,椎板,椎弓根,横突、棘突骨折,可有椎间小关节脱位。

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

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或火器伤。

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治疗不当的单纯压缩骨折,亦可遗留慢性腰痛。

临床表现:1、外伤后脊柱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压痛。

2、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

如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

标签: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
一、脊柱骨折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1.脊柱骨折的发病机理
少数患者自高处跌下,足或臀部着地,脊柱猛烈前屈;或当弯腰工作时重物冲击头,肩或背部,脊柱骤然前屈致伤,这种屈曲型损伤多发生在第一、二颈椎、下颈段、胸腰段和第四、五腰椎部位,绝大多数的脊柱骨折脱位属屈曲型,患者由高处仰面跌下,背或腰部受阻,使脊柱过度后伸或前额遭受外力、迫使颈部过伸,引起过伸型脊柱损伤。

脊柱骨折脱位发生机理分为屈曲型,过伸型,直接暴力3类。

、根据部位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脱位,按椎骨解剖分为椎体、椎弓、关节突、横突、棘突骨折。

根据脊柱骨折的稳定程度分为:一是:不稳定骨折:指稳定脊柱骨折的因素受到严重破坏。

二是:稳定性骨折:骨折后无移位倾向,如单纯椎体压缩骨折。

根据脊柱骨折有无脊髓损伤可分为:无脊髓损伤、有脊髓损伤合并完全或不完全截瘫者。

2.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1、发热症状: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3.产生休克症状
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ml以上。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

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
可呈紫色、青色或黄色。

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

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如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2、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二、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
1.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复位治疗法
屈曲型脊柱骨折:为最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1)双踝悬吊法:患者俯卧,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将两足徐徐吊起,使身体与床面约45°成角术者用手掌在患处适当按压以矫正后凸畸形,此法复位前可给止痛剂或局部麻醉。

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

(2)攀索叠砖法:此法是一种过伸位脊椎骨折复位法。

先令患者双手攀绳,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双足踏于砖上,然后抽去足下垫砖,让身体悬空(足尖触地),脊柱呈过伸位,医者站在患者腰后,将后凸畸形矫正。

适用于体格健壮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3)垫枕法:使用此法时,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

此法若配合练功疗法效果更好。

适用于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过伸复位后维持整复效果。

(4)攀门拽伸法:此法是使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患者双手攀住木板上缘,用三人在下腰部与双下肢拔伸牵引,医者用双手按压骨折部进行复位。

这是一种非过伸位脊柱骨折复位法,适用于不稳定性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或粉碎骨折,以及老年体弱的患者。

保护。

腰椎损伤时,应避免脊柱后伸,根据需要将脊柱安置于伸直位或略屈曲的位置。

2.固定方法治疗脊柱骨折方案
脊柱骨折脱位整复后,应予以适当的固定。

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

卧床时间3周~4周。

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屬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

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后期保养
1.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后期维护
人体骨折后,骨骼的愈合速度十分缓慢,一般最快的要三个月,慢的也要六个月才能基本康复,有些长达一年二年骨折都难以愈合。

所以在骨折后应适当使用骨伤药物帮助骨骼的生长,可选用修正颈腰康胶囊这类纯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其成分中的牛膝、乳香、伸筋草等有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功效,能帮助骨骼生长愈合,同时配以骨碎补,从根本入手补肾强骨,疗伤止痛,对骨折有事半功倍的疗效。

修正颈腰康胶囊除能有效促进骨骼生长外,还有消肿止痛的效果,能有效帮助骨折患者消除腿部肿胀、疼痛,减少骨折恢复时间。

2.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饮食注意事项
骨折术后患者因对热能及蛋白质的需要量大增,但患者进食量却有所减少,容易造成营养缺乏。

对于这类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营养治疗,以使创伤早日恢复。

较轻骨折患者的固定术后,早期即可经口摄取食物。

但选择食物时要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有利于骨折的修复和愈合。

术后患者由于活动减少,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经口摄入食物应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进行调整,并尽量做到供给易于消化而富含营养素的饮食。

骨折等创伤固定术后,组织的修复和生长将消耗较多的钙、镁、锌等矿物和微量元素,应注意从静脉或食物中给予补充。

结语
本文就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手术技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应用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参考文献
[1]苑德明.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7(20):82.
[2]冯龙庆.脊柱骨折患者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73-74.
[3]牛丽君,胡继平,孙博,崔亮,李小伟.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