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选择的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单次腰麻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单次腰麻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临 床
医 学
单 次 腰 麻 在 老 年 人 下 肢 骨 科 手 术 中的应 用
黄春 燕
( 苏省 无锡 市新 区 医院麻 醉科 江 江苏 无锡 24 0 ) 100
【 要】 摘 本文 通过 小 剂量 布 比卡 因腰麻 用于老年 人 下肢 手术 的观 察 , 讨老 年 病人 小 剂量 单 次腰麻 的 效果及 其安 全性 。 探 【 键词】 关 布比 卡 因 腰麻 老年
【 图分类号 J 6 4 中 R 1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编 号 l 6 4 o 4 (o oo () 0 2 O 文 1 - 7 2 2 l )3a一0 6 一 l 7 使术后恢 复更 快 , 症少 。 ) 刺损伤 小 , 穿刺针相 对较细 , 并发 (穿 2 腰麻 也 避 免 了硬膜外穿束针对 穿刺 部位组织的损伤 。 ) 』 I ( 可控性强 , 3 注药后可通
点:
() 经阻滞完善 、 1 神 镇痛效果确 切 , 了硬膜 外麻醉 的阻滞不全 , 避免
6 2
中外医疗 C N O IN ME IAL TR ATME T HIA F REG DC E N
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J 功能较差者) 。 本文通过小剂量布比卡因
腰麻用 于老年人下肢 手术的观 察 , 探讨老年 病人小剂量 单次腰麻 的效 果及其安 全性 。
1 资料与 方法
1 i 一般资 料 . 择 期手术5 例, O 患者年龄6 ~8岁 , S o 0 A AⅡ~Ⅲ , 均行骨科 下肢手
56.
麻醉前常规禁 食禁水 , 留置导尿 , 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O1、 . g
阿托品05I或安定 1m , .I 1 g 0 g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接平衡液 , 麻醉操作前 常规 20 30 q衡液扩容 , 0  ̄ 0mL z ' 视术 中出血情况酌情输血和 补充血浆代 用品, 持续低浓 度给氧 , 常规 监测心 电图 、 血压 、 氧饱和度 。 醉操作 血 麻 取头 稍高脚低 位 , 患者侧 卧 , 选择L ~L或L ~ 间隙用2G , 2 腰穿 针直 入 法穿刺 , 刺 困难者 改侧 入法 , 脑脊液 流 出后 推注 布 药用量少 , 0 ( 局麻 4 不易发生局麻 药

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总结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科2010 年1 月-2014 年1月收治单侧腰麻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0 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

对照组进行2%利多卡因,研究组进行5%等比重布比卡因。

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麻醉起效时间。

结果麻醉后30min 内,研究组MAP 显著高于对照组麻醉后(P<0.05)。

研究组麻醉感觉阻滞、运动阻滞以及达到T10 麻醉平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

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起效时间短、MAP 变化小,可以在临床手术中推广。

关键词: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342-02高龄患者手术中可使用硬膜外麻醉、腰麻、气管插管麻醉等,效果不佳[1]。

本文对比研究等比重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应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抽取我院所在医院骨科2010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下肢手术患者90 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

研究组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79-99 岁,平均年龄:90.1±2.5 岁,体重:51-78kg,平均体重:62.3±5.3kg;对照组中,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龄:78-99 岁,平均年龄:89.7±2.6岁,体重50-77kg,平均体重:62.1±5.2kg。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所有患者术前严格禁食禁水,送入手术室前30min 给予0.1g 苯巴比妥钠与0.5mg 阿托品肌肉注射。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与管理要点有哪些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与管理要点有哪些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与管理要点有哪些【术语与解答】①老年骨科部分疾病其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解除病痛,改善或恢复相关运动器官的功能;②老年骨科手术范围大致包括四肢、关节、脊柱等,临床上以骨折为多见;③随着对运动器官功能研究的进展与手术技能以及器械的改进,其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操作技巧也越来越精细,因此对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也越来越高。

【麻醉与实践】通常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椎管内脊神经阻滞与部位神经阻滞居多,但较复杂的手术,以及出血严重的手术仍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主。

1. 访视与评估①老年行骨科手术多为骨折患者,尤其高龄者常见,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肥胖等合并症,以及长期卧床现象,故麻醉前访视患者应详细了解病情与全身状况以及手术特点,只有做出准确的评估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方能使麻醉与手术顺利平安的进行;②长期卧床老年人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其心、肺代偿功能减退,其全身状况对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风险也随之增高;③高龄患者一般血液黏稠度高,加之长期卧床可因血液浓缩及血流缓慢而引起下肢静脉或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故在其活动、搬运或输液期间可能引起血栓脱落而形成流动的栓子,若栓子阻塞肺动脉,则可导致致命后果,应予以警惕。

2. 麻醉前准备①经术前全面体检与评估,尽量调整好其全身状况,使之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②伴有高血压老年人其抗高血压药物的长期服用可持续至手术日晨;③若患有病窦综合征或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以备安全;④6个月以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择期手术患者应推迟为妥;⑤严重心律失常、有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应控制缓解后再考虑手术。

3. 体位安置骨科手术体位常有仰卧位、侧卧位与俯卧位,无论采取何种体位,由于老年人动、静脉血运流动较差,故体位摆放应自然、稳妥,且垫铺平整、柔软,以防止相关部位压伤等潜在隐患。

4. 上肢手术麻醉方法老年患者上肢外伤性骨折复位固定手术一般都能在臂神经丛阻滞下圆满完成,只是根据不同手术部位而选择不同的臂神经丛阻滞径路,如:肩部或上臂的手术通常选择肌间沟入路方法;前臂、手腕及手指的手术多选择腋窝入路方式(腋路法) ;而肘部手术既可采用肌间沟径路方法,也可选择腋路入径方法。

sa、csea及ea在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sa、csea及ea在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2014年第12卷第4期73取西洋参3克,丹参10克、全蝎3克、蜈蚣2克、乳香6克、没药6克、白花蛇舌草15克、山慈菇6克、黄药子10克、制川乌3克、制草乌3克、制天南星6克、马钱子3克、延胡索10克、重楼10克。

将上述药物制成药末,混合均匀,用凡士林等赋形剂调成糊状,置于胶膏中央,滩涂均匀备用。

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将止痛贴膏外敷于其疼痛部位,然后开启体外高频热疗机进行局部热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60分钟,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2.3 方药分析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较密切的关系。

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个方面,其主要表现是”虚”、”实”两种证候群。

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在治疗癌性疼痛时当采取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

在止痛贴膏中,西洋参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并具有补充人体所需能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丹参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而且可对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全蝎、蜈蚣可祛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而且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全蝎、蜈蚣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乳香、没药可活血行气止痛,而且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水平、保护黏膜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山慈菇可清热消肿散结,近年来常被用于治疗肿瘤。

黄药子可化痰散结,消瘿解毒,其所含的黄药子甲素、乙素、丙素及薯蓣皂苷等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制川乌、制草乌可祛风湿散寒,通络止痛。

制天南星可祛风解痉,散结消肿。

马钱子可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而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制马钱子可散血热,消肿止痛,其水煎液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延胡索可辛散温通,活血行气,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是临床上常用的止痛中药。

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63 期2019 Vol.6 No.6329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路经纬,李 婧(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骨科手术室,山东 烟台 264001)【摘要】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在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出50例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高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5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物用量、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等。

结果 麻醉使用剂量、起效时间、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分别为5.06±1.18 mL 、1.52±0.33 min 、1.12±0.15分;对照组分别为9.24±1.76 mL 、4.36±0.72 min 、4.31±0.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中行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具有麻醉药使用量小、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3.29.01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由于机体功能减弱,身体平衡力降低,在行走过程中容易摔倒导致下肢骨折,而手术是高龄患者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差,因此,应正确选择麻醉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剂量小、麻醉时间长、安全有效等优势,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得到好评[1]。

本文就对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探讨其麻醉效果,具体如下。

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 临床 研 究 】
右 美 托 咪 啶 在 老 年 患 者 下 肢 骨 科 手 术 麻 醉 中 的 应 用
李俊 凯 , 刘 旭, 朱云章
沈阳 1 1 0 0 4 4 ) ( 辽 宁省沈 阳市骨科 医院麻醉科 , 辽宁
【 摘要 】 目的 : 观察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麻醉中的 镇静 效应。方法 : 选择 6 0 例7 1 ~ 8 5 岁、 A S A I ~ Ⅲ 级, 拟行下肢骨科手
术 的老年患者 , 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 ( D组 ) 、 丙泊酚组( P组), 每组 3 0例 。记录麻醉前 ( . 1 1 】 ) 、 椎管麻 醉后( T 1 ) 及 用药后 5 mi n ( ) 、 1 5 m i n
( 1 3 ) 、 3 0 m i n ( T 4 ) 、 6 0 a r i n ( T 5 ) 的M A P 、 H R 、 R R和 R a m s a y 评分 。结 果 : T 3 ~ T 5时 P组 M A P 显著低于 1 1 0 时( P< 0 . 0 5 ) , 也 明显低于 D组 ( P<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0 7— 0 0 4 8— 0 2
老 年患 者下 肢 手 术 多 采 用椎 管 内麻 醉 , 镇 痛 确
管吸 氧 ( 流 量 2~ 4 L / m i n ) , 麻 醉 前 静 脉滴 注 林 格 注
0 m l / k g , 1 3~ 4间 隙行 腰 麻 一硬膜 外 联 合 切, 肌松 完 善 , 但 患者 常 因为清 醒而 处 于恐 惧 与焦 虑 射液 8~1 的状态 , 术 中长 时 间 的 侧 卧体 位 也 会 给 患 者 造 成 很 阻滞 麻醉 ( C S E A) , 蛛 网膜 下 腔 用 药 为 0 . 3 7 5 % 布 比 0 m g , 控 制麻 醉平 面在 T I O以下 。D组 在 手术 大 的痛 苦 和不适 , 因此 , 术 中 良好 的镇 静 与遗 忘非 常 卡 因 1 重 要 。但传 统 的单次 咪 唑安定 静 注与 丙 泊酚 泵 注对 开始 前泵 注 右美托 咪 啶负荷 剂 量 0 . 5 k g , 用 时 为 呼 吸 循 环 系 统 的 影 响 又 很 显 著 。 右 美 托 咪 啶 1 0 m i n , 继以 0 . 5 g / ( k g・ h ) 泵 注维 持 ; P组 按 丙泊

利罗合剂在老年下肢骨科术中的应用观察

利罗合剂在老年下肢骨科术中的应用观察

利罗合剂在老年下肢骨科术中的应用观察摘要: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特点,心脏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差,呼吸系统通气功能下降,肺顺应性比较差,肝肾功能代谢降低,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全麻各种风险也相对较高,如术后肺功能的恢复、谵妄、术后认知功能这方面的影响,也是需要我们大家引起重视的。

所以选择麻醉方式也是手术成败以及术后康复、预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人口老龄化,摆在我们麻醉科面前有很多挑战,老龄增多,老年患者做骨科手术它的比例比原来要与日俱增,比较常见的四肢的骨折,做关节置换的手术老年病人是越来越多,就麻醉而言,对于老年患者到底应该选择哪种麻醉方式?目前来说尽可能采用神经阻滞应该还是主要首选方式之一,它的出发点,就是尽可能对病人的呼吸功能,影响来说应该是最小的。

每一种麻醉方式都有优缺点,关键要看这个病人的情况进行选择,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将一种是单纯使用利多卡因,另一种是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的对半液,选腰2-3间隙作为穿刺点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了效果对比。

方法:下肢或髋关节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A组使用2%利多卡因4ml作为试验量,无全脊麻及其它不良反应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6ml,B组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4ml,无全脊麻及其它不良反应后注入利罗合剂6ml。

两组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

结果:起效时间不同,A组慢于B组;镇痛效果不同,B组镇痛阻滞效果明显优于A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对比后结论:利罗合剂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好,用药浓度降低,镇痛时间长,安全性好,是老年骨科手术优选的方式。

关键词:利罗合剂,硬膜外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

麻醉方法:接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输糖盐水,常规监测血压、血氧、心电监护,如为骨折患者侧卧位健侧患肢在上,一般取腰2--3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硬膜外导管向上置管,小腿骨折可取腰1--2间隙向下置管,穿刺成功后的留管长度2--3厘米,平卧位开始推注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大约5分钟左右观察无全脊麻及其它不良反应后,A组注入2%利多卡因6ml,B组注入利罗合剂6ml,获得满意的麻醉平面后开始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应。

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70—93岁,ASA分级Ⅰ—Ⅲ级,分为CSE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以0.1ml/s速率蛛网膜下隙注0.5%布比卡因1.5—2.0ml,手术1.5小时后硬膜外追加局麻药。

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麻醉平面出现后,无脊麻现象,再注入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5—8ml,比较两组患者痛觉、运动阻滞的异同及不良反应。

结果 CSEA组,注药后2—4min出现麻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3例(占10%)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纠正,CEA组6例(占20%)出现痛觉阻滞不全,9例(占30%)出现麻醉平面超过T10,血压下降。

结论 CSEA、C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但CSEA术中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0.5%布比卡因 2%利多卡因老年【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12-02随着损伤更小的腰硬联合麻醉(CSEA)穿刺针的问世,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有増多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CSEA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应,并于CEA做比较。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股骨颈骨折38例,转子间骨折22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70—93岁,身高150—178cm,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将患者分为CSEA组(Ⅰ组),CEA组(Ⅱ组),每组30例,术前Ⅰ组有12例,Ⅱ组有19例患者合并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术前均不用药。

方法患者入室后用监测仪监测ECG、BP、HR、SPO2,建立静脉通路,在30min内输入复方乳酸钠200-4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选择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临床手术,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 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

标签: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有:股骨头置换、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全髋置换以及截肢等等[1]。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老年患者中需要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2]。

而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身病症,且各机体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3],因此,在进行下肢手术时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该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对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麻醉,并就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骨科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

患者在53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5.7)岁;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41例;合并症中,6例为冠心病,9例为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8例为慢性支气管炎,4例为心律失常;手术类型中,3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4例为全髋置换手术,36例为DHS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将70例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1.2 方法
1.2.1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准备。

具体方法为:叮嘱患者禁水、禁食,并在术前30 min对其进行东莨菪碱(产品名: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136)或阿托品(产品名: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5020844)的肌肉注射。

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立即对其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并对患者的SpO2、BP、ECG等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规范、严密的监测和观察[4]。

1.2.2 手术麻醉
1.2.2.1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麻醉医生取患者脊柱L-2、L-3之间的间隙部位实施硬膜外常规麻醉。

并对患者进行聚明胶肽和林格氏液的静脉滴注。

取患者平卧体位,于患者头侧部位进行置管,严密观察患者的麻醉情况,准备好罗呱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以便于随时进行麻醉维持。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给予其适当的吸氧、输血等治疗[5]。

1.2.2.2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麻醉医生取患者脊柱L-2、L-3之间位置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而后采用25G腰穿针进行腰麻穿刺。

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对其进行适当量的葡萄糖、布比卡因及混合液的缓慢注射,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并对需要维持麻醉的患者进行罗呱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的导管注入[6]。

1.3 比较标准
1.3.1 Bromage 评分①0分:即患者的运动神经完全无阻滞,能够自行的进行大腿运动;②1分:即患者的运动神经略有阻滞,不能自行顺利的抬动大腿;
③2分:即患者的运动神经明显受阻,不能够自行进行屈膝运动;④3分:即患者的运动神经完全阻滞,不能够自行进行踝关节屈曲等运动。

1.3.2 手术麻醉效果①显效:即患者下肢肌肉松弛良好,完全没有疼痛感,不需要辅助麻醉药物;②有效:即患者的下肢在手术中略有疼痛感,但尚可忍受,视情况可以采用少量的镇静止疼药物;③无效:即患者的麻醉阻滞不完全、不彻底,必须要适当增注相应的镇静止疼药物;④总有效率:即(显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0%[8]。

1.4 统计方法
通过运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分析
临床分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以及阻滞完善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比较(x±s)
2.2 两组患者的Bromage 评分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在Bromage 评分中,观察组0分、1分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2分患者持平,3分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总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Bromage 评分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
临床比较分析表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85.71%(30/3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94.29%(33/3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采用哪种麻醉方法进行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看法不一,大部分认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这一观点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其手术麻醉的见效时间、用药剂量以及阻滞完善时间远远少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所用的时间,且在麻醉后的Bromage 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相对于单纯的硬膜外麻醉而言,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方面明显减少,且能够对患者的肌肉、神经等起到完全、迅速的阻滞效果,其手术过程中对罗呱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等维持操作的需求明显降低,降低了对患者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损害作用,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因此,在骨科手术的治疗过程中,应该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为主要的麻醉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手术治疗的正常、顺利。

[参考文献]
[1] 关开华,卢寒冬,梁安伟,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C 反应蛋白及补体变化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4(10):39-41.
[2] 钟信明,穆恒明,刘开敏,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71-172.
[3] 何义文,徐晓科,陈如伟,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193-193.
[4] 姚国华,陈华.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4):365-366.
[5] 才素分,张立涛,杨东红,等.两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
麻醉效果比较[J]. 河北医药,2012,14(17):2590-2591.
[6] 周子戎,王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O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4(9):2140-2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