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易角度浅析中英姓名之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浅谈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

【推荐下载】浅谈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

浅谈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命名有广狭两义。

狭义的命名指的是专有事物的名称如人名、地名、公司字号名、商品商标名等的命名;广义的命名扩展到一般事物甚至普通概念的名称。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

 前者是一般所谓命名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扩展到词源学上去了。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必要时不妨放在一起讨论。

从语言交流的角度看,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译名。

译名可说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概念的再命名,它也应该成为命名学的对象。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

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情色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

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

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中英姓名语言文化特色之对比: 一、中国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

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

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

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

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

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接触。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

 在不同文化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弱化和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姓名差异

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姓名差异

at’s
ank
马康欣 姚祖琴 许玲捷
好听的英文名
Lain爱丽娜,古德语,『高贵』的意思。 爱丽娜,古德语, 高贵』的意思。 爱丽娜 Amanda 拉丁名,其词根表示爱的意思。amanda 拉丁名,其词根表示爱的意思。 表示可爱的人。被描绘为保守,美丽纤弱的女子, 表示可爱的人。被描绘为保守,美丽纤弱的女子, 甜美富有 Demi(法国 一半或小的意思。demi moore是这个 法国)一半或小的意思 法国 一半或小的意思。 是这个 名字的代表人物。人们认为demi是个流行的名字适 名字的代表人物。人们认为 是个流行的名字适 合聪明,美丽, 合聪明,美丽,受欢迎喜欢寻找乐趣的女孩 Emma(古德文 全球的,护士的”,emma被看做 古德文)“全球的 古德文 全球的,护士的” 被看做 是丰满,平常,年长的居家型女人,快乐,文静, 是丰满,平常,年长的居家型女人,快乐,文静, 教养良好, 教养良好,个性依赖 Eva对大部份人来说,eva是个优雅美丽的女子, 对大部份人来说, 是个优雅美丽的女子, 对大部份人来说 是个优雅美丽的女子 也是个很有主见及直接的人,有人则认为eva是性 也是个很有主见及直接的人,有人则认为 是性 优雅的谋略者。 感,优雅的谋略者。 Frieda(老式德语 宁静 的意思。freda被描绘为告 老式德语)"宁静 的意思。 老式德语 宁静"的意思 被描绘为告 朴实,古板的德籍女士,友善,温和, 大,朴实,古板的德籍女士,友善,温和,个性积 极。
全国最搞笑的人名
top1 史珍香 吃屎长大的 所以后面跟自己起 史珍香:(吃屎长大的 吃屎长大的,所以后面跟自己起 屎真香” 名:“屎真香”) 屎真香 top2 范剑 (确实有点“犯贱”) 范剑:(确实有点“犯贱” top3 姬从良 生这家伙的的父母 可能是不要 姬从良:(生这家伙的的父母 生这家伙的的父母,可能是不要 儿女步自己的后尘,所以叫了 鸡从良” 所以叫了:“鸡从良 儿女步自己的后尘 所以叫了 鸡从良”) top4 范统 可能生下来把一桶的饭当奶水吃 范统:(可能生下来把一桶的饭当奶水吃 所以父母眼睛一亮就跟他取名:“饭桶 了,所以父母眼睛一亮就跟他取名 饭桶”) 所以父母眼睛一亮就跟他取名 饭桶” top5 夏建仁 流氓的后代 才出了这个 下贱 夏建仁:(流氓的后代 才出了这个:“下贱 流氓的后代,才出了这个 人”) top6 朱逸群 这个的父母看来在生他之前 以 朱逸群:(这个的父母看来在生他之前 这个的父母看来在生他之前,以 为是要生个十包胎,可惜只生了一个 可惜只生了一个,所以起这 为是要生个十包胎 可惜只生了一个 所以起这 猪一群”安慰一下自己) 个“猪一群”安慰一下自己 top7 秦寿生 (这家伙的父母有自知之明 认 秦寿生:(这家伙的父母有自知之明,认 为自己猪狗不如,所以给儿子其名 禽兽生” ) 所以给儿子其名:“禽兽生 为自己猪狗不如 所以给儿子其名 禽兽生”!) top8 庞光 (可能是从小就得了“膀胱”炎, 庞光:(可能是从小就得了“膀胱” 所以起这名字一毒攻毒!) 所以起这名字一毒攻毒 ) top9 杜琦燕(RI你MD“肚脐眼”) 杜琦燕( 你 肚脐眼” 肚脐眼 top10 矫厚根:(脚后跟 矫厚根 脚后跟) 脚后跟

从姓名翻译浅析翻译中的文化距离

从姓名翻译浅析翻译中的文化距离

从姓名翻译浅析翻译中的文化距离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的作用愈加明显。

而人名翻译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名翻译涉及到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姓名翻译入手,探讨翻译中的文化距离。

一、不同文化中的姓名不同文化中的姓名存在着差别。

例如在中文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在英文和西班牙语中,姓氏在后,名字在前。

此外,一些文化中的姓名可能包含了寓意和意味等,需要进行恰当的解释和翻译。

在进行人名翻译时,可能会出现文化距离的现象。

文化距离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人名翻译中,文化距离表现为将一个名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化中的名字时,可能会导致原名的含义损失、修改、误解等情况。

例如将中国名字“长江”翻译成英文时,可能会被翻译成“Yangtze River”,但Yangtze River并不能传达出长江的含义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换句话说,使用英文名称可能会消除原名的文化背景,使翻译者失去了与文化背景和意义相关的信息和含义。

有时候,文化距离也会导致翻译错误。

例如,在将中国名字“秦始皇”翻译成英文时,可能会被翻译成“Qin Shi Huang”,而不是“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或“the emperor who unified China”。

这种错误可能导致翻译被误解,甚至丧失原名的含义。

三、如何减少文化距离在翻译人名时,要减少文化距离,需要尽可能地将原名中的文化背景和含义考虑在内。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保留原名的发音或字母。

这可以帮助保留原名的音节和拼写,并减少歧义和误解。

2.使用本地化的翻译。

根据受众和传达意图,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尽量保留原名的文化背景和含义。

3.增加解释和注释。

如果必须改变原名,可以在旁边添加说明以保留原名的文化背景和含义。

总之,人名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原名的文化背景和含义有深入的了解,并据此进行恰当的翻译。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姓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文化的媒介。

中文姓名和英文姓名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接下来从中英姓名的构成、命名方式、命名意义和特殊情况几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英姓名的构成中文姓名通常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氏通常放在名字的前面。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姓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姓氏不仅代表一个人的祖宗,还体现了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而名字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命名的。

二、中英姓名的命名方式在中文文化中,姓名的命名通常是非常重视的。

中文姓名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祖辈传承:有些家族会将祖先的名字嫁接在新生儿的名字上,这种命名方式代表了对家族传统和古代文化的尊重。

2. 字取偏旁:许多传统的中国家族将其不同的姓氏和不同的字取偏旁结合,以便更容易记忆和识别。

3. 取格律:某些家族或宗族会使用特殊的格律或规则来命名其后代,这种格律通常反映了祖先的姓名、家族成员的重要性和家族的荣誉。

1. 宗教意义:许多基督徒和穆斯林家族经常是按照圣经或古典古籍进行命名的。

2. 职业或地点:很多英国和爱尔兰的姓氏都源于职业或地名,比如Smith、Baker、Cook,以及London、York等。

3. 传统和家族:英语文化也有许多使用传统和家族的命名方法。

一些家族和宗族经常使用较明显的文字和音节组合来表示特定的家族名,例如,Rutledge、Kennedy、Kennicott等。

中文姓名中,名字通常与其含义相关联。

特定的名称通常传递着特定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意义与名字的音乐相一致。

例如,名字“嘉禧”意为好的品德和幸福,而名字“家乐”意为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在英文名字中,名字的含义通常没有特定的规则。

许多英文名字源于古老的传说或圣经,它们的含义可能与名字的发音无关。

例如,名字John源于希伯来语Johanan,即“上帝仁慈”,但与发音没有太大联系。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作者:陈延琼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9年第07期摘要:姓名是标志一个家族的血缘符号,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西姓名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随着现在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了解不同国家的姓名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避免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障碍,从而引起文化冲突。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中西姓氏的起源和姓名构成上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西姓名;对比分析;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04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7-0029-040 引言姓名不仅是一个家族和血缘关系的象征,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文化的差异。

随着跨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清楚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十分重要。

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饮食文化、婚姻文化、日常理解等方面。

当然也有几篇关于姓氏文化的文献,不过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进行深刻细致的比较分析。

因此,本文将从中西姓名的差异入手,深入剖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希望在跨文化交流中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

本论文试图从中英姓名起源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中英文化差异和原因,希望人们可以对跨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本论文有助于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增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

第二部分是中英姓名在起源和构成上的差异。

第三部分主要根据起源和结构上的差异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和这一差异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结论。

1 中英姓氏的起源和名字结构形式差异中英姓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姓氏起源,二是名字的结构形式。

1.1 姓氏的起源在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氏分别有着不同的含义。

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是区别血缘关系和禁止通婚的标志,人们对于“同姓不婚”是看得极其重要。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 研究》
2023-10-30
目录
• 引言 •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概述 • 汉英姓名语言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对比分析 •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现实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姓名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对翻译学的应用
促进准确翻译
汉英姓名语言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源 语言中的姓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从而在目标语言中做 出更加准确的翻译。
文化传递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通过汉英姓 名语言的对比研究,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传递源语言中的 姓名文化,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国的姓名文化。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汉英姓名语言文化对 比的领域,探究更多文化背景下的姓名语言现 象,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异同,可以 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更多相互理解与沟 通的机会,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汉字姓名语言的特点
汉字姓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背景。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含义和历 史,因此姓名可以反映出个人或家族 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汉字姓名具有独特的音韵和美感。姓名通 常由多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 发音和韵律,因此姓名可以具有独特的音 韵和美感。
汉字姓名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 义。姓名中的汉字往往具有一定的 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福”、“贵 ”、“康”等,代表着吉祥、尊贵 和健康。
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汉英姓名进行对比研究有 助于了解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姓名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中姓名文化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方面。

中国和英国的姓名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在于命名的顺序。

在中国,人们的姓名一般是“姓+名”的顺序,姓氏放在前面,名字放在后面。

而在英国,首先是名字,然后是姓氏。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对于个体和家族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中国,姓氏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所以姓氏放在名字的前面,凸显了家族的地位和重要性。

而在英国,名字是更重要的,它代表了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所以名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更加突出了个体的特征和独特性。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在于命名的方式和含义。

在中国,取名是非常讲究的,名字的含义非常重要,常常取寓意吉祥的名字,如“瑞”、“宇”、“美”等。

而在英国,名字的含义并不是那么重要,许多名字没有明显的含义,只是因为音韵或者传统而取。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名字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

在中国,名字是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的,取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乎人的一生的吉凶祸福;而在英国,名字更多地是一种标识和符号,不一定要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称呼和尊敬的表达上。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称呼非常讲究顺序和尊卑,比如长辈要用“老”来尊敬,朋友之间要用“小”来亲昵。

而在英国,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更多地是用名字,没有那么多的修饰和尊卑之分。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社会关系和尊重的表达方式不同。

在中国,我们非常重视对长辈和上司的尊敬和尊重,称呼很有讲究;而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平等和自由,称呼更多地是用名字,不那么讲究尊卑。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来看。

在中国,女性通常在婚后会改用丈夫的姓氏,表示对丈夫家族的尊重和依附。

中英姓名跨文化论文

中英姓名跨文化论文

中英姓名的跨文化探析摘要:姓名是人类文明特有的现象,是所属文化系统的载体和镜象,是各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姓氏来源和人名取法受一定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英姓氏起源、姓氏主要来源、姓名组成以及起名方式进行了文化对比探析,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中西文化的互相理解与交流。

关键词:中英姓名;跨文化;文化对比【中图分类号】g09一、中英姓氏起源的文化对比中国的姓氏起源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母系社会。

”姓”字是由”女”和”生”构成,其原始含义为”女性所生”,反映了母系氏族可能是姓名的起源。

有研究表明,很多古代的姓都是”女”旁,如:姜、姚、嬴、姒等,同姓的人拥有同一位女性祖先。

实际上姓是一个氏族社会的代码,通过一个姓可以探寻到一个有血缘关系的群体的起源和发展、迁徙和分化、兴旺和衰败。

姓是宗族的文化标记,有了姓就表明得到了某个宗族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社会地位和背景的体现。

与姓相关的是氏,有研究表明,它是姓衍化派生出来,是一个氏族分化成若干分支的符号。

如:夏朝帝王姒就分为夏氏、曾氏和褒氏。

到了秦朝,姓氏趋向合一,男性的氏取代了女子的姓,统称为姓,或曰姓氏。

英语姓氏在中世纪时期(约11世纪)才开始使用。

摩尔根说:”我们祖先萨克逊人直到被诺曼人征服时,还只有个人名字,而没有代表家人的姓氏。

”英国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封建化还没有完成,各地还有不少自由农,直到公元1066年被诺曼人征服以后,英国的封建制度才广泛的确立。

姓氏是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出现的。

根据《大百科全书》,姓氏最早起源于贵族家庭,目的是使其家庭得以延续。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产生的依据也随之变得形式多样。

二、中英姓氏主要来源的文化对比中国的姓氏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故国为姓,古代中国实行封侯赐地,诸侯割据九州,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后人便以其国名为姓,如夏、周、殷、齐、鲁、陈等;二是以官职为姓,如复姓司马、司徒等都是官职名称,为官者的后代便以此为姓,可见古代人对功名的崇尚;三是以动物图腾为姓,有些姓氏和动物名称同字,如马、牛、熊、龙等,可见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动物图腾的膜拜程度以及动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影响;四是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多为复姓,一般都带有门、乡、闾、里、郭等字,以示所居住环境的地理特点,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称此作”氏以居”,如:”东门、西门、南郭、北郭,所谓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英姓名之文化差异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08届郑迪081281024内容摘要:姓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社会成员相互区别的符号, 隐含着一个民族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和阶级状况的信息。

受民族历史、心理差异、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英汉民族在姓名的文化心态上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征。

本文结合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维度理论, 简要分析了英汉姓名在文化上的异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姓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活动中,人们通常以互通姓名开始。

姓名是汉英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但民族衍复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姓名文化。

姓名是多种多样的,文化也是形形色色的。

姓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由于具有悠久的形成历史,又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一、中英姓氏的来源差异。

(一)汉文化中姓氏来源。

中文姓氏中以汉族居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所以,“姓”的本义是“生”,本来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

据考证,汉族姓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

在上古时期,为了区别部族与部族,产生了图腾和姓,而那时女性是部族血脉延续与劳动力的创造者,是部族的首领,掌握着部族的权利,只有女性才有姓。

史籍中记载的一些古老姓氏都带有“女”部,如:姜,姬,姚。

姒等。

氏集中产生于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因此,中文姓氏的起源折射出了中国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母系社会的存在和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中文姓氏除了起源于母系社会外,还有以下来源:1、以祖先崇拜的图腾为姓,如:牛、马、龙等;2、以祖先封地为姓,如:卫、齐、魏、鲁、赵等;3、以祖先官职和职位为姓,如:司马、司空、帅、尉等;4、以祖先爵位和谥号为姓,如:文、武、王等;5、以帝王赐姓为姓,如:周代宫廷乐师被赐“乐”姓;唐代功臣李勣被赐李姓;6、以祖先的称号为姓,如:轩辕、高阳等;7、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东郭、西门、南宫等;8、以职业为姓,如:陶、卜、巫、商、乐等;9、以少数民族姓氏译音为姓,如:呼延、宇文、白、包等;10、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如:周平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

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11、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二)英语姓氏来源。

英语姓氏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完善的。

Anglo- Saxon 时代,姓和名之间没有区别,合二为一。

中世纪(约11世纪)姓和名才开始分离,到16世纪末逐渐固定下来。

英语姓氏最早起源于贵族家庭, 那时候人们喜欢用贵族官邸的名称来称呼这家人, 后来这个家庭逐渐以此为姓,并世袭传给子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姓氏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逐渐扩展到平民百姓,其产生的根源和依据也名目繁多,不拘一格。

与中文姓氏相比较而言, 英语姓氏最早起源于别名即surname,用来区分同族但不同家庭的人,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别名也演变为了后来的一部分姓, 如: Brown、White、Scott等。

除此来源之外, 英语姓还有以下几个来源:1、以职业和技能为姓,如Smith(铁匠)、Butcher(屠夫)、Cook(厨师);2、以居住地地形、地貌、地名、方位为姓,如:Hill(小山)、W ood(森林)、Bus (丛林);3、以个体体貌、性格、特长等特征为姓,如: Redhead(红头发)、Short(矮个子);4、以先祖名派生为姓,即给先祖名加上某些前缀或后缀,(( p-、Mac-、Mc-、Von-、Van-、Fitz-、-s、-son、-mas、-ing),如:Brien、Prain、Macarthur、McDonald等;5、以《圣经》中的人名为姓,如:Matthew(马修)、Eden(伊甸园)、Godman(基督) ;6、以动植物为姓, 如: Bull(公牛)、Raven (渡鸦)、Kite(鸢);7、以官职和爵位为姓, 如: Master(牧师)、Prince(王子)、Constable(王室总管);8、以颜色为姓, 如:White(白色)、Brown(棕色)、Silver(银);9、英语中也有由两个词组成的姓氏。

如:Loyd-Jones(劳埃德·琼斯)、Bartle-Smith( 巴斯尔·史密斯)等,这种两个词加连词符号形成的复姓是由父母二人的姓合在一起形成的,这反映了英国历史上贵族财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英国的法律规定男性子孙为继承人,如果没有男性继承人,女性也可继承财产,但需要把男女两家的姓连在一起,这就是英语复姓产生的历史渊源。

10、由于人口迁徙而产生的姓。

移居英格兰的外地人常被称之为Scot(苏格兰人) 或Wallace(威尔士人), 英文Wallace(华莱氏)、Scott(斯科特)便成了新移民的姓,还有一些新移民,以Newcome(新来的人)、Travelers(旋行者)等为姓。

11、有些人为了表示对伟人的崇拜或标新立异而改姓。

如,许多黑人都崇敬黑人的解放者林肯总统,为纪念他,喜欢以Lincon(林肯)为自己的姓,有人为了与众不同把You guess(你猜) 写成Yogess(约格斯)作为新姓,听起来很奇特。

二、中英名的来源差异。

(一)汉语名的来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宴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字是因为晚上看不见, 而用来称呼自己的,这种“以口自名”的小名是在狭小的氏族范围内使用的,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之后,中国人在给孩子起名时有小名( 乳名) ,又有大名(学名) , 当孩子入学,成人之后不再用小名而是称其正式名字(大名或学名)。

汉语名一般有以下来源:1、以出生时的个体特征、时间和地点为名,如:九斤老太、胖墩、春生;2、以伦理道德和传统理念为名, 如: 耀邦、孝仁、家继、去病、冰洁;3、以五行为名, 即五行缺者, 用字补足, 如: 闰土、得淼、金鑫;4、以天体为名, 如:晓月、星星、朝阳、彩霞、晨旭;5、以动物、植物、花卉、金属为名, 如: 熙凤、小兰、秋菊、铁蛋;6、以时代特色为名, 如:建国、援朝、红兵、跃进;7、以姓的反义、近义为名,如: 简天(减添)、简洁;8、以姓拆分的部分为名, 如: 张弓、聂耳、吴天、何可、胡月、雷雨;9、以连姓成词为名, 如:宁静、田野、黎明、杨柳、路遥;10、以他国名译音为名,如: 玛丽、吉姆、莎莉。

(二)英语名的来源1、以外族侵略所带的人名为名,如: Geoffrey (杰弗里)、Gilbert(吉尔伯特)、Ralph(拉尔夫);2、以圣经中人名为名,如: Andrew (安德鲁)、Luke(卢克)、Adam (亚当);3、以品德、性格特征、期望为名,如: Alan(英俊 )、Alexan der(保护者)、 Arthur(勇敢);4、以植物、花卉为名,如: Rose(玫瑰)、Laura(桂树)、Lily(百合)。

5、以长辈的名字为名,为有所区别, 在晚辈名字后加“Junior(小)”一词,如Bush Jr (小布什)、Kennedy Jr (小肯尼迪)、Roosevelt Jr(小罗斯福)、小洛克菲勒、小仲马等。

也可在名字后加罗马数字, 如John Ford III等。

三、中英姓名形式结构差异。

(一)汉语姓名形式结构。

汉族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姓和名(古人还有字、号,如唐朝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姓名的排列顺序是先姓后名,姓又分单姓(如赵、钱、孙、李等)和复姓(如西门、欧阳、爱新觉罗等)。

(二)英语姓名形式结构。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有的由两部分组成,姓名(fullname)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先名后姓(自左至右),第一名是本人的正式名字,又称教名,是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

中间名通常刚缩写表示,是母亲的姓或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名字,也有的是尊敬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宁,中名代表本人同亲属之间的关系,外人一般不称呼中间名,也不得究其详,甚至法院也不承认中间名是法定姓名的一部分。

最后一节为姓,姓氏是由家族世代相传的。

四、体现英汉姓名差异性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姓名隐含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该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个民族姓名所隐含的文化信息不尽相同。

从来源、命名方式、结构形式等方面可以看出,英汉姓名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文化内涵上:(一)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国人“重姓轻名”与英美人“重名轻姓”的民族心理充分体现了两个民族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个文化内涵的差异。

汉语传统人名大多由单姓加双名组成,通常为三个字。

姓是一个家族的代号。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生。

”(《通鉴外纪》) 因此,姓代表的是一个氏族、宗族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群体,它本是所有成员的共同符号,是共性符号;名则是氏族、宗族或群体中每个成员自己的代号,属个性。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观念主张的是宗族至上,强调“光宗耀祖”的传统道德。

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代表祖宗、家族、群体的共性符号的“姓”,作为世代相传的家族标志,必然在先,相当稳固;而代表个体、个性的符号只能置后。

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宗族至上的观念相反,英美人崇尚个体主义,强调个性,提倡个人奋斗,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与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把表示个性观念的名放在前面,把代表集体主义观念的姓置于其后。

这种姓与名不同排列顺序所体现的“重姓轻名”与“重名轻姓”观念,是英汉姓名文化最显著的差异。

正是基于此种不同人名文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去国外求学或工作的华人,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侨,已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华人,乃至许多外语院校本的学生,为便于与居住国人员或外籍人士交往,往往给自己起一个“洋名”,但姓不会轻易改动,因为此举意味着弃宗忘祖;而许多来华留学、工作或定居的英美籍人士,为便于与我国人民交往,也常给自己起一个汉语名字,不仅用汉名,而且姓也用汉姓。

(二) 权力距离一般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权力距离,中国的权力距离较大,而英美国家则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