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条件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应用研究
[整理版]战场环境分析
![[整理版]战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2e3f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3.png)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点击】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
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点击】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
【点击】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
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点击】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
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点击】(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点击】(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
战场环境常识

战场环境常识
1. 自然环境:战场可能位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如山地、平原、沙漠、丛林、城市等。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例如,山地地形可能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行动,而丛林地区可能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条件。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战场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
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对于选择行军路线、部署兵力和进行防御至关重要。
3. 社会环境:战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这包括当地居民的态度、文化习惯、政治局势等。
在某些情况下,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或利用社会环境中的因素可能对作战行动有利。
4. 技术环境:现代战争中,技术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包括通信技术、情报收集和分析、武器装备等。
了解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作战的效率和效果。
5.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战场行动有直接影响。
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风、严寒或酷暑,可能影响军队的行动能力、武器性能和补给。
6. 电磁环境: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子战、雷达、通信等都依赖于电磁信号。
了解和控制电磁环境对于保护己方通信、干扰敌方系统以及执行情报任务至关重要。
了解战场环境对于军队的作战计划、战术决策和行动执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自然、地理、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分析,军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战场环境,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地图学与指北针一、地形与地形图在军事上有什么作用当你拿起这本小

图?它是干什么用的?简单地回答,地形图就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现地地形测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它的比例尺通常大于1∶100万。
它不同于看虑地形条件的。
?顾名思义,就是地表面的形状。
它包括地貌和地物两项内容。
所谓地貌,就是地面高低起伏的样子,如高山、丘陵、平原、谷地、冲沟等都是地貌。
所谓地物,就是地面上的物体,今中外能征善战的军事家,都把地形看作军队战斗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用兵的辅助条件。
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是专门讲地形的。
兵书上说: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又说:判明敌人的企图,研究地形的利弊,取胜的作战计划,这是一个指挥员的职责。
代另一个军事家孙膑说:者不得,虽胜有殃。
也是地形条件。
方向和突击点要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兵力的情况去规定。
”又说:“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干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
”毛主席的话是告诉我们,一个指挥利弊不同的两种因素,如果能充分利用它的有利因素,避免其不利因素,就能大大促进战争的胜利,如果不懂得利用地形,就会在战争中碰壁,甚至导致战争失利,历史上 利用山地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构筑与坑道相结合的防御阵地,只用少量的兵力,抗击了大批美军的轮番进攻,200地,叫做丘陵。
许多丘陵连绵交错的地区,就叫丘陵地,如辽西丘陵、胶东丘陵等。
丘陵地的特点是:圆,谷宽岭低,斜面较缓,谷内常有溪流,谷间和斜面上居民地对军队战斗行动影响的程度,是由它的大小、建筑状况、所在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地形情况来决定的。
例如郑州,位于河南中部。
京广、陇海铁路和交叉点,是中原密集,街道错综复杂,加上地下建筑,地道设备,容易构成坚固防御阵地,利于近战、夜战和小分队战斗活动。
但是观察、指挥、协同和机动均不方便,常是敌航空兵、核漠和戈壁(即砾漠)。
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宁夏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
这类地形的特点是地面比较平坦开阔、视界广阔、道路稀少,水源缺乏,草木罕见,人们形区,如我国的呼伦贝尔、以林塔拉、准葛尔盆地都有广阔的草原。
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军事地理学所涉及的学科众多,他与军事地形学、战略学与战役学以及其他军事科学不门、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研究的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地理概况及特征包括所研究的国家或战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边界及形状、以及与邻国的关系等,主要为国家制定军队编制、确定武装力量的构成和战役方针,进行国防建设和兵力部署,组织实施军事行动提供依据。
(二)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陆地水文、植被、土壤、地求物理、地球化学、已及海洋状况等自然因素。
研究上述因素,主要用以指导战役规划、战场选择、用兵方向、国防施工等,同时对于战术原则的确定、战法的训练、军队装备的需求及战区的划分等也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政治条件指国家或战区的社会政治、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民俗、语言、聚落等特点。
它对于研究和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制定战略方针和国防体系、战争动员、病院补充、军事科研水平、军备状况及战时生产供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经济状况包括各种经济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的构成及数量、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及转入战时生产的能力等,常与社会政治条件结合作为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是实施战略的物质基础,也是军队战斗力强弱和能否支持长期战争的根本保证。
(五)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包括军用物资和兵员的运输速度和能力,以及实施战争过程中通信设备、器材的传递速度、容量、协调能力、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等。
这是战争活动中保健军队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的基础,是落实战役计划、保障军队指挥和协调、增强快速机动性的基本条件。
(六)军事力量是指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
包括战时军事运输及通信能力,全部武装力量及军队的建制、装备、训练及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军事历史、军事基地(海、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防空基地等)的建设。
现代战争特别突出地强调整体防御和首次打击能力、抵抗能力及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等。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而战场环境作为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战争的进行和结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文因素等多个方面对战争中的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战争行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战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理环境对于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丘陵地区地势曲折,林木茂密,可以为军队提供良好的掩护,并使敌人的侦察和进攻变得更加困难。
山地地区地势险要,山峰连绵起伏,往往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限制战术行动的展开。
河流和湖泊是战场中常见的水域,水系的存在不仅可以提供给军队补给和运输的便利,同时也给对方的进攻带来很大的困扰。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战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和湿度高的热带地区,军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暑和防疾病措施才能保证战斗力的发挥。
而在寒冷的极地或高寒地区,则需要特殊的装备和训练,以应对低温和冰雪条件。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作战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雨季和雪季,地面行动将变得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武器装备的性能。
地形地貌对战争行动具有显著的影响。
平原地区地势开阔,容易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方便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和战术的发挥。
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势复杂,对军队的机动性和火力威力都有限制,需要采取适当的战术来克服地形的限制。
城市和建筑群作为人类聚居区域,战斗的进行将更加复杂,需要控制人口和保护文化遗产等特殊要求。
除了地理和气候条件外,人文因素也对战争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战术和战略选择。
同时,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也会影响到战斗的动力和士气。
此外,当地民众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对战场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军事行动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战争中的战场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对于参与作战的军队而言,了解和适应战场环境是保证作战决策和执行的基础。
战争中的战场地形

战争中的战场地形在战争中,战场地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冲突,战场地形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战场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并且讨论几种常见的战场地形类型。
一、山地地形山地地形是一种常见的战场地形。
山地地形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自然防御优势的地形,因为其复杂的地貌结构为守敌提供了良好的掩护和防御位置。
山地地形的崎岖和陡峭使攻击方面临巨大的困难,这导致在山地作战中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机动部队行动。
然而,山地地形也为游击战和小规模部队提供了理想的作战环境。
二、平原地形平原地形是另一种常见的战场地形。
相对于山地地形而言,平原地形更适合进行大规模战争和机动行动。
平坦的地表使得部队能够迅速部署和机动,而且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和监控整个战场。
然而,由于平原地形缺乏天然掩护,它也使得部队容易成为敌方火力的目标。
因此,在平原地形上的作战要求更加注重战略和战术的配合,聪明地利用掩体和隐蔽行动以避免暴露于敌人的攻击之下。
三、河流和水域地形河流和水域地形对战争有着重要的影响。
河流可以被视为自然屏障,使得敌军难以跨越,从而阻碍了敌方的进攻。
同时,河流也可以为友军提供水源和航运便利,为物资输送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河流地形也会对作战造成一定的限制,例如围绕河流进行机动行动时的易受制约,以及利用舟桥等要素进行渡河作战时的风险和挑战。
四、城市和建筑物地形城市和建筑物地形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地形的复杂性给予了防御方巨大的优势,例如楼房可以作为观察点和射击点,市区的狭窄街道能够限制敌方的机动行动。
然而,城市作战也具有特殊的挑战,包括市民保护、楼房破坏和地下通道网络的利用。
城市战的规模和复杂性意味着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确的军事行动,以减少对无辜市民的伤害。
五、丛林和沙漠地形丛林和沙漠地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场地形。
丛林地形通常具有茂密的植被和复杂的地形,这为游击战和小规模部队提供了理想的作战环境。
然而,丛林战也存在许多困难,包括视线受限、行军受阻和战术机动的困难。
探索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地理

探索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地理战争与冲突地理探秘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是人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地理因素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将探索地球上战争与冲突的地理因素,并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和塑造了战争与冲突的发生和演变。
通过理解战争与冲突的地理条件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为和平与稳定的未来铺平道路。
一、地形地势与冲突发生地形地势是影响战争与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历史上,许多冲突都与地理条件有直接关系。
例如,山脉、河流、海洋和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也塑造了冲突的面貌。
1.山脉:山脉通常作为天然屏障,在冲突中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许多山脉都成为国界线或者分割线,并发挥着阻碍和限制军事进攻的作用。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界限,一直以来都是潜在冲突的焦点。
2.河流:河流在冲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流通常会成为国家间的重要边界,也是军事进攻和防御的重要考虑因素。
尤其是大河流域地区,往往是冲突和战争频发地带。
例如,尼罗河流域的战争和冲突长期存在,源于水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竞争。
3.海洋:海洋在全球冲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上贸易和航运路线常常成为争夺的焦点,掌握战略海峡和海上通道意味着战争和经济影响力的控制。
例如,马六甲海峡连接东南亚和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这里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4.沙漠:沙漠地区通常是背景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带,然而正是这种特殊地理条件使得战争和冲突在其中发生。
沙漠地形的复杂性和孤立性提高了游击战和非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冲突就与沙漠地理因素紧密相关。
二、资源争夺与战争爆发资源争夺是引发战争与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冲突与资源的稀缺性和争夺有关。
下面是一些与资源争夺紧密相关的战争和冲突案例:1.石油:石油被誉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许多战争与石油资源的争夺有关。
战争的战场环境

战争的战场环境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具破坏力的行为之一,而战场环境无疑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场上,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会直接影响作战的结果和参与者的生存状况。
本文将探讨战争的战场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战争中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战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的崎岖与平坦、山地与平原、河流与湖泊等地理条件都会对战争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山地地区进行战争时,地形的复杂性和高度差往往对军事行动造成困难,而平原地区则更加适合机动作战。
河流和湖泊可以为战争双方提供水源和交通线,但也可能成为作战的障碍。
因此,各种地理因素都需要在战争计划和实施中予以充分考虑。
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在战争的战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
季节变化、天气变化和气候极端会直接影响战争的进行和参与者的作战能力。
例如,在严寒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军队可能受到凍伤或无法正常行动,而高温和干燥的气候则会增加士兵的体力消耗并增加伤亡风险。
战争计划和作战策略必须考虑到气候因素对作战效果的潜在影响,并作出相应调整。
三、人为改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人为改造的战场环境也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修建堡垒、壕沟和防线可以为防御方提供有利的防卫条件;建设道路和桥梁则能增强攻击方的机动性。
此外,人为改造还包括利用地雷、隐蔽掩体和迷彩伪装等手段来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四、战争环境的全球化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战争环境的特点也在发生改变。
全球化使得战场环境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而是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战争的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参与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情报和数据。
同时,战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包括城市战、山地战和网络战等多种作战形式。
这些变化对战争的规模、强度和作战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结:战争的战场环境对战争的发展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为改造和全球化是影响战场环境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条件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地形条件是部队组织指挥作战所依据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部队作战行动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之一,因而正确利用地形在历代军事家的眼里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现代战争的突?l 性增大,先进技术手段的利用,战场范围扩大,参战军种、兵种多,部队机动能力提高,加之军事测绘成果的不断丰富,研究利用地形愈益显得重要。
本文将逐步分析古往今来优秀军事家对地形条件的利用效果,探究其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形;现代化;战争;应用;研究引言:
开展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是部队进行训练以及作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瞬息万变战况的基础,地形的研究同战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部队在战场中的行动、侦查、伪装都对地形有着严格的要求,是部队取得战斗胜利的基础。
很多人认为现代化战争并不需要过多的研究地形,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利用各种物理机械进行敌情侦断,这种认知是极其错误的。
对于军事战斗来说,地形条件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正确利用地形,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一、地形条件对现代化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性随着时
代的发展,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
从阿富汗战争、美伊战争等几个现代化战争表明, 世界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战争时代。
现代化战争已经不再使用古老的弓箭和炸药进行战斗,而是大量使用先进的武器和装备。
现代化战争的内容在不断地增加, 技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战斗标志也在逐步提高,对地形的研究也是日益增强。
由于地形对军队有着重要的指挥作用,因此古今中外骁勇善战的军事家都将对地形的研究作为战争部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用兵的必要辅助条件。
如果军事首脑能够充分利用地形的有力条件,避免不利因素,就可以大大提高战斗的胜率, 减少战争的持续时间,节约战斗资源。
二、地形条件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应用
(-)地形条件探索一一水路
地形条件对战争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地形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如水路,就要考虑到江河的宽度和水深,以及流动的速度和通行能力等。
现代化海军作战大多利用洋流的流行速度,加速航行,然后利用潮汐登陆的手段进行战斗。
明朝就有郑成功科学利用潮汐的升降规律成功登陆台湾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取得了伟大胜利。
但如果不加以仔细地分析和运用的话,也会造成人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比如近代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了抵抗日军侵略,选择了炸毁黄河防洪大堤的做法。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
军的前进脚步,但对于老百姓的灾害是重大的,使得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
二战期间,德国曾利用了海峡底层的密度变化使用潜艇成功逃出了地中海的敌军监控。
这些都表明了水路对战争的重要性,正确应用可以缓解敌情,应用失败则会加重战争带来的伤痛。
(二)地形条件探索一一陆路
这也是古往今来进行战斗输送的重要途径,主要包含公路、铁路的运行质量和通行能力。
军事家首先要分析道路的实际状况,例如地貌特点、植被性质等, 再根据现代化的军用装备进行计算,明确战车的通行需求,以及道路阻碍对行军素的的影响。
研究道路的地势起伏和居民地,可以确定战场的布置,判断当地地形是否有利于对敌军进行埋伏和突击,为不同兵种明确各种任务,划定射击区域,为战斗提供良好的地形条件。
陆地作战具有比水路更多的优势,军事首脑可以根据陆地的防护性能,找到最佳的防御处,以减少现代化武器对人造成的伤害。
(三)地形条件探索一一山地
其中山地代表复杂地形,又可以扩展为密林、沼 泽、沙漠等,
面起伏程度和
山脉走向、斜面坡度、制高点位置和对 战斗的影响。
例如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上甘岭一
战 直接影响到了最后战争的胜
利。
山地易守难攻的有力条件,建构了一个坚硬的防御阵 地,只用少数的兵力便抵抗了大批美军的轮番进攻, 创造了利用山地居高临下的特殊地形条件的成功典 范。
但利用山地作战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这需要山 里的资源支持。
拿汉中来说,虽然将关隘建立在了山 地上,但由于远离经济区,缺少食物、水资源的供应, 最终也会在敌军的夹击下自动破败。
山地虽好,但也 不宜长期居住和防卫。
否则光是粮食的运转就是难上 加难,还没开始战斗自己就先饿死了。
到了近现代, 山地的利用情况就较古代有了重大变化。
首先就是关 隘作用的取缔说法,山地之所以能够阻挡敌军,关键 在于山脉,而不是关隘。
因为关隘所在的地方,往往 是山脉容易被攻破的弱点,也是发动进攻的重要通道。
因此古人修筑关隘来抵御侵略者,归根结底是要控制 阻塞经济区间的交通。
现代在进行作战时,也避免不 了重在阻塞,要点在关隘。
关隘主要是地
中国军队利用上甘岭
使用到这些关隘,与此同时,也要尽力不让敌军突
破关隘,否则就很有可能直接威胁到国家内部安全。
山地的关隘设置对于战争来说有着巨大的价值。
现代 关隘的关城虽然渐渐失去了作用,但进攻路线依然要 沿着古代关隘所在的峡谷孔道,而这些孔道的险要处 又常在关城,所以这些关口依然出现在历次大战中。
(四)地形条件探索
平原辽阔,虽然难以守
卫,却往往是国家争夺的 中
心。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物、粮食的重要位置。
有了平原,才有了粮食的生长 条件,人才可以生活,才有抵御外来侵略者进行战斗 的根本。
古
代之所
以为了占据平原,死守平原的原因 就在此, 原。
不然为何秦汉为一统,那便是关中尽是山地,只 有攻下平原才能稳定人口,才能发展经济。
否则在无 用的地区设立种种雄关又有何用呢?一旦平原被攻 破,那么国家就是腹背受敌,往往不攻自破了。
结束语:
在进行战斗部署之前,要有大局观念,以平原、 江河、山地等自然地形作为战术的基础,以人类所建 设的城市和关隘为依托,利用优势地形防御敌军,将 外部与内部平原
平原都是孕育植被、动 平原有着肥沃的土地,大部分的资源都在平
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防御区域。
战争局势会不断的变化,对于军队来说,这既是一场激烈的博弈,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
根据现代化的军事特点和战场的地形条件作出系列部署,是保障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郭晋君•现代化战争的特点[J];交通运输类,44090106.
[2]王家耀•军事地理信息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
及其发展;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45052.
作者简介:薛浩然(1990.3—)男,汉,河北霸州人,大学本科,助教,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部队参谋业务及学员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