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织物的刚柔性、悬垂性
织物悬垂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织物悬垂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张萍;于学成;于悦【摘要】The importance of fabric drapability and th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it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bric drapability come from its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structure. Experimentally, the effects of warp density, weft density, thickness, weight per square meter of the fabric on its drapability were tes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weft density, thickness and weaving point of the fabric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drapabality, while the weight was on the contrary.%介绍织物悬垂性的重要性及国内对于悬垂性评价指标和体系的研究情况。
织物悬垂性的影响因素包含其力学性能因素和织物结构因素,通过改变织物的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厚度、平方米重量等因素,用实验的方法测试织物的悬垂系数,并得到相关性曲线,研究和分析得出,织物纬密越大、厚度越厚、交织点越多、重量越轻织物悬垂性能越差。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3)004【总页数】5页(P290-294)【关键词】织物;悬垂性;经纱密度;纬纱密度;悬垂系数;平方米重量【作者】张萍;于学成;于悦【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4织物在受到本身重量及刚柔程度等影响而表现的下垂特性称为悬垂性,它是决定织物视觉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验10.织物的刚柔性、悬垂性

4.放上被测试样,调节夹头高低,扳下加压手柄,压 紧试样。
5.缓慢旋转调压器旋钮,逐渐增大吸风量,织物两面压 差达到规定值时,读取流量差压△P(绿管)。 6.根据流量孔径的大小、流量压差△P,查表得到对应的 透气率。 7.将调压器回复零位,重复以上操作。在同一样品的不
同部位重复测定至少10次。
计算: 计算平均透气率及变异系数 思考题: 你认为试样直径和夹持盘直径的大小对悬垂系数F的影响如何?
式中:F------悬垂系数,% G1----与试样相同大小的纸重,mg; G2----与试样投影图相同大小的纸重,mg;
计算
G3----与夹持盘相同大小的纸重,mg。
计算每份样品的平均悬垂系数,修约至整数位。
三、织物抗皱性的测定
织物的抗皱性是指织物在使用中抵抗起皱和抗皱 复原的性能。有时,抗皱性也可以理解为引起织物变 形的外力消失后,由于织物的急、缓弹性而使织物逐 渐回复到起始状态的能力。因此,抗皱性也可称为折 痕回复性 通常以折痕回复角表示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
垂直法和水平法的试样形状和尺寸:
水平法操作步骤:
1.将试样长度方向两端对齐
折叠,并用宽口钳夹住,放
在压锤座上,使试样正确定 位,轻轻加上10N的压力重 锤,加压时间为5min±5s。
2.加压时间一到,卸去负 荷。将夹有试样的宽口钳 转移至回复角测量装置的 试样夹上,使试样的一翼 被夹住,另一翼自由悬垂 (通过调整试样夹,使悬 垂下来的自由翼始终保持 垂直位置)。 3.试样卸压后5min读取折 痕回复角。如果自由翼轻 微卷曲或扭转,则以该翼 中心和刻度盘轴心的垂直 平面作为折痕回复角读数 的基准。
B法-------描图称重法
1.剪取与试样大小相同的制图纸,在天平上称重。 2.把仪器调整到描图法状态。 3.将试样托放在夹持盘上,使OA线指向操作者,再依次放上有 机玻璃划样块,制图纸以及上盖,轻轻向下按三次,静止3min, 开始描图,然后剪下图形,再次称重,按下试求出悬垂系数
织物的悬垂性测试

• B、计算试样的算术平均悬垂系数值,修约至整数位。 • (2)描图法 • 织物悬垂系数按下式计算: • F=[(G2-G3)/(G1-G3)]×100%, • 式中:G1 — 与试样相同大小的纸重(mg); G2 — 与试样投影图相
同大小的纸重(mg家!
Thank You
• (4)剪取与试样及夹持盘大小相同的制图纸两块,在天平上称 重。
图4-2 悬垂试样
5. 测试步骤
• (1)直读法 • A、开机,预热10min。 • B、按测量键,调整零点。 • C、将试样托放在小园盘上,先使试样上的OA线与某一支架吻合
,放下夹持盘上,轻轻向下按3次,静止3min后蜂鸣器响,记下 读数。 • D、按复位键,重复步骤(2),调零后,依次测出同一块试样的OB 、OC、OD线与同一支架吻合时的读数。
织物部分
织物的悬垂性测试
主要内容 01
试验目的与参考标准
02
试验仪器
03
测试原理
主要内容 04
05
06
试验准备 测试步骤 测试计算
1. 试验目的与参考标准
• 学会测定织物的悬垂性,根据公式: • 织物悬垂系数F=[(G2-G3)/(G1-G3)]×100%; • 算出织物悬垂性,并会根据悬垂系数的大小比较织物悬垂性能。 • FZ /T 01045—1996《织物悬垂性试验方法》
• E、换上第二块试样,重复上述操作,读取测试结果。
• (2)描图法 • A、将园形试样放在小园盘上,使试样的中心与小园盘的中心对
准,放下夹持盘上,轻轻向下按3次,并用园形盖板压住。 • B、打开电灯,在试样下放好制图纸,用铅笔将投影的图形绘下
来,然后剪下图形,称重。
6. 测试计算
2023年纺织行业及材料管理知识学习题库

纺织材料学习题库(注: 部分习题有答案)一.名词解释聚集态结构链结构形态结构几何异构体交联高分子旋光异构大分子结构序列结构聚合度构型链段构象结晶态结构结晶度取向度非晶区非晶态结构两相结构高分子柔性晶格原纤原纤结构巨原纤再生有机纤维接枝共聚反映原棉皮辊棉锯齿棉黄棉细绒棉长绒棉粗绒棉棉短绒原棉杂质手感目测配棉天然转曲成熟度成熟系数韧皮纤维叶鞘纤维工艺纤维精干麻同质毛被毛毛丛细羊毛两型毛粗腔毛兔毛马海毛骆驼毛净毛率羊毛卷曲缩绒性品质支数双侧结构山羊绒蚕茧茧丝绢纺纱茧层率丝素丝胶丝鸣茧的解舒生丝精炼丝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化学纤维差别化纤维无机纤维芳纶异型纤维超细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膜裂纤维中长纤维包覆溶融纺丝复合纤维改性纤维干法纺丝湿法纺丝熔体纺丝融液纺丝法成纤高聚物预取向丝(POY)平均长度品质长度手扯长度比表面积纤度特公制支数纤维密度吸湿性回潮率含水率实际回潮率平衡回潮率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标准重量(公定重量)标准状态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吸湿滞后性直接吸着水间接吸着水吸湿膨胀吸湿放热吸湿微分热吸湿积分热吸湿平衡机械性质绝对强度相对强度断裂强度断裂应力断裂长度比强度勾接强度打结强度断裂伸长率预张力初始模量屈服点断裂功断裂比功功系数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恢复率弹性功率流变性蠕变松弛疲劳抗弯刚度抱合力抗扭刚度摩擦力负荷—伸长曲线抱合长度动态机械性质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压缩弹性恢复率比热容导热系数绝热率玻璃化温度粘流温度熔点温度分解点温度热塑性热收缩耐热性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闪光效应耐光性闪色效应纤维色泽纤维光泽光致发光纤维介电系数纤维介电损耗纤维介质损耗因素微波加热纤维的比电阻纤维静电电位序列永久性抗静电纤维单纱股线混纺纱混纺比混合纱花色纱变形纱膨体纱弹力丝包缠纱自捻纱自由端纱公称特数与设计特数重量不匀率条干均匀度重量偏差支数偏差随机不匀率波长图不匀率指数牵伸波纱线结构纤维径向分布纱线体积重量捻向捻幅临界捻度捻回角捻系数捻缩滑脱长度纱线毛羽棉纱品质指标机织物织物组织交织织物织物经、纬纱密度织物经、纬向紧度织物重量纱线紧密系数织物结构相针织物经编针织物纬编针织物成形针织物线圈长度编织系数针织物的脱散性针织物的卷边性针织物的歪斜性非织造布纤维网织物撕破强力织物顶破强力织物风格手感免烫性防寒性褶裥保持性舒适性热阻克罗值(CLO)抗熔孔性织物保暖性织物悬垂性1. 吸湿平衡: 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 放在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 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 通过一定期间后, 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 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2016年_纺织品检测实验指导书

《纺织品检验学》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纺织工程编者:吴薇编写日期: 2012.05“纺织品检验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纺织品风格测试”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本试验,理解织物风格的概念、评定指标,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了解织物风格评定的方法。
1.织物的悬垂性可以用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两类指标表示,在实际测试时常采用悬垂程度这一指标。
悬垂程度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其自由边界的下垂程度。
用悬垂系数F表示,即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其原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悬垂系数越小说明悬垂性越好,反之,悬垂系数越大,悬垂性越差。
2.织物的弯曲长度是一端握持、另一端悬空的矩形织物试样在自重作用下弯曲至规定角度时的长度。
表征了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特性指标之一,反映了织物的硬挺程度。
弯曲长度数值越大,表示织物越硬挺而不易弯曲;弯曲刚度是单位宽度的织物所具有的抗弯刚度,弯曲刚度越大,表示织物越刚硬。
3.织物厚度主要与纱线细度、织物组织和织物中纱线弯曲程度有关,一般以毫米表示。
织物厚度对织物服用性能影响很大,如织物的坚牢度、保暖性、透气性、防风性、刚度和悬垂等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织物厚度有关。
二、实验内容1. 利用织物静态悬垂性风格仪测定纺织品的悬垂系数;2. 利用织物硬挺度实验仪测定纺织品的弯曲长度;3. 利用织物厚度仪测定不同纺织品厚度,分析对其风格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织物悬垂系数的测定测试原理:将圆形试样水平置于圆形夹持盘之间,用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试样投影图,利用描图法(圆盘法)测定织物的悬垂性。
测试指标:悬垂系数2. 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测试原理:一矩形试样放在水平平台上,试样长轴与平台长轴平行。
沿平台长轴方向推进试样,使其伸出平台并在自重下弯曲。
伸出部分端悬空,由尺子压住仍在平台上的试样另一端。
利用斜面法即当试样的头端通过平台的前缘达到与水平线呈41.5°(或45°、43°)倾角的斜面上时,伸出长度等于试样弯曲长度的两倍,由此可计算弯曲长度。
织物的柔软性和硬挺度的测试

一、刚柔性测试
④ 按动“启动”键,仪器压板向前推进,LED显示试样实 际伸出长度,(在本状态下按“返回”键,仪器停止推进, 压板自动返回,本次试验废除)当试样下垂到挡住检测线 时,仪器自动停止推进并返回起始位置,LED显示实际伸 出长度,把试样从工作台取下,反面放回工作台,按“启 动”键,仪器按上述过程自动往返一次,并显示正反2次 的平均抗弯长度。注:正反2次为1次。
刚柔性的测定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斜面法。
1、试验原理
将一定尺寸的织物狭长试样作为悬臂梁,根据其可挠性, 可测试计算其弯曲时的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模量,作为 织物刚柔性的指标。 弯曲长度在数值上等于织物单位密度、单位面积重量所具 有的抗弯刚度的立方根。弯曲长度数值越大,表示织物越 硬挺而不易弯曲。
一、刚柔性测试
4、实验过程
① 试验前,仪器应保持水平。
② 打开电源,仪器在“LLY-01”状态,按“试验”键LED 显示00-0。(如仪器压板不在起始位置则仪器自动返回起 始位置。) ③ 扳动手柄,使压板抬起,把试样(按标准要求 250mm×25mm)放于工作台上,并与工作台前端对齐,放 下压板。
一刚柔性测试按动启动键仪器压板向前推进led显示试样实际伸出长度在本状态下按返回键仪器停止推进压板自动返回本次试验废除当试样下垂到挡住检测线时仪器自动停止推进并返回起始位置led显示实际伸出长度把试样从工作台取下反面放回工作台按启动键仪器按上述过程自动往返一次并显示正反2次的平均抗弯长度
织物的柔软性和硬挺度的测试
主要内容
一、基本知识
二、刚柔性测试
三、织物柔软度测试
基本知识
1. 刚柔性
织物风格是织物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 生的效应,总的来说,织物风格主要包括触觉与视觉两方 面效应。 触觉效应主要是指织物与人手和皮肤间接触时的感觉; 视觉主要涉及织物光泽是否柔和悦目,颜色是否鲜明,花 型是否美观,呢面是否平整,边道是否平直等等。 材料的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其 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称为抗弯刚度,抗弯刚度常用来 评价它的相反特性——柔软度。
织物抗弯刚度、悬垂性和抗折皱性测试 PPT

原理:将圆形试样置于圆
形支持盘间,用与水平面 相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 得到试样的投影图,通过 光电转换原理,直接从电 流表读出相应的织物悬垂 系数,或用描图法求得悬 垂系数。该值越大,悬垂 性越差。
试验操作
YG811型光电式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结构简图 A法-------直接读数法
1.开机,预热10min。
水平法操作步骤:
1.将试样长度方向两端对齐 折叠,并用宽口钳夹住,放 在压锤座上,使试样正确定 位,轻轻加上10N的压力重 锤,加压时间为5min±5s。
2.加压时间一到,卸去负 荷。将夹有试样的宽口钳 转移至回复角测量装置的 试样夹上,使试样的一翼 被夹住,另一翼自由悬垂 (通过调整试样夹,使悬 垂下来的自由翼始终保持 垂直位置)。
B=G·C3·10-1
(3)
B总 BT*BW
(4)
式中:B—织物抗弯刚度,mg·cm; G—织物单位面积质量,g/m2 BT—织物经向平均抗弯刚度mg·cm; BW—织物纬向平均抗弯刚度,mg·cm; B总—织物总平均抗弯刚度,mg·cm。
二、悬垂性测试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何丽华,赵文贤. 织物硬挺度测定仪[J]. 山东纺织科 技,1985,02:31-36.
[2]黄新林. 织物悬垂性测试方法及其装置的研究[D].东华大 学,2012.
[3]高晓晓,王进美,白娟. 织物抗折皱性的客观评价法[J]. 纺织 科技进展,2011,04:57-58+76.
2.按式(1)和(2)分别计算经向、纬向的平均抗弯长度 和总平均抗弯长度,有效值取至小数点后一位。
C≈L/2
(1)
C总 CT*CW
实验指导——织物的其它特性测试

织物的其它特性测试(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弹性、透通性)织物的悬垂性测试织物的悬垂性是指织物因自重而下垂的性能。
它是织物视觉形态风格和美学舒适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织物使用时能否形成优美的曲面造型和良好的贴身性。
悬垂性应该用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两类指标表示。
悬垂程度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其自由边界下垂的程度。
通常用悬垂系数F表示。
悬垂形态是将织物试样悬垂曲面的自由边界展开成波纹曲线,通过计算机专用软件自动算出反映织物悬垂形态的指标——波长不匀率系数、波高不匀率系数、波宽不匀率系数及波纹曲面凸条系数等。
此外,对织物悬垂形态的研究已经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使所提取的悬垂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服装或织物在使用中的动态美。
近年来我国对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的研制进展较快,从最早投人使用的光电式YG811型织物悬垂仪,到LJY—21型织物动态悬垂仪以及最近研制的利用微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织物悬垂仪,在测试原理、仪器构造、悬垂指标的提取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和发展。
现介绍采用光电法。
该法适用于不透光的织物。
1、原理将圆形试样置于圆形支持盘间,用与水平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试样的投影图,通过光电转换原理,直接从电流表读出相应的织物悬垂系数,或用描图法求得悬垂系数。
悬垂系数定义为: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原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该值愈大,悬垂性愈差。
2、试样(1)剪取圆形试样2块,直径为240mm,试样需平整、无折痕。
(2)在每块试样上标出经向、纬向以及与经、纬向呈45°角的4个点A、B、C、D,分别与圆心O连成半径线,如图所示。
(3)在每块圆形试样的圆心上剪一个直径为4mm的定位孔。
(4)调湿与测试采用三级标准大气条件。
3、试验步骤YG 811型光电式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结构简图见图。
图 YG 811型光电式织物悬垂性测试仪1——试样2——支持柱3——反光镜4——点光源5——反光镜6——光电管(1)开机,预热10min。
(2)按测量键,调整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操作 YG811型光电式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结构简图 A法-------直接读数法 1.开机,预热10min。 2.按测量键,调整零点。 3.将试样托放在夹持盘上,使 OA线与一支架相吻合。加上 盖,轻轻向下按三次,静止 3min后蜂鸣器响,记下读数。 4.按复位键,重复步骤2,调 零后,依次测出同一块试样的 OB、OC、OD三个读数。
原理:将圆形试样置于圆形支 持盘间,用与水平面相垂 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 试样的投影图,通过光电
转换原理,直接从电流表
读出相应的织物悬垂系数, 或用描图法求得悬垂系数。 该值越大,悬垂性越差。
试样: 1.剪取圆形试样2块,直径为240mm,试样平整无折痕。 2.在每块试样上标出经向、纬向以及与经、纬向呈45°角 的4个点A、B、C、D,分别与圆心O连成半径线,如图: 3.在每块圆形试样的圆心上剪一个直径为4mm的定位孔。
四、结果计算
1.分别计算经向和纬向各四次读数的平均值。 2.按式(1)和(2)分别计算经向、纬向的平均抗弯长度 和总平均抗弯长度,有效值取至小数点后一位。 C≈L/2 (1)
T W
C
总
C *C
(2)
式中:L----试样伸出长度,cm C—抗弯长度,cm;
CT—经向平均抗弯长度,cm;
CW——纬向平均抗弯长度,cm; C总——总平均抗弯长度,cm。
原理 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折叠加 压保持一定时间。卸除负荷后,让试样经过一定时间 的回复,然后测量两翼之间形成的角度,以测得的角 度来表示织物的折痕回复能力。
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方法分为两种:
1.水平法 折痕线与水平面平行 2.垂直法 折痕线与水平面垂直
每个样品至少裁剪20个试样(经、纬向各10个), 测试时每个方向的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各5个。
织物的刚柔性、悬垂性、
抗皱性、透气性的测定
一、刚柔性测定
织物的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 其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称为抗弯刚度。 一、定义:抗弯长度:试样伸出平台部分,因自重而弯曲下 垂,接触与水平台底棉成一定角度的斜面监测线,读取伸出长 度,伸出长度的一半是试样的抗弯长度,也称为悬垂硬挺度。 抗弯刚度:单位宽度试样在无张力状态下弯曲到单位曲率 的弯曲力矩,由抗弯长度的立方与试样单位面积质量向乘求得, 也称硬挺度。 二、原理:将条状试样平放在仪器的测量平面上,然后缓慢向 前推移,使试样一端逐渐脱离平面支托呈悬臂状,受试样本身 重力作用,当试样一端下弯到与41.5°斜面相接触时,测出伸 出长度,计算织物抗弯长度和抗弯刚度。
垂直法和水平法的试样形状和尺寸:
水平法操作步骤:
1.将试样长度方向两端对齐
折叠,并用宽口钳夹住,放
在压锤座上,使试样正确定 位,轻轻加上10N的压力重 锤,加压时间为5min±5s。
2.加压时间一到,卸去负 荷。将夹有试样的宽口钳 转移至回复角测量装置的 试样夹上,使试样的一翼 被夹住,另一翼自由悬垂 (通过调整试样夹,使悬 垂下来的自由翼始终保持 垂直位置)。 3.试样卸压后5min读取折 痕回复角。如果自由翼轻 微卷曲或扭转,则以该翼 中心和刻度盘轴心的垂直 平面作为折痕回复角读数 的基准。
三、试验的方法步骤: 斜面悬臂法
1.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按平行法或梯形法裁取经向和纬 向试样各4条,试样尺寸20cm×2.5cm。 2.校正仪器平台水平。将试样正面向上放在平台上,一端 与平台前沿对齐。放上压板并使指示线与标尺的“零”刻 线重合。 3.以一定速度向前推动压板,带动试样同步前移。直到试 样伸出断与斜面接触。记录标尺读数,精确至0.1cm。 4.抬起压板,将试样反面向上依上述方法再测一次。 5.以正反两面测得数值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伸出长度的一 次读数。 6.按织物平方米重和体积重量试验规定的方法测定试样单 位面积质量。
式中:F------悬垂系数,% G1----与试样相同大小的纸重,mg; G2----与试样投影图相同大小的与夹持盘相同大小的纸重,mg。
计算每份样品的平均悬垂系数,修约至整数位。
三、织物抗皱性的测定
织物的抗皱性是指织物在使用中抵抗起皱和抗皱 复原的性能。有时,抗皱性也可以理解为引起织物变 形的外力消失后,由于织物的急、缓弹性而使织物逐 渐回复到起始状态的能力。因此,抗皱性也可称为折 痕回复性 通常以折痕回复角表示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
3.按式(3)和(4)分别计算经向、纬向的平均抗弯 刚度和总平均抗弯刚度,保留三位有效数。 B=G· 3· -1 C 10 (3) (4)
B
总
B *B
T
W
式中:B—织物抗弯刚度,mg· cm;
G—织物单位面积质量,g/m2 BT—织物经向平均抗弯刚度mg· cm;
BW—织物纬向平均抗弯刚度,mg· cm;
B法-------描图称重法
1.剪取与试样大小相同的制图纸,在天平上称重。 2.把仪器调整到描图法状态。 3.将试样托放在夹持盘上,使OA线指向操作者,再依次放上有 机玻璃划样块,制图纸以及上盖,轻轻向下按三次,静止3min, 开始描图,然后剪下图形,再次称重,按下试求出悬垂系数
G2 G3 F 100 G1 G3
实验条件
实验条件推荐值为: 试验面积 压 降 20cm2 100Pa 200Pa 服用织物 产业用织物
测试步骤
YG461-B性织物中压透气量仪如图
结构图
1.检查斜管压力计的0点和流量差压示压计的0点。
2.选择定压状态。根据织物不同透气量选择定压状态,通常 选低压定压状态;对于透气性很差的织物,则选择中压定压 状态,此时斜管定压计不起作用。 3.选择流量孔径大小。透气 性较好的织物,选择较大的 孔径;反之亦反。若所选孔 径能使织物在规定压差下 (100Pa或200Pa)测得的流 量压差△P在600~3600Pa之 间,即可使用,否则还需另 选。若△P>3600Pa,则选大 一号孔径;△P<600Pa,则 选小一号孔径 。
B总—织物总平均抗弯刚度,mg· cm。
二、织物悬垂性的测定
织物的悬垂性是指织物因自重而下垂的性能。它是
织物视觉形态风格和美学舒适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
织物使用时能否形成优美的曲面造型和良好的贴身性。 悬垂性应该用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两类指标表示。 悬垂程度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其自由边界下垂的程度。 用悬垂系数F表示即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其原面积 之比的百分率。
结果计算 :
分别计算以下各折痕回复角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至小数点 后一位,修约至整数位。
1.经向(纵向)折痕回复角,包括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 2.纬向(横向)折痕回复角,包括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 3.总折痕回复角,经纬向折痕回复角算术平均值之和表示。
四、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透气性是指空气透过织物的性能,以在规定的 试验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 速率表示。 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流量孔径两面的压差,查表 得到织物的透气率。当流量孔径大小一定时,其压 差越大,单位时间流过的空气量也越大;当流量孔 径大小不同时,同样的压力差所对应的空气流量不 同,流量孔径越大,同样的压力差所对应的空气流 量越大。为了适应测定不同透气性的织物,备有一 套大小不同的流量孔径,供选择使用。
4.放上被测试样,调节夹头高低,扳下加压手柄,压 紧试样。
5.缓慢旋转调压器旋钮,逐渐增大吸风量,织物两面压 差达到规定值时,读取流量差压△P(绿管)。 6.根据流量孔径的大小、流量压差△P,查表得到对应的 透气率。 7.将调压器回复零位,重复以上操作。在同一样品的不
同部位重复测定至少10次。
计算: 计算平均透气率及变异系数 思考题: 你认为试样直径和夹持盘直径的大小对悬垂系数F的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