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托天理三焦”对阴阳跷脉的调理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经络理论分析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经络理论分析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古老的健身气功锻炼方法,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之宝”。
八段锦通过练习动作的姿势和呼吸配合,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保健强身。
在八段锦的练习中,经络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经络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八段锦的作用和功效。
经络理论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些气血运行的通道,这些通道被称为经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通道。
通过八段锦的练习,可以通过运动和呼吸来调理这些经络,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将对八段锦中的每个动作进行经络理论分析。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主要可以调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在托天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刺激手太阳小肠经,促进气血运行,调理其功能。
托天的动作也可以刺激手阳明大肠经,通过呼吸和肌肉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肠经的畅通,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雁这个动作主要可以调理手少冲督脉和手太阴肺经。
在开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刺激手少冲督脉,调理其运行。
手少冲督脉主要负责调节和平衡全身的阴阳气血,通过开弓的练习可以增强手少冲督脉的功能。
开弓的动作也可以刺激手太阴肺经,通过呼吸和肌肉的运动,可以增强肺经的功能,有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
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能够通过呼吸和肌肉的运动来刺激人体的经络,达到调理气血、增强器官功能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身健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作用和功效,对维护健康、延缓衰老都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定期练习八段锦,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老中医:一个小动作,疏通三焦,调和阴阳

春分平分了昼夜,是一年里最“中正”的节气,也是一个平衡的开始。
这一天,阴阳各半,天地万物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状态,人也理应借助大自然这股平和的气机,好好地调养起来。
《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人体本身也应该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若是哪一方多了,或是少了,都会导致人生病。
好比如我们受了寒邪,或是喝多了冷饮,伤了阳,人就容易四肢冰凉、拉肚子;若是受了燥邪,或是运动过猛,大汗淋漓,耗损身体津液,伤了阴,人就容易觉得口干舌燥、烦热、出虚汗。
这就是阴阳不协调导致的一些小毛病。
所以寻求身体的阴阳平和,阴平阳秘,也是春分养生的重要一课。
那么如何调和阴阳呢?时珍曰∶“上焦主纳,中焦腐化,下焦主出。
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
”三焦贯通人体上下,心和肺位于上焦,敷布气血,灌溉全身脏腑组织;而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下焦肾,大小肠,膀胱则藏精纳气,传导糟粕。
形象的说,三焦就是在人体躯干上走的双向八车道。
三焦上有一个地方不通,浊恶的阴气不降,清纯的阳气不升,则阴阳混乱。
三焦通利,升降和周流自如,则阴阳调和,脏腑畅达,气血充足。
所以疏通三焦,也可以帮助我们平衡身体阴阳,调气血、养内脏。
这里推荐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出自八段锦中的一个动作,叫做“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①左脚开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呼几次,使身心平顺;②两臂自然松垂身侧,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
两手手指相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③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
如此反复多遍。
通过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有助于通利三焦;还能通过对脊柱的对拉拔伸,激活背部督脉及两旁膀胱经,助身体阳气生发。
闲来无事的时候做一做,或是当作晨练,把三焦疏通,清清爽爽地迎接春天的下半曲。
八段锦段位功效

八段锦段位功效(八段锦丛书摘)1、两手托天理三焦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它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加深呼吸,消除疲劳,调理三焦对腰背肌肉有良好的作用,矫正两肩内收和园痛等不良姿势。
2、左右开弓射似雕重点上焦影响所及两手、两臂和胸腔的心肺,扩胸伸臂可增强胸、胁、肩、臂部肌肉。
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进一步纠正不良姿势所造成的病态。
3、调理脾胃须单举上托、下压、上下对拉两侧内脏器官和肌肉得到牵引,肝、胆、脾、胃得到牵拉,胃肠蠕动、消化能力增强,久孩治胃肠病。
4、五劳七伤向后瞧头部运动,头向左右转动、活跃头部血液,增强颈部肌肉和颈椎活动,消除大脑中枢系统的疲劳和一些生理功能的障碍,改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的平衡功能,增强眼肌。
5、摇头摆尾去心火全身性动作,对整个身动有良好的作用,摇头摆臂、旋转身体、提高全身器官功能,防治受寒、发烧、感冒等不良病症。
6、两手盘足固肾腰前府、后仰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对增加腰部、下腹部有良好的作用。
腰部各组织器官、肾脏、肾上腺得到加强,有助于防治腰肌劳损,增强全身功能。
7、攥拳怒目增气力加强气血运行,促进肌肉发达,体力、耐力增大,怒目可增眼肌。
功法:拳紧攒,足抓地,全身用力,聚精会神蹬眼,怒目,神经激发。
8、背后七颠百病消一上、一上各器官系统受到轻微震动而复位。
功毕在揉和地按摩脏器,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和运动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综合功效:常练八段锦,补肾健肾、柔筋疏肝,养气壮力,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协调五脏六腑,改善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纠正人体不良姿势。
八段锦功法作用(前四段作用:治病)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
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调理脾胃。
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后四段作用:强身)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健肾(去心火即强身)六式,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健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练内气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传统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
八段锦答疑2

八段锦答疑八段锦的练习总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姿势,求其形似——调身。
第二阶段,配合呼吸,锻炼筋骨——调息。
第三阶段,调和阴阳,疏通气血——调心。
通过八段锦的长期练习,以期达到身体的平和状态,整个人感到舒适,自然,放松。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双手在体前的上提、旋转、托举、下按和足跟的动作,并配合呼吸,既刺激到相关的经络(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又对体内的脏腑进行了牵拉按摩,从而调节三焦功能。
三焦畅通,诸气通行无阻、津液代谢正常。
另外,上举时的抬头动作锻炼颈椎,锻炼臂力。
提足跟锻炼腰部和下肢肌力。
通过拉长躯体与上肢个关节之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预防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其经络走行从胸部走向手部)。
拉弓动作能疏通手三阴经,开胸顺气,清肺舒心,对心肺功能有较高的改善作用。
另外,转腰动作有固肾作用,射雕时的瞄准动作能提高视力。
“开弓射雕”动作可以提高手臂部筋肉的强度和腕关节的灵活性本节可以纠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对颈肩部疾患有很好的效果。
三、调理脾胃需单举脾胃是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全赖与脾胃的运化。
两手交替上举下按,上下对拔,是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牵引,特别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引运动,可以调节气血,改善脾胃功能,从而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消化功能。
另外,也使得脊柱之间的小关节、肌肉得到调整锻炼,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肩部疾患。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分别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指“一为大饱伤脾;二为大怒气逆伤肝;三为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为形寒、寒饮伤肺;五为忧愁思虑伤心;六为风雨寒暑伤形;七为恐惧、不节伤志。
”通过对头、颈、躯干的旋转和双手的牵引动作,加强了对背腧穴(膀胱经穴位,在脊柱两侧)以此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
八段锦功法口诀与作用

八段锦套路图解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预备姿势】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内,两眼平视前方,舌尖轻抵硬腭,自然呼吸,周身关节放松,足趾抓地,意守丹田,以求精神集中片刻(图3),两臂微曲,两手从体侧移至身前,十指交插互握,掌心朝上(图4)【动作】1、两臂徐徐上举,至头前时,翻转向上(图5),肘关节伸直,头往后仰,两眼看手背,两腿伸直,同时脚跟上提,挺胸吸气(图6)。
2、两臂放下,至头前时,掌心由前翻转向下。
脚跟落下,臂肘放松,同时呼气。
如此反复16——20遍,使呼气吸气均匀,最后十指松开,两臂由身前移垂于两侧,以作收势。
至此第一段结束。
从这一节动作上看,是四肢和躯干的运动,而以挺胸仰头为主。
其活动中心有利于胸廓扩张,活动颈部诸肌,加强深呼吸,吸进更多的新鲜空气。
“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是中医指人体部位的名称。
上焦是指胸腔部器官,只要包括心,肺等脏器;中焦是指上腹部器官,主要包括脾胃等脏腑。
所谓下焦是指腹部和盆部起器官,包括肝和肾等脏腑。
所谓“理三焦”是通过这节运动,调理和强健身体各脏腑器官。
这节动作强调挺胸,头往后仰,所以主要还是调理肺脏与心血循环(上焦)为主,增加呼吸和血循环。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预备姿势】左脚向左侧跨出一步,两腿屈膝成马步,上体直,同时两臂平曲于两肩前,左手食指略微伸直,左拇指向外微伸展,右手食指和中指弯曲,余指握紧(图7)【动作】1、左手向左侧平伸,同时右手向右侧猛拉,肘与肩平。
眼看左手食指,同时扩胸吸气,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图8)2、两手收屈于胸前。
成复原姿势,但左右手指伸展相反,同时呼气(图9).3、右手向右侧平伸,同时左手向左侧猛拉,,肘屈与肩平,眼看右手食指,同时扩胸吸气(图10)如此左右轮流进行开弓16——20次,最后还原收势。
第二段完这一动作的重点是运动胸部颈椎,两臂伸展且左右交替猛拉促使胸廓扩大,增强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体液调节,纠正机体内不协调因素;颈椎左右旋转运动,增加头部的血液血液循环。
功法作用

八段锦功法作用起式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准备。
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背疾病。
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等。
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
该式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了锻炼,从而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劳损,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等七情伤害,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诸脏腑。
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颈部大椎穴以及背部五脏六腑俞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这一动作还能够增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参与动做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预防眼肌疲劳及肩颈等背部疾患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解除中枢系统的疲劳。
摇头摆尾去心火心火即心热火旺的病症,属阳热内盛的病机。
该式动作两腿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经泄热的目的,有助于去除心火,在摇头摆尾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腰段及臀部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也发展该部位的肌力。
两手攀足固肾腰通过大幅度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的一些慢性疾病,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通过脊柱大幅度的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于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古法八段锦

古法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疗保健功法。
承心堂古法八段锦与平时大家接触的国家推广版八段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锻炼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增强调理身体的效果,平时练习更能强身健体。
八段锦共八式,每式作用如下:1、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经,踮脚尖补肾,通足三阴经)作用:吐旧纳新,调节全身五脏六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关节和腰背作用明显。
(当我们举手练习时,我们就自然为这六条经脉灌满了气血,同时也迫使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
同时双脚的脚跟站起,如此则更易于使气血向下灌注于大腿、小腿、脚掌,促进脚上六经气血的通畅与旺盛。
脚上的六经是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它们的通畅与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举5分钟,可循序渐进,若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须持续20分钟才行。
无论哪一种举手疗法,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受,并有酸痛麻胀之苦。
然而此功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的酸痛麻胀。
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
为了要持久举手,手臂必须调动许多气血来支应,在调动气血的过程中,凡有阻塞之处必然引起酸痛麻胀。
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
2、左右开弓似射雕(心包经)作用: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胁部和肩臂部肌力,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对腰背肌肉有良好的放松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矫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3、调理脾胃须单举(脾经)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防治脾胃病,还可以改善四肢末梢循环,适用于四肢不温的患者。
4、五劳七伤往后瞧(膀胱经)作用: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可消除疲劳,防治颈椎病、肩颈酸痛。
5、摇头摆尾去心火(小肠经)作用:清泻心火,可用于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黄,也可用于颜面痤疮、黄褐斑。
6、双手攀足固肾腰(膀胱经、督脉)作用: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使腰部肌肉得以锻炼,有强腰固肾的功效,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
八段锦功用

八段锦功用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
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
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
这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
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同时挺胸,刺激胸腺,改善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
要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症候。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肝主筋,开窍于目。
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颠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脏六腑,下落振荡导致全身的抖动,有利于消除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手托天理三焦”对阴阳跷脉的调理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
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
下面笔者试着分析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阴阳跷脉的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阴阳跷脉的循行
阴跷脉:《奇经八脉考》云:“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上内踝之上二寸,以交信为郄,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咽咙,交贯冲脉,入顺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
”
阳跷脉:《奇经八脉考》云:“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上外踝上三寸,以跗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膈俞,上行肩膊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会手阳明、少阳于肩?k,上人迎,挟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同足阳明上而行巨?s,复会任脉于承泣,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五脉会于睛明穴,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
阴阳跷脉的生理功能
阳跷脉司目之开: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入脑,属目系,阳跷脉又为足太阳之别脉,亦与目系相连,交于睛明穴。
卫气出于目,卫气通行于跷脉,以濡养眼睑,行于阳跷脉时使脉中阳气盛,阳气盛则目开。
故《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日眼系,……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嗔目。
”
阴跷脉司目之阖: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入脑,属目系,阴跷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睛明穴。
卫气出于目,通行于跷脉,以濡养眼睑,行于阴跷脉则脉中阴气盛,阴气盛则目闭。
故《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日眼系,……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阴气盛则瞑目。
”
两手托天理三焦对阴阳跷脉的调理作用
调理作用: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这些动作对身体两侧有一定的抻拉作用,而阴阳跷脉又位于身体两侧,通过抻拉这两条经脉,可有柔顺筋脉,疏通经脉之作用。
首先,阳跷脉起于足跟之外,行于肢体外侧肌肉之表,升举而上,其脉中运行阳气,主一身左右之阳。
通过这一式可对阳跷脉中阳气产生调节作用,通过阳气养筋脉的作用以外濡腠理,行于下肢而主小腿及足部伸展,行于髋部而利髀股及胁肋部转向灵活,行于肩部而助上肢上下旋动,行于面部而
司口、眼部之开,其与阴跷脉中阴气协同,使阴平阳秘,筋脉不缓不急,故可调节肢体运动。
其次,阴跷脉起于足跟之内,行于肢体内侧肌肉之里,升举而上,共脉中运行阴气,主一身左右之阴。
通过这一式可对阴跷脉中阴气产生调节作用,阴跷脉通过阴气的濡养的作用而滋养所过之处筋脉,行于下肢而主腿部及足部屈收,行于阴器及胸腹可使筋脉柔顺而不挛急,行于面部而司口、眼部之合,其与阳跷脉中阳气协同,使阴平阳秘,筋脉不缓不急,故可调节肢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