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合集下载

杜牧的故事

杜牧的故事

杜牧的故事杜牧是晚唐时期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和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是杜牧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故事】故事一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

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

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

“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

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

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

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故事二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第一次到宣城做官时,曾对弋江歌妓苏柳云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相传苏柳云是泾县黄田人,原名苏有田,她祖父原是安禄山手下一个兵勇,安禄山判乱时出逃至泾县山区,并成家生一子苏传根,因家贫,苏传根到三十多岁才与一寡妇成家。

寡妇原有一子,苏有田出生后,兄妹不和。

苏有田不到十岁时,苏传根病亡,寡妇为生存所迫,又嫁人生一子,家境愈来愈困难,苏有田也愈来愈成为负担。

苏有田十岁那年被卖到泾县码头一个开当铺的生意人家。

那一阵子晚唐出现了相对平稳的局面,码头作为紧挨青弋江水道的集镇,商贾云集,贸易繁荣。

苏有田十六岁那年,出落得花容月貌,继父母不想把她嫁出去,自家开了一个青楼旅馆,让苏有田接客。

苏有田改名苏柳云,是她逃到当时南陵县府所在地弋江以后的事。

一说她怕被继父母追到才改名的,一说是一个文人客官给取的名,还有说是弋江柳树多的缘故。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秋,二十八岁的杜牧随恩师沈师传到宣城为僚,从水路由芜湖至南陵弋江转道去宣城。

弋江宽阔水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杜牧年轻气盛,常有怀才不遇之感,离开京城后更如蛟龙摆脱蕃篱,但对身为幕僚还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便时常闲赋郊游,以消无聊时光。

也就在他于青弋江泛舟闲游时,看到了在青楼凭窗远眺的苏柳云。

他被苏柳云的美貌惊呆了,一时情动,写下“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的绝句,然后上岸,与苏柳云相见。

这年苏柳云不到二十岁。

当时南陵属宣州管辖,弋江是南陵县府所在地,紧挨青弋江,而青弋江又是宣城与外界的唯一水上通道,历经盛唐的图治,已成山区与平原的经贸出入口,繁荣自不必说,杜牧作为官府幕僚,工作轻松,闲余时到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的弋江镇游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加上那时杜牧由书生初次外出做官,“少年气锐,举止动作,无所依据”,“虽然关心国家大事,有政治抱负,但是他私人生活却有贵公子的放荡不羁,喜好声色歌舞的坏习气。

杜牧拔牙送女子的故事

杜牧拔牙送女子的故事

杜牧拔牙送女子的故事(最新版2篇)目录(篇1)1.杜牧拔牙送女子的背景2.杜牧拔牙的过程3.杜牧拔牙送女子的原因4.故事的结局正文(篇1)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浪漫的情感。

而在他的生活中,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他拔牙送女子的事情。

据说,杜牧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美丽的女子。

这个女子美丽动人,让杜牧一见钟情。

然而,这个女子却有一个让杜牧十分苦恼的问题,那就是她的牙齿疼痛难忍,需要拔牙。

杜牧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女子的深情,决定亲自为她拔牙。

在这个过程中,杜牧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技巧。

他用精细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拔除了这位女子的病牙,让她摆脱了疼痛的困扰。

然而,杜牧拔牙送女子的原因却让人深感疑惑。

有人认为,杜牧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女子的爱意,所以才会如此费心地为她拔牙。

也有人认为,杜牧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医术,所以才会如此大胆地挑战拔牙这样的高难度手术。

无论杜牧拔牙送女子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深情和勇气。

他的行为也让我们明白,爱情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甜言蜜语,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象,杜牧和这位女子也许会因为这次拔牙事件而产生更深的感情,也许会因为这次事件而结束彼此的关系。

目录(篇2)1.杜牧拔牙的背景和原因2.杜牧拔牙的过程3.杜牧拔牙送女子的意义4.故事的流传和影响正文(篇2)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才情横溢和作品优美而著称。

在他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那就是杜牧拔牙送女子的佳话。

杜牧拔牙的背景和原因,据说是因为一位美丽的女子。

当时,杜牧在洛阳为官,结识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然而,这位女子因为家中贫困,无法负担医疗费用,因此向杜牧求助。

杜牧了解情况后,决定帮助这位女子,于是便有了拔牙送女子的举动。

杜牧拔牙的过程并不复杂,但却充满了痛苦。

根据史书记载,杜牧为了筹集治疗费用,竟然将自己的一颗牙齿拔掉,然后送给了这位女子。

杜牧人物相关故事

杜牧人物相关故事

杜牧人物相关故事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来看看杜牧的杜牧人物相关《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

此时吴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

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

吴老看见崔郾,把他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

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

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

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

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

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

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

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

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

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

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

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

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

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

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

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清明古诗的故事

清明古诗的故事

清明古诗的故事
唐朝的时候啊,有个大诗人叫杜牧。

这杜牧啊,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而且他对生活中的事儿观察得可细致了。

有一年清明节到了,这清明节在古代可是个大节日,大家都要去祭祖扫墓啥的。

杜牧呢,就出门了,他看到路上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

这天啊,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那雨不大,但是就像丝线一样,搞得周围雾蒙蒙的。

杜牧走在路上,看着那些赶路的人,心里就很有感触。

有的人呢,是去祭拜祖先的,他们一脸严肃,还带着祭祀用的东西;有的人可能是从外地赶回来的,看起来又疲惫又着急。

这时候杜牧就觉得心里有点惆怅,他自己可能也是远离家乡,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思念之情就更浓了。

然后他就走到一个小村子附近,看到路边有个小酒馆。

那酒馆的旗子在风中飘啊飘的,就像在招手一样。

杜牧心想,这时候要是能喝上一杯酒就好了,一来可以暖暖身子,二来也能舒缓一下自己这思乡又惆怅的情绪。

可是他又不知道酒馆里有没有人,就上前去问路边的一个牧童。

他就很客气地问:“小牧童啊,你知道哪里有酒馆可以让我喝点酒吗?”那牧童啊,特别可爱,他骑在牛背上,手里还拿着小笛子呢。

牧童听到杜牧的话,就用小手指了指远处说:“先生,您看,杏花盛开的那个地方就有酒馆呢。

”。

中国历史有趣小故事

中国历史有趣小故事

中国历史有趣小故事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是每个人都很喜欢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国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国历史有趣的故事一关于绿叶成荫这个典故,我相信很多看官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这个典故出自《唐诗纪事》中第56卷,这个故事也是非常的有趣,故事的男主人公是唐朝的大诗人杜牧,有一次做梦在游历湖州的时候,结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随后两人约定在十年之内结婚,但是后来杜牧在14年后再去看望这个女子,但看见此女子的时候,杜牧才发现她现在已经出嫁结婚,现在已经生下了第二子,虽说已经错过了十年之约,但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子现在已经生下了第二子,随后杜牧怅然的作了一首诗,诗中有云“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所以就有了绿叶成荫这个典故,后来这个成语也被比喻成女子出嫁,并且子女众多,后来也比喻称为枝繁叶茂,覆盖成荫,没想到当年大诗人杜牧也有过这样一段比较难忘的感情经。

中国历史有趣的故事二清朝,枝江县县老爷听说杜老幺聪明滑稽,就找到他说:“本县倒想试试你的功夫,你敢跟本县打官司么?” 杜老幺说:“打官司得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敢上路呢?” 县老爷说:“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那好,来人哪,跟他斩半文钱来!” 手下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了两半。

杜老幺接过半文钱就走。

到了荆州府,杜老幺状告枝江县老爷:“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劈两半,不断也得先撤官!” 那县老爷的乌纱帽当时就被摘啦!中国历史有趣的故事三罗竹林到谷大肚家打长活,上工的头一天,天还不亮,谷大肚就早早起来叫他下地,可等了半天也不见罗竹林出来,就又不耐烦地嚷起来。

罗竹林说:“我早就起来了,正在忙着捉虱子呢。

” 谷大肚说:“胡说,这会儿天还没亮,黑灯瞎火的看得见捉吗?” 罗竹林反问道:“既然看不见捉虱子,那叫我这么早下地,就能看得见干活吗?” 谷大肚被问哑了。

中国历史有趣的故事四罗竹林在吝啬鬼谷大肚家当长工。

谷大肚为了使长工少吃饭菜,每顿吃饭时总要同长工们叙叙闲话。

山行. (唐)杜牧编首故事

山行. (唐)杜牧编首故事

山行. (唐)杜牧编首故事
在一个秋日的傍晚,唐朝大诗人杜牧在山间小路上独自漫步。

这时,一抹夕阳的余晖洒在山间,为整个山林镀上了一层金色。

秋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私语。

杜牧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他决定爬上山顶,俯瞰整个山间的秋景。

沿途中,他看到了一棵棵高大的枫树,红叶如火,宛如燃烧的火焰。

这些枫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林间,与周围的青松翠柏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杜牧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不时驻足欣赏美景。

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

他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夕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深紫色,一轮明月在东方悄然升起。

这宁静而又壮观的景象令杜牧陶醉不已。

当杜牧登上山顶时,夜幕已经降临。

他站在山巅之上,俯瞰着万家灯火星星点点的山村。

远处的群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

此时此刻,杜牧感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内心的情感如泉水般涌动。

他忍不住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将秋日山间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敬畏之情。

杜牧的诗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与秋风、红叶、月光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这一刻,他感到自己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关于经典古诗的小故事

关于经典古诗的小故事

关于经典古诗的小故事故事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有一天,他登上鹳雀楼,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黄河如带,蜿蜒东去,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

他被这美景深深吸引,诗兴大发,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成之后,王之涣反复吟诵,觉得字字珠玑,句句传神。

他把这首诗拿给朋友们看,大家也都赞不绝口。

这首诗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唐朝,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故事二:杜牧的《清明》杜牧在清明时节外出踏青,却遇上了绵绵细雨。

他独自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心情有些惆怅。

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一家酒馆,便走了进去,想借酒消愁。

酒馆里热闹非凡,人们都在庆祝这个节日。

杜牧却感到更加孤独,他默默地喝着酒,思绪万千。

突然,他灵光一闪,提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立刻在酒馆里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围过来观看。

杜牧趁着酒兴未消,又题了几首其他的诗。

从此以后,这家酒馆因为杜牧的诗而名声大噪,成为了文人墨客争相造访的地方。

故事三: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有一天夜晚,他去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

当他来到李凝的住处时,发现这里非常幽静:周围是茂密的树林和杂草丛生的小路;院子里有一间简陋的茅屋和几棵高大的松树;房间里则摆放着一些古书和琴棋书画等物品。

贾岛被这里的幽静和雅致所吸引,决定留下来过夜。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起身走到院子里散步。

这时月光如水洒在松树上形成斑驳的影子;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让这里显得更加静谧;贾岛忽然诗兴大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早上贾岛告别了李凝离开了这个幽雅的地方;但这首诗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大诗人杜牧相信我们都很熟悉,每一个人从学习开始,就知道是人的杜牧,我们学过不少关于杜牧的诗,那么,你知道杜牧的生平故事吗?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过而能改
杜牧弱冠成名,先是考中了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又制策登科,当时的心境可谓“心花怒放”,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诚不为过。

一天他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览,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

杜牧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所能望其项背。

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名姓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

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作为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深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庙宇作为精舍,自应是清静之地。

杜牧所遇,实为得道高僧,难怪杜牧肃然起敬;反观当今,处级和尚、局级方丈大有人在,严守清规戒律者寥若晨星,追求尘世荣华者如过江之鲫,
又是委员又是代表的,在红尘滚滚中乐不思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诚可叹也。

杜牧过而能改,注意反思和低调,足为后世法。

这是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要低调,避免盛极而衰、自取其辱。

故事二、杜牧短暂的浪漫爱情故事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去到湖州游玩,受到湖州刺史崔君的盛情款待。

崔刺史素知杜牧风流,便把本州的一些名妓唤来,供他挑选。

可杜牧看过那些名妓后,却说:“她们美是很美啊!但都还不够尽善尽美。

”杜牧接着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

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葡京赌场h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

那天,江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杜牧跟崔刺史一起来到江上,喝酒、吟诗、观景。

突然,杜牡看到江岸上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正在向江上张望。

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人和她相比简直就是虚有其人!”崔刺史一心想结交杜牧,听他这样一说,就立即差人将那祖孙俩请来船上,欲与杜牧做个媒人。

那老妇人说:“我这孙女能被杜大才子看中,自是她的荣幸,但她今年才13岁,恐未宜嫁人。

”杜牧说:“我也不是要马上就娶她,只是想要订下迎娶的日期。

”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这样吧,十年之内,我必来湖州做郡守。


来湖州做郡守之日,便是迎娶她之时,倘我十年不来,随便她嫁人如何?”老妇人听后表示同意。

然后杜牧便当即下了厚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牵挂着那位女孩。

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

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

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

此时距离与当年那祖孙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

当然这些杜牧是不知道的。

到了湖州,杜牧马上将老妇人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

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十年过去了,你也没有来。

这才出嫁的。

”杜牧屈指一算,果如妇人所言,于是无奈地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不会强迫你们的,是我的不对。

”说完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这才满腹惆怅地让她们走了。

送走老妇人,杜牧伤心不已,感慨万千,当即写下一首《怅别》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