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臧克家

合集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4.2《有的人》臧克家简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4.2《有的人》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简介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汉族。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与夫人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经参加北伐战争。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时任山大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

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

《有的人》原文及赏析

《有的人》原文及赏析

《有的人》原文及赏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有的人》中的名句。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两种人的生与死的不同评价,热情歌颂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批判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诗的开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就如同一记重锤,直接敲开了读者的思考之门。

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并非单纯指生理意义上的生死,而是从精神层面进行的深刻剖析。

那些虽生犹死的人,他们自私自利、剥削压迫人民,虽身存于世,但其灵魂早已腐朽;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他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人民谋福祉,即便生命已逝,其精神却永垂不朽。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诗人对不同人生价值的鲜明态度。

在诗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一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前者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自认为伟大,却被人民所唾弃;后者则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服务,默默奉献,深受人民的爱戴和铭记。

这种形象的对比,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伟大”与“渺小”的真正内涵。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将那些追求虚名、妄图流芳百世的人与甘愿奉献、不惜牺牲自我的人进行对比。

刻入石头的名字,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甚至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野草虽看似平凡,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旦春风吹起,又会蓬勃生长。

《有的人——纪念鲁 迅有感》 知识清单

《有的人——纪念鲁 迅有感》 知识清单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清单一、文章背景《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结局,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同时也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

二、诗歌内容分析1、两种人的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这是全诗的总纲,通过生与死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两种人的本质区别。

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毫无价值的人,他们的生命是空虚的;而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这里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进行对比,鲜明地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刻名字入石头妄图不朽的人,其所谓的“功绩”终究会被人们遗忘;而甘愿做野草、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的精神会在烈火中永生。

2、对鲁迅精神的赞美“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 鲁迅先生属于后者,他一生都在为了让多数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他的存在是为了唤醒民众、拯救民族。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 这里表达了人民对真正为他们付出的人的铭记,同时也象征着鲁迅精神如春风吹过的野草,生生不息。

3、诗歌的深刻寓意诗歌不仅仅是对鲁迅个人的歌颂,更是对所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奉献的人的赞美,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它警示人们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要为人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追求虚荣和私利。

三、鲁迅的生平与成就1、早年经历鲁迅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早年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创作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体裁。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01诗人臧克家简介Chapter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诗歌风格代表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入的心理刻画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获奖情况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

臧克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与其他诗人一起推动了新诗的革新与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责任感。

时代背景02《有的人》创作背景及主题Chapter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动机030201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揭示社会不公歌颂人民力量追求理想社会社会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诗歌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

唤起民众觉醒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歌颂人民力量,诗歌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团结,共同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

具有历史价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3诗歌内容解析Chapter节奏韵律诗歌采用自由体形式,不追求严格的押韵和节奏,但整体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音乐美。

篇章组成全诗共分为七节,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情感层次从对人生的感慨到对社会的批判,情感逐层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篇章结构1 2 3对比意象象征意象讽刺意象意象手法语言特色简练生动01形象鲜明02富有哲理0304《有的人》思想内涵探讨Chapter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臧克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永恒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生轨迹,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

生命的尊严诗中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善与恶的斗争人性的救赎05艺术特色鉴赏Chapter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给人民当牛做马、甘愿服务的人的高度赞美。

《有的人》资料

《有的人》资料

《有的人》资料《有的人》资料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

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1934年出版反映城市工人生活的诗集《罪恶的手》。

抗日战争爆发后,访问战地有五年之久,写下《从军集》《泥淖集》滩上吟》等诗集。

1942年去重庆,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接着出版了诗集《泥土的歌》和长诗《古树的花朵》。

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编《文讯》月刊,先后出版讽刺诗《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小说集《挂红》等。

1948年因受国民党当局逼迫逃至香港。

1949年来到北京,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

出版诗集《春风集》《一颗新星》《凯旋》《欢呼集》,长诗《李大钊》,还写了《学诗断想》等论诗著作。

文革后,仍有诗作不断发表。

他的早期诗作《老马》《老哥哥》》春鸟》,解放初的诗作《有的人》,都是脸炙人口的名篇。

二、藏克家《三谈(有的人)》。

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产生在浓厚的生活里。

这是我坚信不移的一条真理。

1949年为了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反应是强烈的,但我和鲁迅无一面之缘,这情况怎样解释呢?在鲁迅逝世13周年的时候,我去瞻仰了他的故居,回头来就写了这篇诗,这岂不是即兴而成?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说来话长呵。

我和鲁迅虽然没见过面,但我对于他是尊敬而又有亲切之感的。

1923年我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新文艺,自己也从事习作,这时候我就读过鲁迅的《呐喊》、《热风》、《野草》和由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等。

读他的书,景仰其为人,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黑暗时代,鲁迅的作品像一道明光,引导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探索,郁抑的心情好似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口子。

臧克家小学课文

臧克家小学课文

臧克家小学课文《有的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2]句子解析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行尸走肉,生命却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这种人的生命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虽死犹生。

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从鲁迅所写的《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演变来的。

③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并且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以下是关于《有的人》这篇课文的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被誉为“农民诗人”。

2. 写作背景:1949 年10 月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的遗容,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二、重点字词1. 多音字- 给:gěi(给力)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场院)2. 近义词- 永远——永久- 到处——处处3. 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三、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四、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 1 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的对比,引出对“有的人”的歌颂。

第二部分(第2-4 节):作者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5-7 节):作者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两种人截然不同的下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而战斗的伟大精神。

五、问题思考1. 文章标题为什么用“有的人”而不用“鲁迅先生”?因为作者不仅仅是在歌颂鲁迅先生一个人,而是通过对比歌颂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2.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而作的,作者通过对比两种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有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有的人》

理解诗句(汇报交流)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 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 “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 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人 民的心愿和力量。
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的生机、无限希望的感觉和 联想,表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拜和爱 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身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 朽的热烈歌颂。
揭示课题
臧 克 家
人物简介
臧克家 (1905—2004)他自幼受祖父、 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 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 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 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 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 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臧克家同 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 生广泛影响。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 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 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理解诗句(汇报交流)
“骑”,深刻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凶暴的本质; “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外强中 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鲁迅先生则“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的多么充分,刻画 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理解诗句(汇报交流)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在《野草》, …… 我自爱我的野草, 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 奔突; 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腐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心内容与思想感情: 1、生与死的价值的讨论 •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飞 鸟集》 •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 上村树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 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 鞭子不能属于你,锁链不能属于我;我可以流 血 地倒下,不会流泪地跪下。冀汸《今的宣言》 • 2、对鲁迅高尚人格和高尚气节的赞扬 • 3、对卑微人格的讽刺与愤恨
阅读延伸:自嘲
鲁迅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为方外之人,留心 于莲社兰台,容膝于蒲圃竹偈. • 鲁迅全集中《华盖集》题记中写道:华盖: “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 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 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 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 住了,只好碰钉子。” • 华盖覆日人昏晦” • 暗喻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1]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2]
(二)诗歌体式:闻一多“三美原则” 音乐美(韵律) 绘画美(通过叙事语境与意象来传达) 建筑美(整齐的句式) (三)艺术手法:对比与反讽,意象与象征 (四)阅读方法:掌握诗歌体式的特点 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农民诗人【臧克家】与文学战士【鲁迅】 政治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精神层面的交流 ) 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 清代 袁枚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 乾》
课题导入
传统文化中死亡观: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公》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 里仁》 • 墨家:“慷慨就义” • 道家:“死而不亡” • 佛教:“死后新生” 讨论什么是正确的死亡观 谈谈你所知道的英雄形象?
论语· 里仁》 《论语· 里仁》
有的人 臧克家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赏析:平易朴实之风,托物言志,用老马的形象象征忍辱负重的中 国人民,并表现出无限的同情。 意象:老马,象征着忍辱负重又勤恳踏实的农民 鞭子,象征着黑暗势力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 前面,象征着中国农民迷惘的前途和未知的命运
练习
• 1、请叙述出臧克家《有的人》的中心思想 • 2、请叙述《有的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并说出其作用。 • 3、请谈谈你对死亡的看法,并举出一正一 反的例子说明原因。(英雄形象) • 4、回忆老师讲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否可 以运用到其他课文中去。
附录
什么是意象(举例说明) 意象是作品中融合了作家情感的形象 作用: 一 促进画面的生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渲染气氛 [《早发白帝城》 李白】 三理解语言的双层性【《春夜洛城闻》李白】 四形象传达深层次情情和意蕴【杜甫《春夜 喜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