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2、疑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 3、疑国药品引起的癌症、畸胎、致突变反应; 4、非麻醉药品引起的药物依赖性等; 5、所有疑因药品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能力、 危及生命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一)ADR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A类反应 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其严重 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可根据药 物或赋型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模式来预知。是不 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 继发反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依 赖性等。
(5)肾损害: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 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 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合用其他肾毒性药 物可使其肾毒性增加。 2.少见不良反应 (1)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全身应用大剂 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 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 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 能减退患者。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可引 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力丧 失等。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该类药物可通过抑 制乙酰胆碱释放而降低神经末梢运动中枢对 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并可与Ca2+结合,使体 液中Ca2+含量降低,产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发生 几率为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 素及妥布霉素。
2.少见不良反应 ( 1 )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口唇及手足麻木, 可能与药物所含杂质或药物引起维生素 B 缺 乏有关。 ( 2 )营养不良关症状。 (3)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等。
(2)泌尿系统损害:由于磺胺药由肾排出, 尿中浓度较高,可形成结晶沉淀,发生尿 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 疼痛和尿闭等症状。形成结晶决定于尿中 药物的浓度和溶解度。 (3)血液系统损害:磺胺药能抑制骨髓可致 白细胞减少症。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是磺胺药对造血系统 的直接毒性或过敏。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 周围血象变化。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尽管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正确预防和处理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种类和表现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可能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一般而言,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过敏反应和药物相关反应。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使用抗生素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这类反应可以从轻微的皮疹、红肿和瘙痒开始,也可能进展为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过敏反应的症状,如皮肤变化、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并及时就医。
2. 药物相关反应除过敏反应外,抗生素的使用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肝肾毒性反应等。
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失眠和焦虑等,肝肾毒性反应则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损害。
患者在用药期间若出现这些症状应予以重视,必要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二、预防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措施为了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以免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患者应根据医嘱的剂量和频次准确使用,不可随意增减用药,更不能中途停药。
2. 注意过敏史在接受抗生素治疗之前,患者应向医生详细提供过敏史,包括对哪些药物过敏,以及过敏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医生将结合患者的过敏史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若患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向医生详细告知,以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
三、处理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方法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此情况下,应根据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1. 过敏反应处理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患者可暂停使用抗生素,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一、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1、过敏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其它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2、赫氏反应:赫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3、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
4、二重感染: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二重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地尼等1、过敏反应: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安、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等。
2、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头孢菌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部分头孢菌素尚能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
3、双硫仑样反应:使用含有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数日之后,如果饮用酒精类饮料,有时会出现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压和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拉氧头孢等均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中头孢哌酮的报告最多,而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无甲硫四唑侧链,所以这类头孢菌素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5、头孢类抗生素脑病:头孢类抗生素的一种并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疗程过长时,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快速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细胞功能,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欣快、幻觉、知觉障碍、反射亢进,甚至抽搐、昏睡、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抗生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抗生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于大多数抗生素,有几种常见的副作用:➤轻度皮疹或其他过敏反应➤胃部不适,恶心➤食欲不振➤大便软,短期腹泻➤酵母菌感染(阴道,口腔)更严重的抗生素副作用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的水样或血性腹泻;艰难梭菌感染)➤胃痉挛➤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静脉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并发症(静脉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抗生素最常见的副作用。
➤发表研究显示,抗生素副作用在美国每年导致超过140 000例急诊入院;在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中,抗生素占19.3%,超过79%是由于过敏反应,约50%急诊是由于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过敏;并且此项研究中,不到一岁的儿童抗生素副作用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通常只能通过避免使用药物来预防,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没有其他抗生素选择的患者来说,脱敏可能是可能的。
➤当其他药物类别不理想时,建议对某些青霉素过敏的病例进行皮试。
最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大约有5%-25%的患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出现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
腹泻的发生是由于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的肠道菌群,并导致了传染性细菌(例如艰难梭菌)的过度生长。
➤如果腹泻严重,带血,含脓,或伴有胃痉挛,发烧或呕吐,应联系医生。
➤涉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常见抗生素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克肟。
但其他抗生素也可能导致这种副作用,包括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
➤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已被证明有助于预防儿童和成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阴道酵母菌感染或鹅口疮(念珠菌属)➤抗生素也可能会改变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通常会导致真菌种类的过度生长。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通常少量存在于阴道,口腔,胃肠道和皮肤中,通常不会引起疾病或症状。
但是,由于抗生素治疗,细菌被消灭可能导致真菌过度生长。
➤鹅口疮可能表现为口腔或舌头上的白色斑块,阴道酵母菌感染会产生白色分泌物和强烈的瘙痒。
阿莫西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虽然它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然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阿莫西林副作用:
1. 胃肠道问题:阿莫西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和胃酸增多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2. 过敏反应:某些人可能对阿莫西林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症状。
在严重过敏情况下,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立即就医。
3. 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少数人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焦虑、抑郁、神经过敏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4. 肝功能异常:阿莫西林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肝酶升高等。
5. 血液相关问题: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问题。
6. 其他不良反应:还有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如口腔溃疡、味觉异常、皮肤黏膜炎症等。
总体而言,大多数人在使用阿莫西林时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而严重副作用相对较少见。
尽管如此,仍然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正确使用阿莫西林,遵循医嘱剂量。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疑似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安全性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安全性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然而,尽管抗生素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它们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抗生素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药物过敏,可能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应注意避免过敏原,定期监测过敏指标,并在发生过敏反应时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2. 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的广谱性作用可能会破坏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导致腹泻和其他胃肠道问题。
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同时补充益生菌,以维护肠道健康。
3. 耐药性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这使得一些感染病菌逐渐对常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的困难性增加。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并避免未经医生推荐的滥用。
4. 肝脏和肾脏损伤某些类型的抗生素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或过量应用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仔细调整剂量,严密监测肝脏和肾脏功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二、抗生素的安全性1. 应用前的评估在给患者开具抗生素药物前,医生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以及相关的疾病状况,以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2. 准确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使用药物,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生应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并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患者也应增强自我卫生意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医生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观察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观察四川会东毛金辉提要不良反应的概念不良反应的常见表现类型常用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观察要点药物是医生用于治疗疾病,帮助病人康复的武器之一,然而,由于药物作用的双重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有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反应、或痛苦甚至严重损害而显现出不良反应,也因此而可能产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在临床工作中研究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提高药物疗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本文就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予与复习,并对其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用药观察作一探讨。
1、不良反应的概念不良反应(ADR)是指上市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不良反应与治疗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作用。
2、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类型2.1、副作用:是指药物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多为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常因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较低之故,如阿托品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引起的口干;排钾利尿剂引起的低钾。
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纠正或消除的。
2.2、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毒性反应可立即发生,也可以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
前者称为急性毒性,后者称为慢性毒性。
此外,还有些药物具有致畸胎、致癌、致突变等特殊形式的药物毒性。
2.3、药物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后遗效应可能非常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有嗜睡、困倦现象;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等。
2.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其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的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常见的表现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2.5、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精品推荐】抗生素的四种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四种不良反应
小编希望抗生素的四种不良反应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因为滥用抗生素而导致了悲剧了的新闻,让人心痛不已。
因此,我们说要警惕抗生素的四种不良反应,一起了解下吧。
使用抗生素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机体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否则有可能对健康带来危害。
小编提醒您,要警惕抗生素的四种不良反应。
第一: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第二: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
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第三:二重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由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
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应,正常量出现较轻微。
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
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
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
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
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3、肝、肾毒性反应。
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4、胃肠道反应。
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
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着。
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
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5、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
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
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
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6、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7、抗生素后遗效应。
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
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
如利福
平的致畸率为4。
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