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强化排水设计:优化公 路路基的排水设计,确 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够 迅速排出,防止水对路 基的侵蚀和破坏。
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的 路基材料和施工工艺, 提高路基的抗压、抗剪 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公 路使用寿命。
加强应急抢险能力:建 立健全的应急抢险机制 ,对突发性的路基病害 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 置,最大限度减少病害 对公路通行的影响。
路基开裂
水分、温度、荷载
• 路基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分、温度和荷载。水分的侵入会导致土壤体积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会引起路基材料的热胀冷缩,进而产生开裂。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也可能导致路基开 裂。
路基冲刷
水流冲刷、雨水冲刷
• 路基冲刷是指水流或雨水对路基的冲刷作用,导致路基土壤流失、破坏和变形。这种病害常见于河边、沟谷等水流条件较 复杂的地区,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善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在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排水需求,设 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坡、纵坡、 边沟、涵洞等,确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 够顺畅排出。
VS
排水设施维护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 水畅通,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路基病害。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公路路基进行定期检查,了解 路基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 病害,为采取维护措施提供依据 。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应 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 治疗公路路基病害,提 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保障公路畅通 无阻,为人们的出行提 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 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 • 病害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 • 结论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外观质量病害及防治路基因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并且由于路基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常产生各种病害。
主要有: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裂缝;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塌。
二、路基沉陷1、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从而引起局部路段的破坏,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路基沉陷有两种:一是路堤的沉落;另一是地基的沉陷,内容如下:①路堤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堤身向下沉陷。
②地基的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发生地基下沉,侧面剪裂凸起,引起路堤下陷;软弱土层未进行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和预压沉降不稳定就开始卸载、路面施工,引起工后沉降。
3、防治方法:①注意选用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严禁用腐植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②填石路基从下而上,应用由大到小的石块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③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应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良好的材料并用加筋体予以加固;路堤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水泥桩等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④应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并直至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三、路基边坡的塌方1、路基的塌方是山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及原因,一般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塌等形式。
2、剥落:是指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涨缩的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
1)防治方法:①搞好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
②加固边坡,如种草、铺草皮或植树。
③对于风化的软质岩层,可采取TBS绿化防护,或修建干砌、浆砌片石护面墙。
④整修边坡,及时清除可能滑坍的土石方。
浅谈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作者:王凯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3期摘要: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行车的通畅、迅速、安全、舒适等各方面的要求,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防治;对策1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沉降变形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有些路段需要采用高填方、深填方、半填充路基施工,当公路建设完工通过后,在长期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会发生沉降变形,尤其是填筑和开挖的接触部分。
通常情况下,路基沉降变形主要表现为地基沉降、路堤沉降两种类型。
公路路基出现沉降变形后,公路路面会出现局部沉陷或者出现不均匀性沉陷,严重影响公路车辆的正常通行。
路基出现沉降变形的原因有很多类型,但不同类型沉降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路基承载力不足导致的。
1.2坍塌路基边坡坍塌也是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之一。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陡峭或者是边坡路基较多堆积物在其自重或外部作用下,沿其路基的边坡发生坍塌。
此种病害一般在山区公路较为常见。
通常而言,路基发现坍塌的速度都比较快,发生时伴随着土石流動等。
在坍塌基本稳定后,没有明显的滑动面。
在坍塌事故之前,顶部也会出现大小裂缝,因破坏了原有的边坡稳定性,导致产生变形,坡面不稳,进而造成坍塌病害的发生。
1.3滑坡滑坡是一种地质现象,在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岩层在其自重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方滑动。
其常发生在公路中基内侧边坡,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
同时,从滑坡发生的机理也可以发现,不仅有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岩土性等内在因素影响,还有人为和地质灾害等外部因素作用。
可以说公路路基滑坡是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崩塌由于水渗入路基,岩土出现软化,在水动力压力不断增大的作用力下,导致其内部摩擦力降低,岩体强度变小,最终导致路基坍塌事故的发生。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病害是指铁路路基因为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导致的损坏或者变形,严重影响了铁路的畅通和使用。
其造成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由于施工缺陷、设计不当和养护不当等原因。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自然因素1.地貌因素:我国是一个地貌多样化的国家,因此地貌对铁路路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在山区,由于地貌起伏比较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进而严重损害铁路路基;在平原地带,虽然没有山体滑坡的问题,但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仍然可能发生。
2.气候因素:气候也对铁路路基产生影响。
在我国北方,冰雪封闭的情况下,铁路路基容易受到冰雪的压力,导致路基塌方;而在南方,高温多雨的环境更容易引发山洪等自然灾害。
二、由于施工缺陷施工缺陷是指在铁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规范、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导致的病害。
具体表现为:路基高差大、路肩塌方、路堑淤积、桥墩沉降等。
三、设计不当如果在设计铁路路基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质和气候等因素,很容易造成铁路路基的病害,如山坡上的路基,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路基和山体之间的水分容易聚集在路基上,导致路基松动,塌方等病害。
四、养护不当如果长期没有对路基进行养护,就会存在开裂、沉降、塌方等各种路基病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路肩塌方、坡脚冲刷、路堑淤积等。
以上四种原因都会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整治措施:1.加强自然环境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线路,防止自然灾害对路基的影响,如山洪、滑坡、崩塌等。
2.加强施工时候的监管,建立规范的施工流程及评价标准,确保技术合理、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工程。
3.对前期设计的规划和设计,应当考虑到环境因素和地理特点等,加强规划,科学设计,确保建造工程质量。
4.加强路基的养护工作,保持路基的干燥及排水良好,及时修复路肩塌方等问题,确保铁路的安全使用。
通过加强整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减少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其重要性是显然的。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没有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路基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在质量方面存在潜在隐患,那么,其后续施工如路面工程、防护工程等部位再怎么牢固,怎么坚硬,也始终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其质量。
关键词:公路建设路基质量常见病害治理措施Abstract: the roadbed is the basis of the road, without a stable foundation, there is no solid surface. The quality of roadbe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not adequately protected, in the quality of the potential danger, the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road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works and other parts, how strong, how hard, also cannot get basic guarante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must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its quality.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quality common disease management measures路基工程,是公路工程所有组成部分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部位, 当路基松软不稳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仅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陷,促使路面过早破坏,而且路基损坏严重时会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刘铁军(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63)工程技术E旌要】路基的各种病害及破损都是有路基的强度和稳是睦不足引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是睦的因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索是温度和湿度;另外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
而路基建成后,其质量将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养护水平。
臼蝴]路基病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路基常见的病害有:边坡病害、路基水毁、路基沙毁、公路翻浆。
1.1边坡的病害及原因边坡的病害常见的有:崩塌、落石、滑坡、坡面;中刷、坍塌、剥落和泥石流等。
崩塌是岩体突然而猛烈地U陡峻地斜坡上崩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
崩塌可能发生在高峻的自然山坡上,也可发生在高陡的人工路堑边坡上。
发生崩塌的物体一般为页岩,但某些土坡也会发生崩塌。
落石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范围较严重。
产生原因:为路堑边坡较陡,岩石破碎和分化严重,在振动及水的侵蚀和;中刷下,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动。
滑坡是路基山坡山体或岩石,由于长期受到地面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破坏,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作用下,整个沿着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坡面冲刷是分化岩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层。
残积层的颗粒组成以细砂、中砂、粗砂为主,含少量的粘土颗粒。
这些残积物抗冲刷能力很差,易形成密集的鸡爪状冲沟,中下部冲刷形成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遭到破坏。
剥落是指边坡表层或分化岩石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膨缩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E脱.落下来的现象。
泥石流湿山坡或沟岸泥沙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不断的坍塌、碎落或滑坡而落^沟道,在暴雨冲击下形成泥石流。
1.2路基水毁强原因对于断裂水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1)地质原因。
对于断裂构造,存在着一定的构造带而分化强烈。
为泥石流、塌方、滑坡等提供了充分的固体物质。
泥岩、页岩经强烈的分化后,又为这些灾害提供了细颗粒物质,从而造成桥涵淤塞、河床抬高,引发路基垮塌等多种病害。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铁路路基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包括塌陷、沉降、变形等现象。
下面将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铁路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质松散、水土流失等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生路基塌陷等病害。
2.水分问题:水分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重要因素。
当路基处于高含水状态时,会引起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
而干燥的路基则容易发生开裂。
3.荷载问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的荷载不断增加,超载的列车通行会对路基产生巨大的荷载压力,导致路基的沉降和塌陷。
4.施工质量问题:铁路路基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是引起病害的重要因素。
如果施工不规范或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导致路基的不稳定和病害的发生。
1.加强地质勘察:在铁路建设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评估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加固、喷锚加固等,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控制水分:路基水分管理是预防路基病害的关键。
可以采用排水沟、防渗墙等措施,加强对路基的排水处理。
可以对高含水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如加铁丝网、加固土体等。
3.强化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铁路路基,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修复路基塌陷部分,填充路基空洞等,以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4.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过程的可靠性。
加强监督和检测,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铁路路基病害是铁路运营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水分问题、荷载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
针对不同的病害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包括地质勘察、控制水分、强化维护管理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保证铁路路基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解析总结计划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解析总结计划处理措施公路路基是指公路工程中的路面部分,承载车辆的重量和通行功能。
在运营过程中,路基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裂缝、坑洞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运行安全。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常见的路基病害进行解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路基裂缝1.病害描述:裂缝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交叉裂缝等。
裂缝的出现会导致路基的变形和塌陷,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处理措施:对于裂缝病害,应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填充、封闭、切割等方法进行修复。
对于深度较大的裂缝,可以采取注浆、搅拌土等加固方法。
二、路基坑洞1.病害描述:坑洞是路基病害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会导致车辆行驶不稳,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坑洞的产生通常是由于雨水侵蚀、路基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的。
2.处理措施:对于坑洞病害,应先清理坑洞内的杂物,并填充合适的路基材料进行修复。
对于较大的坑洞,可以采用灌浆、砌石等方法进行加固,以保证修复效果。
三、路基塌陷1.病害描述:路基塌陷指路基地基层发生沉降或塌陷,导致路面下陷。
这种病害会使路面形成凹陷或坑洞,严重威胁车辆行驶的安全。
2.处理措施:对于路基塌陷病害,应先进行地基处理,比如加固地基、填充砂土等。
随后,可以采取填充、振动压实等方法进行修复。
重要的是要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四、边沟冲淤1.病害描述:边沟是用于排水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水流冲刷、泥沙淤积等原因,边沟会出现冲淤现象,导致水流无法顺利排出。
2.处理措施:对于边沟冲淤病害,应及时清理边沟内的杂物和淤泥。
可以采用挖掘机、清淤机等工具进行清理,并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如加装塑料排水管等。
五、软基处理1.病害描述:软基是指地基土质较松软、易挤压变形的地区,容易导致路基下沉和变形。
软基病害的出现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造成很大影响。
2.处理措施:对于软基病害,应采取加固措施,如进行地基加固、碾压加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7T10:43:40.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0月Under供稿作者:佟海
[导读]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
唐山市燃气集团佟海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常见病害防治
On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ngHai gas group tangshan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063000
Pick to: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ubgrade common diseases, causes,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ontrol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
公路是线型建筑物,路基是线型建筑物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
因些路基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
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由于路基的重要作用以及容易发生破坏的原因,要求其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受地质、水文、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及成因
(一)路基的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不均匀下陷,造成的局部路段损坏。
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的沉落,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等;二是地基的沉陷,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等。
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
另外,现阶段大吨位车辆比重不断增大,超载显现有曾无减,也可能导致路基沉陷。
(二)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指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的坍方,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造成的普遍现象。
其坍方长度由几米到几十米,严重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
按照破坏的原因和规模不同 ,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及崩坍、坍塌等类型。
这些损坏表现的形式有的规模较小 ,有的则可能是大量土方的整体下滑或崩落,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害。
产生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较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水文、温度等的作用。
如不良的土质,大量降雨雪,水的侵蚀、冲刷及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反复冻融作等。
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
在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不合理等。
在施工方面如填筑顺序不当,填方不密实,土基压实不足等。
(三)路基沿山坡滑动通常是指路基整体或局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下滑动,失去其基本的稳定性。
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边坡过陡、原地面较光滑未经人工处理、土壤过于潮湿、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未进行必要的支撑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土基压实不足等。
(四)路基翻浆主要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水分产生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季融化时,将造成路基湿软,形成弹簧状态,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泥浆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土等地区。
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
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可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
按翻浆等级和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是指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中度是指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重度是指严重变形、翻浆冒泥、车辙很深。
其产生的原因为采用粉性土质做路基、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及时排积水、不及时弥补裂缝等。
二、预防、防治及养护措施
(一)设计方面
1、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的调查工作。
必须对沿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震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查,尤其要对不良地段应做更加详细的勘探。
如为公路改建,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及当地路基的翻浆、坍方、沉降等病害的防治经验。
2、在设计时必须保证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不因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筑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
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3、明确各级公路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中,按照设计规范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要求,来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
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
路床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填料的粒径最大应小于150MM。
4、在路基排水设计中要本着防重于治,防止结合的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原则。
要做到防、排、疏相结合,针对排水困难的地段,可采取渗沟、渗水隧洞、渗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强度。
对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坡度陡的沟渠,做好防护与加固。
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流、淤积、冲刷和冻结等现象发生,以免对路基造成危害。
5、在路基防护的设计中要应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
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可采用种草籽、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
对于易风化的软岩石或破碎岩石路堑边坡,常受侵蚀而脱落,又不能用植物防护时,可采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防护措施。
对于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及受水冲刷的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抛石、石笼等防护措施。
(二)施工方面
1、路基开工前,一是要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施工调查,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二是
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周密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应用并推广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等。
2、填筑路基前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
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出。
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
3、淤泥、种植土、腐殖土、沼泽土、有机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必须予以清除。
此外,用于路基填筑土质的含水量应均匀,保证土质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
另外,捣碎后的种植土可用于路堤边表层。
路基原地面翻浆,根据情况必须用灰土或换填片石、砂砾处理,稳定性满足要求时,才能向上填土。
4、要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分层碾压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种碾压工艺,按照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能得到均衡的压实度,严禁滚填。
对于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施工法,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能混填。
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0.5M。
5、路基施工首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并要保证各施工层表面没有积水,经常处于干燥状态。
填方路堤还要根据土质及气候情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
(三)路基养护
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维修措施,公路路基养护应符合如下要求: 1、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保持平整、坚实,横坡适顺,排水顺畅。
并保持规定的排水横坡,边坡要保持规定坡度,要拍压密实,防止冲刷和坍塌阻塞边沟,造成积水。
2、排水设施无淤塞、无损坏,排水畅通。
如有冲刷、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修复或加固。
尤其加强对暗沟、渗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的检查,防止淤塞,如有淤塞,要及时修理、疏通。
3、应保持挡土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完整无损坏,砌筑伸缩缝填料完好,泄水孔无堵塞等。
4、加强对不良地质中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病)害的巡查、防治工作。
5、及时治理翻浆路段,针对不同的季节,选择确定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三、结语
作为城市市政道路的基础,路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道路的质量。
本文对路基常见病害路基的沉陷、边坡的坍方、沿山坡滑动、翻浆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养护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对照应用手册张国栋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