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应该选择常规增强扫描?还是动态增强扫描?全面总结!
磁共振增强检查方法

磁共振增强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主要包括磁共振平扫和磁共振增强扫描,不同磁共振检查项目操作的方式不一样。
1.磁共振平扫:患者先仰卧于检查床上,待医生放置好线圈锁定位置之后,针对于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主要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扫描完成之后取下线圈,患者即可离开检查室。
2.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需要提前放置入留置针,在磁共振扫描的同时,通过高压注射筒及留置针注入对比剂,之后开始增强扫描。
可以根据增强扫描的结果,在扫描完成之后进行延迟扫描,同时还需要进行动态扫描。
磁共振增强由于使用对比剂,做完检查之后应大量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减少肾脏损伤的可能。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前,需要摘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穿棉质的衣物,排除有无磁共振检查禁忌症,比如金属假牙,起搏器,钢板钢钉及幽闭恐惧症等,经过医生评估之后,没有禁忌症才可以开始。
磁共振成像诊疗常规诊疗规范2023版

磁共振成像诊疗常规2023版第一节MRI检查基本常规(检查前准备】1.接诊时,核对患者一般资料,询问病史,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目的和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请临床医师务必写清,以免检查部位出错。
2.询问患者是否属禁忌证范围。
如未发现禁忌证,再发给患者“MRI检查预约单”,预约单的内容应包括检查时间,各部位MR1.检查前准备,禁忌证等。
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按要求准备。
3.对腹部及盆腔部位检查者,应向患者讲清胃肠道准备的方法。
对宫腔内置有金属避孕环而又必须施行检查者,应嘱患者先取出避孕环再行MR1.检查。
4.对预约就诊者,先核对一般资料,询问是否按要求准备,再进行登记,建档。
对复诊患者,应查阅老片,以便对照。
5.进入检查室之前,应去除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品及电子器件,以免引起伪影及对物品的损坏。
如:假牙、发卡、钥匙、小刀、钢笔、硬币、手表、耳环、项链、戒指、磁卡、照像机及手提电话等。
6.向患者认真讲述检查过程,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合作。
告诉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时射频脉冲的噪声,扫描过程中不得活动,平静呼吸,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与工作人员联系。
注意:不可向病人提示“幽闭恐惧症”,以免起到负作用。
7.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由麻醉师用药并陪同),提高检查成功率。
8.急危重患者,必须做MR1.检查时,应由临床医师陪同观察,所有抢救器械、药品必须齐备。
(禁忌证]1.心脏起博器携带者,人工金属瓣膜和角膜。
2.颅脑手术后颅脑动脉夹存留患者。
3.危重病员需心电监护和/或抢救。
4.体内有金属性药物泵,如糖尿病患者体内有胰岛素泵。
5.体内有金属异物或术后安置金属物(眼球异物、人工关节、金属固定器等)。
6.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期妊娠患者属相对禁忌证。
[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检查线圈。
2.根据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和检查部位确定线圈和磁体中心位置。
3.层厚应视检查脏器结构而定,例如脑垂体和肾上腺的检查宜取薄层(3~5mm),肝脏等较大脏器,可取10~15mm的较厚切层。
MRI上岗证题库+答案

MRI上岗证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脑垂体瘤术后,T1加权在垂体高信号,最合理的扫描方法是A、做动态增强扫描B、T2加权加脂肪抑制技术C、GRE序列T2*加权D、相同层面T1加脂肪抑制E、做常规增强扫描除外肿瘤复发正确答案:D2、关于4层螺旋CT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4排探测器组成B、有4个数据采集通道C、探测器单元大小不等D、探测器最小层厚0.5mmE、旋转一周最多可覆盖32mm正确答案:A3、男性,18岁。
疲乏,贫血貌,CT示脾前缘近切迹处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区,部分略呈小锥形,最可能的诊断是A、脾钝挫伤B、脾血管瘤C、脾淋巴瘤D、脾脏梗死E、脾脏囊肿正确答案:D4、关于分辨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辨力的单位是LP/mmB、清晰度与分辨力是同一概念C、清晰度是被照体影像细节分辨的能力D、分辨力率也称解像力E、分辨力率表示的是一个值正确答案:B5、以下所叙述超导型磁铁,不正确的是()A、电磁线圈的工作温度在绝对温标4.2KB、达到绝对零度(-273K)C、电流在闭合超导线圈内几乎无衰减地循环流动D、超导磁铁配有一个励磁电源E、其静磁场的强度一般低于0.3T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超导型磁铁磁场一般大于1.0T。
6、心血管在磁场中诱导出的生物电位在哪处最高A、腹主动脉B、肺静脉C、降主动脉D、主动脉E、肺动脉正确答案:E7、上颌窦轴位扫描图像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是A、上颌窦内壁B、上颌窦外后壁C、上颌窦前壁D、上颌窦前后径E、上颌窦上下径正确答案:E8、关于冠脉CTA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B、采用压力注射器给药C、延迟时间主要采用经验值法D、扫描结束须留观15~60分钟E、需要ECG信号满足成像要求才能进行检查正确答案:C9、关于CE-MRA成像中成像参数的应用,正确的是A、TR应尽量延长B、TE应选择最小值C、翻转角选择最小值D、TR越长,血管对比度越好E、翻转角越小,血管对比度越好正确答案:B10、脑星形细胞瘤:A、起源于血管B、为脑内罕见肿瘤C、肿瘤有包膜D、均为良性肿瘤E、良恶性均有正确答案:E11、头颅X线摄影时,发生光电效应几率最大的人体组织是:A、皮肤B、脂肪C、肌肉D、骨骼E、毛发正确答案:D12、关于颅脑CTA扫描参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规采用团注跟踪技术B、ROI设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内C、采用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D、ROI阈值设定为250HUE、扫描范围约从C2水平向上至颅顶。
2023年放射科MRI检查及诊断临床医学技术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2023年放射科MRI检查及诊断临床医学技术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目录简介一、选择题:共120题二、填空题:共20题一、单选题1、MRI 检查前准备应做的准备不包括()A.认真核对MRI 检查申请单B.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C.进入扫描室前嘱患者除去随身携带的任何物品D.给患者讲述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E.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静剂正确答案:C2、下面对眼部MRI 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相关准备闭双眼,眼球不动B.线圈头部正交线圈、环形表面线圈、眼眶专用线圈C.眼部常规平扫序列为:横轴位 SE(TSE.-FS-T1WI, 横轴位T2WI-FS, 横轴位TIR-T1WID.沿着视神经的斜矢状位T1WI-FSE.根据需要选轴位脂肪抑制序列正确答案: E3、下面关于MRI 检查技术的适应证,不合理的是()A.感染B.肿瘤C.肺间质疾病D.寄生虫病E.中毒正确答案: C4、MRI 灌注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脑梗死及肝脏病变的早期诊断、肾功能灌注B.对比剂引起的T2 增强效应适应于心脏的灌注分析C.对比剂引起的T2 增强效应适应于肝脏的灌注分析D.定量研究不需获得供血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变化、Gd-DTPA 的组织与血液的分配系数等E.目前,磁共振Gd-DTPA 灌注成像是定量分析正确答案:A5、脂肪抑制成像技术不包括()A.化学位移频率选择饱和技术B.化学位移水-脂反相位饱和成像技术C.幅度选择饱和法D.预饱和技术E.水激励技术正确答案:D6、MR 水成像基本原理是()A.利用流动液体具有长T2 弛豫时间,重T1 加权像成像B.利用静态液体具有短T2 弛豫时间,重T2 加权像成像C.利用静态液体具有长T2 弛豫时间,重T2 加权像成像D.利用流动液体具有长T2 弛豫时间,重T2 加权像成像E.利用流动液体具有短T2 弛豫时间,重T2 加权像成像正确答案:C7、下面关于伪影的叙述错误的是()A.伪影是正常图像以外的有害影像B.设备伪影是指机器设备所产生的伪影C.有些伪影可以消除D.认识伪影与消除伪影没有多大关系E.技师在消除伪影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答案: D8、MR 胰胆管造影 (MRCP) 的描述错误的是()A.空腹8小时,检查前三天素食B.检查前20分钟,口服葡萄糖酸铁500mlC.常规扫描序列为单次屏气单激发3D 块重T2-TSE 序列,采集时间仅2秒/幅D.常规扫描序列为2D-多层薄层HASTE 序列E.图像后处理多层扫描序列的原始图像需经SSD 重建正确答案: E9、肝胆脾MRI 扫描技术不包括()A.检查前空腹12小时以上,训练病人屏气B.将呼吸门控感应器安放在上腹正中C.线圈用体部相控阵体部线圈、体线圈D.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为2D-FLASH-FSE.腹部增强扫描一般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正确答案: A10、下面关于磁共振成像心功能分析技术的扫描技术要点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单次屏气 TSE 序列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作横断面成像B.以显示左右室及室间隔的矢状面图像为定位图,做平行于室间隔的左室长轴位成像C.以平行于左室长轴位为定位图,作垂直于左室长轴的短轴位D.确定所成短轴位合乎心功能分析所需,采用单次屏气2D-FLASH 序列,以左室长轴位图为定位图,作垂直于左室长轴的短轴位电影成像E.扫描层面必须包括心尖至房室瓣口,保证心功能分析准确无误正确答案: B11、有哪种情况不能做MRI 检查 ( )A.体内有瓷类材料B.装有铁磁性或电子耳蜗者C.非金属避孕环D.病人体格大E.妊娠超过3个月正确答案: B12、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所采用的序列()A.极短TR, 长TEB.长 TR, 极短TEC.长TR, 长TED.极短TR, 极短 TEE.极长TR, 极长TE正确答案: D13、由于MRI 是利用磁场与特定原子核的核磁共振作用所产生信号来成像的.MRI 系统的强磁场和射频场有可能使心脏起搏器失灵,也容易使各种体内金属性植入物移位,在激励电磁波作用下,体内的金属还会因为发热而造成伤害。
MRI扫描基本技术参数

以为基础的东西大家很熟了,基本技术参数也是平常不被重视,应园友要求,继续发一些检查参数,对于大家写文章,科研应该有帮助:1、颅脑MRA颅脑MRA病人体位和线圈选择与颅脑MRI相同,一般在常规MRI扫描后进行,其成像方法主要有2D PC、2D TOF、3D PC、3D TOF及3D MOTSA等,这些序列均不必注射造影剂。
2D PC:主要用于大致观察颅内大血管情况、静脉窦显示、其他方法MRA扫描前定位及预测血流速度等,多采用矢状位、冠状位或轴位扫描。
扫描参数:FC,TR:18ms,TE:min,FA:20°,FOV:22×16,层厚/间距:60/0,矩阵:256×192,6~8NEX。
2D TOF:由于它对慢速和中速血流敏感,因此,在颅脑血管成像中主要用于静脉和静脉窦及颈部血管成像。
多采用轴位由下至上扫描。
扫描参数:FC,TR/ TE:38/min,FA:60~70°,FOV:22×16,层厚/间距:1.5/0,矩阵:256×192,Sat,1NEX。
3D PC:对成像容积内流动较TOF更敏感,能更好的抑制背景,所以主要用于显示被颅内出血掩盖的血管状况,还可显示不同血流方向的血管(动脉和静脉),其缺点是更易受湍流和运动的影响,易受血流速度编码选择的限制,不能兼顾大血管及其小分支的显示,且扫描时间较其它方法长。
采用轴位由上向下扫描。
扫描参数:Vasc PC;FC,EDR,TR/ TE:26~38/min,FA:15~30°,FOV:22×16,层厚/间距/块厚:1/0/60,矩阵:256×128,1NEX。
VENC(血流速度编码)由2D PC测定,一般显示大血管用40mm/s。
3D TOF和3D MOTSA:可兼顾快速和中速血流,显示血流范围大,慢速血流易受饱和效应的影响,MOTSA能减少其影响,因此MOTSA但重叠的薄层块间衔接有时还不尽人意,且背景抑制较PC差,故有血肿的病例不适宜此方法。
MRI扫描增强检查

×0
病例3
男,49岁,曾患乙肝,经治疗好转, 肝功能正常。常规检查。
.
51
.
52
.
53
.
54
.
55
瘤栓累及肠系膜上静脉
.
56
.
57
.
58
.
59
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
.
60
卵巢癌腹膜转移:增强+脂肪抑制: 腹膜线状强化
细胞外分布、不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肾脏 排出、在人体内结构稳定、高溶解度及口服 不被胃粘膜吸收
锰剂主要分布在胰腺、肝脏,应用范围较窄。
.
17
关于国产造影剂
北京北陆公司生产的“钆 喷酸葡胺(磁显葡胺)” 质量与增强效果与马根维 显没有区别,价格便宜很 多。
.
18
最常用的是钆贲酸葡甲胺(Gd-DTPA)
T1平扫
T1增强
弓形体感染
.
34
髓母细胞瘤种植转移
.
35
.
36
.
37
生殖细胞瘤种植转移
.
38
增强扫描:2处转移
.
39
脊髓多发性硬化
.
40
脊髓炎.
41
颈髓炎增强扫描
.
42
腹部
.
43
病例1
囊肿?血管瘤? .
44
.
45
病例2
.
46
.
47
.
48
强化第25S、45s图像
.
49
病理(HCC)
• 和CT增强扫描比较的优点:
不需要做过敏试验
• 更为安全(同等剂量下,其安全性是CT造影 剂的20倍)
影像检查——磁共振增强检查知多少

影像检查——磁共振增强检查知多少磁共振是目前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患者做磁共振检查时,可能会遇到做增强检查的情况,那么什么是磁共振增强检查呢?哪些情况需要做磁共振增强检查?做磁共振增强检查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什么是磁共振增强扫描?磁共振增强扫描是MRI检查的一种方式,与常规检查相比,需要经静脉注射相应的造影药物再扫描。
造影剂注入后,能够随人体血液分布至正常和异常组织,因为不同组织的血液供应量、来源差异显著,所以通过判断造影剂分布情况、清除速度等能够有效诊断疾病。
目前使用的MRI造影剂含有钆物质,对于减少组织T1时间,增强信号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组织吸收钆的量存在差异,所以信号增强情况各不相同。
1.哪些情况需要做磁共振增强检查?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是医生或者其他检查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病变,则需要做增强扫描。
因为磁共振依靠信号不同差异显示病变,肝、肾等实质器官的部分病变在平扫时因为信号和周围正常组织并无明显差异,所以难以显示疾病情况。
相较于正常组织,病变的血液供应量或来源存在明显的不同,通过在静脉注入造影剂,血液能够进入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量或者时存在明显不同,由造影剂导致的信号情况便也存在明显不同,弥补常规平扫检查的不足,提高诊断效果。
常规平扫明确病变,但是无法详细显示病变的具体情况,例如边缘、血供以及和周围组织关系等,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
针对难以确定病变的类型或者具体疾病,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能够在图像中显示上述病理学特征,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早期诊治的主要手段。
对肝脏等脏器肿瘤或者肿瘤样病变而言,因为其类型繁多,良性和恶性的治疗方法差异显著,但是平扫通常表现相似,鉴别难度较大。
而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各类病变的增强程度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动脉期、门静脉期等各期的变化以及病变内部增强顺序,形态差异较大,因此增强扫描在性质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仍有小部分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难度。
磁共振腹部扫描规范及策略

肝硬化再生结节多序列比较
整理ppt
T2WI高信号病灶边界不清
肝 细 胞 肝 癌
整理ppt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in/outT1WI)
原理:人体磁共振信号主要来水和脂肪。水中氢质子的 进动频率要比脂肪中氢质子的进动频率快 3.5ppm,(150Hz//T)。对于同一像素中的水和脂肪中 的氢质子,给予RF激发后,水和的脂肪的横向磁化矢 量处于同一相位,当RF停止后,由于水中的氢质子比 脂肪中的氢质子进动频率快,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当 水中的氢质子的相位与脂肪中氢质子相位差为180度时, 其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相互抵消(Mxy=0),MR检测到 的信号为水和脂肪信号相减得差值,把这种图像称之 为反相位(outof phase)图像。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水中氢质子的相位与脂肪中氢质子的相位相差360度 时,两者的相整位理ppt再次重合(即Mxy相叠加),此时
FSE(fast spin echo) GE公司
常规加脂肪抑制
整理ppt
肝脏T2WI的技术关键
T2WI序列选择 呼吸触发中段ETL 常规需加脂肪抑制技术 --肝脏生理性含脂 --慢性肝病常有脂肪变性 --FSE类序列连续180度脉冲增加了脂肪信号, 病灶与背景肝实质对比降低 --脂肪抑制可增加病灶与背景肝实质的对比
--肝实质: 0.71+0.16 --实性病变:1.09+0.26 --血管瘤: 1.87+0.29 --囊肿: 3.04+0.34 X10-3mm2/s
整理ppt
DWI有利于小肝细胞癌灶的检 出
B=1000
整理ppt
B=1000
动脉期
DWI有利于肝脏病变的鉴别诊 断
T1WI
动脉期
平衡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应该选择常规增强扫描?还是动态增强扫描?全面总结!
MRI的对比剂
核磁共振的优点大家都知道,和CT相比较,除了无电离辐射外,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软组织分辨率高,也就是软组织对比度高,但是虽然对比度很高,对于显示某些疾病,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要采用人为的引进对比剂的方式,提高人体组织和病灶的对比度,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或者对病灶做出定性诊断,那么下面首先看看磁共振对比剂相关知识。
问:最常用的磁共振对比剂是什么?
答:是钆对比剂,包括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钆对比剂,都是钆螯合物(Gadolinium chelates)。
问:什么是钆螯合物?
答:是指带三个正电荷的钆离子被带负电的螯合物包围。
钆[1](Gadolinium)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64,原子量157.25,呈银白色,有延展性,熔点1313°C,沸点3266°C,密度7901kg/m3 。
元素名来源于研究镧系元素有卓越贡献的芬兰科学家加多林。
1880年瑞士的马里尼亚克分离出钆,1886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制出纯净的钆,并命名。
钆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0636%,主要存在于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
钆在医疗、工业、核能等领域广泛应用[1]。
钆的用途:
(1)其水溶性顺磁络合物在医疗上可提高人体的核磁共振(NMR)成像信号。
(2)其硫氧化物可用作特殊亮度的示波管和x射线荧光屏的基质栅网。
(3)在钆镓石榴石中的钆对于磁泡记忆存储器是理想的单基片。
(4)在无Camot循环限制时,可用作固态磁致冷介质。
(5)用作控制核电站的连锁反应级别的抑制剂,以保证核反应的安全。
(6)用作钐钴磁体的添加剂,以保证性能不随温度而变化。
一、MRI钆对比剂性能
1、能改变质子的弛豫时间
2、对人体不产生药理作用
3、副作用小
4、容易排出体外
5、不容易过敏
6、毒作用小
7、水溶性好
8、性质稳定
二、钆对比剂的分类
根据磁化性质不同,对比剂可分为:
1、顺磁性对比剂:钆剂在工作中最常用,是金属螯合物。
2、铁磁性对比剂:铁粒子
3、超顺磁性对比剂:铁粒子
二、MRI增强的意义
增加病灶与组织对比度
协助病灶的定性诊断
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打药血管成像技术
其他
三、常规MRI增强扫描技术
常规增强扫描技术主要侧重点就是强化的程度,病灶的强化对于整个时间过程没有严格要求,强化程度在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没有太大意义,也就是常规增强主要是打药后,病灶是否强化以及强化的程度怎么样。
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者四肢骨关节对于打药后扫描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的要求没有特别严格,一般在打药后25s左右扫描就可以了,对于对比剂的注射方式要求也不高,可以手推也可以使用高压注射器。
四、动态增强MRI扫描技术
动态增强一般要求注射速率不能太慢,建议使用高压注射器,而且对启动扫描时间比较严格,扫描结束后,对不同时间点的强化程度进行观察和信号的分析。
四、什么部位建议MRI常规增强扫描?什么部位建议动态MRI增强扫描?
颅内:
常见肿瘤:
1. 良性肿瘤
主要包括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以及其他肿瘤等。
肿瘤特点:多以膨胀性生长为特点,肿瘤生长缓慢,肿瘤大部分存在完整的包膜,和周围组织分界相对清楚。
2. 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胶质瘤、室管膜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瘤以及其他肿瘤等,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类型,占40%~50%。
肿瘤特点:恶性肿瘤以浸润性生长为特点,一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增强方式:
一般都做常规MRI增强,当然,动态增强的相关文献也有不少,动态增强对于个别肿瘤的鉴别诊断有相当高的价值,比如血管母细胞瘤与胆脂瘤相鉴别,比如颅内动脉瘤、血管瘤或者血管畸形和颅内肿瘤及肉芽肿的鉴别诊断等,轴外肿瘤与胶质瘤、脊索瘤的鉴别诊断,高度怀疑上述等肿瘤的,为了鉴别其准确率,可以使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其他肿瘤按照MRI常规增强扫描即可。
注意:垂体的增强扫描,一定要使用MEI动态增强扫描,否则容易漏诊垂体微腺瘤。
眼眶:
常见肿瘤:
眼眶眼睑眼球表面,眼球内均可发生肿瘤眼眶肿瘤有泪腺肿瘤、眼眶血管癌、瘤样淋巴组织增生假性淋巴瘤、慢性肉芽肿、阳性甲流眼睑肿瘤有基底细胞癌、剪板腺癌、鳞状细胞癌,眼球表面肿瘤有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眼球内肿瘤有有葡萄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
增强方式:
眼眶占位主要使用MRI常规增强扫描,但是某些恶性肿瘤,比如眼眶淋巴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等,尽量建议做MRI动态增强扫描。
鼻及鼻窦:
常见的恶性肿瘤:
上皮性恶性肿瘤:上颌窦起源的最多见,其次是鼻腔和筛窦,以鳞癌最多见,其次是腺癌、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
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软骨肉瘤,淋巴瘤。
增强方式:
主要以常规MRI增强扫描为主,但是部分恶性肿瘤除外,比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等建议动态增强扫描。
耳部:
耳部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分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较恶性多见。
良性肿瘤原发于耳廓的有血管瘤等,原发于外耳道的有乳头状瘤等,其中以乳头状瘤较为多见;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和中耳。
增强方式:主要是MRI常规增强扫描。
颈部
常见肿瘤:
颈部肿瘤常见的有甲状腺癌、喉癌,颈部的淋巴瘤等
增强方式:
主要是MRI常规增强扫描。
肺
儿童肺部肿瘤多属于良性病变,包括血管性病变、血管瘤;40岁以后发生的肺部肿瘤以恶性最为常见,其中肺癌居多,除肺癌以外,还可见于其他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肺部淋巴上皮肿瘤、其他部位的转移肿瘤等。
增强扫描方式
主要以动态MRI增强扫描为主,也可使用常规MRI增强扫描,根据病灶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肺癌建议MRI动态增强扫描。
纵膈
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纵隔:胸腺瘤、淋巴瘤、精原细胞肿瘤常见,其中胸腺瘤发病率在前纵隔为最高。
中纵隔:有气管囊肿、食管平滑肌瘤、间质瘤等。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较常见。
纵隔肿瘤发病率相对食管癌、肺癌要低,还存在一些比较罕见的肿瘤,如淋巴水样囊肿等。
纵隔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60%-75%。
腹盆部
腹盆部的肿瘤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提名了,着重说说腹部的动态增强扫描。
增强方式:
腹部器官,肝、胆、姨、脾、肾、胃肠道等使用动态增强扫描为主。
盆腔器官,女性的子宫附件以及男性的前列腺,膀胱、直肠等均以动态MRI增强扫描为主。
乳腺:
主要是乳腺癌的排查,以动态MRI增强扫描为主,这部分内容详见本公众号乳腺MRI扫描技术。
四肢骨关节
常见的良性的软组织肿瘤包括:
(1)纤维来源:比如腱纤维瘤,腱膜纤维瘤,硬纤维瘤,背部弹力纤维瘤,进行性纤维性肌炎,先天性全身性纤维瘤病,指纤维瘤
病。
(2)脂肪来源:脂肪瘤,有几种脂肪瘤比较特殊:皮下血管脂肪瘤,皮下梭型细胞脂肪瘤,皮下多形脂肪瘤,良性脂肪细胞瘤,神经内和神经周围纤维脂肪瘤,弥漫性脂肪瘤病。
(3)肌肉来源: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横纹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