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在探索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时,本文综合了多项研究成果,以展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依达拉奉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清除自由基,这一过程对于减轻脑组织损伤至关重要。
脑卒中发生后,自由基的产生增多,导致脑细胞损伤和神经功能缺失。
研究显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以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依达拉奉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更好地重返日常生活。
长期随访发现,依达拉奉还能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这对于预防再次中风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依达拉奉的疗效受到治疗时机的影响。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生后48小时内开始使用依达拉奉的患者,其疗效优于48小时后开始治疗的患者。
因此,及时治疗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依达拉奉的剂量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较高剂量的依达拉奉能够更好地减轻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剂量。
在临床应用中,依达拉奉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许多医生认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然而,也有部分医生对依达拉奉的疗效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依达拉奉的疗效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为确保疗效,需要把握治疗时机,合理选择剂量。
同时,期待未来有更多研究为依达拉奉的疗效提供更加坚实的证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依达拉奉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脑梗死严重程度患者中的疗效差异。
还可以研究依达拉奉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临床医生应不断积累经验,及时更新治疗指南,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叶静;姜爱钟【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水平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降低,而GQOLI-74评分均较前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死亡情况及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可以更好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9(041)012【总页数】5页(P1509-1513)【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依达拉奉;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安全性【作者】叶静;姜爱钟【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急诊医学科,江苏省南京市 210044;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目前,急性脑梗死已经成为临床上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1],约75%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急性脑梗死[2]。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October 2023, Vol 40,No. 10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李春颖1, 鞠东升1, 潘澍潇1, 朱辉2, 靳颖1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AIS 患者共计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和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溶栓后不同阶段NIHSS 评分结果(5.40 ± 3.82)分、(4.14 ± 3.44)分、(0.57 ± 0.9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 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Efficacy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LI Chunying ,JU Dongsheng , PAN Shuxiao , et al. (Songyuan Jilin Oilfield Hospital , Songyuan 13800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Method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24 patients with A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April 2022.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 treatment with edaravone dexborneol ) and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efficacy.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3% vs 64.5%, P < 0.05).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hrombolys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40 ± 3.82, 4.14 ± 3.44, and 0.57 ± 0.99)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N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has definit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IS.Key words : Edaravone dexborneol ; Alteplase ; Acute ischemic stroke ; Efficacy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和第二大死亡原因[1],至少50%幸存者将遗留残疾[2]。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李鹏程【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24(28)13【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
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 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认知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Strait Phannuceaticai Jonmai Vol33NoS2021而降低TXA水平,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预防子痫前期,以及优化妊娠结局。
现结合上述分析,现总结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方面的作用机制:①阿司匹林可借助阻滞环氧酶活性作用,诱导TXA?、PUI间的平衡转换,减少TXA0的形成、PLT的激活及聚集,从而达到预防子痫前期目的;②抑制COX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③减少血浆抗凝血酶皿、抑制纤维结合蛋白生成,使孕妇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呈低水平,从而改善胎盘功能,降低子痫前期风险513031o综上所述,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中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保障母婴健康,值得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1J黄宝梅S长慧萍•不典型子痫前期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4].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S026,48(5)271074.〔2〕魏俊,刘国莉•重视子痫前期预防发病中抗凝药物的应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0026,41(5):225020.-5〕孙红霞,蔡娱飞,马哲,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072707(;:;3A45.5〕金嫔嫔,陈玲萍.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5J.中国妇幼保健,40),54(23):5625&627.〔〕郑祥武,杨龙•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血清PDGF水平的影响5J.检验医学与临床003,16(25)25250525.5〕张艳红,李洁,苏婧,等.子痫前期高危孕妇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5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00397(4-:467O115〕郭凯敏9午可,赖毓冕•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5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O6;S6(9):857&59+27. -8J李杰锋,蒋龙元.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异常及抗凝药在子痫前期中的应用-J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02;05(;2204.5〕刘辉S长艳艳•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对子痫前期的预防效果及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6269(3):32-341〔)〕徐?,蒋银,陈珠•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063,2(51):98O9.〔;梁舒贤•高危妊娠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子痫前期及并发症的效果对比〔〕•北方药学,403,16(8):O1A).〔2〕李艳红,乔江丽,胡家芳•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的干预疗效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5〕.当代医学,2619,25(3)2507.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韩孟,谭少华,李霞(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61)00)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聂亚蒙,张小强△,冯鹏展,丁雅倩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 )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163例超早期ACI 患者,采用投掷法分为联合用药组(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78例和对照组(rt-PA 静脉溶栓治疗)85例。
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氧簇(ROS )、丙二醛(MD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MMP-12、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总胆固醇(TC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D-二聚体(D-D )、C 反应蛋白(CRP )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改良Rankin 量表(mRS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变化;比较2组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SOD 水平和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ROS 、MDA 、NSE 、MMP-9、MMP-12、S100β蛋白水平及NIHSS 、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3个月内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ACI 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疗法,联合;预后;依达拉奉右莰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58/20221607Effects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 on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NIE Yameng,ZHANG Xiaoqiang △,FENG Pengzhan,DING YaqianDepartment of Neurology,Mengcheng NO.1People's Hospital,Bozhou 2335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in the treatment of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Methods A total of 163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bin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n =78)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n =85).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hang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malondialdehyde (MDA),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2(MMP-12),central nervous system-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total cholesterol (TC),creatine kinase (CK),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D-dimer (D-D),C-reactive protein (CRP),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scores,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scores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scor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2groups.The fatality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OD level and ADL score were highe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Levels of ROS,MDA,NSE,MMP-9and S100β,NIHSS score and mRS score were lowe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tality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I,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 :brain infarction;drug therapy,combination;prognosis;edaravone and camphor;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邮编233500)作者简介:聂亚蒙(198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方面研究。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研究

T ea e t f c c t d fe rya piain o d r v n n et n c m- h r p ui e a ysu yo a l p l t fE a a o eIjci o ci c o o
b n d wih r h b l a i n t e a y i h r a m e to c t e e r li f r . i e t e a i t t h r p n t e t e t n fa u e c r b a n a c i o
00 4. n lso h al apiai f d rv n net ncmbn dwt euaerh bla o hrp a epte .0 1Co c inT ee r p l t no aa o eijci o ie i rg lt e a itt nteaycnh l h u y c o e o h i i
・
临床研 究 ・
22 5第 卷 l 0年 月 9第4 1 期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 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 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研究
吴 江 平
河北 省涿 州市 医院神 经 内科 , 北 涿州 河
02 5 7 70
【 摘要】目的 探 讨 早期 应用 依 达拉 奉注 射液 联合 康 复治 疗 对急 性脑 梗 死合 并 肢体 功 能 障碍 患 者 的疗效 。 方 法 回顾 性分 析 2 0 0 9年 1 ~ 0 1 1 O月 2 1 年 0月在涿 州市 医 院常规 治疗 的基 础上 早期应 用 依达 拉奉 注射 液联合 康 复治疗 的 7 例 8 急 性脑 梗死 合并 肢体 功 能 障碍 患者 的 临床资 料 ( 察组 )并 以同期 未采 用依 达 拉奉 和规 范 康复 治疗 的 7 观 , 8例 患者 为 对 照组 ,比较两 组患 者 的肢体 功 能恢 复情 况 。 结 果 观 察 组 患者治 疗 1 月后 上肢 F g— yr 分结 果 为 (72 个 u lmee 评 3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王营【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01【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改善作用.方法 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ADL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提升患者的ADL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总页数】3页(P71-73)【作者】王营【作者单位】110042 沈阳市德济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的影响[J], 李华伟2.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指标及NIHSS评分、NDS评分、ADL评分的影响 [J], 刘素梅;王建伟;;;3.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指标及NIHSS评分、NDS评分、ADL评分的影响 [J], 刘素梅;王建伟4.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NIHSS评分的作用 [J], 张丽敏5.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HAMD、NIHSS、ADL评分的影响 [J], 胡敏;罗玲;胡小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脑
卒中后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
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22.1-2022.12期间收治的急性缺
血脑卒中(AIS)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组均49例。
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神经
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和NHI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和NHI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
普酶能明显改善AIS患者睡眠障碍,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脑卒中;阿替普酶;依达拉奉;神经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梗死,具备发病率高、
致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进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脑卒中的比例不断升高[1]。
阿替普酶为纤溶酶原激活物,在AIS治疗中作为静脉
溶栓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但其远期疗效差,无法改善患者
神经功能[2]。
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对AIS发作后脑组织损伤产生的炎性介质、缺血部位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的效果可观,能改善神经功
能损伤,提高预后效果[3]。
本文对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后
睡眠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1-2022.12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AIS)患者98例作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9例。
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64.35±5.18)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63.42±4.69)岁。
入组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 2018》关于AIS的
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确诊者;发病时间小于6h;临床资料完善且用药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3个月内脑卒中病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
疾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常规降颅内压、吸氧、补液。
给予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按照0.9mg/kg标准进行剂量调整,最大剂量为90mg。
2分钟内静脉注射10%,余者
60min内静脉滴注。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适量盐水稀释后静
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为30min,2次/d,连续用药14d为一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4]。
对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安眠药使用七个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共计
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神经功能评分。
参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共计15个项目,每条项目计分0-2分,得分越高表明
神经受损越严重。
患者满意度。
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计100分。
非常满意:90分以上;
比较满意:80-90分;满意:70-80分;不满意:70分以下。
满意度=(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满意)例数/总病例×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对用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SQI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
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组别
例
数
PSQI
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
4
9
15.74±
2.36
11.25±1.29
观察组
4
9
16.13±
2.57
7.84±1.15
t0.78213.812 P P>0.05P<0.05 2.2NIHS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组别
例
数
NIHSS
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
4
9
12.37±
3.42
8.38±2.14
观察组
4
9
12.18±
3.29
6.74±1.76
t0.280 4.143
P P>0.05P<0.05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2.3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对照组为79.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例
数
非
常满意
比
较满意
满
意
不
满意
满意
度
对照组
4
9
22891
79.5
9%
观察组
4
9
29107395.9
2%
2
4.34
6
P<
0.05
1.讨论
AIS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具备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
患者生命健康。
既往研究显示,AIS发作后患者出现缺血性再灌注损失,脑组织内大量自由基存在对组织产生了损失,故AIS治疗过程中需注重清除自由基并保护神经功能[5]。
阿替普酶为静脉溶栓药,可与血栓表面纤溶酶原结合,将其转化为纤溶酶并溶解血栓,其半衰期只有5min,作用迅速可明显改善脑部血运,对机体凝血系统影响不明显,可有效预防全身出血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6]。
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药,具备较好的神经保护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脑组织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还可以缓解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再灌注损伤,改善血运、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保护脑神经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用药组患者PSQI和NHISS评分明显优于阿替普酶单独用药组(P<0.05),表明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可能与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后,血管再通后脑组织血供恢复,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被清除,脑血管组织得到保护有关。
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为79.59%(P <0.05),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金虬,林丽芳.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非心
源性栓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循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
药,2023,16(02):1-4.
[2]葛怀廷,魏伟,李聪聪,曲立新.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2,30(06):487-491.
[3]李波,张婷,周遥,彭琛.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
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24):74-78.
[4]谭永峰,班玉霞.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Ox-LDL、IMA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7):67-70.
[5]高海庆,黄安恒,曾国兴.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用于急诊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1,6(23):90-93.
[6]陈安,曹霄,张慧林,练剑锋.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
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03):3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