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

合集下载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板块构造
• 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 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板块:太平洋板块,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南极洲位于 南极洲板块。 • 3.基本理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 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 • 4.理论的运用: • ⑴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板块与板 块的交界; ⑵世界上著名的山脉也位于板块 与板块的交界,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 斯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

海陆变迁
海陆的运动和变化

• 1.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 人类活动 • 2.海陆变迁的例子:⑴地壳运动使海陆轮廓和 分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⑵海陆的交界地带, 海平面上升时变成海洋,下降时变成陆地;⑶ 部分沿海国家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大陆漂移
•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 2.基本观点:2亿年前,大陆连在一起,叫泛 大陆,周围海洋称为泛大洋,后海陆 分布格局。 • 3.证据: • ⑴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相吻合; • ⑵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 ⑶南美洲和非洲动物的相似性;

海陆的变迁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编辑本段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

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

②较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传统地质学最早发现了地球表层的垂直升降运动,证据是在高山上发现海相的沉积岩,并且有海中特有的贝类化石。

这表明某些大陆地区的地壳在过去的地质年代中曾经是海洋。

地质学中有所谓海进和海退之说,表明局部地壳是有升降变化的。

但是传统地质学否认地球表层曾有过大尺度的水平运动。

20世纪60年代以后总结了一系列的地学研究成果,证明地球表层在地球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陆的相对位置曾有过显着的变化。

最主要的证据是:①全球地震带勾画出6大板块的轮廓,证明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

②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由各大陆岩石磁性所得到的古地磁极位置不相重合,而根据各大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磁性所绘制的极移曲线,在近代趋向重合于今地磁极位置。

七年级地理教案 海陆的变迁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海陆的变迁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9篇海陆的变迁 1教学目标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海陆是变迁的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

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

(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

(最好出示资料片)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生:上前演示。

海陆的变迁

海陆的变迁

简介板块运动的证实: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并在月球上放置了第 一只激光反射器,利用激光反射原理精确地测算地球上不同 测站之间的距离。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已确定 夏威夷与日本之间正以11.1厘米/年的速度靠拢,夏威夷和澳 大利亚之间正以6.8厘米/年的速度靠拢,上海与澳大利亚之间 正以6厘米/年的速度靠拢;而北美与欧洲之间则以1.1~1.4厘 米/年的速度互相分离。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魏格纳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认为在2~3亿 年前,地球上只有一 块大陆,以后逐渐分 裂,“漂移”到现在 的位置,形成了目前 海陆分布的格局。
魏格纳提出这一假说前搜集了很多证据,但也有不少科学 家质疑。支持和反对的依据各有那些?
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
(第一证据)
证 据
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 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同类的 有些岩层是连续的
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大西洋两岸大陆不能完全拼合 并不是所有岩层都连续
不 足
大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海洋探测技术发展
各大洋的海底地形图
大西洋海底地形(S形山岭)
♣ 3.下列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大陆漂移学说其构想源自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能相互吻合 B.魏格纳认为全球大陆在2亿多年前曾连为一体

C.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得知,在2亿多年前,大西洋尚未 形成
D.魏格纳同时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合理证明了“大陆漂移 学说”
♣ 4.下列不是由于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碰撞形成的是( D )
四、小结
1、解释海陆变迁的理论发展: 大陆漂移假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海陆的变迁

海陆的变迁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请你预言一下,几千 万年甚至是几亿年之后,地中海与红海面积会 出现什么变化。 提示:由教材六大板与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
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运动 方向看处于扩张状态,因此红海将变成大洋,面积将 扩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且处于 碰撞、挤压状态,因此地中海将消失,甚至隆起形成 山脉。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 裂,形成裂谷(如 东非大裂谷,孕育 新的大洋)
裂谷持续扩大,海 水涌入,形成狭长 的“年轻的海” (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阔,最初 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 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 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 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 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大陆漂移移的证据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的证据1可以看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
大陆相临的大陆边缘大致吻合;从大陆漂移的证据2可
以看出大西洋两岸(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有海牛 和鸵鸟的分布;说明在很早以前,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 曾经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大陆的分离、漂移 (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两块大陆被辽阔 的大西洋所阻隔,于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13.中国 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里氏8级, 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并波及大半个中国及海外等地。 人员及财产伤亡惨重。 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级地震 中国震级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6级地震 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8级地 震,死亡83万人 其次是1976年7月27日的唐山7.6级地震,官方数据 死亡25.5万人(估计可达65.5万人)。

海陆的变迁

海陆的变迁

3、阿尔卑斯山形成
4、珠峰不断在升高
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
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仍在挤压碰撞,珠 峰不断增高。
5、英国很少地震的原因?
英国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6、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英国
日本
亚洲和欧洲分界:
A
B D C
2
土耳其海峡 B 直布罗海峡 D E C A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沧海桑田
默读P36页,思考: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一、沧海桑田
读P37页三幅图,思考: 1、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
喜马拉雅山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 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大西洋
北美洲
非 欧 北冰洋 洲 洲 亚洲
太 平 洋
大 非洲 西 印 洋 度 南极洲 洋 太平洋
大洋洲
填空
1、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 29 %。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 分是海洋, 三 分是陆地。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北 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 南 半球,北极周围以 海洋为 主, 南极周围以 陆地 为主。 3、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 叫做 岛屿 , 大陆 和它周围的 岛屿 合起来叫 做大洲。 4、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亚洲 ,面积最小的 是大洋洲 ,位置最靠南的是 南极洲。 5、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和北冰洋 。 海峡 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陆地伸向海 6、 洋的凸出部分叫做半岛。
A乌拉尔山 ; B 乌拉尔河 ; C 里海 ; D 大高加索山 ; E__________ 黑海 1 土耳其海峡 F__________ 亚洲和非洲分界: G 苏伊士运河 ; H__________ 红海 F E 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 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 I 白令 海峡 G 欧洲和非洲分界: 3 H 直布罗陀 海峡 I地中海

《海陆的变迁》地理诗文

《海陆的变迁》地理诗文
2.形成山脉碰撞挤,裂谷海洋分裂离: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 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山脉,主要分布在板 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
3.交界活跃集火地,太平地中喜马骑: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 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物等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对此,魏格纳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状况。
板块的运动
亚欧⑴非⑵印⑶美⑷太⑸极⑹, 若干小板⑺补空隙。 板块岩石非整体, 内部稳定运动移。 形成山脉碰撞挤, 裂谷海洋分裂离。 交界活跃集火地⑻, 太平⑼地中喜马⑽骑。
地理诗文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
沧海桑田换地貌, 海陆变迁原因找。 地壳变动陆地凹, 东部海底⑴有河道。 升降海面⑵海变高, 喜马拉雅⑶化石抱。 人类活动莫小瞧, 荷兰围海陆地造。
【注释】 (1)东部海底: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 (2)升降海面:海平面的升降。 (3)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山。
【相关知识】 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这种变化的实例有许多。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
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填海造陆。 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欧洲的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陆地低于海平面。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免费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免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海陆变迁的实例
红海的形成与扩张
总结词
红海的形成与扩张是一个典型的海陆变迁实例,它展示了地球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巨 大影响。
详细描述
红海的形成起始于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的分离,导致海水涌入裂谷并形成了现今的红 海。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继续扩张,这主要是因为非洲板块相对于阿拉伯板块向北移 动,使得红海两侧的地壳逐渐分离。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红海本身的形态,还对周边地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海陆变迁的启示
人类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历程
古代神话与传说
01
古代人类通过神话和传说表达对海陆变迁的认知,如大禹治水
等故事。
地理学发展
02
随着地理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对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等有更
深入的了解,逐渐认识到海陆变迁的现象。
科学研究与发现
海岸线的变化
总结词
海岸线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它受到多种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海岸线变化包括海滩侵蚀、沙洲形成、海 平面上升等现象。这些变化受到风、水、 潮汐、冰川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海岸线的稳定性面临挑战,这不仅影响 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对人类社会和经 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未来海陆变变迁的研究,结合地球科学理论 和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未来海陆变化进行预测 。
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
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 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 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 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 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 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 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 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 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 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 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 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 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 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
6500万年前
现在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 呢?还是有科学根据?
提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⑴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⑵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 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⑶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 化着。
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 H.H赫斯和R· S· 迪茨分别提出的。海底扩张说是 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 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 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 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 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 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 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 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
4.(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8.7 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 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 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5.(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级。 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 亡。 6.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 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 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 都有震感。 7.(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 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 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 但并未引发海啸。
根据卫星影像制成的喜马拉雅山三维立体图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 裂,形成裂谷(如 东非大裂谷,孕育 新的大洋)
裂谷持续扩大,海 水涌入,形成狭长 的“年轻的海” (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阔,最初 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 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 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 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 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世界六大板块
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哪些是大陆板块,哪些 是大洋板块?板块与大陆是一回事吗?板块的边缘与 内部有何差异?
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提示:板 块发生张裂运 动时地表产生 断裂现象,如 东非大裂谷和 红海的形成。
东非裂谷带示意图
红海的形成示意图
板块碰撞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 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 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 形的群岛(如日本群岛)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带 :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交界处。
该学说的主要证据是,印度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 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 以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 明洋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 念的提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 大洋中脊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 减的消长平衡关系。测算结果表明,太平洋的扩 张速率为每年5-7厘米,大西洋为1-2厘米。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 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 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 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 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 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 会是漂移的?”
8.(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 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9.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 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 至少有1500人死亡。 10.(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 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1.(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 8.5级,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 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2.(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 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导入新课
什么是幽灵岛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 关系。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 运动和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 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 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魏格纳 结合他的考察经历,认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并形成 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 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 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更加辽阔的原始大洋 所包围。后来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在多 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 原始大洋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 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大陆漂移的证据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的证据1可以看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
大陆相临的大陆边缘大致吻合;从大陆漂移的证据2可
以看出大西洋两岸(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有海牛 和鸵鸟的分布;说明在很早以前,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 曾经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大陆的分离、漂移 (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两块大陆被辽阔 的大西洋所阻隔,于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火山地震的形成
【全球20世纪以来的最强地震】 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5年3月28日(北京时间29日零时9 分)发生里氏8.5级地震, 这是自1900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13大最强烈地震之一。 以下是13次大地震的基本情况(按震级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级(又有报为 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 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地震为历史 上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2.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8.8级。引 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 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3.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8.7级,发 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 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 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 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 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 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 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 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 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地壳的变动 自然因素 海平面的上升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的影响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海洋动物化石说明 什么问题?你认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示: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
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造成这种桑田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 升降。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 的证据: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 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 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 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 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 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 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假说认为:组成洋 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 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 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 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 动的依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