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学生记数学日记的研究

小学四年级学生记数学日记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宋艳?孟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新课标实验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有时会感到枯燥、难学;学生除了完成一些练习性作业之外,没有养成思考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的习惯;小学生有时候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讲;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许多学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引入"writing to learn"(写作学习)的一项实验研究--记数学日记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在日记中要收集和记录下课堂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通过写数学日记,唤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网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同学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拓宽了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老师通过阅读数学日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1991年,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在制定的《教师规范》中倡议利用数学日记作为加强数学教学的手段,这使得数学日记作为师生间数学交流的工具在全美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成为美国数学文化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1997年以后,数学日记在我国零星地出现。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的老师都十分关注数学日记,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如: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昌禅乡辅导中心学校把数学日记当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是 "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把数学日记当作"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把数学日记

作为"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湖北省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研究了"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江苏省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小学提出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师生共同成长";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记数学日记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学生能从写日记中直接获得认知与情感方面的益处,我们认为不仅如此,数学日记还可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把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同时,小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和内容很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同时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的范畴很广,可以是与老师的"对话",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新方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0世纪7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有的译为"反思认知"。反思作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而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把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写进自己的日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

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研究对象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小学四年级1、2、4、5班的学生。确定他们为课题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① 课题行动研究的需要;② 上述四个班级学生中《苍梧晚报》小记者较多,有一定的写作基础;③ 课题组的两位老师是他们的任课教师,便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数学日记的实验工作。
3.研究内容
指导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数学日记,设计总结数学日记的格式,研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的价值,探索通过数学日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具体讲,有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二是要求学生记不同形式的数学日记。
(1)写"对话日记",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小学生对老师有时会有害怕的感觉,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说。通过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2)写"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教弱。学生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外很少能主动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一天或几天内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学习。
(3)写"拓展日记",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和书本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接触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写"创新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

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总结法。以个案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为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机械性作业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记数学日记,并及时调整学习中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潜能得到持续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通过经验总结,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及时得到反馈,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5.研究过程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2006.9-10)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6.10-2007.4)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指定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学生的数学日记案例;问卷调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和作用。
(3)总结阶段(2007.5)
《小学生优秀数学日记集》展示、交流;撰写《结题报告》,字数约5000字。
五、课题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小学生写数学日记实验研究报告》,字数约5000字,争取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小学生数学日记展
展示小学生的各种形式有数学日记,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1、2、4、5班学生。小学生在三年级就有了书面作文的要求,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篇幅不长的数学日记。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既可以增添数学作业的人文色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写数学日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四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可行的。我们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自由畅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数学日记只是课外作业的一种形式,写数学日记并不是天天写,一周一次或两次,我们可以协调学生的课外习题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