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乳化原因
引起油墨粉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引起油墨粉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一、油墨粉化现象
油墨粉化是指半成品或成品干燥后,墨层不能和纸面很好的结合,轻微磨擦,其表面的颜料颗粒就象粉样脱落。
这种粉化现象除了水斗药水酸性太高及含表面活性物质太多外,纸张和油墨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二、常见油墨粉化原因
(1)油墨的粘着力太小加上纸张表面比较光滑,使墨层和纸张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墨层从纸面上擦落。
(2)油墨太稀薄,其连结料很容易被纸张吸收,大量的连结料渗透到纸内,促使油墨中连结料与颜料成分离状态,造成颜料颗粒浮于纸面上,颜料失去连结料的粘附,其连结程度降低,从而不能良好地附着在纸面,引起脱落。
(3)使用的油墨乳化严重,不但降低粘度,干燥速度,增大渗透量,更重要的是乳化了的油墨结膜后不能与纸面很好的结合,附着力较差,而且膜层坚固程度极差,轻微的擦动就会使膜层破裂而脱落。
(4)铜版纸是在原纸上涂布涂料而成,涂料和原纸都有较强的吸收性,而且纸质较厚,能吸收大量的连结料,加之涂层表面光滑,孔隙极细,不可能将颜料一起吸入,起到了过滤层的作用,导致颜料颗粒浮于纸面,因缺少连结料的包裹而脱落。
三、油墨粉化现象处理方法
(1)不用吸收性较强的铜版纸(吸收性在30秒以下)印刷产品,否则必须用附着力强的树脂油墨来印刷。
(2)适量加入0号调墨油或附着剂,以增强油墨对纸面的附着力。
(3)控制油墨的乳化,版面用水量要小。
经常测定水斗溶液PH值,并调整到需要值,燥油要随用随加,减少油墨乳化以
便于掌握干燥时间。
(4)已经产生粉化的精细产品,可采用上光或贴膜办法来解决。
简析油墨的乳化

一、前言
胶印油墨乳化是影响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的关键问 题。在胶印印刷过程中,油墨和润版液并不是绝对不相 调和,由于润版液和油墨同时存在于印版上,在机械力 的作用下,着墨辊、着水辊以及橡皮滚筒等的高速剪切 力、高速挤压接触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油相与水相间 也会发生相互作用.使水分成细小的液滴不同程度地分 散在油墨中,这就是油墨被乳化的现象。
表3 A油墨 研钵法
助剂及用
量
0
搅拌时间
1′
343′475′ Nhomakorabea60
10′
88
CH-35
37 38 46 50
OPTLITH4
34 38 42 48
表1 两种不同油墨的乳化率
性能
inkA
inkB
最大乳化率 抗乳化效果
24% 好
37% 差
图1 两种不同油墨的乳化曲线
乳化率=(乳化墨重-5)/5×100% 油墨乳化会使油墨粘度急剧下降,墨丝变短,转 移性能变差,同时侵入油墨的润版液会腐蚀墨辊,在 墨辊表面形成亲水层排斥油墨,造成金属墨辊脱墨、 飞墨等故障。油墨乳化后,印刷密度下降,印品发虚 发白,对于出现严重乳化现象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 施,加以杜绝。 根据实验经验,要防止油墨乳化,首先要控制润版 液的PH值和电导率,提高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大,其 分子内聚力大,抗水性强。 其次是控制好版面的水分,在不糊版的前提下尽可 能的减少印版供水量。 第三,把握好油墨的酸性,合理控制油墨中树脂含 量,油墨中少加油酸、白油及维利油,减少催干剂用量。 第四,要检查纸张质量,保证纸张质量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纸张印刷适性不合要求就要对油墨配方进行调
乳化是水被分散到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液体中的 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可能生成O/W型水包油乳状 液,也可能生成W/O型油包水乳状液。水包油型乳状液 对胶印印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会使油墨的流动性和 粘性发生变化,油墨流动性、传递性变差,糊版、堆 墨、墨辊脱墨,印迹失光,透明度下降,影响印刷干燥 速度。另外严重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也会造成油墨粘度下 降,墨丝变短。绝对不乳化或吸水量较少的油墨会造成 油墨传递性差、花版、上脏等印刷故障。因此适量的油 包水型乳化油墨也是胶印油墨所必须的,完全拒水的油 墨也是无法完成正常印刷的。
浅谈解决油墨乳化的几种方法

浅谈解决油墨乳化的几种方法
孙宪兵;颜勇
【期刊名称】《广东印刷》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油墨的乳化是胶版印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一种现象。
大家知道,所谓乳化现象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合到一起的现象,而油墨的乳化现象具体来说则是由于印刷过程中油墨吸收润湿液后,油墨中分离出的游离脂肪酸,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孙宪兵;颜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5015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65015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827
【相关文献】
1.浅谈油墨的毒性及解决方法 [J], 张勇
2.解决油墨过度乳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J], 郭蕊;徐宏伟
3.浅谈油墨的毒性及解决方法 [J], 张勇
4.浅谈油墨的毒性及解决方法 [J], 张勇
5.浅谈UV油墨印刷脱墨故障的检测和解决方法 [J], 黄汝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版油墨的乳化及控制

维普资讯
接 料 的性 质 ( 括 粘 度 、 价 、 包 酸 舒
版 液 的 性 质时 , 低 其P H 值 虽然 降
生 背面 蹭 脏 等 问 题 。 许 多 因素 都 会导 致 乳 化 产 生 ,
量 ) 油墨 的适印性至 关 重要 , 对 对
样 j
四
乳化 时 连 接料 ; 艘 间 ( 一般
~ 一
乳化现象
实 验 中 我 们 采 用 了连 接 料 不 同 的 四 个试 样 , 在相 同 的 印 刷 实验 条 件 下 , 其 乳 化 效 果 进 行 了 对 对 比 , 个 试样 的 机 上乳 化 现 象 见 见 四 图 1 实验 结 果 见 表 1 , 。 由图 I 及表 1 以 得 出结 论 : 可 连
,
.
nr nci l t i p e hat m at e i r s i s l b e wi i, k n n n o u l t o l Ta i g a h
e a l fof e it g x mpeo fs t ni . pr n
t e a t ori qu r s i o t e h u h n ie nt h
助干 控 制 乳 化 , 可 能 导 致 润 版 但 液
表 面 张 力 增 大 、 响 印 版 的 亲 水 影 性 、 且 易造成印 品不 易干燥 , 并 发
油 墨的 乳 化性 质也 有 很 大影 响 。
例 如 墨 量 的 控 制 当 , 版 液 浓 度 润
的变 化 、 张 PH 值 的变 化 等 。 而 纸 因 在 印刷 过 程 中 、 该具 体 情 况具 体 应 分 析 , 衡 利 弊 , 学 合 理 解 决 问 权 科 题 , 也 是 印刷 人应 遵 循 的 一 个原 选
浅析油墨的乳化

上 ,在机 械 力 的作 用 下 ,着 墨辊 、着水 辊 以及 橡 皮 滚筒 等 的高 速 剪切 力 、高 速 挤压 接 触和 其他 因素 的 作 用下 .油 相 与水 相 间也 会 发生 相 互作 用 .使 水分 成 细 小 的液 滴 不 同程 度地 分散 在 油 墨 中 ,这 就 是 油 墨被 乳化 的现 象 。 乳化 是 水被 分 散 到另 一种 与 之不 相 混溶 液体 中
分 ,连接料本身含有极性基团羰基、羟基 ,并且具
有一 定碳 值 ,羟 基 对 颜料 的 润湿 起 到很 好 的作 用 , 但 如 果树 脂 的酸 值 太 高 ,醇酸 树 脂 用量 过 大则 油 墨 的极 性 增 强都 会 加速 油 墨 的乳化 。 树脂 内部结 构 不
乳 状 液对 胶 印 印刷 有 印刷有 很 大 的危 害性 .它会 使
的现 象 ,在 这一 过程 中 ,既有 可 能生成 0w 水包 油 /型 乳 状液 ,也 可 能生成 wO 油包 水乳 状液 。水 包 油型 /型
造成油墨乳化来 自多方面的原因,有油墨的组
分 、纸张 、润版 液 以及 各种 印刷 条件 都 会造 成 油 墨
过 渡乳 化 。
1 连接 料 . 松 香 改 性 酚 醛 树 脂 是 水性也有差别 ,随着凝胶剂 用量的增
加 ,可 以明显 降低 连 接 料 的吸 水性 ,因 此通过 采 用
油墨的流动性和粘性发生变化 ,油墨流动性、传递 性变差 ,糊版 、堆墨、墨辊脱墨 ,印迹失光 ,透明
度 下 降 ,影 响 印刷 干燥 速 度 。另 外严 重 的 油包 水型 乳状 液也 会 造成 油 墨黏 度 下 降 ,墨 丝变 短 。绝 对不 乳化 或 吸水 量较 少 的 油 墨会 造成 油 墨传 递性 差 、花 版 、上 脏等 印刷故 障 。 因此 适量 的 油包 水 型乳 化 油
第二十四课 油墨乳化

第二十四课油墨乳化一、油墨乳化的概念:在印刷的过程中,一定条件下,水(分散相)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油墨(连续介质)中,或者油墨(分散相)以细小的整体分散在水中(连续介质)便生成乳状液,这种乳状液的生成过程,称做油墨乳化。
二、油墨乳化的原因:油墨乳化是油墨和水在机械力的碾压下,分散成细小的颗粒,按一定比例混溶成乳状液并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版面能够沾到足够的乳状油墨。
油墨是由颜料固体颗粒分散在连接料中的一种稳定悬浮体,在胶体化学体系中属于憎液溶胶。
而润版稀释液是加有电解质和阿拉伯树胶的液体,属于亲液溶液。
这样水墨平衡实质上有憎液和亲液两个胶体体系的平衡。
这种平衡体系有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不仅存在两个体系的相斥过程,而且存在着两体系的分散相混溶的过程,在常温常压下,油墨和水不相混溶不是绝对,但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在相斥过程中又有相混溶的可能。
三、油墨乳化的乳状液的特点:(1)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都是液体,但是互不相溶或互相溶解度极小,其中一个通常是极性的水,另一个通常是非极性物质,通称为油;(2)乳状液的分散度在胶体系统中是不算高的,但它同样存在着分散与聚结的矛盾,而且聚结的倾向一般占优势;(3)乳状液的分散度,可以用液滴的大小来表示。
液滴大小在1~~50微米之间;(4)乳状液可分为稀液和浓液两种。
稀的乳状液,其中分散相的含量少于2%(体积百分比);浓的乳状液,其中分散相的含量可达90%以上。
平版印刷中,以水为分散相分散在油墨中的含量约为15~~20%。
四、油墨乳化的乳状液生成条件:(1)机械作用力:两个不相溶的液体要生成乳状液,依靠机械的作用力进行搅拌是必要的条件。
平印机输墨系统各墨辊的反向转动是良好的搅拌形式。
当版面的水分与墨辊接触后,势必要有一部分水沾附在墨辊油墨的表面,在墨辊的相互传递和快速转动搅拌下,谁被研轧成细小的液滴强行分散在油墨中成乳状液。
(2)乳化剂的存在,两个不相混溶的液体,有乳化剂存在时,能显著地降低分散相的表面张力,并经过一定的机械搅拌,同样能生成乳状液。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范本模板】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一、堵墨,滞墨现象:印品的墨色因为油墨的流动性变差,传墨辊无法完全传递油墨而逐渐变浅.1、问题:油墨的丝头太短和缺乏流动性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中胶质油太多,流质油太少,填充料太多造成流动性差。
解决方法:添加调墨油增加油墨的流动性.2、问题:油墨是有触摸性的,不搅拌便会凝结具体问题分析:油墨搅拌时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油墨的流动性与剪切应力大小成正比,无外力作用时油墨会凝结流动性变差.解决方法:检查搅拌,使油墨在墨斗内保持流动。
二、油墨干燥速度太慢:普通4色墨印后4-8小时不干,图文内容易擦掉1、问题:油墨的干燥剂含量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起不到催化的作用,氧化干燥速度不够快。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
2、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抗氧剂具体问题分析:阻止油墨的氧化干燥速度。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和用干燥性能良好的连结料。
3、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非干性油或化合物具体问题分析:非干性油或化合物的氧化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解决方法:调整油墨配方或添加干燥剂.4、问题:纸张的酸性太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中的酸性物质与干燥剂中的金属物质反应使干燥剂的活性降低.解决方法:印刷前检查纸张控制好PH值.5、问题:纸张太湿具体问题分析:水分过多,吸收渗透慢,影响干燥.解决方法:使用热风送纸或开印前把纸张放在干燥地方,增加纸张存放区的通风。
6、问题:印版水酸性过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吸收润版水导致PH值过酸影响干燥.解决方法:调整润版水的PH值在合适范围。
三、油墨的粉化:油墨已干燥但一经摩擦即容易化成粉状脱落1、问题:油墨中含粘合剂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加入量不足,颜料含量太多,干燥后连结料大部分被吸收不能在颜料表面形成氧化保护层.解决方法:增加连结料的比例,降低油墨浓度,使用干燥快的油墨,干燥后连结料在颜料表面形成保护层.2、问题:油墨的粘性低具体问题分析: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力太小,油墨中的颜料容易脱落。
油墨的胶化原因及补救措施

2.固体组份太多(即使粘度小的树脂连结料也不 例外);
3.油墨体系酸值太高; 4.颜料、填料带有碱性; 5.干燥剂含量太多或选择添加的次序不当(如油
墨生产前与生产后便会出现两种结果); 6.油墨体系的溶剂尤其是快干溶剂过多;
从上述六种原因可以看出:前两种是属于物理 学范畴,而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油墨制造者或包装印 刷的操作者
核的,是电子给予体(质子接受体),还有所谓两性溶 剂的树脂(既有质子给予体,又有质子接受体的水、 醇、羧酸及硝酸纤维素等),其次还有一个不会形成 氢,键的脂族烃类溶剂及中性颜料和两性颜料等等 都与胶化的关系早
已显而易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颜料的酸碱特性与 连结料的酸碱特性不相适应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 树脂与颜料、填料酸碱特性相适应而平衡或选择适 当的溶剂而得到弥补或改善,这是一种常规的补救 措施。
摘要:在传统广告印刷行业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 原材料之一,但是油墨总是容易出现胶化等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有何补救措施呢?
在传是容易出现胶化等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有何补救措施呢?
胶化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有以下六种:
1.油墨体系的树脂分子量过大(粘度太高);
我
们在属化学(反应)范畴进行探索时就会发现:在其化 学计量浓度大到某一数值(严格地说是一个很窄的浓 度范围)时,各种宏观性质就会发生突然的变化。从 微观角度考察,这时的油墨体系的活性分子开始发 生缔合,形成胶粒
大小不等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就称为胶团或胶束, 也称为缔合胶体。胶团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其增溶 作用的结果,使原本不溶的或微溶的物质溶解度大 大得到增加——俗称发胀,从而便加速了化学反应的 作用,其反应的机理极
有可能与连结料尤其是颜料分散过程有密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胶印油墨产生乳化的原因
油墨主要由树脂、矿油及颜料组成。
其中的树脂主要是松香和植物油改性的酚醛树脂,另外也使用石油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树脂。
常用的颜料包括偶氮色淀型的红色颜料、双偶氮型的黄色颜料、酞菁蓝及炭黑。
胶印油墨还含有填料和助剂。
油墨在印刷时有一个与印刷药水(润版液)直接接触的过程,此时油墨中的极性物质由于亲水会导致油墨产生乳化。
这些极性物质来自油墨各组分中的极性基团,即树脂、颜料、填料及助剂中的酯键、醚键、酰胺键,各种氨基、酸根及其盐等。
胶印油墨的水墨平衡性(俗称抗乳化性、抗水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印刷质量。
胶印油墨的过度乳化会给印刷带来实地密度降低、网点扩大、油墨流动性变差、转移性变差、堆版、浮赃等毛病。
如何控制油墨乳化率,一直是胶版印刷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2 胶印油墨各组分乳化作用分析
胶印油墨所使用的矿油是非极性物质,不易导致油墨乳化;胶印油墨所使用的树脂不可避免的含有酯键和醚键,具有一定的亲水作用,会导致油墨一定程度的乳化;胶印油墨所使用的填料,例如碳酸钙,是强极性物质,极易导致油墨乳化,但填料在制备过程中已经过亲油处理,亲水性有所降低:胶印油墨中所使用的助剂,例如催干剂、抗结皮剂等等,都是极性物质,也极易导致油墨乳化,但它们在油墨中的用量毕竟有限。
相对而言,在胶印油墨的各组分中,有机颜料导致油墨乳化的可能性较大,这不仅是因为有机颜料分子中
还有极性基团,而且颜料在水相中制备,制备过程还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这些极性物质的存在都能导致胶印油墨的乳化。
胶印油墨所使用的红色颜料一般为偶氮色淀颜料,例如PR57、PR53、PR49等。
这些颜料实际上都是有机酸的金属盐(钙盐、钡盐等),具有很强的极性,另外,在颜料的合成过程中还会大量的使用松香皂,然后通过添加金属盐溶液(例如氯化钙、氯化钡)的形式使松香沉淀。
大量松香酸盐的存在会使颜料极性明显增加,这种极性是导致油墨乳化的重要因素。
胶印油墨经常使用的黄色颜料一般为双偶氮颜料,如PY12,其分子结构是对称的,理论上对外不显示极性;胶印油墨所使用的蓝色颜料,一般为酞菁蓝PB15:3,其分子结构也是对称的,理论上对外也不显示极性。
在PY12和PB15:3的合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以及酸、碱、盐的使用不可避免,而这些物质无法通过水洗完全去除。
另外,由于水中含有钙、镁等金属离子(水的硬度越高,钙、镁离子的含量就越高),这些物质在颜料的干燥过程中都会残留下来,最终成为导致油墨乳化的因素之一。
由于PYI2和PB15:3本身为非极性物质,所以相对而言,黄颜料和蓝颜料引起的乳化比红颜料轻微得多。
胶印油墨使用的黑色颜料是炭黑,炭黑是无机颜料,本身是非极性的,但炭黑表面含有少量的羧基、醌基和酚羟基等极性基团,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乳化。
由此可以看出,在四色版胶印油墨中红色油墨最容易乳化。
要降低油墨的乳化值,首先要解决红色油墨的乳化问题。
3 目前降低油墨乳化植的常用方法
目前降低油墨乳化值的常用方法是在油墨中添加抗乳化剂(又称抗水剂、水墨平衡剂)。
这样添加的抗乳化剂只有少部分吸附于颜料表面,大部分助剂在油墨中处于游离状态,不仅造成抗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且游离的抗乳化剂还会产生副作用(例如影响油墨的表面张力和印刷适性)。
另外,这一方法通常情况下只能将油墨的乳化值降到60%左右,但对于高速印刷而言,油墨的乳化值往往需要控制在40%以下甚至更低。
4 降低油墨乳化植的新方法
上海三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胶版印刷水墨平衡剂及其使用方法。
该油水平衡剂的分子结构为:
上述油水平衡剂在颜料制备过程中使用,在颜料过滤前直接加入或以溶液或乳液的形式加入。
添加量为颜料干重的0.5~3.0%。
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将油水平衡剂溶于松香皂中,和松香一起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在助剂结构及使用方法上明显不同。
该发明是在颜料制备过程中添加一种能紧密吸附于颜料表面的
油水平衡剂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提高颜料的抗乳化性能来提高胶印油墨的抗水性。
该油水平衡剂能将油墨的乳化值降到40以下,由于助剂用量少,从而减少了助剂的副作用。
当然该助剂也可在油墨中直接添加,其用量比现有助剂少,抗水作用也更加明显。
以下是该发明的几个具体实例:
实例1
实例1所使用的油水平衡剂的分子结构为:
上述结构的油水平衡剂以聚乙烯亚胺(分子量50000)起始剂,通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制得。
该助剂在联苯胺黄颜料(颜料黄P.Y.12)制备过程中加入,加入时机为偶合结束后、颜料过滤前。
所得颜料按常规方法制备胶版油墨(颜料含量为20%,市购树脂油80%),其乳化值按业内常用的度克(DUKE)法测试(ASTMD4942)。
改变助剂用量油墨的乳化值随之改变,具体数据见下表。
若在颜料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油水平衡剂,而在油墨制备过程中按常规方法使用某种进口的油墨抗水助剂,所得胶版油墨乳化值同样列入下表(对比实例I)。
由表中数据可见,本发明具有明显的优势。
实例2
实例2所使用的油水平衡剂,其分子结构如通式:
其中:R 为季戊四醇去掉四个活泼氢以后的
残基,m=50,n=50,k=3,p=4 R 为H,R 为CH3
颜料改为酞菁蓝,做同样的对比试验,所得结果也列入表中。
实例2再次证明在颜料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本发明的油水平衡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在较低用量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例3
本试验以颜料红57:1为实验对象,采用的油水平衡剂其分子结构中R 为蓖麻油去掉3个活泼氢以后的残基,m=70,n=20,k=4,p=3,R =H,R3=CH3
该助剂分两种加入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其溶于松香皂中,和松香一道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松香皂和氯化钙的复分解反应生成松香钙并在颜料表面进行包覆,油水平衡剂同时析出并包覆于颜料表面)。
第二种方法是将油水平衡剂直接加到同样配方的油墨当中。
油墨乳化值的对比数据表明,在颜料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油水平衡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