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下 思维导图记古诗第5课
3年级下 思维导图记古诗第5课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一)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二)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 将军夜引弓。 平(三)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成语记忆
爸爸正在聚精会神的抽香烟,烟雾使屋内变 得一团漆黑。儿子趁着黑缩手缩脚地溜了出 去,在外面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阅读方法
讲义 方法:
提升 练习
成语记忆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住着一位青年,他不想读 书,另辟蹊径想研发药酒,为实现梦想,他 锲而不舍,最终他的发明让他流芳百世。
成语积累(二) 1
定位词:20.香烟 成语记忆:聚精会神 一团漆黑 缩手缩脚 兴高采烈
2
成语解释
聚精会神:集中全部精神。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一团漆黑:全部都是黑的。比喻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缩手缩脚: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
三年级下册 第五课
经典诵读
luó duì qǐ mínɡ duì shū bǎi xiù duì sōnɡ kū zhōnɡ yuán duì shànɡ sì 罗 对 绮, 茗 对 蔬 。柏 秀 对 松 枯 。 中 元 对 上 巳 fǎn bì duì huán zhū yún mènɡ zé dònɡ tínɡ hú yù zhú duì bīnɡ hú 返 璧 对 还 珠 。 云 梦 泽, 洞 庭 湖。玉 烛 对 冰 壶 。 cānɡ tóu xī jiǎo dài lǜ bìn xiànɡ yá shū sōnɡ yīn bái hè shēnɡ xiānɡ yīnɡ 苍 头 犀 角 带 ,绿 鬓 象 牙 梳 。松 阴 白 鹤 声 相 应 jìnɡ lǐ qīnɡ luán yǐnɡ bù ɡū zhú hù bàn kāi duì yǒu bù zhī rén zài fǒu 镜 里 青 鸾 影 不 孤 。 竹 户 半 开 ,对 牖 不 知 人 在 否 chái mén shēn bì tínɡ chē hái yǒu kè lái wú 柴 门 深 闭 ,停 车 还 有 客 来 无 。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的思维导图2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 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 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第3~ 9自然段):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 操“借”箭。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 自叹不如。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 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 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
《䓍船借箭》 的思维导图源自文章字词 文章结构 文章主旨
妒忌 、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紧急 、惩罚、 探听、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 状神机妙算
文章作者 文章导读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 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 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 传》。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 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 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 见呢?
最全诗词思维导图孩子读完这些古诗词,都能上“诗词大会”

最全诗词思维导图孩子读完这些古诗词,都能上“诗词大会”诗词虽然字数不多,却是语言的精华,能带给孩子特别美妙的体验。
比如同样是看到鸟儿飞过湖面,脑子里浮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孩子,和只会说“哎,真好看”的孩子,谈吐中体现的素养和生活中能体会到的乐趣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背诵古诗词,对很多孩子来说,还是挺苦的差事。
不少孩子完全感觉不到美,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所以我也总是希望,能尽量多找一些有趣味的书,帮孩子们读懂古诗词、爱上古诗词。
200多首适合孩子阅读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覆盖了小学阶段绝大部分诗词内容,还增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整体的实用性很强,对于帮孩子解决诗词学习问题有很好的作用。
我最喜欢这套书的地方,在于它的讲解方式非常特别。
不是像很多常规书那样,不是一首诗一首诗地给孩子讲,而是用16个大的主题,把诗词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这16个主题提纲挈领,既有李白、杜甫这样的代表性诗人,也有船、月亮这些经典的诗词意象。
树妈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书中其中一个主题是《送别一支柳》。
给孩子们讲了很多带“柳”字的诗句和诗词的背景,比如:然后启发孩子们思考:“为什么那么多送别诗会提到柳呢?”还给出了很多种可能的推测,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去探索和讨论。
接着给孩子们讲,还有哪些意象,跟送别有关。
引出关于“长亭”“笛声”“古道”“夕阳”等等意象的送别诗句。
我家俩孩子算是读古诗词类的书比较多的,但是对这套书还是特别喜欢,假期每天读2章,一点压力都没有。
家里有6-15岁孩子的朋友,都可以考虑给孩子添置一套,对帮孩子爱上、理解古诗词以及提升文学素养,都是挺有好处的。
刚才说了,这套书让我觉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它是采用群文阅读的模式来讲解古诗词的。
市面上常见的诗词书,一般都是诗词原文配上注解、分析来讲解。
但这套书,是把古诗词全部打通,组成了16个主题。
这16个主题来自蒋老师语文教学中的观察和统计,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了反复打磨,含金量很高。
《唐代五诗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4
·文学的 儒释道
06
·业余之 真伪
05
·超越之 难
韩愈 二十三讲
Hale Waihona Puke 01·极盛之 后02
·工律之 上
03
·诗与文 的关系
04
·何谓复 古
06
·诗重事 理
05
·理性与 现代
01
·诗与非 诗
02
·酣畅淋 漓
03
·向后的 向前
04
·冲动和 激越
06
·火气
05
·气壮而 长
01
·痛与喊
02
·不平则 鸣
前折页
王维 二十五讲
01
·辋川的 轻与重
02
·声气相 投
03
·少作有 清音
04
·母亲
06
·人在济 州
05
·清雅与 平淡
01
·诗人的 六个时段
02
·王陶之 比较
03
·仙圣佛 之谬识
04
·如何说 服自己
06
·压抑与 转化
05
·省略的 方法
01
·亦官亦 隐之谜
02
·四隐之 别
03
·生命的 趣与力
03
·慎思和 快语
04
·玄学与 庸众
06
·师教传 统
05
·如何谢 自然
白居易 二十三讲
01
·从《长 恨歌》到 《卖炭翁》
02
·发于一 笑一吟
03
·诗人何 为
04
·在兼济 与独善之 间
06
·苍茫与 浅直
05
·吟咏的 惯性
01
·就俗之 惑
02
4年级上 思维导图记古诗第5课

成语记忆
小明在春意盎然时种下丝瓜籽,花好月圆夜 结出了一个苍翠欲滴的丝瓜,一瞬间,丝瓜 变成即将爆炸的炸弹,小明将自己的生死置 之度外,拆了丝瓜炸弹。
阅读方法
讲义 方法:
提升 练习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一)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天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下飞,云从窗里出。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二)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三)
成语记忆
司机接到中彩票的电话喜不自胜,幻想自己 会众星拱月,正准备张灯结彩的庆祝,却又 接到电话说错了,一时间变得垂头丧气。
成语积累(二) 1
定位词:48 丝瓜 成语记忆: 春意盎然 花好月圆 苍翠欲滴 置之度外
2
成语解释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花好月圆: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贺词。 苍翠欲滴:苍:青色;形容草木茂盛;充满生机。也形容文句精彩。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过零丁洋 (元)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
妙学巧计—古诗背诵(四)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年级上册 第五课
经典诵读
er xiāo 二箫 cuì duì ɡuǎn fǔ duì piáo shuǐ ɡuài duì huā yāo 翠 对 管, 斧 对 瓢 。 水 怪 对 花 妖 。 qiū shēnɡ duì chūn sè bái jiān duì hónɡ xiāo 秋 声 对 春 色 ,白 缣 对 红 绡 。 chén wǔ dài shì sān cháo tóu bǐnɡ duì ɡōnɡ yāo 臣 五 代 ,事 三 朝 。 头 柄 对 弓 腰 。 zuì kè ɡē jīn lǚ jiā rén pǐn yù xiāo 醉 客 歌 金 缕, 佳 人 品 玉 箫 。 fēnɡ dìnɡ luò huā xián bù sǎo shuānɡ yú cán yè shī nán shāo 风 定 落 花 闲 不 扫, 霜 余 残 叶 湿 难 烧。 qiān zǎi xīnɡ zhōu shànɡ fù yì ɡān tóu wèi shuǐ 千 载 兴 周, 尚 父 一 竿 投 渭 水; bǎi nián bà yuè qián wánɡ wàn nǔ shè jiānɡ cháo 百 年 霸 越, 钱 王 万 弩 射 江 潮 。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鉴赏式阅读教学的行动探究——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鉴赏式阅读教学的行动探究——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如何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积极鉴赏的能力,这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基于学科素养视域,列举了运用不同类型思维导图开展鉴赏式阅读教学的具体案例,探讨了鉴赏式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鉴赏式阅读;阅读教学一、基于学科素养视域的鉴赏式阅读教学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里,鉴赏式阅读教学是助推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教研经历谈谈对此的思考。
1.阅读教学中的鉴赏意识新课标在“学段要求”部分将原来的“阅读”板块升级为“阅读与鉴赏”,“鉴赏”一词在整个新课标中出现13次,较之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足足多了11次,并且在“学业水平考试”板块对“阅读与鉴赏”类问题任务做了具体要求,可见新课标编写者对学生的阅读鉴赏较之前更为重视[2]。
反观当下周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科任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观念尚较为淡薄,在教学环节中设计的阅读鉴赏任务还较为单调,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教什么”这个本质问题往往还是被动地依赖教材,缺乏主动意识。
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针对文本阅读往往还是关注“写了什么”,对于“怎么写”“这样写的效果如何”欠缺独立判断的鉴赏能力与鉴赏意识。
新课标实施后,作为科任教师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鉴赏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2.课前预习中的落实效度据笔者调查,因为鉴赏意识缺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往往只关注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对于课文的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关注较少,即使关注了,也极少主动地赏析与评价。
4年级上 思维导图记古诗第5课

成语记忆
山石雕刻的铁扇公主和牛魔王本是天造地设 的一对,不想却被小人挑拨离间,铁扇公主 把房屋扇得摇摇欲坠,而牛魔王对这种场面 早已经屡见不鲜了。
阅读方法
讲义 方法: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成语积累(一) 1
定位词:33 耳朵 成语记忆:层峦叠嶂 奇珍异宝 千真万确 浩浩荡荡
2
成语解释
层峦叠嶂: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奇珍异宝: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 千真万确: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浩浩荡荡: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提升 练习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一)
咏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记—古诗背诵(二)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成语记忆
层峦叠嶂的山里,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这个 消息千真万确,寻宝人们的耳朵听到消息后 纷纷浩浩荡荡前往。
成语积累(二) 1
定位词:34 山石 成语记忆:天造地设 挑拨离间 摇摇欲坠 屡见不鲜
2 成语解释
天造地设: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 然;造:制作;设:安排。
四年级上册 第五课
经典诵读
shēn duì wǔ kǎn duì yín ā wèi duì yīn chén 申 对 午 ,侃 对 訚 。阿 魏 对 茵 陈 。 chǔ lán duì xiānɡ zhǐ bì liǔ duì qīnɡ jūn 楚 兰 对 湘 芷 ,碧 柳 对 青 筠 。 huā fù fù yè zhēn zhēn fěn jǐnɡ duì zhū chún 花 馥 馥 ,叶 蓁 蓁 。 粉 颈 对 朱 唇 。 cáo ɡōnɡ jiān sì ɡuǐ yáo dì zhì rú shén 曹 公 奸 似 鬼 ,尧 帝 智 如 神 。 nán ruǎn cái lánɡ chà běi fù dōnɡ lín chǒu nǚ xiào xī pín 南 阮 才 郎 差 北 富 ,东 邻 丑 女 效 西 颦 。 sè yàn běi tánɡ cǎo hào wànɡ yōu yōu shèn shì 色 艳 北 堂, 草 号 忘 忧 忧 甚 事? xiānɡ nónɡ nán ɡuó huā mínɡ hán xiào xiào hé rén 香 浓 南 国 ,花 名 含 笑 笑 何 人 ?
小学所有古诗的思维导图梳理

小学所有古诗的思维导图梳理1. 总图网络上有份材料,总结小学所有古诗的,用思维导图梳理下,如图:总图(不含诗名)如图,总共有67首古诗,唐朝最多,24个诗人,共贡献了42首,超过60%。
特别是李白,一个人搞了7首,超过整个的10%了。
宋朝第二,11个诗人,贡献了18首,占到26%。
其中苏轼也很厉害,一个人贡献了4首,跟杜甫一样,比王维、白居易、杜牧这些大牛都多一首。
元朝就1首王冕的《墨梅》入选,明朝也于谦的1首《石灰吟》入选。
清朝有3首,郑板桥(应该写郑燮的,这才是名,板桥是号。
),袁枚,和高鼎。
高鼎的《村居》很熟悉,只是不熟悉诗人本身,也不知道是清朝的。
更早一点的古诗,只选了两首,1首汉乐府《江南》,1首北朝民歌《敕勒歌》,都是极其经典的古诗。
2.分图唐多(26)图中的唐多,就是有多首诗歌入选的唐朝诗人,一共有8个,都是大牛。
我不会背诵的,都呈现出来,用红色标示,抽空都背起来,以后教孩子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之所以分为唐多,唐2,唐3等等分支,主要是考虑到思维导图的平衡和美观,仅此而已。
唐2(8)王翰写的凉州词,我二叔最喜欢,小时候见他练习毛笔字,常常写这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端的是豪情万丈呀!李峤的《风》写的很生动,感觉看视频一样,画面感十足: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3(8)胡能令这首诗不熟悉,写小朋友垂钓的,非常生动: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罗隐的这首诗也不熟悉,记录下: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宋多(11)宋1(7)翁卷是永嘉四灵之一,也是乐清人,老乡。
据说《乡村四月》,写的就是乐清白石一带的风景,所以特别黑体标示一下。
特别是最后两个字插田,那是典型的乐清白石一带的方言呀,好亲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三)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四)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五)
山坡羊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阅读方法
讲义 方法:
提升 练习
妙学巧记—古诗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
妙学巧记—古诗背诵(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六年级下册 第五课
经典诵读
zǐ yuē fēi lǐ wù shì fēi lǐ wù tīng fēi lǐ wù yán 子 曰: 非 礼 勿 视, 非 礼 勿 听, 非 礼 勿 言, fēi lǐ wù dòng yán yuān yuē huí suī bù mǐn qǐng shì sī yǔ yǐ 非 礼 勿 动。 颜 渊 曰: 回 虽 不 敏, 请 事 斯 语 矣。 jǐ suǒ bú yù wù shī yú rén zài bāng wú yuàn zài jiā wú yuàn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在 邦 无 怨, 在 家 无 怨。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yě jūn zǐ hé huàn 四 海 之 内, 皆 兄 弟 也。 君 子 何 患 hū wú xiōng dì yě 乎 无 兄 弟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