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合集下载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二叠系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距今约2.9亿至2.5亿年,是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分界点。

二叠系的地层中,有一特殊的地层称为龙潭组,它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代号。

龙潭组是二叠系中的一个地层单位,其地层分布主要位于中国南方。

该地层的代号“龙潭组”是由于最早研究该地层的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地层出露于福建省福州市龙潭地区而得名。

龙潭组的形成时期大约在二叠系晚期,其时代可追溯到约2.5亿年前。

龙潭组的地层主要由碳酸盐岩和页岩组成。

在地质学研究中,龙潭组的地层特征和化石组合对于研究地层的年代、沉积环境以及地质历史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学家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可以对二叠纪晚期的地质事件和古环境进行推断。

龙潭组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可以提供有关二叠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

其中,以古生代海生生物化石为主,如海藻、腕足动物、双壳纲动物等。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龙潭组时期的古海洋环境、水深、水温等信息。

另外,龙潭组的地层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这些地质事件对地层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质学家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地壳的变动和地球构造的演化过程。

龙潭组的代号在地质研究中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地层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地质学家对地层进行研究和理解的结果。

地质学家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可以对地球历史的演化和地质事件的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龙潭组是二叠系中的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它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代号。

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二叠系晚期的地质历史、古生态环境以及地壳构造演化等重要信息。

龙潭组的代号代表着地质学家对地层进行研究和理解的成果,对于地质学的发展和地球科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二叠系是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地球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间跨度。

在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岩石类型。

本文将对统茅口组灰岩进行描述。

统茅口组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石灰岩地层,属于二叠系。

在统茅口组中,灰岩是其中的一种岩石类型。

灰岩是由碳酸钙主要成分的沉积岩,其颜色通常呈灰色或浅灰色。

统茅口组灰岩的形成与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二叠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大陆开始聚集形成超大陆盘古,而海洋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统茅口组灰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海洋环境。

在二叠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中富含大量的浮游生物和珊瑚等生物。

这些生物在海洋中繁衍生息,死亡后其遗骸和壳体会沉积在海底,逐渐形成灰岩。

统茅口组灰岩中常常可以发现化石,这些化石是对二叠纪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记录。

统茅口组灰岩的岩石结构通常呈层状或块状。

层状结构是由于沉积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而块状结构则是由于岩石的断裂和变形。

灰岩的质地通常比较细腻,质地均匀,硬度较低。

在统茅口组灰岩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岩石表面的溶蚀现象,这是由于灰岩中的碳酸钙溶解所致。

统茅口组灰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质地细腻且容易加工,可以用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方面。

此外,灰岩中的碳酸钙也可以用于制造石灰、水泥等产品。

因此,统茅口组灰岩在地质学、建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茅口组灰岩是二叠系中的一个重要岩石类型。

其形成与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沉积于海洋环境中。

灰岩的结构通常呈层状或块状,质地细腻且容易加工。

统茅口组灰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统茅口组灰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对于认识地球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叠系地层特征

二叠系地层特征

二叠统地层特征
二叠纪地层在四川东部分布广泛,早期以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晚期东西部差异加剧,攀西地区(大体相当“康滇地轴”范围)以陆相基性火山喷发岩为主,向东过渡为陆相—海相碎屑岩及含煤碎屑岩,东部以大套海相碳酸盆岩为主,厚度360一700 m,盐源地区厚达5000m以上。

根据四川省内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发育完整程度,通过清理及相邻省区间协调,地层划分对比采用1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

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见于全区,树河组、阳新组、宣威组、黑泥哨组见于盐源、攀西一带,孤峰组、大隆组见于广元—万县一带,铜陵沟组见于金汤一带,峨眉山玄武岩组见于盐源、攀西、金汤一带,龙潭组、吴家坪组见于成都—重庆、广元—万县一带。

地层--二叠

地层--二叠

第四节 中 生 界—、三叠系华北地层区内该系几乎全被掩盖,为陆相碎屑岩系,生物化石稀少,总厚度450米以上。

扬子地层区三叠系主要分布于下扬子地层分区(地层划分沿革如表12),为陆棚相向海漫沼泽相演变的碳酸盐岩、红色碎屑岩和含煤碎屑岩系,最大厚度3800余米,菊石和双壳类化石丰富,并有颇具特色的爬行动物鱼龙,其生物面貌与古地中海型相似,并兼具环太平洋型特点。

江南地层分区是否存在中统未确定,上统厚度较大。

北淮阳地区是否有三叠系尚难肯定。

【华北地层区】仅发育下统,与二叠系连续沉积。

分为相互整合的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

均系引用山西省宁武地区的地层名称。

刘家沟组:以界首县东北李楼钻孔为代表。

紫红色细粒长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和砾岩。

厚度大于323米。

仅发现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蕨类孢子居次为特色的孢粉化石组合,其中以C o n i f e r a l e s(松柏类)和B e nn e ttit a ce a e a c u m i n e ll a(本内苏铁粉)占优势。

和尚沟组:代表性剖面同刘家沟组。

以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和含砾砂岩。

厚度大于123米。

未获化石。

【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包括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东马鞍山组、月山组、铜头尖组;上统拉犁尖组。

各组间均整合接触。

殷坑组:1965年创名。

标准地点贵池县殷汇和龙山。

由黄绿和灰绿色钙质泥岩与薄层灰岩互层,自北向南泥(页)岩减少而灰岩增多。

厚83—286米。

富含菊石、双壳类和腕足类(1)O p h i ce r a s(蛇菊石)-Ly t o p h i ce r a s(弛蛇菊石)带;化石,前者自下而上可建立3个化石带:(2)G g ro n it e s(环齿菊石)-P r i o n o l ob u s(齿叶菊石)带;(3)F l e m i n g it e s(佛莱明菊石)带。

双壳类可建C l a r a i a w an g i(王氏克氏蛤)组合;C.s t a c h e i(射饰克氏蛤)组合;C.au r it a(带耳克氏蛤)组合。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回复二叠系是地质年代的一个时期,距今约为2.9亿至2.5亿年前。

而石千峰组是二叠系中重要的地层单元,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

本文将以二叠系石千峰组为主题,深入探讨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石千峰组的概述石千峰组是石炭纪的上半段,由石炭纪晚期的长兴组向二叠纪的平头组过渡而成。

该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岩层厚度较大,可达数百米。

其中,以砂岩的地质含量最高,泥岩和页岩次之。

二、石千峰组的岩性特征1. 砂岩石千峰组的砂岩具有中等至粗粒度,颗粒之间结合紧密。

其主要矿物组合有石英、长石、云母等,颜色多样,包括红、白、灰、黄等。

砂岩中常见的结构有层理结构、水平交错结构和鱼鳞片理结构。

2. 泥岩泥岩是石千峰组中的另一个主要岩性。

泥岩呈现出细粒度、粘结性强以及颜色较为单一的特点,主要为灰黑色或暗灰色。

泥岩中常见的结构有细层理结构和波状结构。

3. 页岩石千峰组的页岩颗粒细小,具有灰黑色或黑色,呈现出比较均匀的颜色。

在页岩中常见的结构为层状结构,同时,页岩还具有较高的含碳量,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母源岩。

三、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在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特征:1. 海陆交错的环境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显示出海陆交错的特点。

在陆上,沉积主要是由河流、湖泊和沼泽所贡献的;而在海洋环境下,沉积则是由河口沉积、海陆交互沉积以及陆缘海和海市蜃楼等形成的。

2. 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石千峰组的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较大。

沉积物中存在较多的搬运构造,如水动力抛物状构造、水动力平行沉积构造和水动力选择性抛物状构造等,这些构造证明了水动力在石千峰组沉积中的重要性。

四、石千峰组的成岩作用在二叠系的漫长岁月中,石千峰组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的变化,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背斜作用和侵蚀作用等。

这些成岩作用对石千峰组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其获得了更加坚硬、稳定和富有开发潜力的特性。

我国全球二叠系

我国全球二叠系

我国全球二叠系-三贅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今年3月7日”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传来一个振奋地学界的消息: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被正式确走在我国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

这不仅是我国几代地学工作者数十年艰辛努力奋斗的结晶,而且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大荣耀。

3月26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主持下,由孙枢院士等7人专家评审小组,在北京对中国地质大学完成的这一重要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鉴走,一致认走,这项硏究成果〃不仅是我国地层学研究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而且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该项硏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十几年来的中心工作,就是确走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已建各地层系、统、阶之间的界线剖面和点位 / 即Global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简称GSSP ,把它作为全球标准,俗称〃金钉子〃O二脅系•三叠系界线既是两系之间的界线,又是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的分界,而且它还与显生宙最大的生物变更事件和全球变化相关联”因此” 它一直倍受世人关注。

中国地质大学于1978年成立了由杨遵仪领导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参加了国际地质对比规化IGCP-106项〃二叠纪•三叠纪阶段的地质发展"(1978-1982 )。

杨遵仪院士接着担任了IGCP-203项〃东特提斯二叠一三叠系研究〃(1983-1987 )的主席及其接续IGCP-272项〃环太平洋晩古生代、早古生代事件及全球对比〃(1987-1992 )的副主席,是我国最早担任国际地学硏究领导者之一。

殷鸿福院士也担任了IGCP-272项秘书长和IGCP-359 项〃环太平洋、特提斯和瓦纳边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质事件〃(1993-1997 )的主席。

以上硏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对比的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延续20年,先后有廿五国二百多人参加。

在多年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质学研究中,中国地质大学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科研集体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硏究项目,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硏究项目,如〃东特提斯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地质事件〃(杨遵仪,1986-1988 ),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的进一步研究〃(殷鸿福,1995-1997 ), 〃古、中生代之交的泛大陆聚散、古全球变化与生物演化〃(杨遵仪殷鸿福4997-2000 ), 〃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生物绝灭・残存■复苏过程硏究〃(童金南,1996・1998 )等。

二叠系

二叠系
二叠纪时期的陆地 另一种是以陆相为主,如华北;其他如西北、内蒙古及东北北部,既有海相沉积,也有陆相 沉积。在中国南部,二叠系以浅海相灰岩为主,底部常有煤系。中二叠世末至晚二叠世早期, 在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称峨眉山玄武岩(东吴运动);晚二叠世早期为海陆交替 相含煤沉积(龙潭煤系),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晚二叠世晚期又形成海相沉积。华 北及东北南部,在若干盆地内形成了陆相含煤堆积,二叠纪末期,气候由温湿转为干燥,形 成了红色砂岩(孙家沟)。东北北部的二叠系,以含有火山岩系及火山沉积岩为其特征,下 二叠统为海相沉积,上二叠统为陆相沉积(开山屯组)。新疆的二叠系,陆相沉积较多,海 相地层只零星出露。青藏地区,在早二叠世晚期与华南相似,发生 大规模火山活动,形成千 余米的玄武岩,晚二叠世早期,局部地区也沉积了与龙潭煤系类似的含煤地层;在台湾地区 也发现了二叠纪海相灰岩沉积。沉积矿产有煤、铝、铁、锰 、铜、磷、石油 、耐火材料、矾 石、石膏等。
二叠系(Permian System)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现国际上和国内均分为上、中、下 三个统。2000 年,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划分为下统乌拉尔统、中统瓜德鲁普统、和 上统乐平统。德国的二叠系下部为红色砂岩,称为赤底统,包括奥 图阶和萨克森阶,上部为 镁质灰岩,称为镁灰岩统,包括提林根阶;俄罗斯的下二叠统包括 萨克马尔阶、亚丁斯克阶 和空谷阶,上二叠统包括卡赞阶和鞑靼阶。2001 年,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将中国二叠系三 分,下统包括紫松阶、隆林阶,中统包括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上统包括吴家 坪阶和长兴阶。 中文名 二叠系 外文名 Permian System 含义 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分类 上、中、下三个统 中 国 二 叠系 三分 划分机构 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 中国二叠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海相为主,如华南、青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回复石千峰组,顾名思义,是指在地质学上属于二叠纪系列地层中的一个岩石组合。

本文将深入探讨石千峰组的代号,解析其背后的含义和意义,并解释该地层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石千峰组代号中的每个部分。

"石"字指代石英砂岩,这是石千峰组的主要岩石成分之一;"千"字则代表该地层组合在地层序列中的层位,表明它位于地层序列的较高位置;"峰"字则表示山峰,暗示了石千峰组的地质构造特征。

石千峰组属于二叠纪系列地层,位于地质年代中的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9亿至2.5亿年左右。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

它主要由石英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中以石英砂岩居多。

这种岩石通常呈现出粉红色或灰色,并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和成岩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石千峰组的形成过程。

二叠纪时期,华北地区正处在一个广阔的海洋盆地内。

在这个海洋盆地中,富含沉积物的河流和岩屑通过沉积过程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

这些沉积物主要是由陆源物质输入而形成的,包括砂石、泥土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经历了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了石千峰组的岩石。

石千峰组的形成对于研究华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和构造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石千峰组的形成记录了华北地区在二叠纪时期的沉积环境和地质变迁。

其独特的岩性和构造特征为研究该地区的地壳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石千峰组所具有的优良油气储藏潜力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该地层中,存在着大量的含油气砂岩和泥页岩等油气资源。

对于勘探和开发这些油气资源,石千峰组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石千峰组还为研究地质灾害和环境变迁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对石千峰组的岩石学和构造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地下水资源、山区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综上所述,石千峰组作为二叠系地层中的一个岩石组合,其代号以一种简洁而富有意义的方式,描述了该地层的主要特征和地质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叠纪的生物界
• 1、陆生植物:
• 早期的面貌与石炭纪晚期相似,晚期松柏类和 苏铁类繁育,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中植 代”
• 2、陆生物脊椎动物:
• 两栖类更加进化,原始爬行动物进一步发展。
• 3、海生无脊椎动物:
• 与石炭纪相似,但组成成份不同。重要化石仍 然是蜓、珊瑚、腕足和牙形石等。
二叠纪的生物界除保存最好的蜒和珊瑚类和假提 罗菊石,除此外大量陆相的植物化石,羊齿类, 即植物的叶化石。
6-3-2 年代地层的划分
二叠系:乐平统 (P3
?—a
(P) 瓜德鲁普统 P2 272.2— ?Ma
乌拉尔统 P1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上、下二叠统)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统 :阿瑟尔阶 萨克马尔阶 亚丁斯克阶 空谷阶
(国际 地层表)
中统:梁山组 分布于黔北
栖霞组 广布全省
茅口组 同上
上统: 该统岩性东西向变化,西部下部出露玄武岩,与中
统 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吴家坪组/龙潭组/宣威组分布于贵阳以东地区,向西灰岩减少, 为龙潭组,向西灰岩更少,至织金、纳雍、大方、安顺、六盘水一 带相变为砂、页岩、泥灰岩、夹灰岩,含丰富的煤层。是贵州主要 煤层产出层位,含植物化石。威宁一带以砂泥岩为主夹煤层,属陆 相宣威组,还包含了上部长兴组的部分地层。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长兴期的煤层出现在藏东妥坝和藏北双湖,规模 小。除煤系外有铝土矿和耐火材料的粘土,北 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川中盆 地的天然气,贵州的锑矿和滇黔桂“金”的 “金三角”。
6-3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 Permian Stratigraphical System)
二叠系:是 古生界的最后一个系。 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 期, 为印支海西构造旋印支运动中,
许多的大陆板块、古海洋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碰 合,在二叠纪末期形成地史中著名的联合大陆(Pangea) 该大陆几乎由北延伸至南极,跨越了不同的气候带, 全球构造格局及古地理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陆相、泻 湖相沉积类型广泛发育。生物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多近300个科的生物灭绝。 亚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拼合,中国 华南区域 发育内 陆相、泻湖相,海陆交互相含煤的沉积类型,华北至 塔里木北部发育了内陆盆地的碎屑沉积。中国二叠系 地层分布广泛,生物化石以珊瑚、蜒类、菊石和植物 化石为主。
华北地区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
上统:孙家沟组 (P3s) 上石盒子组( P3ss)
中统:下石盒子组( P2xs) 下统:山西组( P1xs)
太原组(上部) 岩性;孙家沟组 陆相砂岩,砂泥质岩夹膏盐层。 石盒子组,砂、泥质岩夹煤层 山西组 砂、页岩夹煤层。
华北地区二叠系标准剖面
华北地区二叠系柱状对比图
瓜德鲁普统: 罗德阶 卡匹敦阶
乐平世: 吴家坪阶 长兴阶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下、 上二叠统,不同
地区划分不同 ,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6-3-3 岩石地层单位及其分布
中国的二叠系、华南板块,(包括了扬子板、 华夏地块)分布较广,华北局部分布,塔里 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冈瓦纳板块 也有发育。在以上相应的地区发育了标准剖 面,具代表性扬子板块上黔中剖面,华南其 它地区的二叠系与它基本相似。华北板块二 叠系的则以山西太原一带的剖面为例。除此 外,二叠系在东北北部,西北地区、青藏高 原、及台湾岛有分布。
乌拉尔世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早、晚二叠世)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世 :阿瑟尔期 萨克马尔期 亚丁斯克期 空谷期(国际
地层表)
瓜德鲁普世: 罗德期 卡匹敦期 乐平世:吴家坪期 长兴期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早、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为,底部未命名 栖霞期 茅口期 晚二叠世为 吴家坪期 长兴期 各地区划分不同的期名,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龙潭组:含煤层的、泥、页岩及粉砂岩。
茅口组:灰白色块状的灰岩含蜒和珊瑚。 栖霞组:灰黑色厚层至块状灰岩,含大量的燧石结核。
含蜒及珊瑚相当地层 梁山组:页岩。 往黔东方向相当地层马平组的中上部,沙子
塘组和顶部,龙吟组,包磨山组。
6-3-4黔南二叠系的标准剖面
“东吴运动”
茅口期末,华南地区普遍发生海退,导致 上、下二叠统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东 吴运动”。
中国二叠系的柱状对比图
中国二叠纪地层对比表
6-3-6贵州的二叠系
贵州早二叠世古地理
贵州晚二叠世古地理
全省分布下统和 中统以灰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与灰 岩组成、黔南及黔西地区与上石炭统连续沉积,黔中、 黔北地区则假整合于下古生界的志层上。
下统:龙吟组,分布于龙吟---花贡一带 包磨山组 分布同上。
在杨子地台西缘的康滇古陆附近,发生大 规模的玄武岩喷发,主体部分为大陆喷发的 峨眉山玄武岩,早期出现在茅口组灰岩中, 属海底喷发性质,在贵州大部地区均有发现, 并成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
•贵 州 峨 眉 山 玄 武 岩 分 布 图
贵 州 峨 眉 山 玄 武 岩 柱 状 图
华南地区二叠系柱状对比图
由于南北二区沉积环境的变化,生物地层对比, 在局部较好,而在全球的对比主要通微体化石 来确认。江苏长兴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分, 是以牙形石作为标准的。2002年成为全球划分 的金钉子
5-3-5 二叠纪的生物地层
6-3-1 地质的时代划分
二叠纪:乐平世
?—251.1Ma
瓜德鲁普世 272.2— ?Ma
长兴组、大隆组 两者即是相变关系,有时也是上、下关系。贵 州在部分地区可分为下部长兴组深 色灰岩与上部深灰色硅质岩为主 大隆组。
贵州二叠系地层系统
6-3-7 二叠系经历的构造运动
二叠系正处于全球构造运动华力西或海海 西运动阶段最后时期,全球板块发生首 次大拼合,联合大陆已经形成,构造运 动普遍,尤其板块相接区域发生强烈的 地壳运动,地层中发育火山喷发岩。而 中国所处区域,二叠纪末是印支运动开 始的阶段。
贵州黔中剖面 :(贵阳—龙里一带)
岩石地层单位: 上统:(P3)长兴组 ( P3Z )/大隆组( P3d )
龙潭组 (P3l ) 中统: (P2)茅口组 (P2m)
栖霞组 ( P2q ) 下统: (P1) / 梁山组( P1l ) 与下部石炭系地层平等不整合。
马平组中上部
岩性:长兴组含蜒灰岩相当的大隆组为页岩和 遂石灰岩互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