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手法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1、化虚为实。
例(1):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
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味无尽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了女孩美丽的形象。
使文章生动、优美、富有灵气。
例(2):王灵芝的《妈妈的爱》结尾段“妈妈的爱,为我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我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
妈妈的爱,是抽象的,文章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美丽的彩虹桥”,来表现抽象的妈妈的爱,是化虚为实的写法。
这样,就赋予了妈妈的爱以优美的形象感,并由此顺势关联了“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意象,使中心鲜明、深刻;使结尾段优美、形象。
例(3):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的回忆被一道强烈的声波所震碎”。
回忆被唤醒是虚的,震碎的是形象的实的。
此句运用了化虚为实的写作技法。
有文采,表现力强。
例(4):张可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妈妈的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乌云,露出了我那片晴朗的天空。
而心里的石头,也好像变成了羽毛,使我变得轻松自在。
”妈妈的这番话,带给我的感受,是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此处巧妙地化虚为实(乌云、明朗天空、羽毛,形象易感知,是实的),就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并且优美、灵动。
2、引实入虚。
例(1):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全天都束缚在数字与ABC之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看着数学书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我的脑袋都大了。
此时,一阵微风将我吹回童年时光,那时多么快乐呀!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白云下玩耍,在绿草上、野花旁平躺。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将我们带到软绵绵的白云上,七彩缤纷的彩虹上”。
此语段中,写学习的苦恼、受束缚是写实,忆童年的自由、快乐是写虚。
“一阵微风”巧妙的引实入虚,形成对比,反衬效果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当然了,童话色彩也是此语段的一个特色,只不过与本文话题无关,就免谈了。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已知与未知、主观与客观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深远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在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上片描述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而下片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这是虚写。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运用了“己方为实,对方为虚”的写法。
诗中说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却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更加委婉,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
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更吸引人,使人可以有很好的想象空间。
“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
“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在写作上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
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于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大而无当。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虚实结合的例子现代文

虚实结合的例子现代文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描述事物或情景时,既使用具体的实例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可信度,又运用抽象的概念来体现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文中,虚实结合的例子有很多,下面列举了十个例子。
一、《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对孔子的描写既有具体的举止动作,又有深邃的智慧言辞。
比如,书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谈举止,如他的回答:“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些具体的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孔子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年,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了童真和天性的纯真;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才情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她的形象中融入了很多现实中女性的心理和情感。
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孙悟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具备神通广大的本领,还有着人性化的情感和喜怒哀乐。
他既是一个有着仁义道德的正义使者,又是一个有着人性弱点和矛盾心理的形象。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
小说中的福贵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民在历史变革中的命运和生活状态。
福贵的形象既具体又抽象,既是一个普通农民的缩影,又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韧。
五、《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描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孙少平的成长经历。
小说中通过对孙少平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青年在改革开放中的追求和变革,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努力。
六、《围城》中的方鸿渐形象《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方鸿渐的成长和婚姻困境。
小说通过对方鸿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他们在面对婚姻和事业选择时的犹豫和纠结。
七、《白鹿原》中的草地形象《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国北方农村的百年沧桑。
导游讲解的常用方法:虚实结合法

概念:虚实结合法就是导游员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手法。
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使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运用建议:
• 这里的“实”是指景物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
“虚”指的是与景点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等。
“虚”与“实”必须有机结合,以“实”为主,以“虚”为辅,并以“虚”加深“实”的存在。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杭州西湖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传说。
[小案例]
意大利的导游员擅长编造典故——介绍罗马城何处杀人最多、古庞贝城的大火从哪条街烧起、罗马大屠场的猛兽从哪个门出来的、圣彼德堡教堂如何建造的等。
他们眉飞色舞的表情、滔滔不绝的话语,很能令游客信服。
比利时的导游员在讲解时也很善于运用题材。
在游客游览比利时南部的滑铁卢时,导游员讲到了 1815年拿破仑和英、普联军作战双方兵力布置情况,并说明拿破仑本可获胜,不料天不作美,6月18日这一天下起了滂沱大雨,法军因雨水淋湿炮眼而无法开炮,拿破仑在滑铁卢这里打了败仗(6月22日拿破仑宣布退位并被流放)。
这样的导游讲解很能引发游客的凭吊之情。
• 在导游讲解中,虚实结合法运用得好可以增添游客的游兴。
但在虚实结合法的使用过程中,切忌胡编乱造,无中生有。
典故、传说等的运用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依托,以增强游客的可行程度。
诗歌表现手法__虚实结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除夜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虚实 结合
陇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 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 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 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 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表现方法之虚实结合

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
赏析:本段是作者写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的 美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 手法,虚实结合,表现了薄雪覆盖下的山坡上的美 景,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
找出朱自清的《春》中 “春花图”虚实结合的句子, 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实写,前面是颜色,后一句是味道,色味结合)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
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实写) 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
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虚写)
——鲁迅《雪》
赏析:作者虚写蜜蜂在花丛中纷飞与喧腾,用“记不真切”说 明“仿佛看见”,以记忆模糊反衬眼前景物的鲜明,非常真切、 自然,有冬花枝头春意闹的诗意之美,虚实结合,突出了江南 美丽雪景中的春意。
结合课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内容。
答案示例:安塞腰鼓是一个虚 实相生的范例。它在实的描写 给人以最强悍、最直观的视听 冲击,又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虚 的境界:实写形体,虚写感受 突出腰鼓的强大震撼力。这种 虚实结合,使安塞腰鼓蒙上了 一层迷人的光晕,充满了艺术 的张力。
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 写 ......,虚写......,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 想像,表达了作者......之情。
作者由眼前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联想到“生死谜、手足 情”,睹物释怀,虚实结合,进而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从而使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虚幻和现实元素,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 对景抒情
例子:《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月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地上霜”则是通过虚构赋予了诗歌更加凄美的意象。
2. 春风化雨
例子:《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以“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来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虚实结合,使意境更加鲜活。
3. 写景抒情
例子:《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画屏、流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元素,但通过古人的想象和抒发感情,创造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虚实相生
例子:《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这里的楼可以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5. 借景抒怀
例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感怀,将现实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常常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意境和艺术性。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都抒发了 了 ,而岑诗表达 了
思乡之情、故园不之情同的是江诗表达
心向田园,渴望归隐的心情 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痛惜之情
。(5分) 对饱经战祸人民的关切、同情;平定战乱收复失地的渴望之情。
⑵金圣叹说:“须知文到妙处,纯在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C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 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 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 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 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 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 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关中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江总【注】
实写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虚写
【注】南朝陈诗人故。陈乡亡篱,入下长菊安,,仕于今隋日。后几辞花官南开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实写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虚写
【注】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澄海 陈健倩
虚实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诗歌鉴赏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 韵
江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注】南朝陈诗人故。陈乡亡篱,入下长菊安,,仕于今隋日。后几辞花官南开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感谢下 载
拓展: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 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 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 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 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 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 韵
江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注】南朝陈诗人故。陈乡亡篱,入下长菊安,,仕于今隋日。后几辞花官南开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⑴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两首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 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 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等等。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 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 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了解外围信息
诵读词并结合注释理解其内容
鉴赏词——词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什么作 用?
答题表述方式: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 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 慨。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 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 某种气氛。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 韵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
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永遇乐 落日熔金》 3、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 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 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 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 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 出现实的黑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
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
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恰恰啼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 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 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 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 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 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 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 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 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 “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 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 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