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五章:自然美、社会美

合集下载

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1. 引言自然美与社会美是人们对美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大自然中的景色、动植物以及自然的规律与秩序。

社会美则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包括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人类创造的美。

本文将探讨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点、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2. 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美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美十分多样化,包括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森林中的翠绿和鸟鸣声,夜空中的繁星和月光等等。

每一种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2.2 自然性自然美强调的是其本身的自然性和纯粹性。

自然界中的景象和生物是自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改变和加工。

因此,人们常常将自然界中的美与纯真、真实联系在一起。

2.3 和谐与平衡自然美强调的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大自然的景色常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同时也充满了柔和和谐的美感。

例如,大海的浩渺与宁静相融合,山川的险峻与宽广相和谐。

3. 社会美的特点社会美是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人为性社会美的存在是通过人类的创造和努力实现的。

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都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美的表现形式。

因此,社会美更加强调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 多样性社会美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有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审美观点。

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于社会美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3.3 反映社会价值观社会美往往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密切相关。

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美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趋势。

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追求秩序和对称,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独立性和突破传统。

4. 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联系尽管自然美和社会美是有所区别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4.1 影响人的审美情趣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可以影响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人们通过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中的作品和景观,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一)人的外在美 2、人的装饰美
人的装饰美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装饰的历史进程: a、身体的本身装饰开始:纹身和绘身 B、自然物加在自己的身上作为装饰。(服饰佩戴) 例如:女孩子的发饰、腰饰、首饰、头饰;许多人夏天带的 手链、脚链。精品店-----为装饰服务 C、衣服的变化(面料、花色、图案、样式的变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达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改变。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极致,它包括人 的外在美和人的内在美,人的外在美 包括人体美、仪表美、语言美和行为 美; 人的内在美, 也就是心灵美,包 括人的知识美、意志美和情感美。
(一)人的外在美
1、人的形体美
形体美的三大特征: A、形体上有人的特征:形体含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遗传的沉淀。含有 社会的内容。人的形体在外貌上有别于动物。 B、健康美:健康与活力,与生产者联系在一起的。 例:国际选美上,都要以健康为基础的。健康的体魄与生产劳动联系在 一起。 C、自然:每个人省下来都有一定的容颜,自然就是要与环境相协调, 与周围的人相协调。 结论:形体美是外部形式的反应,并不涉及到内容。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上古军戎服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 图。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 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 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 窄,便于活动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商代武士复原图 战国武士(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 )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台湾耶美人原始藤甲复原图 西周武士复原图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 (以缣帛夹厚绵)和“铁甲”。
2.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 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
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 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 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 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 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社会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社会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5章社会美一、名词解释社会美答: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显现出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

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社会美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

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物质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答: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2)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3)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2.简述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答:概括起来讲,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1)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

物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是指社会风尚。

3.简述劳动产品的美。

答:(1)劳动产品的美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

人的本质不仅表现在劳动上,而且也从产品中得到确证。

(2)劳动产品的美,一般都是实用和美的结合①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表现在功能与形式法则结合上。

②美和实用的结合是劳动者创造和智慧的表现。

(3)劳动产品的美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劳动产品的美都是和实用直接相联系,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给人精神上以广泛的影响。

(4)劳动产品的美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美、产品的造型美、产品的质料美、产品的色彩美等。

第五章 社会美

第五章 社会美

• 原始人为了生存、发展,从 事原始生产活动。如制造工 具、狩猎、耕种,就是在这 种原始的生产活动中表现了 原始人的伟大的自然创造力 量。
•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私有 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 变为异化劳动。但人类劳 动及其成果依然感性地体 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中的美与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日欢庆中的美
社 会 美 的 范 围 与 特 征
第 一 节
一、社会美的界定
二、社会美的范围 三、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美的界定
二、社会美的范围
三、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美的界定
1.“社会美”这个概念最先没有在西方 产生而是在中国出现。
在西方美学界,历来是以注重美学中的艺术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4.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自由性)
社会美总是包含了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揭 示并运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体现自由自觉的积极力量的 社会活动、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才能称得上社会 美。
第 二 节
社 会 交 往 中 的 美 与 人 物 美
社会交往中的美与人物美
日 常 生 活马克思主义语境下
的美学家,开始关注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总和时,
“社会美”的萌芽才算正式产生。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而在中国美学界,社会美一般都是作为与自然美、艺术美并 列的一个独立的范畴被提出。社会伦常在不同流派中都占有相对 重要的位置,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社会和谐恰巧 成为了社会美滋养的土壤。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以往的美学 家与美学理论乃至社会学理论是不讨 论社会美的。

美学概论 第5章 社会美(1)

美学概论 第5章 社会美(1)

大卫· 特尼尔斯,《狂欢节》,1637年

尼采 狂欢 酒神精神 巴赫金 狂欢节超越了世俗的等 级制度、等级观念以及 各种特权、禁令,也就 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 局限和框架,显示了生 活的本来面目,回到本 真的生活世界。

人物美 比例
人物美 比例
埃德加· 德加,《舞蹈教室》,1874年
桑德罗·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1477年,乌菲奇美术馆
人物美

普拉克西特 《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法庭上的芙丽涅》
人物美 人格美


风姿、神韵 《世说新语·容止》 “时人目王右军,飘 若游云,矫若惊龙。” “濯濯如春柳月。” “时人目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李安国,颓唐如玉山 之将崩。”
第五章 社会美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美的存在领域: 形式美、 技术美、 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 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 存在中体现出的审美形态。 在马克思“美的规律”问题 上符合人类善的活动需要, 体现人类正面价值追求的实 践活动才能成为社会美的存 在。
日常生活中的美

荷兰画派 伦勃朗、维米尔
约翰尼斯·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约翰尼斯· 维米尔,《维金纳琴旁的女士 与绅士》, 1662-1665年,布面油画
伦勃朗· 梵· 莱茵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 课》 ,1632年,布面油画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歌德 狂欢节是“人民给 自己创造的节日” “上等人和下等人 的区别刹那间仿佛 不再存在了:大家 彼此接近,每个人 都宽宏地对待他碰 到的任何事,彼此 之间的不拘礼节、 自由自在融合于共 同的美好心绪中。”

美学基础 5 自然美

美学基础 5 自然美
------ 郭熙 《林泉高致》

郭 熙
春 图
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
《溪山行旅图》范宽 北宋
《踏歌图轴》马远 北宋
《寒林图》郭熙 北宋
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柳宗元: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
空山矣。”
•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 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 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人作耳目
近玩!
—支遁
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
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 体会它的深沉境地—宗白华
(四)《兰亭集序》和《画山水序》
《兰亭集序》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雅俗:东晋时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称“修








岳阳楼
《滕王阁序》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骛 一齐 色飞

滕王阁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 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华林园
陶渊明
欲 辨 已 忘 言 。
此 中 有 真 意 ,
飞 鸟 相 与 还 。
山 气 日 夕 佳 ,
美学基础
自然美
自然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
现实中的美
社会美 —人的美
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
一、 从致用、比德到畅神
(一)致用
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 然的一种审美观。
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初期。 适用地域:中国、欧洲。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计科133王璇2013120334摘要:美是人所据以改造世界的一种自由形式,它既有相对固定的哲学界定,同时这种自由的形式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涵。

正是由于美作为自由的形式随实践而发展,才有艺术由古典到现代的变迁。

古典艺术建构和谐,现代艺术打破和谐。

在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不再仅仅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自然的人化”,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本真化。

而建基于人的自然化基础上的美的形态也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而是涵融着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态美。

关键词:自然关;社会美。

众所周知,实践美学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去理解美和艺术的本质的。

按照这种理解,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即由于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使得自然不再成为与人为敌的陌生和异在力量,而变成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家园,这是“外在自然的人化”。

同时,由于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人类本身的心理结构从单纯动物性变成人的,产生了能认识世界的自由直观、分别善恶的自由意志和把对象当做审美对象进行欣赏的自由享受,这是“内在自然的人化”。

外在自然的人化产生美,而内在自然的人化便是美感的产生。

李泽厚先生强调,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实践过程,是人对自然的实际改造。

只有当自然的人化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作为价值的真、善、美。

因此,美之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

但是,自然的人化只是美产生的前提,准确的说,它是美的本质的哲学前提,却不是美自身的内涵。

正如李泽厚先生本人所曾经谈到的,自然的人化不仅产生美与美感,同样还产生作为自由直观的认识,作为自由意志的道德。

也就是说,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但自然的人化并不必然产生美。

用逻辑形式来表达便是“只有自然人化,才能产生美”而非“如果自然人化,便能产生美”。

从“自然人化”到“美”,还有若干中间环节,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形式。

形式结构与法则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整个宇宙正是按照一些基本的形式结构与法则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的美应该是人的完整的形象。 • 是人的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二>人的外在美:
• 即人体美。人体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 间。
• 从美的发展历史看,人体美是人类最早的 自觉追求与创造的。 • 对人体美的欣赏远远早于对自然美和艺术 美的欣赏,人体美最早是和性审美相联系 的。
人体外形美的特点
人体美形成的因素
〈三〉人的内在美
• 品德美、情操美 • 高尚的情操表现为: • ①对美的的事物的强烈的热爱和追求。 • ②对丑恶事物发自内心的排斥。 • ③自觉维护心灵的纯洁。 (4)泛爱万物的情怀。
〈四〉人的整体美
• 充于内而形于外。
第五章 美的形态被修理、被规 则、被打杀
• • • • •
按美存在的不同领域,美可分为: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形式美
第一节 自然美
• 人迹罕至的自然。 • 人化的自然。
一、自然美的性质
• 1、自然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自然美得以存在 的物质基础。 • 2、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因 人而美。自然本身是不自觉的,盲动的, 它没有任何预期的自觉目的,自然不能自 觉为美。
畅神
自然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 大自然以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姿态使 人摆脱了各种思想的负担和困扰,使人的 心情得到自由和解放的感觉。 • 面对自然,人会溶化进去,心旷神怡,荣 辱皆忘。
学会欣赏自然
1、细细体会,感悟大千
• 面对大自然,人应该是个诗人和哲学家。 • 诗人的情怀,哲学家的好奇。
• 中国哲学与艺术的观念中有三种不同的 “静”: • 一指环境的安静,与喧嚣相对; • 二指心灵的安静,不为纷扰的事情所左右; • 三指永恒的宇宙精神。
二、自然美的特点
• 1、美在色彩,美在形式。 • 2、美在自然,美在和谐。 • 3、具有变易• 比德、畅神。
比德
• 人在道德上向自然看齐。 • 如中国古人以松柏喻高洁;以竹子喻君子, 以兰花香草喻美人。
•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 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 《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
• 五官端正,四肢匀称,肤色健康, 体态端庄,运动有力,动作灵敏等 等。 • 人体美是有民族性的,民族特点的。
• • • • • • • •
先天因素: 天生丽质,身材适中。 中等身材,不俊不丑。 先天所致,形体不佳。 后天因素: 1、体育锻炼。 2、医学美容。修残补缺,妙手回春. 3、修饰、化妆。
一、社会美的性质
• 1、既存在于物质创造,也存在于精神创造 活动中。 • 2、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显现,最大程度 地体现了真和善。(自然、艺术) • 3、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不断变 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二、社会美的存在类型
• (一)人的美。 • (二)人文环境的美: • 人文环境的美是指由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时代、民族、群体的社会关系以及物质生活 环境所构成的美。 • (三)日常生活的美:是指存在于人的生活 的各个具体方面,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体 验,形成人的艺术化人生的美。
五、社会的主体----人的美
〈一〉人的美与美的本质
• 人是现实世界中最优秀、最美好的高级生 命形式。 • 是社会、生活和美的创造者。 • 美学要把人的美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离开人 的美,任何美都将失去意义而实质上不复存 在。 • 黑格尔认为:“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 在动物的生命里,“人的身体都属于较高的一 级”。
2、多问多想、移情联想
• 观照自然、敬畏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神秘 神圣。 • 体会大山大海的胸襟,培养精神的崇高。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通过亲近自然,做人达到: • 山的厚重,水的流畅。
•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袁枚
第二节 社会美
• 指存在于社会事物、社会生活中的审美现 象。 • 它根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最直接地体现 了人类的社会情感、理想和意志,呈现着 生命的社会意义。
• 以荷花象征清白。 • 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 分高雅。 •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 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 清白、高洁的象征。 。
• 以兰花象征高尚。 •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 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 竹石 (郑板桥)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