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与自然美
第四讲_自然美__社会美

2)内在美 A、正确的人生观、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 B、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 C、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是人的内在美不可缺少的。
2、社会生活美
1)生产劳动美 2)社会变革美 3)日常生活美
3、社会环境美
1)社会风尚美 2)生活环境美
三)社会美的审美作用
1、直接美化人的心灵,直接美化人的生活,直接美化人的环境,美化人和 人类社会 2、以心发现心,做生活的弄潮儿 3、借助艺术作品,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
海底世界
宇宙天体
城市夜景
园 林 风 光雪山风光 第二节一、社会美的形成和特征
社会美
1、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美 人类的社会实践---生产斗争、社会斗争、科学实验、社会交际等 2、特征: 1)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ⅰ、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受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各种 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都是一种社会现象。 ⅱ、同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 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直接联系。 ⅲ、还有一些共性的社会美,不体现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带有全人类性质。 2)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 3)社会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
二、社会美的内容
1、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1)外在美----人体美、姿态美、服饰美、语言美、风度美 A、人体美----相貌、身材、肤色 B、姿态美----站、立、坐、走、行 C、服饰美----服装、修饰 D、语言美----和气、文雅、谦逊 E、风度美----内在修养的体现 周恩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 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第四讲
自然美和社会美
一、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美学作为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关注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还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丰富了美学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交往。
社会美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社会美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它们不仅是个体审美体验的载体,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另一方面,社会美还包括社会制度的优美、道德行为的美等方面。
社会制度的优美体现在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方面,道德行为的美则体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关爱、互助与奉献等。
社会美不仅是一个社会共识,更是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往的目标。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自然美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美与人的交往。
自然美表现在自然景观、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等方面。
自然景观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如山川河流、林木湖水等,其壮丽和优美给人以心灵享受和精神愉悦;自然物体的美指的是其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它们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自然现象的美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审美性的现象,如日出日落、雷电暴雨等,它们的美在于其独特的形态和奇妙的变化,给人以震撼和启发。
总之,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
社会美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美的关系;自然美研究自然界中的美,探索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
社会美和自然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美的观照。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社会美和自然美,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行为的美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1. 引言自然美与社会美是人们对美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大自然中的景色、动植物以及自然的规律与秩序。
社会美则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包括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人类创造的美。
本文将探讨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点、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2. 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美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美十分多样化,包括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森林中的翠绿和鸟鸣声,夜空中的繁星和月光等等。
每一种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2.2 自然性自然美强调的是其本身的自然性和纯粹性。
自然界中的景象和生物是自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改变和加工。
因此,人们常常将自然界中的美与纯真、真实联系在一起。
2.3 和谐与平衡自然美强调的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大自然的景色常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同时也充满了柔和和谐的美感。
例如,大海的浩渺与宁静相融合,山川的险峻与宽广相和谐。
3. 社会美的特点社会美是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人为性社会美的存在是通过人类的创造和努力实现的。
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都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美的表现形式。
因此,社会美更加强调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 多样性社会美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有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审美观点。
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于社会美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3.3 反映社会价值观社会美往往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密切相关。
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美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趋势。
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追求秩序和对称,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独立性和突破传统。
4. 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联系尽管自然美和社会美是有所区别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4.1 影响人的审美情趣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可以影响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人们通过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中的作品和景观,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在生活中的种类

美在生活中的种类
美在生活中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形式,无论是大的还是微小的,都能让人感觉到美德的光芒。
下面来简述生活中美的不同种类。
社会美——包括文化美、社会美和政治美,包含着古老文明的光荣传统、尊崇团结与谅解、和谐共处的美德,让社会更高尚、更和谐,是一种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美。
自然美——有自然的景色,有清新的空气,有美丽的日出和日落,有缤纷的花朵,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让疲惫的心灵得以宁静休憩。
艺术美——从表演艺术到文学艺术及美术艺术,它们将美构建成艺术品,让我们欣赏美的绚烂,品味美的抚慰。
哲学美——把美进行概念性的抽象和思考,以及辩论中对真理的追求;一些给予人们无穷积极力量的思想,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哲学的美。
生活美——在生活的日常中,有温暖的亲情、真诚的友情、惊喜的客人,还有智慧和勇敢,都让每个人的生活充满了美。
佛教美——以慈悲及宽容包容彼此的爱心,让人们更加能够认识到佛教的美,从而实现心灵的净化,修身养性,获得由心路之善的美。
技术美——一种运用科技以满足人口需求,同时又给予人们极大便利的美,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更愿意做的事情。
总之,以上美的种类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将我们的心灵安定、精神抚慰,从而让我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第三节自然美及其价值关于美的形态分类的说明——1.美的形态,指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它是美的具体形式与体现。
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中,每种事物的美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3.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现实生活中直接具有的、不需要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即已存在。
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领域,为芸芸众生提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审美营养。
社会美容易被忽视社会美需要被发现社会美应该被张扬4.从美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分为现实美(含社会美和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一、社会美的本质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所具有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体部分,与人、人的活动直接紧密相连,它既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是艺术美的来源之一。
二、社会美的特征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目了然。
2.鲜明的社会功利性是社会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的统一,社会美应该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有利。
社会美重在内容,更体现审美的社会功用。
3.突出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美具有流动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社会美往往体现为时代差异、民族差异、阶级差异和角色差异。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一、社会主体美1、人体美人体美是指人的形体所具有的美。
人体美究竟是自然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一个理论难题。
人的美主要包含了两大构成元素:外在美:相貌、形体内在美:道德、情操、气质在这两个组成部分当中,人类对于自己的审美是从人体开始的。
这种对于人体的审美,经历了从最早的生殖崇拜期到后来的健壮体魄欣赏的转变。
前者是基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需要,后者往往是因为战争等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和构造上既表示它是精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因此就不同于动物的躯体,尽管它和动物的躯体大体上很一致。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自然属性虽然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
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因此,自然的某些
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
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
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 (三)社会美的特征
(四)社会实践的主体
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
(二)自然美的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
美{
现实美 艺术美
{
社会美 自然美
第三章
一、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 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2、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3、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人 体 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基本上属于自然美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之美
2、除了自然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 3、风度,是人体美的重要表现
第三章 自然美与社会美(课件)

海市蜃楼
4、生物
动物
植物
动物1(东北虎)
动物2(丹顶鹤)
动物3(鱼类)
植物1(千年杉王)
植物2(花卉)
梅花
(二)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 改造的自然物的美
特征
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直接地、
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的外貌,如:
如:山上建的山门,
如:湖中的堤
杭州西湖
西湖荷花
空间距离
天街小雨细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时间距离
如唐代诗人陈子昂当
年怀着旷世之材无法 施展的遗憾和对燕昭 王筑台求士的无限向 往,登临幽州台,情 不自禁地产生了了思 古幽情,发出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感慨.
如毛泽东同志来到北戴 河,面对白浪涛天的大 海和碣石山,不禁吟诵 到“往事越千年,魏武 挥鞭,东临碣石篇.萧 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心理距离
是指审美主体在观赏自然景物时,抛开某些功利的需
要,把自然物作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欣赏、体 验,使二者在心理上产生的的某种间隔。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著名论断:要欣赏对象的美,必 须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 远。。 如建筑学家进森林,如果他带有选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测量、观看树木,那他就不会作为审美主体对欣赏植 物的根、枝、叶的美,也不能会引起更多的联想。可 是如果抛开这些目的,而是以一个纯粹的观赏者的身 份去感受,就能进入审美状态,获得审美享受。所以, 心理学家布洛说:“距离”也是一条审美原理
二、自然美的分类
依据:有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的加工
改造。 (一)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 过的自然美。 (二)经过了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过 的自然美。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美与自然美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第三节自然美及其价值关于美的形态分类的说明——1.美的形态,指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它是美的具体形式与体现。
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中,每种事物的美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3.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现实生活中直接具有的、不需要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即已存在。
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领域,为芸芸众生提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审美营养。
社会美容易被忽视社会美需要被发现社会美应该被张扬4.从美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分为现实美(含社会美和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一、社会美的本质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所具有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体部分,与人、人的活动直接紧密相连,它既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是艺术美的来源之一。
二、社会美的特征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目了然。
2.鲜明的社会功利性是社会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的统一,社会美应该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有利。
社会美重在内容,更体现审美的社会功用。
3.突出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美具有流动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社会美往往体现为时代差异、民族差异、阶级差异和角色差异。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一、社会主体美1、人体美人体美是指人的形体所具有的美。
人体美究竟是自然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一个理论难题。
人的美主要包含了两大构成元素:外在美:相貌、形体内在美:道德、情操、气质在这两个组成部分当中,人类对于自己的审美是从人体开始的。
这种对于人体的审美,经历了从最早的生殖崇拜期到后来的健壮体魄欣赏的转变。
前者是基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需要,后者往往是因为战争等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和构造上既表示它是精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因此就不同于动物的躯体,尽管它和动物的躯体大体上很一致。
人体美的特点(1)人体美是物质性的,是和谐的物质性对象(2)人体美体现了精神与物质的直接统一性人的物质形态的美,指人的容貌、体态(身材)的美。
这是人的一种天然存在的美。
人的精神气质的美,包括人的风度、气质、韵味……是人体美的高级形态。
理想的人体美是上述两种美的融合。
人的美的理想形态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永远是关键。
罗曼•罗兰描绘的贝多芬:个头矮小,且眼睛“又细小又深陷”,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的不对称。
”人的气质、情操等都是后天培养的。
一些所谓的“贵族气”、“王气”其实是来自出生后生活环境的熏陶。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变迁,对于人的美的欣赏越来越注重道德、情操、气质等内在的要素,改变了此前偏重于人的自然属性的欣赏习惯,社会属性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的美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体现了审美的社会性特征。
二、社会活动美1、社会实践活动美(1)生产劳动的美的根源在于它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
(2)社会物质产品的美社会物质产品是人的劳动创造物,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与精神产品相对而言。
符合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目的。
(3)文物古迹的美文物古迹是逝去岁月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活的见证。
文物古迹的美,是一种积淀蕴藏了丰厚深远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内容的美,它尘封着人类古老的创造与文明。
文物古迹印证时间岁月的无情,更为弥足珍贵。
罗哲文曾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
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像削铅笔、擦橡皮这样琐碎的环节,他都耐心地向罗哲文传授经验,使罗哲文从入门起,就接受到最规范的训练。
师母林徽因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英文。
东方四大奇迹: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如何看待文物古迹的美的价值——先民的聪明智慧,前人的努力与创造性,一代代积累承传下来,成为后人发展进步、续写历史的基础与前提。
文物古迹的美能让我们找回过去的岁月,重新串起历史的碎片,连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文物古迹的美是社会现实美的多种形态中最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美的形态,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欣赏,又能够折射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2、社会交往活动的美①人际关系的美人际关系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诸种关系的总称。
人际关系的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伦理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的美,它体现了人间亲情的美。
父母之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纯洁爱情……体现为温馨亲切的呵护、纯真深情的挚爱和至死不渝的守候。
居住在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村埒尾街的94岁高龄的麦婆婆一生坎坷,经历过抗日战争、中年丧夫和老年丧女,而她此生最重要的角色是母亲,至今她已经照顾两个智障儿子70多年,却从没有听他们喊过一声“妈妈”。
老人已94岁高龄,却仍能手脚麻利地生火做饭,两个智障儿子则坐在门槛上向外张望,无论见到生人还是熟人,兄弟俩都会露出一脸无邪的笑容。
麦婆婆的大儿子叫阿福,今年71岁,小儿子叫阿满,今年68岁。
或许是因为不用考虑人世间的各种烦恼,两个儿子至今都是满头乌发,根本看不出是古稀老人。
阿满几乎从不出院子,负责洗衣、做饭等简单家务。
阿福则喜欢到处闲逛,午饭和晚饭时间准时回到家里,跟母亲讲一些外面的事情,他说的有些话连麦婆婆都难听懂,别人更是无法与他交流。
麦婆婆花费近30年的时间,才教会阿满做饭,那时阿满已50岁了。
“他从20岁开始学,刚开始要么倒下一瓶油,要么就放一包盐。
”麦婆婆说,麦婆婆还在自家房前种下了多种蔬菜,足够全家人吃。
两个儿子现在也懂得体贴母亲。
麦婆婆炒菜时,他们到厨房刷碗煮饭;麦婆婆洗衣时,他们就拿来洗衣粉。
麦婆婆中午看电视困了,躺在长椅上睡觉,阿福担心母亲着凉,取来衣服盖在她身上。
麦婆婆走路累了,刚一坐下,阿满便帮母亲捶背……2010年“母亲节”前夕,当地志愿者来到麦婆婆家走访,希望能教阿满阿福学会说“妈妈”。
可不管志愿者想什么办法,两个儿子还是没能叫一声“妈妈”,只是不停地傻笑,嘴里嘟囔着连麦婆婆都无法听懂的语言。
虽然家庭多苦多难,但麦婆婆的脸上却时常挂着笑容。
老人的日常作息很有规律,平时喜欢串门走动,看电视剧,精神状态根本看不出已年过九旬。
麦婆婆一生历尽辛酸,如今她仍觉得自己这辈子的使命还未完成,她得好好活着,和两个古稀智障儿子相互依偎地活下去。
50多年前,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遭来村民闲言碎语。
“小伙子”和“老妈子”便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靠野菜和双手养大了七个孩子。
虽然“老妈子”一辈子也没下过几次山,但为让爱人出行安全,“小伙子”一辈子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终于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
这段真人真事2006年曝光時,轰动全中国,当时媒体前往拍摄時,6千级的石阶上找不到半点青苔,刘国江每天只要看到青苔,就要清扫干净,这样徐朝清就不会踩到滑倒。
座落在重庆中山镇半坡头高山上的“爱情天梯”,一度成为情侶前往朝拜的“圣地”。
两位主角更被选为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7年12月12日,“小伙子”不幸病逝,这令“老妈子”悲痛不已,82岁的徐朝清几乎没挪动过身子,静得如同雕塑。
她一直木讷地坐在“小伙子”的遗体旁,哀怨地凝视着面前那具黑木棺材。
里面,装着那个曾承诺要陪她一辈子、照顾她一辈子的爱人。
2012年10月30日,这个感人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徐朝清老人也不幸去世,享年87岁。
2006年,两位老人的故事还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同学邮箱发来的——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
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遗物的时候,发现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
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
我会从落地窗欣赏小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
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在滚滚车流中,一只黄褐色的小狮子狗躺在地上不能动弹,有一只同样颜色的狗跑到这个被撞的小狗旁边,用它那小小的爪子,不停地摇晃着地上的同伴,只见那只狗一会儿低头亲吻小狗,一会儿抬头仰望匆匆而过的人群和车辆,不时发出悲伤的叫声, 有人看到当时小狗的眼睛还留出了眼泪。
小狗一直守在那只被撞的小狗旁边,久久没有离去,面对一辆辆呼啸而过的车辆,那只狗并没有一点胆怯的样子,反而全身掩护住小狗的身体,使尽全力想把小狗拖到路的对面,有一些围观的路人也为此纷纷的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另一种类型是以社会伦理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的美。
人们需要人间亲情的庇护,也需要社会友爱的抚爱。
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清廉公正……②社会冲突的美社会冲突的美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体与社会的对抗冲突,另一种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对抗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
个体与社会的对抗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特别是个体面对厄运逆境或权贵势力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意志、旺盛的创造力和勇往无畏的批判精神,充分显示了个体精神力量的伟大。
司马迁、贝多芬、凡·高、张志新均如此。
中国著名残疾舞蹈家邰丽华卢东升,生于1962年,天津人。
他身高不足1.3米,四肢三残,只有左手能正常活动。
他从就喜爱绘画,25岁的卢东升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系的图画专业。
从此,卢东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绘画之中。
不同社会力量的对抗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其实质是进步与落后、保守与开放、积极与消极、历史的必然性与非必然性、真实与虚伪、勇气与怯懦的矛盾斗争,人类社会也就是在这种对抗斗争中走向进步与文明。
张志新(1930年12月5日-1975年4月4日),女,天津人,因在文化大革命中批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极左政策而成为著名的持异议人士。
她的监禁生涯从1969年到1975年一共持续了六年,期间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直至被残酷处死,1979年3月31日,中共辽宁省委为张志新公开平反昭雪,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自然美的特性——1.自然性指自然美依赖于自然事物天造地设、自然生成的自然属性和感性形式特点。
自然美是真正意义的第一自然的美。
2.多面性指自然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表现出多方面的的性质和特点。
3.形式性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
(北国冰雪、江南水乡、戈壁荒漠、草原跑马……)4.象征性指自然物往往与人及人的社会生活具有相近相似的特点,经过人们的想象联想,使人们想起生活,从而具有审美价值,成为人及人的生活的象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