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共85页

合集下载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课件资料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课件资料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一、青铜器的种类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可放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

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

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

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

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

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

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

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事活动等几类。

商周青铜器的形制

商周青铜器的形制

商周青铜器的形制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年、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朴素,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刻薄,单层花掉,并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发掘出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供应商早期墓发掘出的青铜器,器形种类激增,已辨认出一批制作更加精致的器物例如龙虎尊与饰演存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

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缔造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光辉时期。

器形制作高超,器表纹饰繁茂精致。

这一特征一直沿袭刀西周早期,即为商末周初时期。

近百年来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商代方国之地,众多商器的辨认出,多为精美绝伦。

中国青铜器精讲ppt课件

中国青铜器精讲ppt课件

• 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
•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 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这和当时王室衰微而 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
• ②地域风格的形成。
• 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 ,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
饰除了延续春秋中晚 期的纹样外,还出现 了农桑、弋射、宴饮、 攻城等内容装饰。
完整版ppt课件
几何纹: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 饰纹样主要以几何纹 样为主,蟠虺纹、蟠 蛎纹进一步简化,几 何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装饰手法: 以镶嵌、鎏金、针刻 为主。
19
完整版ppt课件
20
4.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造型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17
2.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铸模法
依旧沿用商周 时期的。
分铸法 技术达到顶峰。
失蜡法
是铸造精美青 铜器的主要方 法。
完整版ppt课件
18
3.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动物纹: 一改商周时期以兽
面等传统动物题材, 新的装饰题材围绕龙 或龙的变体,即蟠螭、 蟠虺。
人纹: 战国时期青铜器装
矛、斧、刀、矢、镞
完整版ppt课件
8
完整版ppt课件
9
4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继承了原始社会时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某些特征。
1.动物纹样
2.几何纹样
完整版ppt课件
10
1.动物纹样
1.饕餮纹: 龙角纹 、曲折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形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
些纹饰衰退的时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
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
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
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
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
等。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 连珠纹 是小圆圈的横式排列,旧称圈带纹。这是青铜器中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三)青铜器铭文的书体
中国的汉字从创始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形成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 基础。广义的篆书包括了甲骨文、大篆(籀文)及春秋战国 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和小篆。狭义的篆书则是大篆、小 篆的统称。
小篆是经过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新书体,又称为“秦篆”, 是中国最早的标准字体。小篆是对大篆的整理简化而来。 字形修长.线条柔顺,具有典雅温文的气度。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 春秋时期 周室东迁,五霸兴起,周王朝的 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到列国诸侯之手,他们各霸 一方,各自为政,冶铜铸器各得其便。因此,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 性,其内容和程式不与西周时期尽同,一般多 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 战国时期 随着奴隶制社会的衰落,礼制开始崩坏,封 建地主阶级兴起,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加上当时的 简册书帛通行,文字应用日渐繁复,“镂于盘盂琢之金石”终 不如书于简册方便.所以,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长篇 大作不多,书史性质的更为少见。铭文从其格式、体例, 以至于刻铸方法、书法艺术等方面部起了很大的变化。战 国中期以后.铭刻终于转到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 上去了。
• 商代中期 特别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较大 的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迅速进步,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就 在这个时候逐渐兴盛起来。铸铭铜器增多,但每器所铸字数 仍不多,一般只有一两字,多者四五字。

青铜器形制与图案的变化

青铜器形制与图案的变化

青铜器形制与图案的变化(关键要告诉学生变化的原因)商代的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特别是具有权力和礼仪象征、国家政权的象征的鼎。

《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等。

周代的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也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大盂鼎》等。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

《莲鹤方壶》、《镶嵌图像纹壶》等。

秦、汉的青铜器,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具和观赏器发展。

《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等。

原因:1、商代鬼神观念,高度集权的残酷的奴隶制度……2、西周理性思想的发展,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混乱,各种思想、学说争鸣,当然还有新技术的出现4、铁器的出现和发展夔纹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

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螭(chi音吃)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图案以蟠屈的小蛇(虬)构成图形。

鸟纹有的长翎垂尾,有的长尾上卷,头前视或作回首状。

也有的鸟头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这种形状的鸟纹,也通称为凤鸟纹。

鸟纹多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

蝉纹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云雷纹。

蚕纹头圆,两眼突出,体屈曲状。

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也有单以象头、象鼻为图案的。

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有的鱼形象较呆板,有的形象生动。

龟纹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多施于盘内。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云雷纹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

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

另有一种,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青铜器饰纹象征性阐述1、图腾标记图腾是一种自然形象,比较多的是动物形象,某一原始氏族认为这种自然形象与他们本氏族有着特殊的关系,或视之为本氏族的祖先,或视之为本氏族的亲属或保护神,因此无比虔诚的敬奉它、崇拜它。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ppt课件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ppt课件
结论:青铜器铭文从商代早期产生,经 过中、晚商的简铭期,西周的长铭期, 到战国晚期衰落,大约经过了千余年的 发展变化。
(二)青铜器铭文的内容
1、徽记 标识器主 简式: 族徽 (如:妇好、天、伯、 攸……) 繁式: 作器者名称、器名、用途、存 放地点(如:伯作簋、中作旅簋)
2、祭祀。古代人视祭祀与征伐为国家的大 事.祭祀包括祭神和祭祖.上帝的神力主宰 万事万物.而祖先的神力在于种族国家内部。 于是.上帝及其诸神和祖先共同成为商周时 期祭祀的主要对象。 3、征伐。征战作为国家大事之一.是扩大 疆域,聚敛财富的武力手段。 4、 赏赐。在中国古代,赏赐成为一种制度, 并且往往与分封联系在一起.持别是西周时 期,赏赐的对象包括诸侯、贵族和那些征战 有功的属下。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5、册命。这是古代君王祝告天地宗庙,册立后 妃、诸王、大臣使用的一种文书。册命作为一 种制度产生于西周早期,其铭文格式主要有时间、 地点、受册命者、册命词、称扬辞、作器、祝 愿辞等部分.后期的册命还有赏赐的内容。 6、 土地转让。 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 者纳税也是一种制度.西周中期,在贵族之间 兴衰不定的情况下.一些趋于败落的旧贵族出 于生计,将自己的一那分土地转让给新贵族的 现象增多,但是田地的转让必须征得国家的许 可,并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履行严格的转让手 续。
• 春秋时期 周室东迁,五霸兴起,周王朝的 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到列国诸侯之手,他们各霸 一方,各自为政,冶铜铸器各得其便。因此,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 性,其内容和程式不与西周时期尽同,一般多 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

青铜器纹大全

青铜器纹大全

青铜器纹大全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纹饰一弊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

多用作辅助花纹。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夔,神也,如龙一足。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

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

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

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

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

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青铜器器型大全(建议收藏)

青铜器器型大全(建议收藏)

青铜器器型大全(建议收藏)展开全文古藏社:依拖于行业,立足于专业,不卑不亢,不追捧,不盲从,成为大家学习的一个平台收藏的道路上,古藏社与你不见不散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

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

例如鼎原来是炊器,后来成为礼器中最重要的器种之一。

按照礼制组合成的所谓“列鼎”,何休注《公羊·桓公二年传》:“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是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

礼器的这种功能,在奴隶制繁盛时期最显著。

随着奴隶制度的衰微,“礼崩乐坏”,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这种作用。

从青铜器造型艺术角度来看,青铜礼器最为引人注目,礼器是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场合,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祭祀有关的器物,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

在许多青铜器的铭文中,宗庙中的许多礼器称为'宝尊彝',尊彝就是礼器的通称。

礼器有的是不能够动的,所谓'重器不出门',就是对家族有重大意义的器物如不能保住,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的消亡。

礼器用于各种礼仪活动,使用者还是参与礼仪活动的人,因此它和日常生活中的器用不能相提并论。

礼器包括酒器、饪食器、水器、乐器等,每一种器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名。

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形式。

仅酒器和饪食器两大类中的器物,粗略统计,就有近四十种不同的名称。

每种基本器形,又有许多变化繁衍的式样,这些式样大的有几百种之多,这样,青铜礼器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器物体系。

每种器形的发展,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在铸造技术上由不合理到合理,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