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periodical__hnzyydb__hnzy2009__0901pdf__090111

periodical__hnzyydb__hnzy2009__0901pdf__090111

第15卷第1期V01.15No.1中医药导报Cuid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y2009年1冀January.2009・临床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脂肪肝的临床观察张文龙,马新英,宽艳(空军总医院,北京100142)f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离奴脂症、脂肪肝的・l盏床疗鼗。

方法:将68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缓和对照组各34例。

对照组采用低糖、低脂饮食等措施结合口服二甲双胍片或皮下注射诺和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糖清滕蔹治疗。

结暴:治疗熏臻总有效率为82.4%,砖照组为61。

8%,游组比较,p<0。

05,差势有统谤学意义。

FBG、TC、TG等各项指括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耱尿病合并高妇脂症、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

f关键词1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降糖清脂饮睁圈分类号】R255.8【文献标识码lB【文章编号11672-95lX{2009》01-0021-02糖尿病合并离舭脂症、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瘸。

据统计,高斑蒡蠹癜占糖藤癍入的43彰n,2%一55%的患者合并脂肪肝。

本研究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活m、理气舒肝法(自拟降糖清脂饮)联合西药治疗2j!l!!糖尿病合并高直蒡旨癜、蒡旨薪肝的临床效祭,现葱缮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l。

l诊断标凄按1999年WHO修订的诊酝标准,诊断为2删糖尿病;高血脂症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剐》12l巾的有关标准: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i>6.0mmol/I。

,或瓶清甘油三酯(TG)》1.54mmol/L,或高密度脂蛋南艟臣醇(HDL—C)男性≤l。

04mmol/L,女性≤1.17mmol/L者。

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脂升高。

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纛滔精性肝病学缰提赢的菲酒精性蒡鹭肪翳诊装标中医学放在中国文化、哲学酌大背景下来解读中医学,该书的出版对征确理解中医学将会有所裨益。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方法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方法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方法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出现在人们身边。

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吃吃喝喝的社交应酬,使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营养过剩的现象日益严重。

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节节攀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日前国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0%—15%。

脂肪肝是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由于脂肪肝早期不被人们重视,拖延到中重度脂肪肝,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纤维化,甚至演变成肝硬化。

脂肪肝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比常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冠心病。

从临床发现引起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滥用药物有关等。

而发生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

一、中医药防治要辨体质1、痰湿内停:此类体质的人群比例最高,这类人外表有丰满的体型,不仅不愿意运动,嘴里总是“黏黏的”,不喜欢喝水,咽部好像有东西堵着,周身困重,胸喘憋闷,头晕恶心,舌苔又白又厚,可以用陈皮、苍术、茯苓、厚朴、泽泻中药等进行防治。

2、湿热内虚:年轻人中湿热蕴虚体质较多,表现在平常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口干口黏、口苦、肋易胀痛,小便发黄,大便不爽,舌苔又黄又腻。

可以用薏米仁、通草、滑石、蔻仁、杏仁、青蒿、茵陈等中药进行防治。

3、肝郁脾虚:这类人相对内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情绪易波动,工作时易感疲乏,气短胸闷,不想说话,自身免疫力低下,易感冒,食欲较差,舌泛边有齿痕。

可以用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等中药进行防治。

4、气滞血瘀:这类体质也较常见,表现为胸部胀闷,好像有东西压着不舒服,面色偏黑,常伴有各种疼痛,女性朋友则出现痛经,舌和唇色紫暗。

可以用绿萼梅、八月札、香附、郁金、丹参、桃仁等中药进行防治。

二、餐桌上防止脂肪肝的食物1、芹菜炒香菇:芹菜400克,香菇50克、食盐、醋、酱油、味精等调料适量。

该方具有清肝热、调气血的作用。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化脂腹肝汤组成:丹参15克,茵陈20克,泽泻20克,黄芩12克,山楂12克。

功效:舒肝、消瘀、祛湿、化积。

应用:脂肪肝。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饭前温服。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机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

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祖国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

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

全方舒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变化: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克,郁金12克;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克,生山楂15克,鸡内金12克;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克;噁心欲呕加清半夏30克,乾薑10克;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克,生山楂15克;大便稀溏加泽泻15克,白扁豆30克;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克;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採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臌胀方组成:茵陈、黄芪各60g,生(妙)白术、益母草、丹参、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泽泻、白茅根各30g,云苓、猪苓各20g,莪术、土鼈、枳壳各10g。

功效:健脾益气、化瘀行水,清热利湿。

主治:肝硬化腹水。

主症:腹大胀满,脘腹痞胀,面色暗黑,面颊、颈胸部红点赤缕,腹部青筋怒胀,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腻,脉弦等。

用法:水煎内服(茵陈后下),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

芪术降脂方剂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疗效

芪术降脂方剂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疗效
1. 2. 6 疗效判定标准
1. 2. 6. 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 分,根据积分评价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评定标准见 表 1。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评定方法,按无、轻、中、重分层标 准,分别计 0、1、2、3 分,以总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 2. 2 中 医 辨 证 标 准 参 照《中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2〕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制定。主症: 咽干口燥,倦怠乏 力; 次症: 多食易饥,口渴喜饮,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溲赤便秘; 舌脉: 舌红少津,苔剥或花剥,脉细而弦或细数无力; 具备主症 2 项,或主症 1 项加次症 2 项,可确诊本证。症状轻 重程度采用积分法表示,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 0、1、2、3 分。 1. 2. 3 排除标准 ( 1) 近 1 个月内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 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以及感染者。( 2) 有 心、肝、肾等严重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原发疾病 ( 如恶性肿瘤、急 性心肌梗死、脑 血 管 意 外、严 重 创 伤 或 大 手 术 后、严 重 精 神 病 等) 。( 3) 已诊断为 1 型糖尿病的患者。 1. 2. 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休 息、营养、运动、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常规药,脂肪肝常规治疗, 并根据血脂成分的不同分别给予贝特类和他汀类的药物治疗, 一般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经验拟“芪术降脂方” 为基本方治疗,药物组成: 白术 12 g、黄芪 30 g、何首乌 30 g、山 楂 20 g、泽泻 15 g、丹参 20 g、赤芍 20 g,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300 ml,分早晚 2 次温服。两组均 2 个月为 1 个疗程。 1. 2. 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 况,肝脏 B 型超声影像学检查,血脂( TG、TC、LDL、HDL) 等各项 指标变化情况。

试述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试述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此 型多见 于糖 尿病 合并 脂 肪肝 的初期 。表 现 为脘 腹胁肋胀 闷 不适 , 劳 , 于 不 多 饮 , 形 肥 胖 , 质 疲 口 体 舌 淡 、 白腻 , 弦细等 。多 由饮食 不 节 , 苔 脉 情志 失 调所 致 。 盖 因长期 的饮食 失调 , 失健 运 , 湿 内停 , 生痰 浊 ; 脾 水 聚 肝 主疏泄 , 畅 气 机 , 志 不 遂 , 郁 气 结 , 泄 不 畅 , 调 情 肝 疏 更致 脾 胃水 湿不 化 , 结 于肝 而发 本 病 。治 法 : 脾 化 郁 健 湿 , 肝理气 。方 药 : 砂 六 君 子 汤 合逍 遥 散加 黄 芪 、 疏 香 郁金 、 枳壳 、 附等 。方 中党 参 、 芪健 脾 益 气 ; 香 黄 白术 、 半夏健 脾化湿 , 茯苓淡 渗 利 湿 , 运 化 有权 , 血 有源 ; 使 气 当归 、 白芍 养 血 柔 肝 ; 甘 草 益 气 补 中 , 肝 之 急 ; 炙 缓 柴 胡 、 金 、 壳 、 附 、 香 、 仁 等 疏 肝理 气 解 郁 。诸 郁 枳 香 木 砂 药 合用 , 奏健 脾化湿 、 肝 理气 之 功 。现代 研 究认 为 共 疏 本类 药物有 保护肝 细胞 , 轻肝 细 胞脂 肪 变 性 , 减 抑制 肝
浙 江中医杂 志 21 年 3 00 月第 4 5卷第 3期
试 述从 脾 论 治 2型糖 尿病 合 并 脂 肪肝
程秀 萍 王 建 康
浙江省奉 化市 中医院 浙 江 奉 化 350 1 50
关 键词 2型 糖 尿 病 脂 肪 肝 从 脾 论 治 3 脾 虚 痰 瘀 互 结
脂 肪 肝 是 2型 糖 尿 病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者 根 笔
数 。多 因太 阴脾 虚体质 , 啖 肥甘 醇酒 厚 味 , 恣 加之 运 动 量减 少 , 长期 身 体 、 神 疲 劳 致使 脾 胃损 伤 , 热 内 或 精 湿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文/杨晋翔[专家简介]杨晋翔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急症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出现在人们身边。

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吃吃喝喝的社交应酬,使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营养过剩的现象日益严重。

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节节攀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日前国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0%~15%。

脂肪肝是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由于脂肪肝早期不被人们重视,拖延到中重度脂肪肝,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纤维化,甚至演变成肝硬化。

脂肪肝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比常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冠心病。

从临床发现引起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滥用药物有关等。

而发生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

中医药防治要辨体质◎ 痰湿内停此类体质的人群比例最高,这类人外表有丰满的体型,不仅不愿意运动,嘴里总是“黏黏的”,不喜欢喝水,咽部好像有东西堵着,周身困重,胸喘憋闷,头晕恶心,舌苔又白又厚,可以用陈皮、苍术、茯苓、厚朴、泽泻中药等进行防治。

◎ 湿热内虚年轻人中湿热蕴虚体质较多,表现在平常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口干口黏、口苦、肋易胀痛、小便发黄、大便不爽、舌苔又黄又腻。

可以用薏米仁、通草、滑石、蔻仁、杏仁、青蒿、茵陈等中药进行防治。

◎肝郁脾虚这类人相对内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情绪易波动,工作时易感疲乏,气短胸闷,不想说话,自身免疫力低下,易感冒,食欲较差,舌泛边有齿痕。

可以用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等中药进行防治。

◎ 气滞血瘀这类体质也较常见,表现为胸部胀闷,好像有东西压着不舒服,面色偏黑,常伴有各种疼痛,女性朋友则出现痛经,舌和唇色紫暗。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郭彩云〔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内分泌科,山西 太原 030008〕 [摘要]目的:探讨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对照组(75例/组)。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为利拉鲁肽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及肝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P、LSM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CAP、LSM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2)治疗后,利拉鲁肽组患者血清CK-18 M30、CK-18 M65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抑制其肝内脂肪的沉积及肝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利拉鲁肽;2型糖尿病;肝内脂肪沉积;肝细胞凋亡[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3-0080-023 讨论盆腔炎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盆腔内器官功能损伤、不孕等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感染药物和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除湿作用的中药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

盆腔炎主要是由感染淋病奈瑟菌、大肠杆菌所致。

临床上常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此病,但部分患者的疗效不够理想。

近年来有临床研究发现,盆腔炎患者多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抗厌氧菌的效果不佳)的基础上为其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可显著提升抗感染的效果[3]。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甲硝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43%)高于参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57%),P <0.05。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及饮食疗法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及饮食疗法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及饮食疗法作者:綦永全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9期綦永全(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长春 130062)【摘要】通过中医药疗法及饮食疗法,脂肪肝一般能够得到控制,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预防良好,肝内多余脂肪可很快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治疗饮食治疗【中图分类号】 R2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3(c)-0132-021 脂肪肝的西医疗法目前,治疗脂肪肝的西药仅仅有微弱的辅助治疗作用,需长期服用,而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1.1 葡醛内酯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葡醛内酯进人人体,在酶的作用下变为葡萄糖醛酸,与体内含有经基或竣基的毒物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并从尿液中排出。

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脂肪肝、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口服,成人1次100~200mg,1d3次;5岁以下儿童,1次50mg,5岁以上儿童,1次100mg,1d3次。

1.2 肌苷酶类保肝药。

在体内转变为肌背酸及三磷酸腺昔,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可提高辅酶A与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继续进行代谢,活化肝脏功能,促进受损肝脏的恢复。

1.3 二氯酯酸二异丙胺可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脏中脂肪的沉积,促进有损伤的肝脏细胞再生,用于辅助治疗脂肪肝和早期肝硬化,1次40mg,1d3次。

1.4 肌醇促进肝脏中脂肪的代谢,降低血脂,适用于脂肪肝的防治。

成人口服1次0.5~lg,ld3次。

2 脂肪肝的中医药疗法及饮食疗法脂肪肝的中医药疗法及饮食疗法的疗效确切而持久,而且没有毒副作用。

2.1 脂肪肝的中药医辩证治疗2.1.1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病因病机: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应为I型糖尿病。

消渴与五脏相关。

糖尿
病合并脂肪肝属中医学“消渴病”合并“胁痛”“腹痛”或“积聚”。

病因多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
久卧少动、过度肥胖等应为II型糖快活病。

近年来研究显示,4%~46 %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
糖尿病;近乎50%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约30%~70%的糖尿病患者可有无症状性的肝肿大
和轻度的肝酶异常,约75%的患者两病共存。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与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胰岛素抵抗因素关系密切,也与长期高血糖有一定的关系,并且糖
尿病合并脂肪肝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脾,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笔者认为糖尿病不只是与肺、胃、肾三脏有密切的联系,肝脏与糖尿病发病亦有着内在联系,故应注重从肝论治。

五脏论治
1、从肺、胃、脾、肾与肝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

肝为厥阴之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
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肺主降,而肝主升,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
致气火上逆,木火刑金,肺阴被灼,耗伤阴津,故见口干舌燥,烦渴多饮。

肺主治节,燥热
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量频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此为肝郁化火,燥
热伤肺。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犯胃,胃火炽盛,腐熟力强,食入即化,故见消谷善饥。

阳明热盛,耗伤精血,无以充养肌肉,故见形体消瘦。

胃津被灼,大肠失其濡润,无水舟停,故见便秘,舌质干红,苔黄燥,脉弦数而有力。

此为肝火犯胃。

肝失调达,横逆侮脾,肝脾
不和,脾失健运,精气不升,升化无源,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于脏腑而营养四肢百骸,故见神
疲纳呆,虚胖乏力,或日渐消瘦,时有便溏,舌淡红,舌体胖嫩有齿痕,脉弦。

此为肝郁克脾,脾失健运。

肝肾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血的化生,有赖
于肾中精血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

精能生血,血能生精,故又称
为“精血同源”。

肝火盛,子病及母,下劫肾阴,肾虚固涩失职,约束无权,水谷精微下注,
故尿量频多,小溲浑浊如脂膏,多梦遗精。

此为肝阳无制,肝肾阴亏。

1.1从中医现代研究来看,脏腑功能的失调其实就是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研究还发现,肝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而清除能力下降,故
可推测胰岛素抵抗与之有关。

肝郁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糖尿病合并
症发生的基础。

肝脏既有同化糖和产生糖的作用,肝脏代谢功能紊乱,对脂肪消化运输不能
完全,造成脂肪在肝脏堆集,从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是转换糖重要产物之一,大量的脂堆集
对糖的代谢增加负担,同时也影响胰岛对胰岛素的产生与释放功能。

又是胰岛素灭活和代谢
分解的器官。

如果将糖、胰岛素等血中成分看成中医的气血,那么β、α、γ、PP等胰岛细胞
的分泌功能可以理解为脏腑的气化功能。

肝脏疏泄气机调畅与否,决定胰岛细胞协调内环境的
稳定,从而决定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肥胖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不低,存在着胰岛素抵抗,与
糖尿病人β细胞缺乏有关,其实质是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所致。

日益引起重视的糖尿病黎明
现象,恰恰发作于肝气当令的平旦之时,更进一步证明了肝与糖尿病的发病关系。

1.2从糖尿病的并发症来看。

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雀盲、耳聋、
末梢神经炎、肾小球动脉硬化、疖、痈、脓、肿,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
塞等。

这些病发病原因亦与肝有密切的联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精血不足,不
能营养耳目,故出现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雀盲、耳聋等;肝气郁滞,血行不畅,积久成瘀,淤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日久化火,
火热炽盛,壅居凝滞成毒,故出现疖、痈、脓、肿;肝失疏泄,影响脾胃运化,日久肌肉不仁,症状表现与末梢神经炎相似,《素问•痿论》曰:“脾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内痿。

”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1.3 从脾诊治以健脾益气,脾脏有着运化主气的功能,助运化浊为基本治则,并随症加减,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启中、祛浊扬清之功, 使痰湿、瘀血得以化解, 从而使血糖下降、脂肪肝消除,故而取效满意。

2、从肝论治
2.1肝郁是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肝郁指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是肝疏泄不及的表现。


郁的主要原因为情志不遂,暴怒抑郁。

肝郁导致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从而使气血津液运行
输布紊乱,不能上输体盖,中以转输,使精微郁于血中或随清气下泄。

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检查血糖常是升高并见尿糖。

这时如果调理肝脏,畅达气机,升降有度,那么精微输布正常,血尿糖有望消失。

肝郁进一步发展,化火伤津就影响到肺胃肾等脏腑功能,从而出现明
显的糖尿病症状,所以认为肝郁是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2.2肝火是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肝火是指肝相火(阳气)偏旺或太过,出现冲逆现象;
肝火证是肝脏疏泄太过,肝功能亢进的表现。

引起肝火证的主要原因是情志失调,肝郁化火。

肝火证主要是阳气升动太过,具有犯肺、伐胃、伤津,耗血及挟痰等特点,是在肝郁气机失
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损耗到气血津液,影响到脏腑的功能。

肝火上犯于肺致木火刑金,中侵
于胃致胃火炽盛,下耗于肾致肾精更伤,使糖尿病进一步向前发展,并产生多种合并症。


认为肝火是糖尿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3肝虚是糖尿病后期的主要病机。

肝虚是指肝脏气血阴阳不足,肝气肝阳是肝脏升发疏泄
的功能基础,肝血肝阴的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肝虚以肝之阴血不足多见,多因肝用
太过,从火伤阴,累及肝阳不足,并由肝及肾,致肾阴不足。

阴虚日久则伤阳,使阳无所化,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

肝虚是肝郁肝火使肝用太过,以阴津、精血耗伤为特点,是糖尿
病中晚期及其合并症的主要病因。

证属肝肾阴虚,治以补肾养阴,平肝潜阳,立方:炒杜仲10g,桑螵蛸15g,山萸15g,茯苓10g,石斛10g,花粉10g,玉竹10g,麦芽10g,神曲10g,白芍10g,菊花15g,牛膝15g,山药15g,益智仁10g,乌药10g.嘱患者注意饮食调节,保
持情感舒畅,加强体育活动。

临症加减,取得满意效果。

2.4 胡爱民等认为就病性属于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肝脾,与痰、湿、热、毒、瘀有关。


机主要是肝郁脾虚。

其治疗当以疏肝健脾为主,方用逍遥散化裁,药用白芍、当归、柴胡、
茯苓、白术、泽泻、生黄芪、山楂、内金等,并随症加减。

在加味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脂
肪肝肝损害临床观察研究中证实加味四逆散中诸药配伍使肝气得舒,气机得畅,脾气健运,
气血津液得以正常代谢,肝气调达起到很好的作用。

3、从肾论治
从肾诊治认为肝肾不足,改善肾小球动脉硬化,增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以延寿丹补肝益
肾治其本,加用山楂、泽泻、丹参、决明子等活血化瘀、祛痰理气治其标,标本兼治,故收
到比较确切的疗效。

4、从心论治
将本病辨证为心神不足, 聚津阻脉。

病性属本虚标实, 病位在心、肝。

以养殖心安神,故以补
心通脉汤方中用人参、当归补气血以养心神; 牛膝、生地黄补肾水, 肾水足上荣于心, 补养心神; 黄芪、白术、绞股蓝健脾益气以行气通脉; 木通、石菖蒲、茯神开心窍, 敛心神; 麦冬、天冬、天花粉、地骨皮生津止渴, 补肺阴, 肺为肾母, 补肺阴以滋肾水,进而以补心神; 柴胡、薄荷疏肝
通脉。

标本同治, 以补养心神, 行气通脉。

3.小结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有时疗效不甚理想,特别是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不够全面。

传统的三消辨治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要结合理化检查指标确定I型、II型糖尿病。

而从肝、
脾、从肾、从肺、从瘀、从湿论治,也只反映了糖尿病的某一方面或某个阶段,未能揭示糖
尿病的本质。

临床和实验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密切。

肝主疏泄,能协调平衡
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

脾升胃降,肾藏肺降,都与肝有关。

肝失疏泄,不仅使人体气机紊乱,还会犯肺、伐胃、耗肾、伤津、损血和挟痰,从而使人体气血津液输布失调,发生消渴(糖尿病)特别是II型糖尿病。

从肝治疗糖尿病与脂肪肝,就是通过调肝以使人体气机畅达,脾升胃降,肾藏肺降,,升降有序,气血津液输布正常,则病症自消。

同时应配合心理治疗,调畅情志,促进病情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