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1绪论.
第01章 食品毒理学绪论

研究方法
毒理学体内试验
易于控制暴露条件 能测定多种效应 能评价宿主持征的 作用 ( 如:性别、年 龄、遗传特征等和 其他调控因素饮食 等) 能评价机制 动物暴露与人暴露 相关的不确定性 受控的饲养条件与 人的实际情况不一 致 暴露的浓度和时间 的模式显著地不同 于人群的暴露
毒理学体外试验
影响因素少,易于 控制 可进行某些深入的 研究(如:机制,代 谢) 人力物力花费较少
纪念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奉献的生灵。-实验动物
体外试验
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进 行毒理学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 体毒性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体外试验影响因素少,实验条件能严格 控制,但体外试验不能全面反应体内毒 性作用,尤其在危险性评价中不能作为
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
体外试验
(1) 游离器官:利用器官灌流技术将特定的液体 通过血管流经某一离体的脏器 ( 肝脏、肾脏、肺、 脑等 ) ,借此可使离体脏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存 活状态,与受试物接触,观察该脏器出现的毒性 作用。 (2) 细胞:利用从动物或人的脏器新分离的细胞 ( 原代细胞)或经传代培养的细胞如细胞株及细胞 系。 (3) 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表型变化作为致突变 的一种检测方法。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应主 要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要求,采用最适当的方法, 并且互相验证。
毒物 Toxicants
是指较小剂量就可干扰和破坏生物体的动态平衡, 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化学物质。 1.动植物中天然有毒物质
2.化学性毒物 3.细菌毒素和真菌毒素
4.食品加工过程形成的毒物
毒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History
古代 词源:希腊语 - toxikon 约公元前28世纪,《神农本草》、《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狗肉热病食之,杀人。“
食品毒理学绪论

第一什么叫食品毒理学? 外源性化学物、不良 作用、机制、安全限量 三、毒理学的作用? 毒理学角度、健康危害、 评价安全性
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
四、首要目的:毒性定量 五、研究方法: 1、体内试验
2、体外试验:
3、人个体观察: 4、流行病学研究:
四川崇州300名 小学生食物中毒
六、毒理学评价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 生法》第九条第二项
第二节 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
一、什么叫危险度: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终生接触某 环境因素引起个体或群体产生有害效应的预期频率。 归因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 二、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 1、营养失控 2、微生物致病 3、自然毒素 4、环境污染物 5、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化学物质 6、其它不确定的饮食风险
绪论复习题: 1、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什么叫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有哪些? 3、什么叫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绪论

色剂等),新产品使用前,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③ 随着工业的发展,新化工产品的开发等工业三废增加,食品
遭受污染的可能性会增加。要研究新的污染因素,污染源排
放、在食物链的迁移,评价对食品的影响。
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化学分析主要采用的仪器有
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 用(GC-MS)、液质联用(HPLC-MS)、串联质谱 (MS-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耦合等离子
发光分光光度计(ICP)、可见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及其他一些常规化学分析仪器等。
(三)动物试验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和人民生活和健康质量的提高
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学科发展,食品毒理学已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卫
生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会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和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挥重要作用。
六、毒理学监督检验的标准化组织机构
有关国际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5. 运输污染
运输食品的货车不干净,或与一些有毒有害物品混
合运输造成污染。
6. 加工污染
主要是滥用添加剂,如过量、未评价等。不良加工
方式:如烟熏、烧烤,包装材料。 7. 事故性污染
管理不善、工作马虎,人为地误用一些化学物质,
超量使用及意外因素。
八、预防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1. 限制和禁止一些高残留农药和兽药在食用作物及食品
食品毒理学

第一章绪论食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外源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极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制定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外源性物质: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入而非机体内源产生,并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包括:①食品添加剂②食品中的间接添加物③食品污染物④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食品毒理学研究内容: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或混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在食品内外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及降解产物。
②外源性物质随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分布、代谢转化、排泄过程及毒物代谢动力学规律。
③外源性物质对机体造成的毒性损害及中毒机制研究。
④安全性毒理学评价⑤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危险性评估。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定义与术语1.概念选择毒性:指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
靶器官:受到损害作用的生物。
毒效应谱:毒效应的这些性质和强度的变化构成了外源化学物的毒效应谱。
效应生物学标志物:凡能检测化学物引起有害效应的生理、生化、免疫、细胞、分子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例:血液中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活性下降。
(机体的异常变化或改变)接触生物学标志物(暴露生物学标志):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种存在的外源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的含量,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可提供暴露于有关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无法判断机体中毒效应)易感性生物学指标:是反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标。
剂量:指机体暴露化学物质的量或试验中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常以单位体重暴露的外源化学物的量(mg/Kg体重)或环境中的浓度表示。
外剂量(接触剂量):环境中机体接触毒物的总量内剂量(体内负荷):通过各种途径吸收进入体内血循环的外来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靶剂量(生物有效剂量):到达体内特定效应部位(组织、细胞和分子)并与其相互作用的外来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量(真正有效的)。
01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绪论

LOGO 食品毒理学——绪论Contents1食品毒理学概述2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和展望3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概述▪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感官性状良好、可被人体接受概述▪外源化学物与内源化学物•外源化学物: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也称“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内源化学物:机体内源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概述▪毒理学•研究各种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有害因素对生物体,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作用及机制的科学,通过对危害的研究评价提出对各种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保障人民健康。
概述▪食品毒理学•借用基础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
食品毒理学的学科任务▪外源化学物分布、形态、进入途径、代谢规律、影响条件▪研究安全限量、评定安全性、制定卫生标准▪急、慢性毒性;“三致”效应;致敏性;提出管理措施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结构▪毒性作用及机制▪开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包括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农药▪开展食品中外来化学物质、生物性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食品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对人体健康的危险性评估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结构•外来化学物质:工业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性污染物:细菌、霉菌、寄生虫•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动植物天然含有的毒素•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动物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化学分析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动物体内试验•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受试物经口给予动物•一般采用哺乳动物: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等•应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致畸性繁殖毒性致癌性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外试验•游离器官:肝、肾、肺等•细胞及细胞器:V79细胞、CHO细胞•微生物:Ames试验▪人体试验•中毒事故的处理或治疗•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受控实验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接触条件真实•干扰因素多▪化学分析•确定成分和含量•结合人群摄入水平确定暴露水平▪风险评估和安全限量制定•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人•结合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第二节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和展望食品毒理学的发展简史▪古代人类对毒物和毒性的认识•《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称胆矾、丹砂、雄黄、兽石和磁石为“五毒”•孔子“五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
食品毒理学总结

毒理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有毒有害物质(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和食品中天然成分.主要任务:研究食品中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毒性作用,是评价食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标准的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动物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化学分析、风险评估和安全限量制定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1、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2、毒性、毒性分级: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毒性作用分类:(1)变态反应、(2)特异体质反应 (3) 速发与迟发性作用 (4)局部与全身作用(5)可逆与不可逆作用(6)功能、形态损伤作用4、生物学标志,种类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背⏹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毒物举例: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苯可抑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强酸、强碱可引起局部的皮肤粘膜的灼伤等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效应和反应的区别:效应(effect)——涉及个体,量反应。
可用一定计量单位表示其强度。
反应(response)——涉及群体,质反应。
百分率或比值表示⏹2、剂量—反应曲线常见类型?1)、直线:正比例,少见,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增加,强度增加.正比2)S形曲线:常见,慢-快-慢。
对称和非对称,后者常见低剂量范围内,剂量增加,强度增加较为缓慢3)、抛物线:先升高后降低。
第01章__食品毒理学绪论(高等教学)

华中农业大学
高级教学
胡筱波电子教案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基本概念
1.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
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和 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的科学。毒理学 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 学和管理毒理学。
概念: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 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 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作用: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 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 (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 确保人类的健康目的。
高级教学
毒理学三个研究领 域
描述毒理学关注毒性鉴定,通过动物实验、体外试验 、人体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以确定环境因子的毒性, 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和管理提供信息。
机制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胞、 分子以及生化机制。机制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应用 毒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毒理学是根据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结 果,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并制定相关法规条例 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进入市场的化学品、药品、食品 等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6. 内源化学物
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 物或中间产物。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 作用,而不是有益作用(如营养作用、治疗作用等)。
高级教学
毒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 毒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字“toxikon” ▪ 公元前2735年,神农编辑完成了40卷“本草”典籍 ▪ 公元前2650年,黄帝撰写了《内经》 ▪ 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等有关文献中都有关于有
食品毒理学前篇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德国科学家为毒理学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Schmiedeberg着重研究不同动物
肝脏马尿酸的合成和肝脏的解毒剂机制。Lewin主要研
究尼古丁和其他生物碱的慢性毒性,并开展对甲醇、甘 油、丙烯醛和氯仿的毒性的早期研究。
西班牙医生Orfila被认为是现代毒理学的奠基人,用应用
化学方法研究毒物。为法医学和法医毒理学做出了伟大贡献。
Magendie是19世纪伟大的实验生理学家,研究米丁、土的
宁、箭毒的作用机制。
Magendie的学生Bernard不仅研究箭毒对神经肌肉传导作用
的本质,还对一氧化碳中毒机制进行研究,CO和Hb不可逆结
应关系等基本概念的确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内科医生,诗人和剧作家Greuin(1538-1570)被誉为现代毒理学
之父,1568年在其经典著作中进一步发展化学—生物学相互影响的重要 概念。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职业病发病率的升高,卓越的意大利内
科医生Ramazzini(1633-1714)。首先描述岩石工硅沉着病、陶瓷工坐 骨神经痛、镀金工眼炎和铅中毒。是职业/工业医学的创始人。
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 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 性疾病。
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
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 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
19世纪工业革命进入高潮,1800年出现有机化学。到18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 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3. 人体观察
通过中毒事故的处理或治疗,可以直接获得 关于人体的毒理学资料,这是临床毒理学的 主要研究内容。
优点: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 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 能测定效应的强度。
缺点: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暴露,限于较少 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 逆的效应 ;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 。
4. 流行病学研究
对于在环境中已存在的外源化学物,可以用流行病 学方法,将动物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在人群调查中验 证,可从对人群的直接观察中,取得动物实验所不 能获得的资料。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60年代以来,毒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引入了相 邻学科大量新的概念与新的方法。从方法学来说,毒理学的研 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微观方法。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 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 毒理学领域上来,使人们能够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 多方面毒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限定人体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 化学分析 风险评估和安全限量制定
1.体内试验
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可严格控制接触条件,测定 多种类型的毒作用。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 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 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哺乳 动物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品卫生
教学难点:
食品毒物学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如何控制人类的食物安全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概述
食品是有益人体健康并能满足食欲的物品。
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感官性状良好、可被 人体接受。
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毒害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 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 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食品毒理 学的作用就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 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 (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确 保人类的健康目的。
开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开展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险性评估。
三、学科任务
研究食品中学物的来源、分布、形态、及其进入人 体的途径与代谢规律,阐明影响中毒发生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
研究化学物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评定食品的安全 性,制定相关卫生标准;
研究食品中化学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特别应阐明 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提出安全 管理措施。
二、学科内容
毒害物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结构。
外来化学物质:工业污染物(铅、汞)、农兽药残留 生物性污染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天然有毒有害物质:河豚毒素 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亚硝基化合物等。
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物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机 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宜春学院 药学教研室 白庆云
绪论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概述
食品毒理学含义 学科内容 学科任务 学科性质、地位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食品毒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 食品安全性控制与人类食物链
绪论
教学重点: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概念: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性、食品毒物、食
优点: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 价宿主特征的作用(如: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等 和其他调控因素饮食等);能评价机制 。
缺点: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 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 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 。
2. 体外试验
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多 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 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体外试验 系统缺乏整体毒物动力学过程,并且难以研究外源 化学物的慢性毒作用。
优点: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 作用, 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
缺点:耗资、耗时多(多为回顾性),无健康保护, 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 ,可检测的危险性 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死 亡率)。
5.化学分析
借助化学分析手段确定食品中化学物质的成 分和含量水平,通过检测和分析了解污染水入人群危险性评价的必要步骤。
食品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研究确定其毒 理学安全性,制定安全限量。提出食品及食品中有 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四、学科性质、地位
毒理学: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 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食品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 学科,需要分析化学、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病 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的知识与技能, 应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现场调查等研究方法, 从各方面深入研究和认识各种毒作用的本质,其研 究成果为确定食品外源化学物合理的安全接触界限 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预防化学物对人类的危害 提供理论依据。食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工业毒 理学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同属预防医学领 域,
另一大类方法是宏观方法,亦即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 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要判定某个毒物对人危害程度,它是 否属于某种损害现象的原因,单凭人体以外实验所得结果,是 不能作出认定的,只能认为有此可能。只有具体在人类本身直 接获得证实,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而直接观察毒物对人的作 用,除少数毒物作用可用“志愿者”之外,目前主要使用流行 病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