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霍尔

合集下载

北京当代MOMA联接复合体_斯蒂文_霍尔

北京当代MOMA联接复合体_斯蒂文_霍尔

空间
水平
竖直
80 年代前的北京 80 年代后的北京
物体的城市
竖直的水平性
建议
空间的城市
132
邻里格局
密布街道和院落的城市
[ People ] 人物/斯蒂文·霍尔 STEVEN HOLL
传统的邻里格局
口袋城市 :由各自为政的私有化和新住宅开发造成
其他选择
其他选择 其他选择
切块城市
开放社区和混合功能
平均 191m2 住宅 153 000m2
The ground level offers a number of open passages for all people (residents and visitors) to walk through. These passages include “microurbanisms” of small scale shops which also activate the urban space surrounding the large central reflecting pond. On the intermediate level of the lower buildings, public roof gardens offer tranquil green spaces, and at the top of the eight residential towers private roof gardens are connected to the penthouses. All public functions on the ground level, - including a restaurant, hotel, Montessori school, kindergarten, and cinema - have connections with the green spaces surrounding and penetrating the project. Elevators displace like a “jump cut” to another series of passages on higher levels. From the

斯蒂文·霍尔大师介绍(美国)

斯蒂文·霍尔大师介绍(美国)

建筑092 蒋超 200916052203
内景1
内景2
San Lgnatius教堂流光溢彩的室内效果 路易斯· 康曾认为:光是人与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 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霍尔则成功地用光线塑造了空间氛围。 . 展现了霍尔原创才华的教堂室内细部 这种空间大局的写意化处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细部的关注能力,手工的铜 把手、地毯、座椅、灯具等等,令人惊艳的细节屡屡展现出他的艺术原创性与诗意的感性。
San Lgnatius教堂
San Lgnatius教堂

霍 尔为西雅图大学设计的San Ignatius教堂,就很清晰地彰显出了这位已达 创作成熟期的建筑师的个人特质。乍见之初只觉是一个素素的混凝土房子, 样子很奇怪,还钝钝的。一旦进入 室内人们不禁莞尔,所有的光都呈现出了 斑斓的色彩,洋溢着春天晨光里的喜悦与顽皮,直接、间接、反射、磨砂、 不断游戏般转换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惊呼赞叹: 阳光,原来能这般摄人心魄。 一切都近乎完美地体现了霍尔最初的构想:“在一个石盒子上放置七个空瓶 子。”在功能特定的空间区域里,每一个瓶子以各自的角 度、形式与色彩提 供两种光源效果,一是直接穿过瓶子照射在地面与墙上的光,另一是涂满色 彩的墙面,光照后反射出光晕般迷离的影,与精心设计的一套人工光源 昼夜 交替,为我们呈现出了空间中光的戏剧性力量。路易斯· 康曾认为:光是人与 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霍尔则成功地 用光线 塑造了空间氛围。这种空间大局的写意化处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细部 的关注能力,手工的铜把手、地毯、座椅、灯具等等,令人惊艳的细节屡屡 展现出他的艺术原创 性与诗意的
著名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
著名建筑师
斯蒂文· 霍尔
斯蒂文· 霍尔(steven holl)是美国当代建筑师 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 布雷黙顿,1971年毕业 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 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 在伦敦AA school学习 硕士课程。1976年在纽 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斯蒂文_霍尔的建筑观及其作品分析

斯蒂文_霍尔的建筑观及其作品分析
MIT 学生公寓 (Simmons Hall, Cambridge, U. S.A,2000)位于瓦萨大街(Vassar Street),霍尔 的构思着眼于“多孔建筑形态学”,因此“渗透 性”与“多孔性”成了公寓的设计主题,“开放” 作为整个设计的关键语汇(图 5 )。这座 1 0 层高的 宿舍楼几乎由 0 . 6 m 见方的窗户矩阵完全包裹起 来,形成一种由外表面承重的外骨架结构。建筑 虽受基地限制从外形上看比较单一,但它的室内 空间却丰富多样,有单人间、公寓单元和多种户 型以供不同人群来选择。多孔性成为漏斗状 (f u n n e l )空间的灵感来源,这些空间分担了走廊 所承受的荷载,并提供了集体学习和休息的场 所,同时也使走廊充满趣味。站在入口处会看见 建筑东南角开着古怪孔洞的雨篷,多孔性主题无 论是从概念上还是表象上都真正得到了体现。
在霍尔的著作中,《字母城市》(T h e A l p h a - betical City,1980)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格网系统 限制下的建筑类型,并从形态上探索了它们之间 的关系;《乡村与城市住宅类型》(Rural and Ur- ban House Types,1983)系统收集了美国传统住 宅的类型;《杂交建筑》(Hybrid Buildings,1985) 探讨了 2 0 世纪以来美国出现的高层建筑类型在 功能、形式和空间上的“杂交”组合方式。霍尔 认为“传统建筑类型是根据建筑的基本功能划分 的”[5],但 20 世纪以来城市密度的不断增大与建筑 技术的革新使建筑出现了多种功能混杂交错的发 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 即“杂交建筑”。在这种建筑类型的带领下,世界 进入了复杂多元的建筑文化时代。
一 现象学的设计思想
霍尔的现象学思想强调场所在设计中的决定 作用,在其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曾受到几位重要人 物的影响。首先是在学生时期,赫曼·彭德(H · P u n d t )教授曾说过:“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在建筑中 亲身经历建筑的经验,不能相信照片。”[2] 这影响了

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

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

斯蒂文·霍尔: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不知不觉,斯蒂文·霍尔已经成为在中国项目最多的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之一。

七个项目,从耳熟能详、已经建成的北京MOMA和刚刚获得美国AIA荣誉奖的深圳万科中心开始,到杭州的音乐博物馆园区和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的规模正在扩大,而霍尔本人却始终低调。

这位在1980年代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蓬勃之时,与弗兰克·盖里以美国东西为界分庭抗礼的建筑师,是当代美国建筑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建筑并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却始终强调“灵性的空间”,即使在做大体量的、看似毫无个性的商业楼宇时,也往往有别出心裁之举,这一点,在他中国的作品中也不鲜见,深圳万科中心“躺倒的摩天大楼”就是一例。

去年,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巡回展览“都市主义:斯蒂文·霍尔+李虎——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七个作品”在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南京艺术与建筑博物馆、北京当代MOMA联接复合体、深圳万科中心和成都来福士广场四个项目,详细记录从初期概念、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及竣工现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展出该事务所在杭州的三个新项目,即杭州三轴场域、山水杭州以及杭州中国音乐博物馆园区设计竞赛项目。

日前,斯蒂文·霍尔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谈及他心目中追求的具有“灵性”空间的都市主义建筑:“从第一笔的草图到最后建成,建筑都是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灵性’占据了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具体细节。

”谈“都市主义”:建筑应超越单一功能媒体:您理想中的“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样的?斯蒂文·霍尔(下简称霍尔):我觉得都市主义需要有三个要素。

一是要创造城市和集体使用空间,这些非单功能而是新复合体的建筑物,富有同步性的丰富功能。

就像我们之前北京的MOMA联接复合体项目,它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住宅建筑群,内部有花园、餐厅、电影院和幼儿园等,用高桥相互连接。

大师作品分析之斯蒂文·霍尔讲义

大师作品分析之斯蒂文·霍尔讲义

会堂
火 即,美术馆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基的 车 站 棋盘式城市布局相吻合,背面的弧形金属壳
体与图罗湾公园的海岸线及列车场相协调, 霍尔将这两种几何类型融为一体,交会于入 口大厅。
赫尔辛基美术馆:
展厅为半长方形,并 含有弧面墙,霍尔通过这 种不规则的空间形态来凸 显每个展厅及每位艺术家 作品的个性,并使人们感 受到空间的多种体验。 博物馆中部的环形坡 道把一系列走廊连接在一 起,同时楼梯与电梯提供 了另外的路线,以供人们 选择。
THE END……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南京艺术博计
理念:将整个项目的色彩限制为黑白两色,不但使设计与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联系起来,并且赋予未来展出作品一个宏伟的观赏背景,有利于展 览建筑与艺术作品的色彩及纹理。 原本在新建筑附近生长的竹子被重新利用作为黑竹混凝土。 地热循环加热/冷却系统和低耗能源材料的使用等方案使项目的节 能环保主题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霍尔的作品分析:
霍尔重视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对 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 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 霍尔惯有的理性思维逻辑与清晰简洁的表现方 式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看似简单的要素却构成 了丰富且有说服力的作品。
根据他的设计思想可 将其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9):“锚固” (anchoring),代表建筑:

一种叙事的建筑斯蒂文霍尔研究系列

一种叙事的建筑斯蒂文霍尔研究系列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叙事方式都可以用来表达这一点。 自然主义式的线性叙事作为人类的思维惯性一直存在, 但是我们在此谈论的是本源上的语言,不受语法、符号 的限制,是“如鲠在喉,不得不说”的语言。当这种声 音发出,也就是使世界真实呈现的艺术出现了,线性叙 事被打破,恢复了真实的、直接的、多重声部的叙事。在 这种叙事声音里,个体意识被带向外部世界,进入了主 体间性的范围。在斯蒂文·霍尔的建筑中,呈现的就是 这样一种叙事性,具有发现性的主题,是时间的叙事,繁 复的叙事,真假莫辨的叙事。
斯蒂文·霍尔的建筑中隐约呈现出的一种叙事性或 许可以看作是对这一问题的某种解答。
对于叙事这种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从亚里士多德 开始,人们就从未停止过讨论:从史诗到小说谈论叙事 的体裁类型,从结构主义的角度谈论叙事的文本框架[2], 从真理的角度谈论历史理论的宏大叙事与它的结束[3],
等等……,这是因为“一切话语都是叙事性的”[(4] 利奥塔 Lyotard)。但叙事不只局限于话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 “叙事性是对经验性而不仅是对行动和事件本身的符号再 现;经验性本身是世界中的个体人类意识对世界进行的 一种中介行动”[5(] 弗鲁德妮克 Fludernik Monika)。这一 点使叙事性可以在非语言形式的其他艺术体裁中存在, 如戏剧、绘画、电影等,表现为一种没有讲出来的故事。 因此叙事性也可以被看作读者用以处理文本,作者用以 处理材料,心灵用以处理经验数据的认知框架[6]。正是 这点使我们谈论建筑中的叙事性成为可能,尤其在谈论 霍尔坚持。
场所的独特关系——这或许也就是他所一直追求的“锚 固”——并用敏锐的直觉将这种关系用特别的方式—— 词语表达出来。这些词语即是建筑师为自己即将展开的 故事所定的主题或基调或矛盾冲突。
从不同的场所产生不同的词汇,包含如赫尔辛基当 代艺术博物馆的“染色体”与“交织”,匡溪科学院加建 的“奇异”与“吸引子”,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与撒 夫特伊街办公楼的“多孔性”,以及“聚集”、“启发性”、 “杂交”、“七”、“视差”、“声音”、“尖突”等等的词汇, 这些相对具体的词汇融合了建筑师对场地的意识、经验 与概念,形成了建筑师的个人词典,或可称为“概念词 典(”concept lexicon)。这些词语的交错组织,又可使新 词新义得以产生。这是霍尔典型的操作方式——通过吸 收其他事物,或部分吸收其他特定的科学的,诗歌的,政 治等等的词表,提升他对事物和概念的独特把握[9],并激 发独特的形象幻想。与概念艺术相似,这些词汇已从最 早的含义体系中被释放,表现出新的意义。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 UeD ] 120 | 08 | 201910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eople ] 人物/斯蒂文·霍尔 STeVeN Holl 11Steven Holl Architects (SHA) is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innovativ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office with locations in New York City and Beijing. Steven Holl founded the firm in 1977 and it now has a total staff of 40. As principal designer, Steven Holl is involved in all projects ongoing in the office. The firm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numerous awards, publications, and exhibitions for quality and excellence indesign, including the 201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 the 2016 VELUX Daylight Award in Architecture; the Japan Art Association 2014 raemium Imperiale Award for Architecture, the 2012 Gold Medal fr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 15 AIA Honor Awards, 27 AIA Regional Awards, the 2010 RIBA Jencks Award, the 2009 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the 2001 Grande Médaille D’ Or from the French Academie D’ Architecture, and the 1998 Alvar Aalto Award. Steven Holl was named by Time magazine as “America’s Best Architect,“ for creating “buildings that satisfy the spirit as well as the eye.“Steven Holl Architects is known for creating inspiring architecture in major cities across the globe including New York, Beijing, Helsinki, Houston, and Washington DC. The firm’s sensitivity to the delicate balance of creating new visions in campus environments can be seen in several of our works including Rubenstein Common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Lewis Arts Complex in Princeton, NJ;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in Richmond, VA, and University College of Dublin Future Campus Expansion in Dublin, Ireland.Most recently, SHA completed Glassell School of Art in Houston; Visual Arts Building, University of Iowa in Iowa City, Iowa; The Reid Building at 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 in Glasgow, UK; the 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Performing Arts Expansion in Washington, D.C.; Maggie’s Centre Barts in London, UK and Editions de Parfums Frédéric Malle in NY, US. The firm’s current work includes Hunters Point Community Library in Queens, NY;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Campus Expansion in Houston, Texas; Winter Visual Arts Center, Franklin&Marshall College in Lancastar, Pennsylvania; Ostrava Concert Hall in Ostrava, Czech Republic, and iCarbonX Headquarters in Shenzhen, China. SHA has completed a total of 73 projects worldwide, with 51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22 buildings overseas, in a total of 15 countries.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位于纽约和北京,是一家国际知名而颇其创新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事务所。

Planar House

Planar House
LHYBRID
贝尔维尤美术馆
斯蒂文· 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线则以弗兰克· 盖里为主。 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 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 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霍尔德设计征服了生 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Planar House,顾名思义就是“平的房子”。远远看上去, Holl 的这个设计就像是矗立在 荒漠中的一个大盒子--四四方方的地基和坚硬平整的墙面,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力量感。 或许比起那些复杂而又花哨的奇形怪状,只有这样简单直白的设计才显得能稳稳地扎根于 这片干涸荒芜的土地,才能经得起大漠极端的气候和狂野的风沙。可是当你真正走近它的 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细节透出的细腻与智慧。 Planar house的外墙主要是厚重的灰 色混凝土墙板。这些墙板被一块块切割成不同的几何形状,然后像拼图似的被一块块拼接 回去。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单独的小墙体的拼接并不是天衣无缝的,它们两两之间或多 或少都留有空隙,而这些空隙则被玻璃墙或玻璃窗所替代。面积较小的玻璃,切割后留下 的缝隙以及厚实高大的混凝土,共同在外墙的墙体上演绎出了点线面的结合,使得外墙看 上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呆板厚重,却又如同一个整体般充满了力量,不可撼动。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师一种存在。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 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 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得是 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他去日 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 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这样的生活一支持续到198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文·霍尔百科名片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黙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在伦敦AAschool学习硕士课程。

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目录1基本资料荣获奖项1代表作1个人简介性格特点1理论基础1艺术表现1任职教授设计风格图文解析名作赏析人物点评1人物轶事历史1当代MOMA展开斯蒂文·霍尔编辑本段基本资料姓名: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 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华盛顿斯蒂文·霍尔职业:建筑师荣获奖项1997年,日本建筑施工奖2001年,Holl获得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称号代表作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SAILHYBRID贝尔维尤美术馆斯蒂文·霍尔编辑本段个人简介性格特点斯蒂文·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霍尔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西岸则以弗兰克·盖里为主。

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

霍尔的设计征服了生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是一种存在。

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

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

他去日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8年。

理论基础霍尔的理论从本质上说,他还是信奉现代注意思想的建筑师,但他也不满于现代主意建筑过于具体,过于冷酷的结构表现。

他强调他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

从这种思维出发,他的设计比较注重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强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

他的作品深入下去就能丰富的设计内涵。

斯蒂文·霍尔霍尔的建筑被认为是建筑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建筑上的最充分反映。

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Norberg-Schulz)。

他的一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居、住、思》(BuildingDewllingThinking)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

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lace)。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一个领域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斯蒂文·霍尔。

在诺伯格·舒尔兹的理论基础上,霍尔强调的是“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

他认为建筑是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

同时也承认建筑与建筑师的个人经验和倾向的关系。

所以,霍尔的建筑中包含了场所因素、个人经验、建筑本身存在因素的密切联系。

他的这种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地点因素、地点的历史环境、规划条件、历史因素都考虑在内。

他认为,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

艺术表现通过与场所的融合、通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

在霍尔的设计中,场地与建筑的功能组织,亦即景观、日照、交通流线等等是作为建筑物理学来考虑的。

但这是一种需要形而上学的物理学。

建筑是依据场地所有的内涵而设计的,建筑与场地相融合又达到超越物理的、功能的要求。

实质上,这是通过建筑与场地的现象学的、经验的结合而得来的。

霍尔将其称为“形而上学的连环”或者是“诗的连环”,也就是他在1991年出版的《寻找锚固点》一书中所提出的"将建筑锚固在场所中"。

所谓的锚固点,就是作为“内在知觉”(innerperception)的现象(经验)结合在作为“外在知觉”(outerperception)的特定秩序中。

霍尔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在真实的现象中进行思维的活动,对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

这有两个层次,一是强调建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真实知觉,通过建筑是个人独特的精力去领悟借鉴美好真实的事物,二是在此基础上试图在建筑塑造上创造出一种是人能够亲身体会或引导人们对世界进行感受的契机。

面对场所、环境和建筑必须依靠人们的纯粹的意识、知觉来进行自我关照从而获得个人真实的经验和知性。

那么,建筑所呈现出的现象是如何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呢?霍尔对可以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现象作了分析和总结,他把它们称之为“现象区”(phenomenalzones),即纠结的经验、透视空间、色彩与光影、夜空间、时间片断和知觉、作为现象镜的水、声音和细部。

任职教授现在,霍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

回首看他的那些历年建筑,发现每件都似曾相识,这是因为其灵感大多来自一本书、一段曲:早期作品渤·奥住宅以《白鲸记》为灵感,建筑坐落在一处俯瞰大西洋的小山上,内部的充气骨架结构被翻到外部,使人不由联想到小说中的鲸骨棚屋;2005年,他为比利时设计的“SAILHYBRID”则以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壁画《一艘向美人鱼倾吐故事的帆船》为灵感。

也许不做建筑师,霍尔会成为画家。

从1977年起,他每天早晨都会画一小时水彩画。

那些用水彩绘制的建筑草图,正如绘画一样,承载了霍尔许多想象和感情。

编辑本段设计风格霍尔可能是现代建筑上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霍尔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

而这种态度让我们想起建筑大师路易康来。

康所宣称:“光为空间神奇的创造者”。

康认为建筑不仅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它本身也是一束光。

在与光并存的阴暗中,潜藏着人类原始的表现欲。

对康而言,光是一种人与神的对话的语言,康多以阳光的深重的强烈明暗对比,来显露空间的崇高的近乎宗教的个性,因此康的设计中一直具有宗教般性格。

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他的手中,则没有康的圣性与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光能如此五彩美丽。

霍尔称阳光的丰富性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富,我们应善用它来显现空间的优美品质。

霍尔惯用直接用阳光在空间的直射、反射、折射的效果,来陈述他对空间模糊暧昧的捕捉。

霍尔将自然光与空间以这样的方式结合,使人与自然能优良好的关系。

霍尔在他的作品集前言《锚定》中,对光在空间中具有神奇性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

光既是阴影。

他的多源头可能性,他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他的反射与折射,会交织的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

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确定性。

编辑本段图文解析11 SanLgnatius教堂流光溢彩的室内效果路易斯·康曾认为:光是人与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

霍尔则成功地用光线塑造了空间氛围。

2 展现了霍尔原创才华的教堂室内细部这种空间大局的写意化处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细部的关注能力,手工的铜把手、地毯、座椅、灯具等等,令人惊艳的细节屡屡展现出他的艺术原创性与诗意的感性。

3 SanLgnatius教堂的外观一个素素的混凝土房子,一旦进入室内所有的光都呈现出了斑斓的色彩,一切都近乎完美地体现了霍尔最初的构想:“在一个石盒子上放置七个空瓶子。

”4 SanLgnatius教堂的室内空间在功能特定的空间区域里,每一个瓶子以各自的角度、形式与色彩提供两种光源效果,一是直接穿过瓶子照射在地面与墙上的光,另一是涂满色彩的墙面,光照后反射出光晕般迷离的影,与精心设计的一套人工光源昼夜交替,为我们呈现出了空间中光的戏剧性力量。

5 一个石盒子上放置七个空瓶子SanLgnatius教堂霍尔为西雅图大学设计的SanIgnatius教堂,很清晰地彰显出了这位已达创作成熟期的建筑师的个人特质。

6 贝尔维尤美术馆的外观霍尔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锚-Anchoring》中阐述:建筑应该是依据场地特有的内涵而设计的。

也许他的独特就在于遵循自然的规律,在深入浅出中创造了自己的设计哲学。

这与他在求学时以专注的热情研究过沙利文(Sullivan),莱特(Wright)等人的理论不无关系。

从中不难看出他们一脉相承的人性化设计主旨。

7 贝尔维尤美术馆室内:方正的外观下隐藏着灵动的空间。

8 Sarphatistraatoffices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大海绵”霍尔不拘泥于已有的学说或流派,其设计魅力完全出自于自然的、本性的、新颖的创造力,不是现代主义,不是后现代,更不是颓废主义。

当他运用简洁的传统形态和材料的质朴美,将前卫的建筑类型掌握于手中,塑造出无与伦比的空间力量时,建筑就会超越现有模式,把我们引向新的世界。

9 霍尔式楼梯——体观强烈的雕塑感。

87625934编辑本段名作赏析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地段,西测是国会大厦,东侧是伊利尔·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北侧是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会堂。

基地的挑战性来自于这里是不同城市格网的交汇处,临近纪念性建筑以及面向远处蒂罗湾敞开的三角形的基地形态。

“交错”的设计概念来自建筑构成与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的交错融合。

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都是在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反映。

一条含蓄的文化轴线以曲线的方式将博物馆与芬兰大厅联系起来,同时它也是一条“自然轴线”,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和蒂罗湾联系起来。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多种空间的体验机会。

因此,展室空间的主要特征是半个矩形体量与一面弧形墙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为当代艺术的展示提供一种既宁静又生动的背景。

这是一些很安静的空间,但不是静态的,它们因各自的不规则形态而被区分开来。

不对称性限定着空间序列中的行进方式,由此使整个设计成为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

这些弧形展开的空间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惊讶的元素——这是在那种典型的单一或双重正交的空间布置中所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