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巩固练习题.doc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诗歌考前强化模拟训练:诉衷情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诗歌考前强化模拟训练:诉衷情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考题目精选(1)7.“胡未灭”的“胡”是指__________。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阕前两句再现了词人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上阕后两句表达出词人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雄心壮志。

C.下阕前三句写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失望与痛苦。

D.下阕中“天山”指抗金前线,“沧洲”指词人晚年退隐之地。

7、(2分)金兵 8、(2分)B中考题目精选(2)7.“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7.失望痛苦无奈等。

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8.D中考题目精选(3)7.“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7.(2分)斑白(花白)8.(2分)C中考题目精选(4)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7.抗金前线(2分); 8.C(2分)中考题目精选(5)10.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A、上片追忆当年军旅生活;下片抒发理想与现实矛盾。

古诗词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共10分)诉衷情1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2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此词创作于陆游被弹劾罢官(1189年),退隐山阴故居期间。

②关河:关塞、河流。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③沧洲:指靠近水的地方。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年”两句,词人再现了自己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作者梦醒后不知身在何处,眼前只有尘封色暗的旧时貂裘戎装,心情惆怅。

C.词尾作者借“天山”代指曾经的抗敌前线,借“沧州”代指晚年闲居之地。

D.全篇主要表达了作者晚年退居山阴后,对时光飞逝、转瞬即失的无限感慨。

14.词的上阕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抒情,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B.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1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的形象特点。

(4分)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任选其中四个小题作答。

(共8分)①《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②《过秦论》中,作者描写陈涉起义后得到天下热烈拥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氓》一诗成功运用比兴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桑叶的枯黄、凋零写人抒情。

④杜甫《蜀相》中,用碧草、黄鹂写景色之美,却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巩固练习题 答案.doc

《诉衷情》巩固练习题  答案.doc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四、习题:【第一组】(答案: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D 分析:这三句表达的是爱国的激情与壮志难伸的悲愤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组】(答案:1.山川险要处 2.C 分析: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第三组】(答案:1.金兵 2.B 分析:错在“依然在前线战斗”)五、考题链接:2011届卢湾一模卷(答案:1.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2.C 分析:“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

“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对自己白首无成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所以“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是错误的)2011届金山一模卷(答案:1.山川险要处 2.C 分析:错在“上片主要描述了”,应改作“首句主要描述了”)2011届黄浦一模卷(答案:1. 山川险要处 2.D 分析:“此生”三句解释了词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愤痛苦,而不是“宽慰”、“安心”)2011届徐汇一模卷(答案:1.鬓发变白 2.D 分析:词人表达的是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而不是无奈于终将老去)2012届一模卷C卷(答案:1.抗金前线 2.D 分析:错在“转为豁达”,这句中的情感基调仍是忧愤的)2012届嘉定一模卷(答案:1.金兵 2.C 分析:应该是由开篇的激昂转为悲凉)2012届杨浦一模卷(答案:1.抗金前线 2.C 分析:错在“因年老”,作者的悲愤沉痛来自于朝廷的弃用使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2012届崇明一模卷(答案:1.梦醒 2.B 分析:应是“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抱负无法施展的境况”)2012届静安一模卷(答案:1.苏秦 2.C 分析:错在“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首先词人始终未放弃抗金梦想,其次阻碍其实现梦想的主要原因是南宋朝廷的昏庸无为)2013届普陀一模卷(答案:1.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2.B 分析:错在“勇赴国难的决心”,应是“表达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的失落)2013届浦东一模卷(答案:1. D 分析:错在“沧州”是指诗人晚年归隐处 2.鬓先秋(多写任何内容扣1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2013届闵行一模卷(答案:1.壮志凌云壮志未酬 2.B 分析:错在应是写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2013届一模卷D卷(答案:1. 斑白(花白) 2.C 分析:错在应是写出了“词人的遗憾和失落”)2014届长宁一模卷(与《破阵子》比较阅读)(答案:1.战场 2.D 分析:A错在“正标题”和“副标题”,应是“词牌”和“题目”。

“诉衷情” 阅读附答案

“诉衷情” 阅读附答案

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幺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
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
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
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参考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答“热爱”也可)(2009 年湖南
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韩愈(768-842),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中唐文章革新运动的主将。他
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
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
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
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
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
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
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诗歌考前强化模拟训练:诉衷情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诗歌考前强化模拟训练:诉衷情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诗歌考前强化模拟训练:诉衷情词牌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XXX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XXX,XXX,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

上片描绘了词人当年壮志凌云,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下片则表达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他的悲愤之情。

万里”与“匹马”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鲜明对比,“万里”与“当年”则写出了时间跨度上的岁月变迁。

在下片中,“此生谁料”一句强烈地反映了词人的失望、痛苦和无奈。

7.“胡未灭”中的“XXX”指的是金兵。

8.下列不正确的是B,因为“尘暗旧貂裘”并非借用XXX 的典故,而是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和悔恨。

7.“秋”在词中的意思是斑白或花白。

8.下列不正确的是C,因为下片并非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而是通过表达他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7.“天山”在词中指的是抗金前线。

8.下列不恰当的是D,因为这首词并非只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感慨,还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思考。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B.上片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英勇豪迈和奋斗精神。

C.下片通过“XXX”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沦陷的悲愤之情。

D.词中的“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人生的无奈感慨。

11.B(3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抗XXX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上片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英勇豪迈和奋斗精神,而下片则通过“XXX”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沦陷的悲愤之情。

词中的“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人生的无奈感慨。

7.下列关于词中“胡未灭”一句的理解错误的是(2分)A.“胡”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这里指金兵。

B.“未灭”表示XXX尚未被消灭,表现出作者的爱国热情。

C.“胡未灭”一句中流露出作者的不甘和愤懑。

诉衷情精练答案

诉衷情精练答案

《诉衷情》练习一、常识积累这首词选自《》,作者是(朝代)爱国诗人(人名),字,号。

答案:放翁词南宋陆游务观放翁二、重点解词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关河”的意思是。

“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

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三、内容理解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

答案:壮志凌云壮志未酬2.“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答案:失望痛苦(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答案:当年与现今两个生活场景4.词中与“身老”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案:鬓先秋5.“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

答案:壮志未酬的悲愤6.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7.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飞纵。

答案:D(抑郁悲愤)8.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自己脱离军队的遗憾。

B.表现词人难以忍受闲居家乡、不能实现壮志的痛苦。

C.词人以“天山”指代抗金前线,以“沧洲”指代闲居的湖边,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D.这些句子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答案:A(A是对“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理解)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最新2019】陆游《诉衷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1页)

【最新2019】陆游《诉衷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1页)

【最新2019】陆游《诉衷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陆游《诉衷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
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州!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8.以下对本词内容
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
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参考答案: 7.鬓发变白 8.D。

诉衷情复习练习

诉衷情复习练习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5、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尘暗旧貂裘。

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10、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理解。

1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1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14、“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塑造了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15、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用。

16、找出与“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并说说它在词中的作用。

17、词的最后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18、当年万里觅封侯:汉朝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员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诉衷情”为词牌。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梦断:梦醒。

3.关河:指山川险要处。

4.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5.胡: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发白,如秋霜。

7.天山: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8.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奔赴抗金前线的英勇气概。

“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借指立功报国,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2.“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未受重用,抱负不得施展的境况,“断”、“暗”、“旧”等字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3.“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只能看年华老去却始终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深,悲愤之切。

4.这首词上阕写了当年从军抗战和如今被弃置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下篇转入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四、习题:【第一组】1.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诗歌《_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感慨的心情回忆早年的戎马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终沧洲终老此生。

【第二组】1.“关河”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表明词的开头写的是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明作者抗金的理想不曾改变。

【第三组】1.“胡未灭”中“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下面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当年从军抗敌的情景。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明作者雄心不已,依然在前线战斗。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明作者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情感。

D.“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作者痛苦的自白,也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五、考题链接:2011届卢湾一模卷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2分)2.下列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本词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2011届金山一模卷1.“关河”在词中是指(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2011届黄浦一模卷1.“关河”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2011届徐汇一模卷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2.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阕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有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2012届一模卷C卷1.“天山”在词中是指(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写诗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之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写诗人退隐故乡,情感由忧愤转为豁达。

2012届嘉定一模卷1.词中加点的“胡”一词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转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2012届杨浦一模卷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2012届崇明一模卷1.“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2012届静安一模卷1.“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人名)的典故。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

C. 下片首句抒发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

D.末句以“天山”和“沧洲”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之远。

2013届普陀一模卷1.“鬓先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觅封候”回忆诗人盛年时慷慨从军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表达自己勇赴国难的决心。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流露诗人的不甘和不满。

D.“心在”“身老”表达建功立业与终老家园的矛盾。

2013届浦东一模卷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梦断”与“梦回吹角连营”中“梦回”的意思不相同。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描述自己不受重用的现状。

C.“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D.“梁州”、“关河”、“天山”、“沧州”等,均代指抗金前线。

2.词中与“身老”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2013届闵行一模卷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2013届一模卷D卷1.“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2014届长宁一模卷(与《破阵子》比较阅读)1.“沙场秋点兵”,“沙场”即(2分)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2014届金山一模卷(与《破阵子》比较阅读)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2分)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与“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

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增加表达的内涵。

D.两首词都是上阕写当年的战争生活,下阕直抒胸臆。

2014届虹口二模卷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

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

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

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

2.全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分)2015届一模卷B卷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是。

(2分)2015届闵行一模卷1.以上宋词词牌名为“”,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

(2分)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

(2分)2015届静安一模卷1.陆游,(朝代)文学家。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他的另一首作品《》。

(2分)2.第1题提到的这句诗和本词中的“”意思最相近,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始终坚守的的理想。

(2分)2015届金山二模卷1.“天山”在词中代指(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

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7届黄浦一模卷1.诗中“万里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

(2分)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再现了词人早年满怀豪情壮志慷慨从戎的情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痛苦与不甘。

D.“此生”三句表明词人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洲终老此生。

2017届一模C卷《诉衷情》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________ __ 之情。

(2分)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